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放下手機的演講稿集錦
演講稿是作為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語表達使用的文稿。在現(xiàn)在社會,演講稿應用范圍愈來愈廣泛,如何寫一份恰當?shù)难葜v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放下手機的演講稿集錦,歡迎大家分享。
關于放下手機的演講稿集錦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躺在床上玩手機”這個場景對很多人來說極其熟悉,自從智能手機普及后,睡前刷微博、看資訊,第二天睜眼第一件事還是看手機。借用孫思邈的養(yǎng)生觀:懶事亦稱“癮”,我們可以把這種現(xiàn)象叫做癮。對此, 英國科學家也指出,這種手機心理依賴,也是一種網癮。
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道,國際照明研究中心(LRC)“光與健康”項目帶頭人馬里亞納·費格羅教授介紹,晚上在床上使用1個多小時的手機、平板電腦或其他會發(fā)光的電子產品,會使睡眠發(fā)動機的褪黑激素減少22%。
影響不止如此,長此以往形成了心理依賴,和網癮、煙癮的本質差不多,一晚上不玩手機,就會感到焦慮煩躁、總是提心吊膽地害怕錯過電話或信息。同時也會危害到眼睛、頸椎和腰椎的健康。
“這是一種心理缺乏安全感的體現(xiàn),要靠手機提供的信息來達到價值感的認同,依賴手機中存在的社交網絡。”北京回龍觀醫(yī)院心理治療師彭旭醫(yī)生這樣解釋,如不用手機產生了上述的難以控制的'“戒斷反應”,心理時常處于糾結狀態(tài),不妨就像戒煙一樣,戒掉這個習慣。
彭醫(yī)生建議,不妨把玩手機的時間提前到睡前兩小時,告訴自己手機、電腦、電視一天只能選一個,玩完了將大腦騰空幾分鐘,發(fā)呆后就可以踏踏實實地睡覺了。
戒掉任何的“癮癥”都是需要強有力的克制力的,戒手機也一樣。如躺在床上實在管不住去拿手機的手,那么就把手機放得遠遠的。當如此做法做一段時間后,你會發(fā)現(xiàn),睡前不看手機,沒有時時刷微博,生活也沒有缺少什么。
關于放下手機的演講稿集錦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王錚亮的《最遠的距離》還在耳邊回放:“以為最遠的距離是失去她的消息,以為最近的關系是彼此發(fā)著信息……放下手機讓愛回到生活的軌跡”,歌詞雖樸實無華卻句句直入人心。手機在給我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正步步霸占著我們的生活,有網友調侃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就在你面前,你卻在玩手機。
身處信息時代,科技飛速發(fā)展,手機愈發(fā)普遍,現(xiàn)在的我們,幾乎人手一個智能手機,它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知不覺間,我們埋頭看手機的時間無限延長,這塊并不大的四方“天地”,似有巨大的魔力一般,使我們的視線無法離開…
我們沉迷于此,無暇再去關注我們身邊的那些美好。面對滿天的星星,我們選擇做低頭族;為了不被潮流甩在身后,我們成為手機黨。手機究竟是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還是將我們隔絕在手機中的虛擬世界?這確實是值得我們靜下心來好好思考的問題。手機帶著方便聯(lián)絡的初衷進入我們的生活,可現(xiàn)在的我們卻對身邊熟識的人視而不見。
我們深陷其中,心甘情愿地跳入手機為我們挖的的陷阱。回到家,父母笑臉相迎,我們卻冷淡回應,心思幾乎全部放在手機上面,“年味”不再像以前那么濃厚,春晚不再有以前的意義,似乎它的唯一看點便是網上的“吐槽”。家人間少了交流,有的父母只能在孩子發(fā)布在網上的“動態(tài)”中了解他的心情,這不禁讓人感到可悲。假期里,好久不見的朋友難得相聚,卻都在忙著低頭把玩手機,忙著刷空間、刷微博,平時網上聊天親密無間,真正四目相對卻無話可說,曾經的好友變得格外陌生。即使相對無言,分開時也不忘各自拍照,作為發(fā)朋友圈的資源,照片上的笑臉清晰可見,可朋友間的情誼卻愈發(fā)模糊。
我們變得冷漠,老人摔倒了沒人主動去扶,只有一群拍照圍觀的路人;我們變得懶惰,不再愿意花時間看完一本厚厚的書,只肯將精力放在虛擬的游戲上;我們變得遲鈍,提筆忘字的現(xiàn)象越來越頻繁,只能依賴于手機的輸入法……
不禁想問一句,我們都怎么了?
是時候下決心了。放下手機,多和父母聊聊生活中的趣事,聊聊經歷的那些酸甜苦辣;放下手機,真誠地給朋友一個大大的擁抱,要知道友誼得來不易;放下手機,抬頭望望頭頂?shù)倪@片天,好好看看這世界。
【放下手機的演講稿】相關文章:
關于放下的名言09-28
手機培訓心得05-09
手機銷售心得04-10
手機廣告語12-17
手機保證書02-06
手機促銷活動總結02-09
手機銷售的實習報告11-15
手機銷售實習報告01-13
手機檢討書02-17
手機銷售實習心得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