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時代如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演講稿
演講稿特別注重結構清楚,層次簡明。在生活中,能夠利用到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份恰當的演講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新時代如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演講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時代如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演講稿1
現在的中國,擁有數不盡的優秀傳統文化。這些文化通過一代代的傳承,才得以流傳下來。而其中一些著名的,甚至都已經去到海外發展了,可想而知我們中國文化的魅力有多大。但……我們或許該思考一下,它所蘊含的真正含義。它既然存在就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我們則需要去探尋這些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深刻含義。
華夏歷史有五千多年,而其中,每一個時期或多或少都出現了一些優秀的“人文”。所謂的人文,是指社會人倫及文化,認識自然和構建文化。它是人類文明的一種重要體現。其表達形式多種多樣。很多人會刻意的尋找傳統文化,的確那些都是我國優秀文化的代表。但不可否認,很多你所了解到的物品及書籍也該歸于傳統文化一類。如中國書法、篆刻印章、木版水印、甲骨文、鐘鼎文、漢代竹簡和文房四寶是我國文字藝術的表現形式。古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曾為了練字竟“入木三分”!其在當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京戲臉譜和皮影戲這種在以前是一種傳統民間藝術,但因其需要技巧性,從而傳承下來了,現在出名的京劇變臉就出于其中。我國的工匠技藝在很久以前就有過詳細記載。如公輸班撰寫的《魯班書》其上冊,是關于土木建筑的'珍貴寶典。還有很多文物或者流傳下來的手工藝直到現在都很出名。如秦磚漢瓦和兵馬俑,馬俑、桃花扇、景泰藍、玉雕、中國漆器、紅燈籠(宮燈、紗燈)、剪紙、風箏、彩陶、紫砂壺、蠟染、中國瓷器等,都帶有濃重的中國特色,這也是中國文化的一具體表現形式。
中國文化之所以形式多樣,跟古人的智慧是分不開的。古人的頭腦是我們無法想象的。有很多書籍都闡述了各種做人做事的道理或者就是上到天文下至地理。還有一些則記載了歷史文學和名詩名文。如唐詩宋詞,四書五經、《三十六計》、《孫子兵法》、《史記》,四大名著,四書五經。人文地理方面的有《徐霞客游記》《水經注》。而最讓我無奈的是中國傳統醫學,也就是所謂的中醫,現在在這個機械時代,中醫已經落魄不少了。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中醫是一門博大精深的技藝,我國有十本古代醫學名著。“《黃帝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脈經》、《針灸甲乙經》、《肘后備急方》、《劉娟子鬼遺方》、《洗冤集錄》、《本草綱目》、”這些醫學著作比西方的醫學早幾千幾百年,包括了絕大部分病癥的解決方法。但因為其太過復雜且所需時間太長,不適應現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而漸漸被西醫所取代。的確,不可否認西醫方便、見效快。但是我覺得,這些醫學大作是一種國粹,雖然沒有人學得懂,但其珍貴程度…我想,其他國家應該是沒有了。
中國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有各種各樣的,也許一幅名畫《清明上河圖》就是一種文化,也許一棟古香古色的閣樓《黃鶴樓》也是一種文化,也許一篇毛筆字《蘭亭序》也是一種文化,也許一尊青銅鼎《司母戊鼎》也是一種文化,也許一段意味深長的文章《論語》也是一種文化。
我國著名思想家“孔子”,他的儒家思想也被視為一種傳統文化而傳承下來。因為什么呢?因為他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可以用來告誡后人,提醒自己,幫助他人。直到現在,在很多歐美國家都設有孔子學院,足以見得孔子的影響力。但現在……不得不提的是,現在很多國人的素質其實差強人意,很多違法犯罪事件的嫌疑人都是知法犯法,那我們除了逮捕他們之外,難道不應該想一想這是我國對于思想觀念方面的傳統文化的丟失嗎?或許我們也該反思一下。
我們的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是古代名人們的智慧結晶。它包含了諸多內容,包括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禮儀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方面的內容。但根據目前的社會需要,有些文化可能只能被保存下來,而無法繼續傳承下去。但我們也要做出價值的選擇。
我們要用歷史的眼光和時代的精神去更好的保留、弘揚和傳承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遺產。因為這是我們中華人民最寶貴的遺產!
新時代如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演講稿2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從記事起,這首小詩就出現在我的生活中。兒時的呀呀學語中,時常有著“黃鸝”與“白鷺”的影子。未曾見過翠柳上的黃鸝,卻見過白楊枝上的喜鵲;未曾見過晴天上的白鷺,卻見過遷徙的雁群。古詩詞傳統文化像一粒小小的種子,悄無聲息地在心底扎下了根。
再后來,不再是“黃鸝”與“白鷺”了。越來越多的人與物開始加入行列。“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是白居易的“野草”精神;“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李白的望月思鄉之情;“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是王維的瀟逸脫俗。更有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憂國憂民,劉禹錫“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陋室之意以及孔子“溫故而知新”的學習之道。
由此可見,傳統文化已根深蒂固地駐扎于我們心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發揮著它獨特的魅力。上下五千年,中國一路風塵仆仆走來,腳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
然而,在經濟快速發展、各項社會事業蓬勃興起的今天,傳統文化卻遭到了冷落。20xx年3月,適逢杜甫誕辰1300周年之際,一組關于《杜甫很忙》的涂鴉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速度在網絡走紅。涂鴉中的杜甫有的端著狙擊槍馳騁在沙場,有的津津有味的吃著洋快餐,更有的與打扮的花枝招展美女翩翩起舞。對此,網友們分成了兩大派別,有人支持亦有人反對。我是反對這一現象的。杜甫作為“詩圣”,在中國歷史文化的發展中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甚至影響到日本文化的創作與發展。一種文化對惡搞是有底線的,如同印度人不會惡搞泰戈爾,希臘人不會搞柏拉圖。而中國人惡搞杜甫的行為,既不是弘揚傳統文化,更不是傳統文化的創新,簡直是赤裸裸地糟蹋文化,是對傳統文化極大的不敬。
在批判的同時,“杜甫很忙”也反映出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傳統文化沒有得到較好的尊重和發展,在這個信息多元化的社會立場不穩。再直接一點就是人們沒有正確看待傳統文化。當今社會,人們大多是手機不離身,閑暇時間讀個微小說、看個小視頻已是家常便飯。既然如此,那么傳統文化要想在這個社會中取得一定的地位,不妨先從“微型化”下手。把長長的一篇古文分為幾個小部分,每一小部分不會占用太多時間,而天長日久,日積月累,傳統文化的儲備量也是不容小覷的。其次要實現傳統文化的“電子”化,現代人們的閱讀已不僅僅限于紙質文字閱讀量,更多的是電子閱讀,我們不妨將傳統文化以視頻、動畫的形式呈現在人們面前。當然,這一切只是為了使傳統文化變得更容易讓現代人接受,使其能夠傳承下來,得以永續發展,而不是被時光越沖越淡,它的本質內涵是沒有改變的。作為一名中學生,雖然不能干驚天大地的大事,但我們可以加大弘揚傳統文化的宣傳力度,從學好古詩文開始,讓傳統文化開花結果,讓夢想照進現實。
傳統文化是中華五千年歷史文明中的瑰寶,繼承與發揚傳統文化,有利于增強我們對中華文明的了解與認識,增進對祖國的熱愛。愿杜甫不再“忙”,愿中華傳統文化與時俱進,以新時代的風貌展現在大眾面前!讓我們共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
【新時代如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演講稿】相關文章: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心得體會08-29
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演講稿03-14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心得體會02-24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心得體會03-27
傳承中華文化倡議書05-17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心得體會范文04-03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心得體會 05-24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演講稿01-14
新時代好少年“傳承紅色基因”心得體會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