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圍繞人生修養演講稿
演講稿的寫法比較靈活,可以根據會議的內容、一件事事后的感想、需要等情況而有所區別。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很多地方都會使用到演講稿,你寫演講稿時總是沒有新意?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圍繞人生修養演講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圍繞人生修養演講稿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嘆宇宙萬物,渺滄海一粟,羨白云紅葉兩悠悠。駕一葉扁舟,遨游于大海之上,面對浩瀚無垠的藍天,回首花季人生,不禁仰天長嘆:與修養相伴,我亦青春無悔。
與修養相伴,你將是一個高素質的人。世界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不變的是我們的文化底蘊,是我們內在的修養。孟子,古時圣賢,人們尊重他,是因為他學識淵博,仁者愛人嗎?我并不認為這是最直接的原因,而是由于他道德品格高尚,修養好。修養可以體現一個人的靈魂美,也可以揭示一個人的丑惡的嘴臉,一件小事就斤斤計較,完全沒有修養,就是有這樣一些人讓修養蒙羞,讓靈魂塵封。與修養相伴,你塵封的靈魂會蘇醒,你心靈的污點會褪色。
周總理一個后世敬仰的偉人,他拋棄自身榮譽,為人民奉獻一生,因為他是有修養,有涵養的人,他的身上詮釋著修養的內涵。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有修養的'人雖逝去,可他們名垂青史。我們如果把自己與生得來的修養拋棄,就等于拋棄了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前途。我們雖不及古人,但我們也不能遜色給后人,我們應該活得瀟灑,活得有修養,與修養相伴,人生亦無悔。
災難面前,你退縮了,你為了身外之物,選擇了放棄人格與尊嚴,更加拋棄了一個炎黃子孫的修養。中華民族生活在一個文化古國。中國人則是有修養的佼佼者。世界面前,我們展示中華風采。如果我們是有修養的人,如果我們在乎自己內心的呼喚,我們就不該讓別人看不起,我們不該讓“郭跳跳”再次出現,也許你忘記了這十幾年來讀書的目的,如果你忘記了祖祖輩輩的教訓,那么請你從現在開始,關注自身修養,做一代人人贊揚,不負重望的青年人。與修養相伴,提升自我形象。
沒有星星裝扮的天空是黑暗的,沒有生命的宇宙是枯燥的,沒有修養的人生是暗淡的。與修養相伴,靈魂的呵護。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高一(1)班的楊子彥。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拒絕零食,珍愛健康”。
開學一段時間了,學校已經禁止外出購買零食,有些同學是否覺得少了點什么,有的同學是否還在想方設法地到校外的貨攤上購買零食,以解一時之饞?可是同學們,你們知道經常吃零食給我們帶來的嚴重后果嗎?
首先,這些零食本身是不衛生、不安全,對身體有害無益的。零食好吃,那是因為大量調味品的作用,零食好看,那是大量色素的功勞。經常吃零食,會破壞正常的飲食習慣,打亂胃腸消化規律。拖垮你的身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健康的身體,你的任何理想也都很難實現!
其次,常吃零食還易引發同學們的貪圖享樂和無意義的攀比心理。有一段時間,你是否曾經因為自己有零食吃而眉開眼笑,而忘記了學習呢?你是否曾經看到別人在吃零食時自己控制不了也想過一把癮?你是否曾經為了吃零食而偷偷地把家里的零錢帶來用光?同學們,警惕啊!你已經被零食“毒害”了!
另外,常吃零食還給校園環境帶來了與我們校園極不相稱的一幕幕。有的同學吃過零食后將包裝紙或果皮隨處亂扔,整潔的校園一會兒功夫就變成了“花臉”;有的同學吃過零食后盡管把“殘余物”扔進了教室的垃圾桶,卻引來了一只只大頭蒼蠅,同學們,我們忍心看到這樣的校園嗎?愿意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嗎?
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拒絕零食的誘惑呢?
第一,我們要真正從思想上認識到零食給我們帶來的各種危害,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抵制零食的誘惑。
第二,要控制身邊的零花錢。把零花錢用到學習上和其他有意義的事情上。
第三,同學們要相互提醒,相互監督。即時提醒身邊買零食的同學對自己的身體負責,響應學校的號召。
同學們,讓我們大家攜起手來,共同拒絕零食,還自己一個健康的身體,還自己一個良好的心境,還校園一個潔凈的空間!
圍繞人生修養演講稿2
大家好,我是一年級九班的邵玉成。我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個有修養的快樂人。
同學們,每天早上,當你背著書包走進一個美麗干凈的校園,你覺得我們的生活真的很美好嗎?在這個最美最燦爛的青春里,你有沒有想過,我們都應該是有修養的幸福的人?
修身養性是一種美德,是高尚生活的內在力量。中國古代有句話叫“修身,齊家,天下太平”。注重情操和修養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有修養的快樂的人?
首先,你要有淵博的知識。今天,我們的職責是努力學習。從開學開始,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養成了認真聽講,踴躍發言,獨立按時完成作業的好習慣。每天下午,學生可以安靜地自學。他們有的修改作業,有的認真復習,有的已經在預習新內容,有的堅持帶病上課。總之,努力的例子數不勝數。在我們的校園里,外面有一種濃厚的泥塑氛圍。同學們,三年很短,請不要給自己留下任何遺憾,好好學習!讓我們為二中爭光,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
其次,要養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問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是的,知識只有通過積極的思考才能獲得。我們學校高一(1)的曹俊義和高一(10)的齊磊名列前茅。為什么他們的成績總是名列前茅?我覺得他們一定是勤于思考,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做一個有修養的人,一定要有高尚的情操。我們應該采取實際行動,從自己做起,從生活的每一點開始。以我們班為例。每天中午學習前,值班的同學總是把地板拖得干干凈凈的,但這個時候全班都認為沒有人會隨意走動。因為人不忍心踩在又臟又濕的地上。這樣的好習慣能在一天內養成嗎?我班有一個比較好的`習慣——每天學生都會有意識地把空瓶存放在垃圾桶里。周末的時候,一個大箱子已經滿了。收廢品的奶奶來了,不管誰在,大家都像主人一樣對待。這樣不經濟環保嗎?在學校之外,我們應該說文明的話,做文明的事。我們應該永遠記住我們是二中的學生。我們的一言一行,標志著二中的風采。人們應該讓全社會為二中豎起大拇指。
修身養性不僅能給人滿足感和幸福感,還能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更高尚。多一份成就,多一份成功。“只是一個同學和一個少年,盛開”,讓我們都成為有修養的快樂人,讓文明和修養的花朵綻放在美麗的校園里。
謝謝大家!
圍繞人生修養演講稿3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個有修養的文明少年》。
首先我想問你,什么是修養?修煉有什么用?修身是指一個人的文化、智慧和善良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美德。注重情操修養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修養是我們中國兒女代代相傳的古老文明瑰寶。中國古代有“修身、齊家、天下太平”的說法。那怎么才能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呢?我覺得一定要具備三個素質:淵博的知識,思維習慣,高尚的情操。懂得不多是無知,不習慣思考是粗魯或愚蠢,沒有高尚的情操是庸俗。
同學們,我們還年輕,我們就像太陽,充滿活力和希望。然而,正是這樣一個美麗而燦爛的生命青春,會讓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許多誘惑和風險
灘,你是愿意做淺薄無知、言行粗魯的人呢,還是做一個知識淵博、舉止文雅、謙和熱情的人呢?相信所有的同學選擇的都是后者,這就是有修養的人。
一個人的修養不是說想想就能擁有的,而是靠平時點點滴滴的積累。同學們,當你走在文苑校園優美潔凈的環境中,你也許會感嘆生活實在是太美好了;當你和志趣相投的`小伙伴一起游戲學習,你會感覺到生活是那樣的充實快樂。可是,在我們這個美麗的校園,在我們的言行中,還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需要我們每一個文三學子去督正、修煉。比如:當每天早晨進校時,迎接你的是禮儀崗同學熱情地問候與值日老師的微笑時,你該怎么做呢?是漠然而視、擦肩而過還是還以標準的隊禮、尊敬的鞠躬?當課間休息時,你是選擇輕言輕語、養精蓄銳還是追逐打鬧、放肆的喧嘩?
同學們,做一個有修養的人不能只是一句掛在嘴邊的空話。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追求真善美,也都希望做一個有修養的人,那為什么不付之以實際行動呢?“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是古訓。親愛的同學們,行動起來,從自身做起,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上課的時候專心聽講尊重老師,與同學交往真誠禮貌文明待人,受到委屈要不失君子風度,被誤解也能夠寬容他人;遇到師長、來賓,主動敬禮問好;上下樓梯,人多擁擠,注意謙讓,靠右行走,保障暢通;講究衛生,不亂扔果皮,見到紙屑隨時撿;愛護公共財物,不亂寫亂劃,嚴格遵守學校規章制度,相互監督,共同促進。修養不僅能給予他人以滿意和快樂,而且還會使自己變得美麗,變得純真高尚。
同學們!修養是可貴的,修養是文明的象征。作為一名當代小學生,讓我們每個人都修身養性,做一個文明少年。
圍繞人生修養演講稿4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眾所周知,中國人從古至今是很仰慕文人雅士的,唐有李白的“莫使金樽空對月”,宋有林逋的“暗香浮動月黃昏”。縱觀起來,人們所最為稱道的,不是他們的文字,而是修養。
說到修養與中國文人,首先想到的便是一種平和的生活態度。諸如林逋“梅妻鶴子”的故事自不必再贅述,就是現代的大師們也不少見,譬如啟功大師,他如許多近現代文人一樣,經歷過了那段悲慘的時期。當時他和另一名先生一同去掃廁所,對于高潔的文人來說,這樣的待遇顯然難以想象。然而打掃過程中,啟功先生卻不斷和另一位先生談論著打掃廁所的技巧和訣竅,另一個先生對此深表嘆服。誠然,這樣平和的態度,能做到的人并不多。然而湯顯祖“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的清高,私以為還是平和些更是修養。
然而,古時那些流芳百世的'高潔之士,也就一定有修養了么?只怕也不盡然。在古代,讀書人清高自詡者居多,從那即便窮困潦倒卻仍不改本性的孔乙己身上便可窺得一二。再加之佳流的“士農工商”,“三六九等”觀念的影響,關注實際者則少之又少,甚至也不乏滿口仁義道德卻又做盡了世間齷齪事的衣冠禽獸。這樣的人,就算有修養么?答案不言自明。比如我們所熟悉的培根,光看其文章,儼然是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賢人,或者說高潔之士。然而當你去查閱他的生平資料,卻會發現他是一個極度言行不一的人。在《談節儉》一文中慷慨陳詞的他,生活卻奢靡得令人發指。我想,這樣的人若說有修養,恐怕也只能修養在那蒼白的文字間。倘若他現實中不改改的話,其修養也只能被鎖在無力的紙上。
不過,有一種修養,更讓人稱道,因為它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那便是諸如陸游那樣到死前仍不忘卻的民族大義。這樣的修養,所含的是對本國家和民族最深層的關心與愛護。還記得《亮劍》中李云龍身邊的那個魏和尚么?他原本是少林寺中一名僧人,修得一身好武藝。當李云龍初次見到他,問他為何還俗從軍時,他的回答是:“日本人都打進來了,我還在習武念經,這經,我念不下去!”多么質樸的語言,然而流露出的卻是更為樸素的赤子之心。這樣的人,這樣的修養,不得不說,令人肅然起敬。
說完這些,此時宣揚環保的我看到了廁所燈卻還兀自亮著。于是,我二話不說,默然走去,因為我明白了何謂修養。
【圍繞人生修養演講稿】相關文章:
修養的名言01-23
師德修養培訓心得11-08
有關素質修養的名言03-07
師德修養培訓總結09-17
師德修養培訓心得09-18
有關人格修養的名言04-14
有關修養的名言200句08-17
關于人身修養的名言警句12-20
關于修養的名人名句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