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慈善演講稿
演講稿要求內容充實,條理清楚,重點突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演講稿的使用越來越廣泛,演講稿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慈善演講稿,歡迎大家分享。
慈善演講稿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想談兩個詞,慈善與信仰。
在我們的記憶中,有一座逸夫樓陪伴著我們的讀書歲月。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值得我們用真誠來緬懷。他是邵逸夫,偉大的慈善家,香港著名電影制作人,邵氏兄弟電影公司創辦人之一。1973年,邵逸夫先生設立邵氏基金會,從1985年起,他平均每年向內地捐贈1億多元,用于支持各項社會公益事業,他捐贈的教育資金遍布神州大地。
20xx年1月7日,邵逸夫先生在行走了107年人生旅程之后,突然停止了遠行腳步。他離開了,走得安詳、淡然,令人深念。 在這個仇富情緒強烈的年代,這位香港富豪的離世,激起了無數民眾的自發緬懷。在這個充滿利欲的年代,邵先生將做人的真諦詮釋到極致。“邵逸夫”這個鏗鏘大名,部分鐫刻在影視膠片里,部分鐫刻在教育建筑上,部分鐫刻在慈善事業中。這些刻有邵逸夫名字的`建筑或牌匾,永遠都不會像一些商人或官人那樣,無需擔心哪一天被人鏟除。從某種角度上說,逝去的邵先生留下了生動的鏡鑒——真正成長為財富的主人才更加彌足珍貴。 生命如同故事,重要的不是它有多長,而是它有多好。邵先生的美好,無需悼詞,更無需點綴。
我想,驅使他這么做的,是信仰。是援助中國教育事業的偉大信仰。
我想,這個時代的我們,也許并沒有邵先生那樣高尚也無法像他那樣捐贈龐大的財富,我們無需模仿,但我們需要比他更加堅定的信仰。
既然我們已經踏上我們所選擇的道路,那么,任何東西都不應該妨礙我們沿著這條路走下去。既然我們選擇了站在這里,站在五中的土地上,那么,任何的東西都不應該妨礙我們愈加堅定的信仰。
文藝復興時期的喬爾丹諾·布魯諾為了堅持科學真理,進一步的發展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論;然而科學并沒有戰勝愚昧,并且遭到了天主教人的追殺,被釘于十字架前,誓死不屈的他烈火焚身仍高呼科學真理。他言道:“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來的世紀會了解我,知道我的價值的!彼蒙鼒远俗约旱男叛。 戊戌變法時期的譚嗣同是另一位千古罕見的真正貴族。再過數百年,人們也很難想象,我中華居然出過這樣的人類驕子。在那個最壞的時代,內憂外患,國恨家仇,譚嗣同用他富有勇氣的人格耀著中華。血見英雄色。譚嗣同,為拯救中華民族于亡國滅種之難,北上京城準備一展變法強國宏愿,只可惜舊勢力陰霾重重。流血犧牲的,請從我譚嗣同開始吧!為喚起民眾覺醒,譚嗣同舍身赴難,慷慨就義。在眾人勸說著逃跑的語調之中,他選擇了流血犧牲。正如魯迅先生所言:“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他們為了信仰的選擇,一個是慷慨解囊,另外的是慷慨就義。正是信仰,讓他們的靈魂有所歸依,讓他們的心靈更加堅強有力,讓他們生命的河流奔涌不息。
而我們為了信仰的選擇,是努力學習、努力工作,是用自信迎接每一次考試,用認真地態度對待每一秒的人生旅程,是讓信仰的真理,成為真正有價值的生命。正是信仰,讓我們永遠保持堅定的信念,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中披堅執銳、勇往直前!讓我們懷抱一種信仰,用勇氣與堅決的雙手緊握,勝利必屬于希望。
慈善演講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在這美好的日子里,春蕾駕校愛心人士,帶著對我校學生的無限關愛,為我們楚村中心小學家庭困難的學生慷慨捐贈,在此,我謹代表全體師生,向各位遠到而來的領導、來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和最真誠的感謝!在座各位領導的善舉,不僅是對我校貧困學生的拳拳關愛,更是對我們學校教育工作的關心、支持和鼓舞。 近幾年,我們學校在郟峰校長的正確領導下,各項工作穩步提高。但學校仍有一些單親或家庭貧困的孩子在艱難的求學。今天春蕾駕校的愛心之舉,給我們全校師生帶來了莫大的鼓舞。我們學校也決不辜負春蕾駕校的殷切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把各級領導的這一份關愛付諸為行動,勵精圖治,嚴謹辦學,把我校辦成一所社會滿意、領導滿意、家長滿意的學校。
同時,我也想對接受資助的同學們提幾點要求:
1、銘記春蕾駕校各位領導的深情關愛和熱情幫助;
2、要努力學習,刻苦鉆研,練好本領,為將來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材奠定基礎;
3、要懂得感恩,要把滴水之恩化作自強不息、奮發學習的動力,化作克服困難、知難而進的勇氣,希望你們,在自己有能力的一天,能積極回報社會,把愛心的接力棒傳遞下去。
最后,我想說的是,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奉獻愛心,收獲希望。衷心祝愿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身體健康,工作順利,萬事如意,好人一生平安!謝謝大家!
【慈善演講稿】相關文章:
慈善名言格言12-27
慈善工作總結01-12
慈善救助申請書07-08
慈善救助的申請書11-06
慈善捐款申請書11-03
慈善活動策劃書12-07
慈善救濟申請書03-23
慈善捐款感謝信02-09
慈善募捐倡議書05-20
慈善演講稿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