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報演講稿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很多時候都需要進行匯報,匯報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陳述,如果有PPT的話則更加正式,那么,優秀的匯報內容都是怎么寫的?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匯報演講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匯報演講稿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學會包容》。
來到鎮中已經一年多的時間了,如果要我說說對鎮中的印象如何,我會說很好,很好,很很好。我總是在他人的面前說起我們鎮中的好,總是勸在其他學校讀書的同學轉到我們這來就讀,為此,同學們都在笑我,學校給你多少廣告費啊?
我們大家能夠來到鎮中讀書,實在是一種緣分,我們要珍惜這種緣分,同學之間要有一顆包容的心。
包容是一種文明與素質的表現,它能產生團結的力量,它能使人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加增強,在一個文明的社會當中,總是少不了包容和大度。大度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包容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品德,他無處不在。在自然中因為有了海洋的不棄滴水,才有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波瀾壯闊。歷史長河里,因為有了劉備的三顧茅廬,才有了蜀國天下三分有其一。
同學們在一起讀書是一種緣分;在一起游戲是一種快樂;在一起生活是一種幸福。人生中最純真的友誼往往是在校園結下的,人生中最誠摯的朋友也往往是自己的同學。同學情誼值得我們用心去珍惜,同學之間難免有一些磕磕碰碰,怎么辦?學會包容,培養起嚴于律已、寬以待人的心胸:當別人不小心踩到你,你應該擺擺手,說聲沒關系;當別人弄壞了你的東西,向你道歉時,你也應該包容地付之一笑。都說時間寶貴,我們又何必把每天的時間都浪費在這些無謂的摩擦之中呢?學會包容,人與人之間便會多幾分理解,多幾分感激;懂得包容,人世間便會多幾分溫暖,多幾分關愛。每個人都會有不如意,每個人都會有不順心的時候,無論你面臨怎樣的困難,遇到怎樣的摩擦,請別忘了:學會包容、善待他人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誰都難免會犯錯,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的`是諒解,需要的是包容。過分的指責與責罵,常會令我們感到無地自容,因此還會激怒我們犯下一個更大的錯。而當我們在犯錯的時候,別人給予我們包容與理解,我們會感到的溫馨,自尊心也得到了體諒,自尊心不容我們再去犯錯了。
我們不要總是用手指指著別人的缺點,我們在指責他人的時候,不要憑著自己的意氣用事,應該想想,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自己的做法會不會傷害到了對方,這個時候你應該鎮定,冷靜。懂得去包容。讓別人在你的包容下去感激你,去敬佩你,到最后的尊重你
包容別人的過錯,不是欣賞別人的過錯,也不是成就別人去犯錯、鼓勵別人去犯錯,而是允許別人的過錯,讓別人更好地改過,而不是對他的指責、更不是對他人的冷嘲熱諷!
羅丹說過:"把愛拿走,世界將變成一座墳墓。"包容也是一樣的,如果將包容拿走,這世界上不知會有多少破碎的友誼等待重組,不知有多少破碎的親情等待重溫,不知有多少破碎的和平等待重補。所以,讓我們都將心里的那一份包容抓住,不要讓他溜掉。
包容是鎮中精神的特征,包容是一種境界、一種美德、一種氣質。同學們,別讓“包容”這顆充滿智慧的種子在心里擱置太久,時常給它澆澆水,讓它享受陽光吧,它需要長大。慢慢的,會發現,包容別人,自己是快樂的。我們作為鎮中的學生,看到同學們能這樣和睦相處,實在是一種幸福。
所以我們沒有必要為了一點點矛盾,就覺得很是委屈,非得討個說法,這樣做,不僅會使你的形象受到傷害,而且還會影響到你的健康。所以說學會包容對他人改過他人,就是學會了包容自己。包容他人對自己有意無意的傷害,是讓人欽佩的氣概;
同學們,讓我們都做會包容的人吧,為我們鎮中的溫馨和諧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和努力。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匯報演講稿2
尊敬的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我叫倉學斌,來自大豐市川東初級中學。很高興能有機會與大家分享我的支教故事。今天我的題目是:有你在身邊,生活更精彩。
黍谷飄香的九月,我接過支教的接力棒,滿懷著一腔熱血,伴著一顆惴惴不安的心,跟著兩位年長的老師,走進濱海縣大套中學,開始了為期兩年的支教之旅。回首來時路,伴著純真質樸的笑臉,我自信滿滿;回想過去多少個日日夜夜,我感慨萬千。
是支教,讓我接受了特殊的培訓;是支教,讓我的生活充滿了激情;是支教,讓我對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帶著理想重新上路。
走進大套中學大門,無論在路上,還是在辦公室里,都會看到真誠美好的笑臉。嚴國元校長親自領我們去餐廳和宿舍,一個勁地說著“不好意思啦,食宿條件太簡陋”,卻不曾介紹為我們三人新買的軟體床墊和床品,也不曾介紹那擦拭干凈的桌椅和擺放整齊的教學參考書。這些怎能不讓我們感動,感動著大中人做事的用心和真誠,感動著他們對支教工作的重視和支持。
最讓我感動的,還當數這群來自鄉村本土的純真質樸的孩子們。第一次走進教室,她們都站起來鼓掌,齊聲喊:“老師好。”這不是我聽到的第一句“老師好。”卻讓我的心在進門的一瞬間感到無比溫暖。孩子們用好奇的目光打量著我,用質樸的微笑迎接著我,讓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人。面對這份感動,我能做的就是迅速適應新的環境,融入這個新的大家庭。
把大豐精神帶到濱海縣大套中學,帶動教科研工作,是徐一山局長交給我們的重任。因此,我們一行三人把我們編制好的導學案帶到了濱海縣大套中學。課堂上,看到學生們雙手接過學案時欣喜的樣子,我有些驕傲和激動,幸虧可以印制學案,否則,憑著一支粉筆丈量黑板長度的生活我能否適應,還得打個問號。而今可以偷個懶兒,省點事兒了。心里這樣想著,可麻煩卻接踵而來。我們的學案到了大中這片新的土地上,竟然和它們的主人一樣不能完全適應新的環境。我發現學生交上來的學案里有許多空白。通過了解,有這樣的結果,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習慣的問題,主要原因還是我們編制的學案難度偏大。看來,移花接木的路是走不通了!
正當我們準備放棄使用導學案時,細心而果決的嚴校長適時地打來電話:“辦法總比困難多,不管遇到什么事,多聯系,多溝通,多請教,我跟你們一起想辦法,我們決不能后退半步……”有這樣的校長做后盾,我們哪能不干勁十足地向前沖呢?隨后,我們積極地向有經驗的老教師們咨詢、請教,跟同學科老師們一起修改、調整,適當降低學案難度,制定適合農村學生主動進行知識構建的學習方案。每當看到孩子們能在我們的精講點撥之后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體味到成功的喜悅,取得一點一滴的進步,我們都感到無比欣慰。大中陳躍校長看到我們如此精誠團結,致力于教科研活動,動情地說:“從大豐來的支教老師是我們大套中學的一股清風,希望這陣風刮得更猛烈一些!”
其實我們哪里配得上什么“清風”美譽?我們只不過是能快速進入角色而已,我們只不過是在努力營造濃厚的教研氛圍的同時,沿著大中純樸的教研之路走下去罷了。其實,我們做的也只不過是走進課堂,觀察老師們不同的教學方法與獨特的教學風格;我們做的也只不過是在自己認真備課的基礎上,積極參與了大套中學的教師培訓,我們做的也只不過是帶著十二萬分的真誠與老師們交流溝通,在思想的碰撞中攜手并進。
鄉鎮中學的特點決定了不少老師的專業不對口。對于那些轉崗的教師,我們一起手把手地教備課、編學案,面對面地探討教學重難點,深入課堂觀察每一處教學細節,從教態到板書設計,都及時進行講評指點。尤其是新學期“轉行”教初一英語的小于老師和王老師,剛開始有點兒不適應。我一邊鼓勵,一邊毫不保留地傳授她們英語的教學技巧,幫她們從容地跨越過渡期。現在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經過短短幾個月的努力,她們已經學會了英語教學的基本方法,并有了自己的思路和個性特點。這種收獲和體驗只有在不斷地相互學習,相互切磋中,才能獲得。不知不覺中,支教這次特殊的培訓讓我真正懂得了所謂“人的價值”,就是我們的存在對別人有幫助。
只有走到農村孩子的身邊,才知道,不是他們不向上,而是我們還沒有撥動他心中那根學習的弦;只有走進農村孩子的心里,才知道,不是年少沒有夢想,而是少了些堅持與毅力。
依然記得第一次走進大套中學課堂上發生的故事。為了快速熟絡感情,我創設情景,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最愛。談話間,教室最后邊一個高個子男孩站起來,喊了一句:“我最愛上網吧!最不愛學習。”甩了甩頭發,又坐了回去。面對這樣的舉動,我不敢敷衍,因為我看到了同學們臉上的不屑一顧和眼中的質疑,大腦飛速旋轉,眼睛瞅到了座次表。在課后我及時地跟進了檢查。記得小孟的作業中,有這樣的話:“今天老師沒有罵我,還微笑著讓我們解釋原因,第一次有這種奇妙的感覺!”我慶幸自己及時地處理了這次可能影響教學進程的小插曲,但這樣的突發事件卻時時挑戰著我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機智。
從此,我記住了小孟搖晃著兩條腿的挑釁樣子,我更是特別關注著這個臉上有傷疤的男孩。我知道要想真正抹去同學們嘴邊的嬉笑、眼中的質疑,真正走進小孟的心中,我還得用更多的鼓勵和耐心才行。慢慢的,我了解到小孟的父母從事長途販運,早出晚歸的他們,只能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照看,根本顧不上對孩子的教育。在對小孟的`教育上,我有時是和風細雨,有時是疾風驟雨,雖然他的每一樣不當表現,我都苦口婆心地勸說指出,雖然他還是屢教屢改,屢改屢犯。但聽到任課教師們不時傳來小孟進步的喜訊,我還是感到由衷的高興。我相信面對逐漸膨脹的厭學情緒,只要我們做老師的能對學生多一點愛心和耐心,小孟們身上的頑性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慢慢消褪,良性定會回歸并充盈心中。我們該做的就是悄悄地走近他們,訴說“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悄悄地用智慧點醒生命,用愛心點燃心靈,讓掉隊的天使重新找回自己的位置。
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身邊自從有了大套中學這群淳樸的農家娃娃們,我的生活變得更精彩。曾經的曾經,我也有過抱怨,那糾正了不知有多少次的錯誤,他們還在堅守,未經老師同意就扯著嗓子說話,懶于思考,疏于動筆,有時真把我氣得鼓鼓的。每當我像“氣球”一樣回到家里時,我就開始想念我在大豐的那群“開心果”們,想念他們自信滿滿發誓要改天換地的樣子,更想念我們之間的默契和他們驕人的成績。而今,跟農村孩子相處久了,我才發現當初的想法是多么的淺陋啊!
10月8日,我重病一場,幾乎無法記起,但我卻永遠記得——病床前站滿了前來慰問的人,兩個學校的校長和兄弟姐妹們,紛紛趕來探望,因為那天我是主角,我的病勢牽動著他們的心哪……然而,最讓我難忘的是那天下午病床前的這一幕:慰問的人群里探出一個小腦袋,身后跟著一個中年男人。這個小腦袋,竟然是班上有名的調皮大王陸體浪。當確認床上躺著的人就是他的英語老師時,小陸將一大把五顏六色的紙片放在我的面前,原來他帶來了班上所有孩子的祈禱和祝福。看著,讀著,我的淚早已止不住了。小林俯下身子,小聲地說:“老師,您疼嗎?”我趕緊擦干眼淚,搖搖頭說:“不疼,不疼,老師是高興的!”突然間,他就提高了嗓門:“老師,我們還等著您上課呢!”調皮大王還是那么調皮!緊跟著,他的父親,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漢子笑著對我說,“還在種地,小陸一定要讓我來,我們也沒啥好東西,只有些笨雞蛋,給老師補補……”
聽到這些話時,我的淚再次溢滿了雙眼,我不知道他們爺倆是怎樣趕了這40多里的路程,在沒有電話聯絡的情況下是怎樣輾轉找到病房的。我只知道小陸本是一個什么作業都要催著才交的孩子,我只知道他的媽媽是生活不能自理的智障女人,我只知道那十幾個笨雞蛋是小陸和他奶奶唯一的營養來源,今天,我更知道了樸實的他們還有一顆純真的感恩的心。
孩子啊,是什么讓你有了這樣的舉動?是什么讓你們送來了這么多祈禱和祝福?我只能小心地猜測:難道是因為我習慣在和你們說話時彎下腰,多些笑?難道是因為在你們犯錯時我及時壓住了嘴邊過重的話?還是因為在作業本上我多寫了幾句交流的話,多添了幾個鼓勵的詞?我無法猜出其中原因,但我知道我與你們已經成為無話不說的“朋友”,已經成為心心相印的“知己”。
有了孩子的祈禱,我的病好得特別快。是啊,面對如此真誠的祝福,我怎能不快快好起來呢?小陸給我的祝福,我就帶著尚未痊愈的病情回到了日夜牽掛的孩子們身邊,那熱情略帶羞澀的擁抱,讓我忘記了病痛,那不時出現的雞蛋、潤喉糖,甚至早晨還溫熱的雞湯,卻讓我再也不敢生病,感冒發燒時,我悄悄吃藥挺著,嗓子疼時,我含著潤喉片抗著。但孩子們的小禮物還是在不經意間塞進了我的口袋,填進了我的抽屜,我從未調查清楚過是誰干的,只好幸福地收下……
這一群大中的學生們讓我病痛的日子不再憂郁,讓我在寒冷的冬季內心溫暖無比。每當走進教室,80名學生,仰望你時一臉的虔誠,見到你時一聲聲純真而質樸的問候,讓我羞于去計較路遠,風冽,天寒,居室陋。
生在農村的我知道,擁有一個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是開心的,是幸福的,這是城市學生無法比擬的。長在農村的我更知道這里的孩子最想要什么,他們不僅需要我教會他們用質樸的語言描繪優美的大自然,更需要我用一系列活動為他們打開一扇扇通向外界的窗口,讓他們夢想的天空從此不再單一和蒼白。于是,支教路上,我絲毫不敢懈怠,每天堅持讀書學習,只為能帶給孩子們多一些新鮮,多一些興趣。我常常“挑燈夜讀”而樂此不疲;常常在辦公室和同仁們交流經驗而倍受啟發;宿舍里、辦公室里,桌子上,沙發上,放著的盡是一摞摞的讀書筆記和教學反思。支教生活砥礪著我,不學習,談何創新?不思考,談何發展?
忘不了,孩子們每個周一的早晨經典詩文誦讀時,爭先恐后的積極性;忘不了,每個中午練英語書法時,一筆一劃非要描得像老師一樣的認真勁;忘不了,創辦特色墻報、英語小報時,非要老師寫報頭并一定爭個你高我低的情景;更忘不了,我的特色英語作業——英語日記化改革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帶給我的成就感。我所做的除了在輕松愉悅的課堂上給他們傳授知識外,最重要的,是讓他們對未來充滿理想,對故鄉以外的更大、更廣闊的世界充滿向往。
我的積極鼓勵,激發了孩子們熱愛生活、感受生活的愿望!每天,只要翻開學生的日記本,你就會發現,里面都有一片燦爛的人生。
聽到一張張小嘴里迸出的激情奮進的話語,又有誰不動容呢?又有誰不為農村孩子的最質樸的理想而擊節叫好呢?
年前,孩子們聽說我要到教育局參加支教座談會,匯報跟他們在一起的收獲,他們非常激動,你一言,我一語,告訴我自己的變化和全新的體驗。班長沈紅說:“有首歌,最能表達我們的心聲,最能展示我們的成長,這首歌就是《我相信》。唱起來吧,有倉老師相伴,我們一路行走一路歌。”
很抱歉,由于天生五音不全加上水平有限,今天我只能把歌詞帶給大家:
勇敢的大步向前/我就站在舞臺中間/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
我相信自由自在/我相信希望/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
有你在我身邊/讓生活更新鮮/每一刻都精彩萬分。
激情飛揚的演唱后,是扯著嗓子的一吼:“老師,我們相信你!”
此時此刻,耳畔響起的還是那段熟悉的旋律,腦海里浮現的還是那些微笑的臉龐,心中蕩漾的卻是感恩的漣漪。我滿懷感恩的心串起半年來無數個令我感動的故事,用它們裝飾我的支教夢。支教旅途才過半程,感動已溢滿心田。有純凈的心靈相伴,未來的日子會更加燦爛!
幾度春秋,我們欣然看到的是,大豐和濱海兩地教師交流的建設與發展,促進了教師團隊整體素質的提高,縮小了北三縣教育的差距,也滌蕩著我們每個人的心靈。冬已盡,春將至,于是,我們有了更多的期盼:
——關注濱海農村教育吧,不只是為了自己的一個夢想,更為了農村娃娃那期盼的眼神。
——加入支教的隊伍吧,在這方熱土上,不只是盡一份綿薄之力,更為了促進教育的公平和均衡發展;
——走上支教的旅途吧,在這條道路上,不只是為了豐富我們的人生閱歷,更為了磨礪你堅定的步伐,沉穩的心性。
來吧,我們攜手,讓支教的薪火相傳;
【匯報演講稿】相關文章:
匯報演講稿11-19
匯報讀書活動的總結07-14
讀書匯報演講稿05-17
小學讀書匯報演講稿05-12
師德師風匯報演講稿01-10
工作月度總結匯報11-30
工作總結匯報06-30
保安工作個人匯報總結11-05
匯報演出策劃書[精選]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