- 相關推薦
關于芒種演講稿范文
演講稿是一種實用性比較強的文稿,是為演講準備的書面材料。在當今社會生活中,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演講稿,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演講稿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芒種演講稿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芒種演講稿范文1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六月初旬這會兒,正值芒種時節,在農村正是大家最忙碌的時侯。
公雞喔喔的叫,整個農村就開始忙碌起來。起床、刷牙、吃飯……那是個夏天的早晨,陽光明媚。我向門口一探頭,蔚藍的天空,清新的綠色……盡收眼底。在前往學校的路上,原本興高采烈的我,卻因看到了一幅被“陽光”凝聚的畫面,有著復雜的心情:一個個農民伯伯,光著腳,踩進那烏黑的沼澤地,手上拿著翠綠的秧苗,邁著一步又一步,播撒著希望。一切都在汗流浹背中進行。這樣的行動不知持續了多少天……
在六月中旬的某個傍晚,西邊的太陽逐漸落山,吃過晚飯的夏日涼爽而又舒暢。整個村子都涼下來、靜下來。我獨自走在田間小路上散步,這是多么愜意的解壓方式啊!我向四周望了望,波濤翻涌的青色之海,是土地上最美的詩篇,遠處的村子都隱在綠色的.霧中,內心只有單純的青春的快樂。
那幾天幾乎每天上學的時候我都在觀察著,曾默默地注視著,他們是多么的神圣,那一次次端上飯桌的糧食,越來越感覺很珍貴,芒種真的是很“忙”的季節呀!而在這一次一次的忙碌中,有這么一種“忙種”的人們。越來越體會到芒種之忙,帶成難以領悟到自然界中的芒種那特有的美。
芒種后綠色的田野有著生命最初的蓬勃。一切像流水一樣自然,在雨中成長,在陽光下成熟,正像那首歌“種一萬朵蓮花,在眾生中發芽,等待紅塵一萬種解答。”讓我們靜候秧苗的成長……
關于芒種演講稿范文2
6月5日,又到一年“芒種”節氣。“芒種”本意指“有芒之谷可以播種”,而老百姓習慣將其諧音為“忙種”“忙著種”。筆者是80后,出身農村,父母都是地道的農民,自童年時便和父母一道親歷芒種前后的繁忙和辛勞。如今雖已不務農事,但每到這個時節,總是免不了多一點感悟與思考。
“稼穡艱難,粒粒辛苦。”芒種是農家最忙最辛苦的時節之一,正所謂“芒種芒種,忙收忙種”。記憶里,這段時間父母都要忙到天黑時方才回家。母親的頭發上會沾滿秸稈碎屑,父親臉上、衣服上會濺滿泥漿,常會累得顧不上清洗便草草睡下,第二天天色未明時便又下田去了。到了周末,我也會和父母一起下田。收油菜籽,收紅花草籽,收麥子,犁耙,漚田,拔秧,插秧……那時的我,也常會抱怨,農活好像永遠也干不完。但也正因為經歷過這些,我更懂得農民不易,稼穡艱難,也更懂得珍惜一絲一縷、一粥一飯。現在,雖然很多農村都已實現機械化,收割與播種相對輕松了一點,但農民依然是最辛苦的職業之一。我總覺得,對糧食的浪費,便是對農民,對我父輩們辛勤汗水的褻瀆。我們黨始終堅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堅決反對奢侈浪費之風,也正體現了對民力的珍惜,對勞動人民最真切的體恤與尊重,不是嗎?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諺語說“芒種不種,過后落空”,我特別理解父母為什么忙日忙夜地趕收趕種。那時,我家人口多,我的前面還有五個姐姐。是父母親用勤勞的雙手,依靠五畝多的田地,養活我們,供我們讀書。也正是他們的辛勤勞作,在上世紀90年代,我家就成了傳說中的“萬元戶”。我很清楚,家里的每一點收獲與積累,都是父母與姐姐們用汗水換來的。沒有耕耘,何來收獲?現在,我總是努力把工作做好,用工作實績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來取得屬于自己的收獲。對于額外的榮譽和物質,我從來不敢貪求。每一位領導干部都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我想,“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便是我要傳承和弘揚的.家風之一吧。
“時不我待,莫誤天時。”記憶里,芒種插秧總是很趕。據說,是因為芒種前和芒種后插的秧,收成會截然不同。也有古諺說“芒種不種,再種無用”。農事如此,我們的工作何嘗不是如此呢?耕種講“天時”,指的是氣溫、雨水、陽光和農作物的生長周期。我們工作中也要講“天時”,比如上級重視、時間節點、工作條件、發展機遇、人民群眾的期盼與支持等等。“只爭朝夕,不負韶華”,便是提醒我們要趕時間、忙起來,將個人的忙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緊密聯系起來,不要辜負了個人發展與民族復興的大好年華。
《詩經》有云:“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我們黨員干部,要把每一天當作自己的“芒種”,懂得珍惜,學會耕耘,不懈奮斗。如此,方能不負組織信任,不負群眾期盼,不負美麗韶華。不要等到秋風落葉,對著荒蕪的田野喟嘆:“我的收獲在哪里?”
關于芒種演講稿范文3
“新秧初出水,渺渺翠毯齊。清晨且拔擢,父子爭提攜。既沐青滿握,再櫛根無泥。及時趁芒種,散著畦東西。”宋代樓璹《耕圖二十一首·拔秧》中描寫的正是芒種時節的農忙景象。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蘊含著黨員干部做人做事的道理。
待人接物——不露鋒芒。徐悲鴻曾道:“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黨員干部是一種身份,是一種責任,不是有傲氣的理由。我們黨來自人民,黨員干部待人接物要不露鋒芒,切不可自我感覺“高人一等”。要始終帶著平常心、感恩心對待群眾,在春風化雨中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如果鋒芒畢露,必然高高在上,最終會背離群眾、蔑視基層、誤入歧途。
思考問題——析毫剖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新問題、新挑戰。如果不能深入分析問題,便不能真正解決問題。黨員干部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梳理個別問題找到普遍規律,析毫剖芒、直抵根本。黨員干部思考問題要先一步、深一層、高一度,切不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有思考問題深入了,解決問題才會得心應手,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日常生活——布衣芒屩。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黨員干部不能追求物質上的享受,要努力獲得精神上的富足。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粗茶淡飯未必就比山珍海味遜了顏色,布衣芒屩未必就比錦帽貂裘弱了氣質,青瓦小院未必就比豪宅廣廈低了格調。黨員干部要弘揚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注重追求內在的豐富,不能為外物所累。
能力提升——種學績文。處在知識更新周期越來越短的時代,對黨員干部綜合能力要求越來越高。要跟上時代步伐不被淘汰,必須要與時俱進提升能力。這就需要黨員干部保持知識恐慌,勤于學習、堅持學習,堅持向書本學、向基層一線的同志學、向群眾學、向同事學,努力成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如果不懂得知識的更新、不注重學習、不懂得積累,如何能適應新時代?如何能建功新時代?
選人用人——藍田種玉。千秋大業在用人。玉要種在藍田,人才要放在最需要的地方。選人用人要努力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為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黨員干部搭建平臺,根據干部自身特點,合理安排崗位。要涵養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真正選好人、用好人,為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加油助力。
養德修身——種麥得麥。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乃官之本,為官先修德”。尚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共產黨員的基本政治素養。種麥而得麥,種稷而得稷。黨員干部如果不修身養德,如何收獲幸福的人生?黨員干部要把立德放在突出位置,不斷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和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真正做到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帶著過硬的德行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實現人生價值。
關于芒種演講稿范文4
“小滿趕天,芒種趕刻。”這句農諺說的就一個字,那就“忙”。“小滿小滿,麥粒漸滿。”小滿時節是收獲的前兆,也是天氣開啟炎熱模式的標志。等到了芒種時節,天氣已經炎熱,小麥與早稻都已可以收割,待收割完之后,有一批新的作物又的趕時間種下去。
六月六日芒種,這是一個表征物候和農事的節氣,也是一個“接地氣”的'節氣。
“五月節,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種之曰稼,斂之曰穡,而芒種,是既“稼”又“穡”的時節,所以芒種之農事,體現著一個“忙”字。春爭日,夏爭時,小滿趕天,芒種趕刻。
芒種,正是麥子黃熟時節,“麥到芒種谷到秋,豆子寒露用鐮鉤,騎著霜降收芋頭”。
麥收有五忙:一割、二拉、三打、四曬、五藏。一方面是夏收,一方面是夏種,“杏子黃,麥上場,栽秧割麥兩頭忙”。所以夏收和秋收的節奏有著顯著的差異:“麥收要緊、秋收要穩”,“麥松一場空,秋穩籽粒豐”。
麥子“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丟”;“黃熟收、干熟丟”;“麥子夾生割,谷子要熟妥”。
芒種時節,“收”與“種”快節奏地轉換,芒種田無隙、人無閑,所以“收麥種豆不讓晌”、“芒種掌燈夜插秧”、“收麥如救火、龍口把糧奪”,于是人們忙到“麥收無大小、一人一鐮刀”、“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的程度。
關于芒種演講稿范文5
《少年音樂美術故事》是豐子愷先生創作的藝術啟蒙連環故事,它用第一人稱,講述了一對聰明又可愛的姐弟接受音樂和美術啟蒙教育的情形。正好我也在學琴和素描,讀了這本書,我深受啟發,其中有一篇《芒種的歌》,給了我更多的激勵。
文中講到,“我”在姨丈的引領下,感受到小提琴的魅力,也學起了小提琴,可很快發現自己拉出的琴音并沒有那么好聽,非常氣餒。后來在爸爸的幫助下,“我”才明白了“音樂并不完全是享樂的東西,并非時時伴著興味。未學成以前的時期……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忍耐!”
我也有過類似的.事,比如說:剛學素描時,老師總是讓我畫橫線、豎線、斜線,看著旁邊大哥哥大姐姐畫的畫,我心里想:什么時候才能畫出他們畫的奇妙圖形啊!就這樣,我畫了個把月的橫線、豎線、斜線,枯燥死了,畫得人也沒精打采。這時老師告訴我,那些哥哥姐姐們也是經過刻苦的基礎訓練,才有這么棒。并且強調,每個階段都需要刻苦訓練。《芒種的歌》中,不正是說明了先苦后甜,先耕耘后收獲的道理嗎?
我又想到學琴時,每天晚上都要練那些單調的音階和練習曲。不過回課時,老師總說我彈得好,我心里非常高興。我知道,這都是“努力和忍耐”的成績。
不僅學習藝術是這樣,學習文化知識也是這樣,甚至一切學習的過程都是吃苦的過程,只有能吃苦,才能享受收獲的快樂。
就拿我學習英語來說吧,我在課上對答如流,常常受到老師的表揚,想起平時聽磁帶、多讀書的苦,也不覺得苦了,只覺得更加快樂,我也更加喜歡學英語了。想必這就是付出之后的“享樂”吧。
是啊,正如《芒種的歌》中所說的那樣,“人生的事,苦樂必定相伴,而且成正比例,吃苦越多,享樂越大;反之,不吃苦就不得享樂。”我們只要肯吃苦,有什么功課學不好呢?
【芒種演講稿】相關文章:
芒種祝福語11-02
芒種的祝福語錄07-24
關于芒種的祝福語08-15
芒種節氣祝福語11-14
芒種祝福語優秀11-15
芒種節氣問候語11-22
芒種祝福語(薦)09-10
芒種問候語大全09-13
芒種節氣的問候語10-19
芒種節氣問候語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