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u3evg"></i>
      1. <i id="u3evg"></i>

        地質學實習報告

        時間:2024-12-15 05:31:52 實習報告 我要投稿

        地質學實習報告15篇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地質學實習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地質學實習報告15篇

        地質學實習報告1

          一、 實習概括

          1、實習目的:地質學基礎野外實習是《地質學基礎》課程的根本教學環節,在實習之前,老師們就給我們講解了此次實習的一些目的,這次實習我們重在多看多觀察;注意理論聯系實際,把理論知識帶到實地中進行檢驗;注意思維的轉變(理論的微觀向野外宏觀的轉變);學會對基本地形地貌進行描述;還有就是圖形結合,我們通過這次實習,能進一步鞏固地質學基礎的理論知識,學會和掌握野外地質地貌考察鉆研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巧,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體會,融入和貫徹,使我們對地質學和地貌學的認識更加深入、透徹。

          2、實習路線:學校——金馬河大橋——都江堰——映秀——都江村

          3、實習工具:鹽酸、鐵榔頭

          4、指導老師:鄭子成、吳德勇

          5、實習要求:通過本次實習深入了解溫江和周邊地區的地質地貌;利用所學的知識對所見到的資源利用、土地利用和整合進行分析;分析農業發展和規劃布局的合理性;觀察辨認主要巖石;以及某些地質災害的形成和防御措施。

          二、 實習內容:

          1、金馬河大橋下:

          (一)金馬河的區域概況 成都金馬河,又名正南江。金馬河是岷江的支流,是長江上游兩處險工段之一,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屬干流局部河段,即都江堰魚嘴分水后的外江。始流河段河寬96-104米,過江節制閘后稱金馬河,河床逐漸增寬,由300米闊至1200米,流經新津縣五津鎮時,納入西河分支以及南河后又復稱岷江。金馬河段全場76.1公里。成都金馬河是長江上游兩處險工段之一,以排洪為主要功能,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金馬河防洪工程保護區內共有成都的7個區(市)縣,即都江堰市、雙流縣、崇州市、新津縣、溫江區、青羊區和武侯區,河段全場76.1公里。統計保護區內1992年共有鄉、鎮35個,面積911平方公里,總人口156.44萬人,工農業總產值124.8億元。

          (二)金馬河地質地貌概況

          第一處地點是溫江成青路上的金馬河大橋下的金馬河,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從金馬河大橋上下來,聽了老師的講解,老師先是對河道基本情況作了講解,著重講了河流地貌、土壤顏色、成都平原的形成等,講了金馬河的河床、河漫灘、階地等。然后讓我自己去觀察,由于現在冬季枯水期,所以并沒有太多的河水,有許多的河漫灘(洪水期能淹沒的地方,平水期時露出水面)我們可以直接看到,河漫灘具有二元結構,這是沖積物區別于其它成因堆積物的主要標志之一,洪水期河漫灘上水流速度較小,環流從河床中帶到河漫灘上的物質為細砂、粘土等,稱為河漫灘相沖積物,下層是由河床側方移動沉積的粗砂、礫石,稱為河床相沖積物,下層粗的結構就構成了完整河漫灘二元結構,河床沖積物具有上細下粗的特點,下部粗大顆粒是在洪水期河床水流最強部分堆積的。在河床邊,近期沉積物有明顯分布規律,河邊以礫石、粗砂為主,遠離河邊以粉砂、粘土為主,即“近河岸粗、遠河岸細”。在金馬河大橋那里,通過地質學基礎的學習,我們可以很容易辨別出,那兒的那條河流處于幼年河:一是因為,從河流流經的路徑上看,彎曲度比較大,二是從河流內的巖石上看,巖石的磨圓度比較低。從河流彎曲度和河流內巖石磨圓度的觀察,基本就可以判斷出一條河流所處的時期。我們還觀察到地上有著許許多多的鵝卵石,硬度大,顏色有青、紅 、黑、白、灰等,經過仔細觀察和辨別后,我們發現這些鵝卵石大部分為分選性較差,磨圓度高的鵝卵石。站在金馬河的河漫灘中向遠處望去,發現冬季的金馬河河流水流量甚小,河心灘很明顯地顯現出來。有河漫灘的存在,多半就伴隨著河流階地的出現。其實在距離我們不遠處的平面上,就是金馬河的一級階地。階地的形成是因河流的下蝕而高出一般洪水水位之上,并呈階梯狀分布于谷坡上。由于河道較寬,河谷較深,以及人工修建的防護堤,使得金馬河的一級階地成為了建筑用地和基本的農田用地,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住房和農田地。階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有氣候的變化;構造運動;侵蝕基準面的變化;人類活動的影響等。據觀察,金馬河的階地是一級階地,因此階地形成較晚。階地的階面和陡坎全部由河流堆積物組成,因此屬堆積階地。同時在金馬河,我們還看到了大量的運石車,這不由得引起了我們的深思,我們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能否保護好我們的地表和生態環境?

          (三)金馬河的災害與防治 岷江干流在都江堰市出山口后,地勢開闊,流速驟減,沙石沿河淤積,使河床抬高,經洪水沖刷,河床沙洲遍布,漢壕分流眾多,灘沱相間,河道彎曲,主流左右擺動,流向不定,斷面橫流加劇,成為寬、淺、彎的游蕩性河流。部分河段,床身較高,堤岸低矮,通道狹窄,排水不暢,洪水期對沿江城鎮、灌溉渠系、農田造成嚴重威脅。金馬河特殊的河床結構,比如水流較緩,致使其水力環境復雜多變,泄洪能力較低,歷史上金馬河附近區域曾多次發生不同程度的洪災,嚴重影響了當地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還有近幾年來,無序地開采河道沙石,嚴重破壞了河床的穩定,洪水沖毀都江堰渠首工程及金馬河沿岸堤防工程,基本上是年年發生。洪水嚴重威脅金馬河沿岸的城鎮、村莊以及下游河心洲上的村莊。因此金馬河是成都市及四川省的防洪重點,沿線有重點防洪堤段、險工險段等。

          2、映秀鎮:

          (一)映秀鎮的區域概況

          映秀鎮是我們野外實習的第二站,也是這次實習印象最深的地方。映秀鎮地處四川汶川縣的南部,與臥龍自然保護區相鄰,是阿壩的門戶。映秀鎮境內水力資源豐富,水質好,落差大,先后修建了映秀灣發電總廠、華能太平驛電廠、福堂水電廠等水電站,有“水電之鄉”的美稱。但是在2008年5月12日,在此地發生了8.0級特大地震,映秀鎮成了重災區,大部分房屋倒塌,山體滑坡,水電通訊中斷,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處于地震中心的映秀是處于龍門山斷裂帶與龍泉山斷裂帶之中。龍門山斷裂帶內有斷層,西邊一條叫龍門山后山斷裂,沿汶川—茂縣一線,東邊一條叫龍門山前山主邊界斷裂,沿安縣—都江堰—天全一線,中間那條叫龍門山主中心斷裂,沿映秀—北川一線,5.12地震發源于中心斷裂,沿映秀—北川一線,雖然四川盆地是相對穩定的板塊,龍門山看上去構造運動性不強,但是印度洋板塊向北運動,擠壓歐亞板塊,造成青藏高原的隆升,同時,也向東運動,擠壓四川盆地,隨著外在營力的積蓄,到了一定的程度,地殼破裂,就會發生地震,2008年發生的特大地震就是龍門山構造斷裂帶在擠壓應力作用下由西南向東北逆沖造成的。而我們所實習的地方是地震后重新建設后的鎮,房屋都是新的,鎮中心的周圍有條岷江的支流流經,鎮四周都是高大的山體,群山環抱。我們很清楚的看到山體上有大量的有大量的石塊和碎屑物質,有山體已經沒有植被覆蓋而裸露著。這都是由于地震的影響,山體出現了大面積的.崩塌滑坡而形成了大量的崩塌堆積物和倒石堆。此處的崩塌屬于山崩,山崩是山區發生的大規模崩塌的現象,邊坡很陡的地區,在巖石的釋重作用、溫差作用等物理風化作用下,沿陡坡邊緣產生一系列的張裂隙,產生了許多大小不一的節理,從而使得邊坡處于極不穩定的狀態,在遇到像2008年特大地震的觸發因素時,巖體就很容易發生了崩塌。

          (二)映秀鎮的地質地貌概況

          在映秀鎮,是典型的高山峽谷地貌,河谷低地中可見到河流與季節性洪水沖積出的灘涂地,而且周圍有岷江流經,河道窄且較為彎曲,江水中的巖石磨圓度不高,大部分棱角分明,水流速度快,所以此處的河流屬于河流地貌發育的幼年階段,此時河流的作用以深切為主,但是也有一定的向旁侵蝕,可以看到,此處岷江的第一拐角彎度較大,侵蝕岸受到的侵蝕較為嚴重,這就會造成河流凹岸更凹,凸岸更凸。我們放眼望去可以很明顯的發現此處共有3級階地。一般河谷中常形成一級或幾級階地,每一級階地都有階地面和階地坎組成。一般來說,居民點的選取不宜選在一級階地上,因為雖然一級階地是常年洪水期淹沒不到的地區,但是如果遇到十年一遇或50年甚至是百年一遇的洪水時,就無法保證居民點的安全。但是老師解釋道,由于映秀鎮地處高大山體的峽谷地帶,周圍較為狹窄,無法找到較大的二級或二級以上的階地作為居民點,所以只能選取在一級階地上,但映秀鎮在二級和三級的階地上修筑了避難場所,所以較為合理。在觀察二三級階地時,由于條件限制,我們只能遠距離觀察,從遠處看,很難看出階地的特征,根據老師講解,如果走近了看,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階地上面是比較平坦的。就遠處觀察,二三級階地之間有一個明顯的緩坡,后經老師點撥,在地質學上稱之為階坡。

        地質學實習報告2

          實習內容(礦物、巖石的認識實習)

          1.礦物的鑒定方法

          1.礦物的形態。包括礦物單體和礦物集合體

          2.礦物的主要物理性質。

          a)顏色:礦物的顏色是礦物對不同波長可見光吸收程度不同的反應,是最明顯、最直觀的物理性質。

          b)光澤:是礦物表面的反射光感。有金屬光澤、半金屬光澤、金剛光澤、玻璃光澤等等

          3.硬度。礦物抵抗刻劃、研磨的能力稱為硬度,一般用小刀或指甲刻劃來大概了解礦物的硬度。小刀為6~6.5,指甲為2~2.5

          4.解理和斷口。礦物受外力打擊后,嚴格按一定方向裂開成光滑平面的性質為解理。

          2.礦物的鑒定步驟

          1.首先應先找到礦物的新鮮面,只有礦物的新鮮面才能真是的反映出礦物的化學成分和特征

          2.其次觀察、鑒別礦物的形態和物理性質○

          3.最后,根據觀察到的礦物的物理性質,結合常見造巖礦物的特征,

          對礦物進行命名。

          一、六種礦物的鑒定過程

          1.正長石

          首先找到正長石的新鮮面,然后觀察他的形狀,短柱狀、板狀,顏色是肉紅色(可以確定為正長石),在日光燈下或陽光下,有微弱的反光成玻璃光澤,先用指甲刻劃,刻劃不動說明硬度比2大,再用小刀刻劃,和小刀硬度差不多,所以為6,觀察解理面有兩向完全解理,近似正交

          2.石英

          首先找到石英的新鮮面,然后觀察他的形狀,塊狀、六棱柱狀,顏色是無色、乳白色,在日光燈下或再陽光下,有微弱的亮光反射成玻璃光澤,用指甲刻劃,刻劃不動說明硬度比2大,再用小刀刻劃也刻劃不動說明比6大(也就只有石英、橄欖石和石榴子石硬度比6大在實驗室),在觀察解理面為貝殼狀斷口,無解理面。可確定為石英。

          3.白云母

          首先找到白云母的新鮮面,然后觀察他的形狀,片狀、板狀,顏色為無色、灰白色,在日光燈下或在陽光下,有微弱的亮光反射為玻璃光澤,用小刀刻劃,刻劃的動說明比6小,用指甲刻劃,和指甲硬度差不多,所以為2~3之間,在觀察解理面只有一組即完全解理面。綜上所述可確定為白云母。

          4.滑石

          首先找到滑石的新鮮面,然后觀察他的形狀,片狀、塊狀,顏色白色、淡黃色、淺灰色,在日光燈下或在陽光下,反射光亮不明顯,成蠟狀光澤,用指甲刻劃就能刻劃的動,所以硬度比2要小,即為1(可確定為滑石),在觀察解理面只有一組即完全解理面。可確定為滑石。還有就是在實驗室中,用手摸滑石會感覺有點滑。

          5.石榴子石

          首先找到石榴子石的新鮮面,然后觀察他的形狀,粒狀、菱形十二面體、二十四面體,顏色為棕、棕紅色,在日光燈下或陽光下,有亮光反射,成玻璃光澤,用指甲刻劃,刻劃不動說明硬度比2大,再用小刀刻劃,也刻劃不動說明比6大(也就只有石英、橄欖石和石榴子石硬度比6大在實驗室),最后觀察解理面,發現無解理面、不規則斷口。可確定為石榴子石。

          6.方解石

          首先找到方解石的新鮮面,然后觀察他的形狀,塊狀、粒狀、菱面體,顏色為白色、灰白色,在日光燈下或在陽光下,有亮光反射,成玻璃光澤,用小刀刻劃,能刻劃的動,說明硬度比6小,再用指甲刻劃,刻劃不動,說明比2大,最后觀察解理面有三組完全解理,斜交成菱面體(有方解石和白云石),綜上所述可確定為方解石。

          二、三大類巖石各描述兩種巖石的鑒別過程

          三大類巖石的總體的.步驟是:先觀察構造,再觀察結構,最后觀察成分。

          (一)巖漿巖

          1.流紋巖先觀察他的構造,巖石中不同顏色的條紋、拉長了的氣孔,以及長方形礦物按一定方向排列所形成的流紋狀構造,很明顯發現他是最典型的流紋構造,可知道他是噴出巖。再觀察他的結構,顯而易見是斑狀結構。顏色為肉紅色(正長石)、灰白色(石英),可知其礦物成分為長石和石英組成。

          2.正長巖先觀察他的構造,礦物在巖石中分布比較均勻,無定向排列,為塊狀結構,可知為深成巖。再觀察他的結構,巖石全部由結晶礦物所組成,為全晶質結構。顏色多成肉紅色、淺灰色,可知其主要礦物成分為正長石,其次為黑云母和角閃石。

          (二)沉積巖

          1.碎屑巖鑒定碎屑巖時著重觀察其巖石結構與主要礦物成分。首要的是看碎屑結構,抓住這一特征,就不會與其它巖石相混淆了。要仔細觀察碎屑顆粒大小:粒徑大于2毫米的礫巖,2~0.05毫米是砂巖,0.05~0.005毫米的是粉砂巖。粉砂巖顆粒肉眼難以分辨,用手指研磨有輕微砂感。對于礫巖,還應注意觀察其顆粒形狀,顆粒外形呈棱角狀的是角礫巖,由磨圓較好的礫石膠結成的稱為礫巖。

          其次,看碎屑巖的礦物成分。礫巖類的碎屑成分復雜,分選較差,顆粒較大,一般不參與命名;砂巖,主要成分有石英、長石和一些巖石碎屑

          火山碎屑巖的鑒別比較困難。因為,他在成因上具有火山噴發和沉積的雙重性,是一種介于巖漿巖與沉積巖之間的過渡型巖石。常常是以其成因特點。、物質成分、結構、構造和膠結物的特征來區別于碎屑巖。

          2.化學巖及生物化學巖最常見的是由碳酸鹽組成的巖石,以石灰巖和白云巖最為廣泛。

          石灰巖顏色呈深灰色、淺灰色多成致密狀,用指甲可以刻劃動,所以硬度較小,解理面無解理,在常溫下滴加稀鹽酸劇烈起泡初步斷定為石灰巖。

          白云巖顏色呈淺灰色、灰白色,呈隱晶質結構用指甲可以刻劃動,硬度較小比灰巖略大,觀察解理面為不完全解理,具有刀砍紋,即交叉成45度左右的普遍的裂紋,在常溫下滴加稀鹽酸不起泡,但加熱或研磨成粉末后則起泡

          (三)變質巖

          1.片麻巖具有清楚的帶狀,片麻巖的顆粒較粗,有些含有大量石英和長石。片麻巖上的條狀是由巖石中不同比例的礦物分布形成的,比如深色條帶中含有鎂鐵質礦物,淺色條帶中含有長石、石英物質多。另外,顆粒大小也可產生條帶狀。認為他們是變質沉積巖,根據是一些含石榴子石等富鋁礦物的長英質片麻巖與比較均勻的、含黑云母和角閃石的灰色片麻巖,呈互層狀共生。認為他的主要是英云閃長巖、奧長花崗巖、花崗閃長巖等深成侵入體經變質和變形作用形成。

          2.大理巖各種大理巖除純白色外,有的還具有美麗的顏色和花紋,常見的顏色有淺灰、淺紅、淺黃、綠色、褐色、黑色等,產生不同顏色和花紋的主要原因是大理巖中含有少量的有色礦物和雜質。大理石具有粒狀變晶結構,粒度一般為中、細粒,有時為粗粒,巖石中的方解石和白云石顆粒之間成緊密鑲嵌結構。大理石的構造多為塊狀構造,也有不少大理巖具有大小不等的條帶、條紋、斑點或斑塊等構造。

          三、總結

          經過這次的實習,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加深了對書本上老師所講內容的認識,讓我對三大類巖石和造巖礦物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使我意識到學到的都是死的,只有通過實踐才能使知識變活,還有就是在實習中,老師通過實物講解,使我明白了許多在課堂上不懂的地方。所以我覺得這次實習時間有點短,學校應該多組織些這樣的實習,把時間延長些,這樣就能更好的學習工程地質。

        地質學實習報告3

          一、實習概況:

          20xx年10月,我們土木工程專業進行了工程地質實習,工程地質實習是整個工程地質學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實踐環節,使學生在課程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透過對基本地質現象的野外實地考察和現場實踐,獲得感性知識并鞏固和深化課程理論,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為畢業以后的設計、施工中應用有關地質資料打下必須的基礎。

          二、實習目的

          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透過簡短的野外地址實習,鞏固學過的《工程地質》資料,加深對課程有關資料的理解;此外,透過實習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提高隨地址科學的興趣: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同時,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和增強群眾觀念,掌握實地操作技能和編寫的潛力,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的聯系。

          三、實習資料:

          xx火山口

          xx火山口,距今1800萬年是新生代第三紀玄武巖火山口。火山口呈圓錐形,石頭呈紅褐色,氣勢極為壯觀,數萬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頂,直插云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內充填的玄武巖栓,經過200多萬年的長期風化剝蝕,被剝露出地面,巖栓柱狀節理發育,呈輻射狀,向上收斂,向下散開,形象地記錄了當時火山噴發的自然景觀,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據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考證認定,該火山口為第三紀玄武巖火山口,距今約1800多萬年,它的發現,對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學研究都有很大參考介值。一色的紅褐圓棱柱石,豎指蒼天,凡經開鑿者皆顯露出明顯的噴發紋理,證明其成因于火山噴發,近百平方公里內的幾十座山包構成了蔚為壯觀的遠古火山群。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位于山東省臨朐縣城東約22公里處,面積約13平方公里。地質公園地處魯中隆起區中的臨朐凹陷,公園內總體由兩個次級小盆地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圍均為由玄武巖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較大。為季節性河流。地質公園以聞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構成環境的火山地貌為特色。

          公園內各種地質遺跡豐富,一是第三紀中新世時期距今1800萬年山旺瑪珥湖沉積巖層(科學上劃分為山旺組地層-硅藻土),沉積厚度25米左右,具有標準的層型剖面,現已成為國際上中新世生物建階的重要依據。由于層薄如紙,稍加風化即層層翹起,宛若書頁,被古人形象地比喻為萬卷書。超多古生物化石含在其中。尤其是山旺地層層型剖面所處位置,是由早期的牛山組玄武巖、第三紀中新世時期湖相沉積巖(山旺組)、第四紀黃土和晚期的火山巖浸入等地質現象組合而成。二是新生代時期(距今xx萬年)火山作用構成的古火山錐、熔巖流動特征等各種火山地質現象,如黃山、堯山、擦馬山、靈山等都是典型的古火山口,因此亦是研究新生代火山巖區的理想場所。個性是擦馬山玄武巖柱狀節理,直徑近于80cm,規模宏大,氣勢壯觀。堯山西側,火山作用構成了高高的臺地,經長時間風化剝蝕,構成了自然景觀,人們稱之為石樓。

          山旺組地層中的化石,構成于距今1800萬年的`第三紀中新世時期。目前已發現的動、植物化石有10幾個門類700多種,其中大部分是已絕滅的物種。植物化石包括真菌、硅藻、苔蘚、蕨類、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及藻類。動物化石有昆蟲、魚、兩棲、爬行、鳥及哺乳動物。個性是山旺山東鳥、齊魯泰山鳥等鳥類化石的發現,填補了中新世時期的空白,山旺成為我國鳥化石豐富的產地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發現鹿類化石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化石產地。新發現的帶胚胎的犀牛化石是世界上唯一的,在國際學術界引起了轟動。植物化石枝葉最多,花、果實和種子也保存得十分完美。

          山旺古生物化石主要保存于中新世山旺組硅藻土層中(距今約1千4百萬年),其種類之多、保存之完整為世界罕見,目前已發現的化石有十幾個門類600多種。動物化石包括昆蟲、魚、蜘蛛、兩棲、爬行、鳥及哺乳動物。昆蟲化石翅脈清晰,保存完整,有的還保留絢麗的色彩,已研究鑒定的有11目46科100屬182種。山旺鳥類化石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完整鳥化石最豐富的產地,三角遠古鹿化石和東方祖熊化石是世界上中新世該化石保存最完整的標本。植物化石有苔蘚、蕨類、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藻類。除100種藻類外,其它植物有46科98屬143種。它們在世界上研究古生態、古氣候、動植物演化等方面有著重要的地位。被中外專家譽為研究中新世的綜合實驗室。

          山東地下大峽谷

          高峽深澗,鬼斧神工。飛瀑流泉,濺玉噴珠。天賦幻境,兆年孕育。暗河漂流,驚險刺激。管軌滑道,激越航程。江北溶洞,魅力所在。

          山東地下大峽谷位于沂水縣城西南8公里龍崗山下,是一座風貌奇特的溶洞王國,洞體長度6100米,是江北第一長洞,中國特大型著名溶洞之一。洞穴沿290-320度方向延伸,由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巨大喀斯特裂隙發育而成,構成于約0、65億年至2、3億年前。

          特點:

          一、氣勢雄偉壯麗,峽谷深切近百米、兩壁如削、寬處百余米、窄處僅可容身,成具體而微之地下三峽。洞內有一河、九泉、九宮、十二瀑、十二峽等景觀100余處,構成了一幅氣勢恢宏的洞中峽谷雄奇畫卷,令人嘆為觀止。

          二、地下暗河漫長而曲折,水量充沛,四季長流,實習相關大全地下河瀑布十分壯觀,在我國北方溶洞內實屬罕見。

          三、利用暗河水勢開發的1000米漂流項目,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記錄總部認證為中國最長的溶洞漂流項目。漂流道的設計充分體現了溶洞內的幽深莫測,起伏高下,波激浪涌,抑揚頓挫的特點。將地下河漂流的原生野始,驚險刺激演繹的淋漓盡致。

          四、實習總結:

          短短一天野外實習很快結束了,但是我們從中實在學到了不少東西,在實習過程中能把所學的知識靈活的理解。增加我們對工程地質學這門課程新的認識。實際觀察到各種地理特征。本次實習令我們加深了對地質學的了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地質的好處,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知識從感性認訓升華到了理性認識,從抽象變得具體起來,我學習到了很多書上沒有的東西,了解了工程地質對實際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在那里深深的感謝老師在的認真指導。

          在實習中學會了必須的觀察地質地貌的方法要領和細節。例如,出外實習要對考察對象做必須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資料,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細節,充分認識到地質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艱苦性,激發了我們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質地貌的興趣。同時,懂得和組成員合作的重要性。這些都將對我們日后的學習乃至工作起到用心的作用。

        地質學實習報告4

          一、實習目的、任務和要求

          1.目的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探究性很強的自然科學,地質學認識的實習報告例文。認識實習是教學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在學習相關地質基礎知識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各種地質現象,理論聯系實習,增強感性認識,鞏固基礎理論知識。同時,進行野外地質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訓練,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任務

          ①在野外對各種內、外地質作用進行初步觀察分析,著重點是外力地質作用的'觀察分析。

          ②在老師的指導下,初步對三大類巖石、地質構造和礦產進行觀察認識,了解它們在自然界的分布狀況。

          ③進行野外地質工作方法的基本訓練,包括地質羅盤的使用、手標本采集、地質現象觀察、描述記錄等內容。

          ④通過實習,培養學生運用辨證唯物主義觀點,觀察分析地質作用規律,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要求

          ①實習前學生應認真學習實習知道書,以明確實習目的、內容安排等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有條不紊,實習報告《地質學認識的實習報告例文》。

          ②實習中學生要聽從老師安排,認真聽指導老師的講解。

          ③現場觀察各種地質現象要認真細致,并作好記錄,還應多問、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懶惰思想。

          ④每個學生應采集3——5塊有代表性的巖石、礦物或化石標本。

          二、實習的組織形式及實習過程

          實習的組織形式以班級為單位,每個班又分兩個小組,每個小組由一個指導老師帶領實習,

          過程由實習指導書上的日程安排: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乘車由昆明至武定縣五孔橋,下午芭蕉箐采礦場、雷剛廠;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獅子山石棉廠至獅山風景區,下午乘車由武定縣至元謀縣;

          第四天上午元謀縣朱布超基性巖體,下午元謀縣黃瓜園大橋;

          第五天上午元謀縣德大大橋至那化大橋,下午元謀縣彎堡土林;

          第六天返回昆明。

          三、實習任務完成情況

          通過實習我們三大類巖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認識,能夠在野外認識和辨別三大類巖石,還能夠在野外辨別各種地質構造。通過在各實習點對其的觀察,實地考察,我掌握了羅盤的使用,還在各實習點采集了各種相應的巖石標本。還提高了我們對各種地質現象的觀察分析能力,并學會了野外紀錄,基本達到學校預期的目標。

          四、各實習點地質概括

          ⑴昆明西山地區

          ①地層:由老到新如下,

          1.泥盆系上統宰格組(d3z):該巖石為灰色厚層狀細晶白云巖,細晶結構,塊狀構造,風化面為灰黑色,呈刀砍狀。

          2.石碳系下統大塘組(c1d):該巖石為灰色、深灰色角礫狀灰巖厚層狀灰巖,角礫大小混雜,為鈣質膠結,較緊密,含珊化石,底部辦翠綠色頁巖與宰格組呈假整合接觸。

          3.石碳系中統威寧組(c2w):灰色、灰白色中厚層狀灰巖,粉晶結構,塊狀構造中部夾角礫巖,含珊瑚、腕足化石,礦物成分為方解石等,風化面為灰白色,局部有鐵質侵染,與大塘組整合接觸。

          4.二迭系下統——(1)倒石頭組(p1d):上部黑色頁巖與泥灰巖互層,中部呈黑色頁巖夾薄層沙巖,含植物化石,下部為雜色黏土、黃鐵礦及煤線,與威寧組呈假整合接觸(2)棲震組(p1x):為淺灰色厚至塊狀細晶白云巖,風化面為灰黑色白云質灰巖。風化后成團塊狀小虎斑,成分為方解石(70%)和白云石(30%)越往上白云石逐漸增多。含豐富珊瑚化石,與倒石頭組整合接觸。(3)茅口組(p1m):上部為灰色、灰白色中厚層狀灰巖,中部為灰色厚狀灰巖與灰色琥珀斑狀白云質灰巖互層,巖性較純,層理不發育,表面有雨蝕溝槽,含珊瑚等化石,下部為灰色厚狀不規則琥珀斑狀白云質灰巖,與棲震組整合接觸。

        地質學實習報告5

          上午8:20到達望峰崗煤礦,之后在三樓會議室召開簡單的介紹會,由地質科老總介紹本煤礦的概況。老總是987年從我們學校畢業的。此礦1986年第一次開采,1997年瓦斯爆炸,之后停工。20xx年重新建井,預計20xx年全面投產。主要開采-660米,-960米,-1200米三層的煤,目前已經開采到了-960米的煤層。

          1、該礦地址構造比較復雜,地層有倒轉現象。瓦斯多,裂隙發育,易發生突水和瓦斯突出,如20xx年在建井過程中就發生了瓦斯和煤一起突出的事故,造成12人被埋,死亡。同時由于開采深度大,地壓大,地溫高,也造成了開采難度大。

          2、預計投產后每年產煤300萬噸,由預計儲量3億噸可知能開采120xx年。次礦主要開采優質煤,主要用于化工和煉綱,成分是焦煤和肥煤。

          3、主要有五個井筒:1個主井,2個附井,2個風井。主井運輸煤,附井運輸器材和人員及煤矸石等,風井是通風作用的。

          4、在02#井停留了較長的時間,老總們介紹了此井的建設過程。早期采到-300米,即將采-960米的,最終采到-1030米。在建井中早期遇到的是粉紅色砂巖,;裂隙發育,涌水多,需要打注漿孔注入水泥.水玻璃等,同時需要地質工作者計算涌水量,注漿壓力.范圍.深度。

          一般在建井過程中涌水不能太多,但也不能太少,否則灰塵太大,工人很難在井下工作。此井直徑8米,依靠人工爆破挖掘,大約每22-27小時可以掘進4.5米,其過程如下:先用傘鉆同時大十幾個炮孔,放炮-——清理碎石——用護模支撐井筒壁,并在護模和井筒壁之間用水泥沙漿充填——固結后拆模——傘鉆打炮眼——放炮,如此循環下去。

          5、在瓦斯井的鉆探現場我們見到了超大型鉆機,了解了超大型鉆機的工作過程并與我們在學校實習的多功能鉆機驚醒了比較,從而找出二者的不同。大型鉆機的鉆齒和牙輪的`尖齒是合金綱制成的,硬度在8以上,牙輪主要起破碎作用。鉆孔分三次才能完成,直徑先是30厘米——65厘米——80厘米

          瓦斯抽出以后經過提純可以發電,居民供暖做飯,或者供應激動車輛,如出租車。另外影響煤產量的因素有:采煤工作面的煤量供應情況,井下運輸能力,主井提升能力,抽排瓦斯所需要的時間等。

          發現的本專業課程設置上的不足(學校有待改進的):

          1、校內實習(工程勘察生產實習)比較實用,但時間過短(只有幾天),次數過少(只有一次),兩個班配備兩個指導老師,四年的大學學習中,學生在專業上的練習不足。學校應該更加務實,為學生的未來負責,每學期都應有二十天左右時間模擬整個工程勘察的操作過程。.發現專業上的不足(有待改善的)和優勢:

          實踐工程地質目前是大底部,明智者不是出逃,而是投入。特別是那些初入這個行業的畢業生,一定能夠趕上工程地質的下一波牛市行情。雖然按預測,牛市行情還需等待5~7年,但我們完全可以在這個震蕩的底部區間,充分理解這個專業的特色,靜下心來,打下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博覽眾家之長,集聚豐富的實踐和理論經驗和智慧,從而在未來的牛工作生活中獲得豐厚的收益。

          2.、工程地質是一個十分復雜又非常特殊的學科和專業,需要堅實的基礎、廣博的學識、相關學科專業的知識、對工程建設的理解、對地質學科的感悟,更需要一種浪漫的情趣和執著的精神。人是需要有精神的,有了精神,業務、知識、能力都可以在實踐中得到補充和提升。如果對工程地質專業的追求精神能夠達到某種癡迷的程度,那么我們一定可以成為很優秀的地質工程師。

          3、能夠從事工程地質專業學科的工作并不難,而要做好做精卻不易。把從事這個學科專業當成謀生的手段和職業,這是我們普通地質師的選擇。如果大家要想成為優秀的學者和專家,建議您把地質工作當成樂趣、興趣、境界和事業去追求,這時我們還要,不辭辛勞,爬山鉆洞在所不辭,受人嘲笑一笑了之。不迷信權威,不看人臉色,堅持真理,創新進取,我們才有可能可以成為名副其實的專家學者。

          4、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我們把理論知識和工程實際經驗進行了對比,看到了理論知識和實際經驗的差別,懂得了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性。我們雖然沒有自己親自動手操作的機會,但是畢竟在現場目睹了鉆探的實際操作過程,了解到許多在理論上成立,但是在實踐中無法實現的生產過程,并了解到在實踐中處理問題的方法與理論方法的區別。

          5、通過生產實習,我們認識到實踐經驗的重要性,意識到地質實踐工作的辛勞和地址工作的樂趣。地址工作是一個危險、刺激、有趣的工作,既需要極大的工作熱情和勇氣也需要地質工作者在工作中謹慎細微地觀察、記錄,從而準確地評價工程地質條件,并提出科學合理的改善地質條件和減小危害的工程治理措施。

          6、有理想有目標,能夠去做,但毅力和堅持不夠,送給自己一句話:只付出一般的努力是實現不了理想的!

        地質學實習報告6

          一、實習目的

          通過對徽杭古道附近地區的丘林的巖石種類的區分以及瑞晶洞的旅游觀光考察,并從地質學的角度對不同巖石的種類進行了識別,也對其成因進行了推測和猜想。在本次的野外實習中,提高了同學對野外巖石的識別能力,增強了同學的操作能力。

          二、任務

          1、在野外對各種內、外地質作用進行初步觀察分析,著重點是外力地質作用的觀察分析。

          2、初步對三大類巖石、地質構造和礦產進行觀察認識,了解它們在自然界的分布狀況。

          3、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手標本采集、地質現象觀察和描述記錄等野外地質工作的基本方法。

          三、實習時間,地點

          4月15日瑞晶洞.4月21日大有村,藻溪南、藻溪北、化龍、牧家橋、青山湖大橋邊

          四、實習具體情況

          1.瑞晶洞(4月15日,早上上午8點出發,兩個小時左右的車程我們到了瑞晶洞,下午一點半乘車返校)瑞晶洞是位于浙江臨安市昌化地區的石瑞鄉蒲村,該洞洞體呈垂直狀,異常高大。總共有四個洞廳.第一洞廳垂直高度達82米,堪稱國內第一,洞內巖溶景觀密度大、品種齊全,尤其是洞內有著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滿洞頂,使瑞晶洞成了世上罕見的地下花園瑞晶.洞發育在5億年前的晚寒武紀條帶狀含白云質灰巖之中,洞口向南,洞體按自然組合劃分為七廳,一般寬35--50米,高10--57米,洞道長460米。總落差121、6米面積達平方米。洞廳規模,洞庭湖體落差,洞景品位等方面,在國內溶洞中實屬罕見。洞外,青山連綿,秀水蜿蜒,空氣清新,環境幽靜。洞內鐘乳石具備喀斯特溶洞通常所具備的一切品種和常見的絢麗、奇特之外,其最顯著的特征是洞庭湖體宏大壯觀,及由此而造就的磅礴氣勢和華貴風度。洞廳間層次清楚,石鐘乳發育歷史久長,景觀晶瑩透剔,潔白如玉。瑞晶洞內景觀符合喀斯特溶洞通常所具備的一切品種和特征。喀斯特溶洞:

          喀斯特地形的形成是石灰巖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擴大。鐘乳石:

          又稱石鐘乳,是指碳酸鹽巖地區洞穴內在漫長地質歷史中和特定地質條件下形成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等不同形態碳酸鈣沉淀物的總稱。在石灰巖里面,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滲入石灰巖隙縫中,會溶解其中的碳酸鈣。溶解了碳酸鈣的水,從洞頂上滴下來時,由于水分蒸發、二氧化碳逸出,使被溶解的鈣質又變成固體,固體由上而下逐漸增長,因形狀像鐘乳,所以稱為“鐘乳石”。石花:

          石花是石灰巖溶洞的特有品種,它色澤潔白,晶瑩剔透,呈花瓣放射狀生長,美麗異常,瑞晶洞由于洞壁裂隙特別發育,方解石的含量高,洞內溫度氣壓相對比較穩定,這就為石花產生創造了特別條件。瑞晶洞由于洞壁裂隙特別發育,方解石的含量高,洞內溫度氣壓相對比較穩定,為石花產生創造了特別條件。月15日,早上上午8點出發(1)大有南面(大有村)巖漿巖

          巖漿巖是由巖漿冷凝結晶形成的巖石。

          這里的巖石為石英斑巖,主要成分是:斜長石(隱晶質)、石英(結晶)。這種巖石相當于酸性淺成巖類,斑狀結構。易風化成高嶺土。變質巖

          變質巖是由變質作用形成的巖石。

          這里的巖石主要是千枚巖,是典型千枚構造的淺變質巖石,由黏土巖、粉砂巖或中酸性凝灰巖經低級區域變質而成。變質徹底,結構致密,有光澤,而且越緊實越致密。層理不明顯,撇理非常發達。沉積巖

          泥巖:

          是一種厚層狀、致密、頁理不發育的黏土巖。夾在巖層中,在表層與土接觸時無法區別是巖是土。頁巖:

          黏土巖類中固結較強的巖石,具薄層狀頁理構造,頁理主要是鱗片狀黏土礦物層層累積、平行排列并壓緊而成。主要成分:石英、長石。白云母等,不透水,抗風力能力強。(2)化龍 紫砂礫巖:

          觀察:屬于沉積巖中的礫巖。巖石呈紫紅色,含有粗粒狀的暗紫或灰紫色的粗粒。巖石的表面帶有一定的光澤,質地較脆弱。整大片巖石具有一定的層理但不是很明顯。敲下小塊巖石,會出現3、4快小巖石聚集在一起的現象。

          原因:粗粒為石英巖狀砂巖,因為巖石內含有二氧化錳,礫石表面呈暗紫的金屬光澤。其中紫紅色含有膠結物為鐵質,局部見交錯層、泥裂及不對稱波痕。

          成土:紫砂礫巖容易被風化,易形成土壤,土壤黏度很高。形成的土層較厚,肥力高,礦物元素含量高。(3)藻溪東: 板巖:

          觀察:屬于變質巖,巖層呈現長條狀,巖石內部含有較細的顆粒。具有上下兩個平面。整個巖層分散細碎,風化現象不明顯。層理朝向不同的方向。敲打巖石,聲音很脆。

          原因:層理各個方向都有,說明收到不同方向的擠壓。聲音脆,說明了硬度高,內部的較細顆粒也是受擠壓形成的。具有變質巖的.特征。

          成土:形成土壤礫石較多,一般呈長條狀。土壤黏度不高。(4)藻溪西 變質的紫砂礫巖:

          觀察:屬于變質巖。巖石呈紫紅色,含有粗粒狀的暗紫或灰紫色的粗粒。巖石的表面帶有一定的光澤,硬度很大。整大片巖石層理不是很明顯。不出現3、4塊小巖石聚集現象,所含粗粒巖石細小繁雜。

          原因:是紫砂礫巖收到第二次擠壓,硬度變大成為變質巖。所看到整片巖石層理不清楚,上部散雜是由于巖石內部膠體被風化掉。變質的的輝綠巖:

          觀察:屬于變質巖,表面已經被半風化。顏色變暗褐色,幾乎看不出任何層理,由于被風化的原因,特征不是很明顯。內部呈灰綠色。

          原因:屬于接觸變質巖層,是巖漿巖侵入形成,易形成巖墻。且本地區的巖層收到較多的風化。(5)牧家橋 花崗斑巖:

          屬于酸性巖,雜色;斑狀結構,斑晶分布不均勻;塊狀構造;主要礦物組成為鉀長石、石英。屬于淺成巖。沙巖:

          由石英、長石等碎屑成分占50%以上的沉積碎屑巖。源區巖石經風化、剝蝕、搬運在盆地中堆積形成。巖石由碎屑和填隙物兩部分構成。碎屑除石英、長石外還有白云母、重礦物、巖屑等。填隙物包括膠結物和碎屑雜基兩種組分。此地的沙巖是半風化狀的,像沙子一樣。有水平節理和垂直節理之分,經過長期的風吹日曬,巖石棱角處易崩裂,巖石外圈變圓,即球狀分化。(6)高塘: 巖漿巖:

          或稱火成巖是由巖漿凝結形成的巖石,約占地殼總體積的65%。巖漿是在地殼深處或上地幔產生的高溫熾熱、粘稠、含有揮發分的硅酸鹽熔融體。

          巖漿巖主要有侵入和噴出兩種產出情況。

          根據巖石的光澤和結晶程度可以判斷出,此地的巖壁屬于噴出巖。(噴出巖:由火山噴發時噴出的巖漿冷凝而成的礦物巖石,多數為巖漿巖組成,質地疏松多孔)(7)青山湖大橋邊 沉積巖:

          造山運動形成,巖層有薄有厚(與沉積物多少有關)。灰質頁巖,顆粒細小<,為泥質膠體,很黏,形成的巖石中有SiO2。石灰巖:

          白色部分為方解石,含SiO2,若白色為石英,就是灰質砂巖。差異分化:石灰巖的片狀分化。空缺處容易分化并凹進去。常用于造公路、房子。砂巖:

          分化形成黃鐵礦,為風化的花崗巖。花崗斑巖:

          為淺層巖,成分與花崗巖一樣,但花崗巖顆粒大小均勻,為深層巖。此處巖石含CaCO3,有物理分化,石頭多,上為土層,中間為半分化層,下部為巖層。

          在本次的瑞晶洞的實習中,老師主要給我們講述了如下幾個方面:

          (1)石花附近的巖石中有一道一道平行的泥土滲入,這也是巖石風化的現象。

          (2)洞中有一處地方有著獨一無二的巖石斷柱,這是本地區發生過巖層運動,這是地震的一個很好的證明。

          (3)斷柱旁的地面上有平行的斷裂層。這也是強烈地質運動的證明。

          (4)老師也講解了如何判斷石灰巖,石灰巖一般為黑色,中間有白色的條紋,用硬物敲擊石頭會比較容易產生粉末,硬度不大。

          五、總結

          在此次實習中,我對瑞晶洞的巖溶地貌很感興趣,結合查閱的資料在這里簡單談一下我的見解。

          巖溶地貌又稱喀斯特地貌,是水對可溶性巖石所進行的作用,它以溶蝕作用為主,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巖溶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巖石地區,在碳酸鹽巖地層分布區最為發育。巖溶地貌下往往存在有流水侵蝕形成的地下河,在地表常見有石芽、溶溝、石林、漏斗、落水洞、溶蝕洼地、坡立谷、盲谷、峰林等地貌形態,而地下則發育溶洞、地下河等各種洞穴系統以及洞中石鐘乳、石筍、石柱、石瀑布等。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巖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擴大。這種現象在南歐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又稱為“喀斯特地貌”。巖溶地貌由于其獨特的地貌特征,經常被人們開發為類型各異的風景區,是一種珍貴的旅游資源。

          這兩次的實習,我深切地感覺到,只了解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把理論和實踐有效地結合起來,才能把知識牢固地掌握,并熟練地應用到生產實踐中。我學會了野外地質工作的基本方法,也學會了如何與人團結協作。這些天雖然辛苦,但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同學們在生活上互相幫助,感情更加深厚了。老師不辭辛勞地跟在我們隊伍中講解,讓我們更加體會到了他們的偉大,從他們身上學到了敬業的精神,我想這也是作為一個地質工作者必備的精神素質。這一星期的實習,令我在艱苦和學習中得到了成長,是我人生道路上一次難忘的經歷。

        地質學實習報告7

          實習是每一個學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了解社會、在實踐中鞏固知識;實習又是對每一位大學畢業生專業知識的一種檢驗,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既開闊了視野,又增長了見識,為我們以后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也是我們走向工作崗位的第一步。于是今年暑假學我來到了平煤地質工程勘探處勘探一隊二號機進行了為期一月的實習。

          在鉆探隊實習了一月,其中可以說是苦中有甜,累中有樂,對自己的地質知識有了一個量變到質變的系統積累與考驗,粗略的把握了地質鉆探重要性和基本任務,鉆孔的設計和結構以及鉆孔的布置原則等等,自己也從一個紙上談兵的階段稍微上前跨了一步,感謝老工人老師傅的不厭其煩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指導和教誨,鉆探隊領導的人文關懷,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笨鳥先飛早入林,笨人勤學變聰明。這些知識和實習過程,足以使我受益終身了。就我在實習過程中的感想與心得匯報如下。

          一、安全生產。都說安全是天,可以前也并沒有怎么在意,在實習期間才深刻的認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和意義。在這里領導和工人都嚴格的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新工人來的第一課就是安全教育,我來的時候就首先的讓我學習了

          安全生產的法規。使我明白了什么叫“三不傷害”;同時也增強了自我保護意識。通過系統的學習使我明白了安全的重要性,所以在實習期間沒有發生以外的事故,做到了安全生產。

          二、業務和技能。這次我們打的是水文觀測孔,通過自己的實際操作,結合自己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以及老工人師傅的指導幫助。學會了判斷巖層、操作機器、測量水位以及書寫紀錄。使自己的業務水平有了一個質的提高。同時也增強了自己動手操作水平。期間主要對平砂巖做了一些細致調查研究:砂巖是一種沉積巖,主要由砂粒膠結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決大部分砂巖是由石英或長石組成的,石英和長石是組成地殼最常見的成分。砂巖的顏色和沙子一樣,可以是任何顏色,最常見的是棕色、黃色、紅色、灰色和白色。地球上常見由砂巖相成的懸崖峭壁。有的砂巖可以抵御風化,但又容易切割,所以經常被用于做建筑材料和鋪路材料。砂巖中的顆粒比較均勻堅硬,所以砂巖也被經常用來做磨削工具。砂巖由于透水性較好,表面含水層可以過濾掉污染物,比其他石材如石灰石更能抵御污染。我們這里鉆探時主要遇到的困難是打平頂山砂巖,平頂山砂巖硬度高容易破碎在鉆進過程中不容易鉆進又容易掉塊卡鉆,所以在以后的學習中我要多注意加強這方面的學習。

          三、日長生活。我們一般在野外作業,比較枯燥乏味,許多配套設施也不到位。不過在這一個月的實習中讓我學會了許多以前不會的東西,也學會了在勞動中尋找快樂。同時了增強了自己獨立生活和判斷問題的能力。我想這將會成為讓我一生都收益的財富。

          在這為期一月的實習生活中,我受益匪淺。短短的30多天內,我不僅向老工人師傅學習了鉆探基本方法和技巧,體會到應該如何跟和同事交流和相處,更被隊里同志們的無私敬業精神所感動。這不僅為我今后的理論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使我今后從事鉆探行業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最后,更加感謝學校和隊領導給了我實習學習的機會,也多謝同事們多日來無私的`照顧和關心,使我開心順利的完成在隊里的實習生活。 報告章節如下:

          第一章緒言,實習地區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狀況(附交通位置圖)、實習的任務、目的、要求、人員的組成及實習時間等。

          第二章 地層

          首先簡述實習地區出露的地層及分布的特點,然后按地層時代自老至新進行地層描述。分段描述各時代地層時應包括分布和發育概況、巖性和所含化石、與下伏地層的接觸關系、厚度等(附素描圖)。

          第三章巖石

          描述各種巖體的巖石特征、產狀、形態、規模、出露地點、所在構造部位以及含礦情況(附剖面圖、素描圖)。

          第四章構造

          概述實習地區在大一級構造中的位置和總的構造特征,分別敘述實習區的褶皺和斷裂。

          褶皺:褶皺名稱(如玉皇山向斜),組成褶皺核部地層時代及兩翼地層時代、產狀、褶皺軸向、褶皺橫剖面及縱剖面特征(附素描圖、剖面圖)

          斷層:斷層名稱、斷層性質,上盤及下盤(或左右盤)地層時代,斷層面的產狀,斷層

          證據(附素描圖、剖面圖)

          闡述褶皺與斷裂在空間分布上的特點。

          第五章地質發展階段簡述

          根據地層的順序、巖性特征、接觸關系、構造運動情況、巖漿活動過程等說明本區地質歷史上有那些階段。每階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動力地質現象。

        地質學實習報告8

          一、實習目的:

          本次實習是地質課程的野外認識實習,其目的旨在透過短期的野外實踐是同學們對地質學研究的主要資料和特點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鞏固和掌握地質科的基本資料和方法,初步具備分析、解決在實際工程中出現的簡單條件下的地址問題的潛力,為以后的工作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主要目的有三:

          (1)了解各種內外力地質作用。

          (2)認識各類地質現象,了解華北地臺基本地層層序。

          (3)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質技能,從野外觀察、記錄、描述羅盤儀的使用。

          此外,透過實習是同學們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于地質學科的重要性及其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從而逐步樹立艱苦奮斗的思想作風和勇于探索的科學求實精神。

          二、實習地點:

          xxxx地質實習基地

          三、實習時間:

          xxxx年5月16日到xxxx年5月20日

          四、人員組成:

          五、實習路線:

          亮甲山潮水峪山羊寨xx上莊坨大石河小傍水崖村吳莊花場峪

          六、實習簡介:

          1、實習區位置及交通

          這次我們的實習區域在我國北方唯一的不凍港所在的秀麗的海濱城市xx市及撫寧縣、青龍縣境內,南起北戴河海濱xx,北至花場峪、義院口,東起山海關,張崖子,西至瓦家山等地,總面積約為120K㎡。xx市xx北方地質實習基地位于xx市北28KM。該區自然地理位于燕山山脈東段,南臨華北平原和渤海灣,行政屬河北省xx市撫寧縣xx鄉管轄。

          實習區交通十分方便,(北)京沈(陽)鐵路貫穿實習區南部,并有地方鐵路秦(皇島)青(龍)線,能通往山區。公路以xx市為中心,四通八達,客運可通省內的青龍、承德、平泉、灤縣、遷安、撫寧、興隆、昌黎、盧龍等地,省外可達遼寧綏中、建昌、咯左、凌源朝陽和天津等地。海運目前尚無客運,但新建的油港及煤港貨運從xx港可同我國沿海各綱和世界各地。

          2、實習區氣候

          實習區屬溫帶大陸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0。1℃,一月份平均氣溫為-5℃,七月份平均氣溫為24。5℃,年平均降水量769mm,多集中在7-8月份,達全年降水量70%左右。全年無霜期179天。實習區因受海洋影響較大,氣候比較濕潤溫和,海濱地帶夏季涼爽宜人,古為避暑勝地。

          本實習區出露地層屬華北地臺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除較普通缺失中上奧陶統至下石炭統、下中三疊統、白堊系、第三系外,就華北型地層而言,該區地層出露較全,化石較豐富,各單位地層劃分標志清楚,地層特征具有必須代表性。全區范圍內所有出露的地層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奧陶統,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統至二疊,中生界的上三疊統至侏羅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一)元古界青白口群

          (1)景兒峪組

          主要分布在區內的東部地區,出露最好剖面在李莊北溝,在黃土營村東也有出露。巖性由粗至細,由碎屑巖粘土巖碳酸巖,構成一個完整的韻律,具有海侵沉積的特點。與龍山組呈整合接觸關系。其分界標志是其底部黃褐色或鐵銹色的中細粒鐵質石英砂巖,其中含超多海綠石,其底部的中細粒長石石英凈砂巖具大型海成風暴波痕。本組地層屬濱海相至淺海相沉積。厚38m。

          (2)龍山組

          分布于張崖子至東部落,南部雞冠山等地。由兩個沉積韻律組成。不整合于下元古代之前構成的綏中黃崗巖之上。主要是紫紅色、黃綠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雜色頁巖,底部為砂巖。屬典型濱海相沉積,與下伏的綏中花崗巖呈沉積接觸關系。厚91米。

          (二)寒武紀

          (1)府君山組

          (2)饅頭組

          該組由于巖體的侵入破壞和構造破壞,出露零星,東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為標準剖面。本組上下界限明顯,與毛莊組的分界是以頂部的鮮紅色泥巖作為標志層的。巖性特征是鮮紅色泥巖、頁巖為主,頁巖中含石鹽假晶,并夾有白云質灰巖。沒有發現可靠的化石依據。與下伏的府君山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與上覆毛莊組為整合接觸。厚71m。

          (3)毛莊組

          (4)張夏組

          受到覆蓋和破壞較少,是寒武系地層在區內分布最廣的地層之一,幾乎盆地周圍都有分布,在揣莊北288高地以東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區內較好的標準剖面。下部為鮞狀灰巖夾黃綠色頁巖;上部以鮞狀灰巖為主,夾藻灰巖、泥質條帶灰巖。三葉蟲化石最豐富。本組與下伏地層為整合接觸。厚130m。

          (5)徐莊組

          分布較廣,東部落西剖面出露較好,化石十分豐富,本組地層上下界限清楚,可作為標準剖面。巖性為淺海相的黃綠色含云母質粉砂巖,夾暗紫色粉砂巖、細砂巖和少量鮞狀灰巖透鏡體或扁豆體。內含三葉蟲化石。與下伏毛莊組的分界是以黃綠色粉砂巖與暗紫色粉砂巖互層為標志。厚101m。

          (6)崮山組

          本組與張夏組在區內的分布相仿,比較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可為標準剖面。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礫屑灰巖及紫色粉砂巖為主;中部則是灰色的灰巖與張夏組界限明顯,接觸部位兩者巖性差別很大。化石十分豐富,幾乎每層都能夠采到。主要三葉蟲化石有:蝙蝠蟲未定種、帕氏蝴蝶蟲。厚102m。

          (7)長山組

          出露較好的剖面在揣莊北288高地,為標準剖面。巖性為紫色礫屑灰巖、粉砂巖與頁巖互層,夾有藻灰巖及生物碎灰巖。三葉蟲化石主要有:蒿里山蟲未定種、長山蟲未定種、狀氏蟲未定種。與下伏地層為整合接觸兩者分界清楚。本組在區內出露厚度較小,只有18m左右。

          (8)鳳山組

          本組分布與崮山組、長山組相同,出露較好的揣莊北288高地可作為標準剖面。主要巖性為黃灰色泥灰巖夾礫屑泥灰巖。黃綠色鈣質頁巖及薄層狀泥質條帶狀灰巖。泥質成分增多,容易被風化,風化往往構成黃色土狀物。化石豐富三葉蟲化石垂直分帶明顯。礫屑構成小團塊,本組與下伏長山組為整合接觸,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礫屑泥灰巖為標志層。厚92m。

          (三)奧陶系

          (1)冶里組

          分布于區內東、西部,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出露較好的是在潮水峪至揣莊一帶。下部為灰色微晶質純灰巖夾少量礫屑灰巖及蟲孔狀灰巖;上部為灰色礫屑灰巖夾黃綠色頁巖。所產化石有三葉蟲、筆石、腕足類等。與下伏的鳳山組為整合接觸,其分層標志是以灰色礫屑灰巖作為底界,此礫屑灰巖很薄,厚度不到0.5m,其上是純灰巖。厚125m。

          (2)馬家溝組

          本組分部與亮甲山組一致,以亮甲山及北部茶莊北山發育較好。屬淺海相沉積,較深水環境。本組巖性以白云巖和白云質灰巖為主,底部具微層理、含角礫、含燧石結核黃灰色白云質灰巖。化石有:頭足類和腹足類。與下伏亮甲山組為整合接觸,界限十分明顯。白云巖具刀坎痕。層厚101m。

          (3)亮甲山組

          位于xx亮甲山。屬淺海沉積。主要巖性是中厚層狀豹皮灰巖,下部夾少量礫屑灰巖和鈣質頁巖。內含頭足類、腹足類和蛇卷螺未定種等化石。與下伏冶里組為整合接觸,分界以亮甲山底部的中厚層狀豹皮灰巖為標志,風化后呈泥質條帶狀,局部含泥質結核。層厚118m。

          (三)石炭系

          (1)本溪組

          中石炭本溪組在本區的東、西部分布都很廣,發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壁店191高地、小王莊一帶發育較好,小王莊剖面可作為本區的標準剖面。有23個由陸相到海相的完整沉積韻律。本組巖性特征與華北地區一致,是一套海陸交互相沉積。陸相粉砂巖中含植物化石:鱗木、科達、蘆木等。下部為鐵質砂巖、褐鐵礦和粘土巖,平行不整合與馬家溝組之上;上部為細砂巖、粉砂巖及頁巖,夾35層泥灰巖透鏡體。xx西門瓦家山剖面地層厚度為70.7m。

          (2)太原組

          在半壁店、小王山一帶發育較好。本組巖性比較穩定以灰黑色砂巖含鐵質結核為主要特征,夾少量煤線及灰巖透鏡體,由兩個韻律組成,是海陸交互相沉積。含植物化石:脈羊齒、鱗木,動物化石:網格長身貝、古尼羅蛤。與本溪組呈整合接觸,分界明顯,本組底部青灰色鐵質中細粒長石巖屑雜砂巖,具小型球狀風化。瓦家山剖面厚48m。

          (四)二疊系

          (1)山西組

          主要分布于東部黑山窯至曹山一帶,西部也有出露。有兩個韻律,第一個韻律含煤層,第二個韻律的頂部含鋁土礦。本組是區內重要的含煤地層,屬近海沼澤沉積。主要巖性為灰色、灰黑色中細粒長石巖屑雜砂巖,粉砂巖炭質頁巖及粘土巖。含植物化石:蘆木未定種、帶科達、纖細輪葉。與下伏太原組呈整合接觸關系。厚度變化較大,約在35m至60m。

          (2)下石盒子組

          分布于黑山窯至石嶺一帶,西部有零星分布。由三個韻律組成。屬湖泊相沉積。主要巖性為灰色中粗粒長石巖屑雜砂巖。含植物化石:多脈帶羊齒、山西帶羊齒、帶科達。層厚115m。

          (3)石千峰組

          最初的命名地點在山西省太原市西25km的石千峰。本組是二疊系最上一個組。出露較好的剖面是歡喜嶺至瓦家山一帶,可作為標準剖面。主要巖性是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巖層,包括粉砂巖、泥巖、夾少量礫巖、粗至中細粒凈砂巖和雜砂巖。含植物化石:太原帶羊齒、尖頭輪葉、朝鮮羽羊齒。與下伏上石盒子組為整合接觸關系,兩者能夠從色彩上區分。厚150m以上。

          (4)上石盒子組

          主要在黑山窯、歡喜嶺至大石河西側有出露。發育較好的剖面是歡喜嶺,可作為標準剖面。巖性特征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層狀含礫粗粒長石凈砂巖為主,夾極度少量紫色細粒砂巖及粉砂巖。本組未獲得化石資料。與下伏下石盒子組為整合接觸關系。層厚72m。

          2、巖石:

          (1)巖漿巖

          ①花崗巖

          出露于東部張崖子村附近,或西南部雞冠山下,沉積不整合在馬嶺組石英砂巖之下。巖石為肉紅或灰白色,但巖體分布很不均勻,結構構造變化很大。西部花廠峪至溫泉堡一帶的花崗巖,根據接觸關系和同位素年齡,屬于中生代晚期侵入的花崗巖。巖體很大,呈肉紅色,由正長石、斜長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組成,具中細粒顯基斑狀結構,所以稱中細粒斑狀花崗巖。

          ②花崗斑巖

          出露于石嶺東南等地,呈細粒基質的斑狀結構,巖墻狀產出,侵入在晚寒武世至中奧陶世的地層中,常見被基質熔蝕的鉀長石和石英斑晶,潮水峪村西有一寬達5m以上的花崗斑巖墻。

          ③灰綠巖

          亮甲山采石場比較集中,巖石呈暗綠色,細均粒結構,具典型輝長結構,部分輝石已綠泥石化和硅酸鹽化。

          ④閃長玢巖

          分布于潮水峪村西北,砂鍋店東等地,呈巖墻狀產出,隱基斑狀結構,斑晶主要是斜長石,有時含角閃石較多,有的基質中含少量石英,有的可見球粒結構和流線結構等。

          ⑤安山巖

          分布于柳江向斜核部的中侏羅統地層中,類型相當豐富,有玄武安山巖、輝石安山巖、角閃安山巖、閃輝安山巖、斜長安山巖、粗安山巖和英安山巖等。絕大多數都具隱基斑狀結構。色彩以灰綠色為主,少數為暗紫紅色,一般都呈塊狀構造,少數有氣孔構造和杏仁構造。

          (2)沉積巖

          ①含海綠石的石英砂巖

          位于張崖子的'青白口群龍山組內含表面被風化成黃褐色內部為灰白色的中粗粒石英凈砂巖,淺海相沉積,含海綠石和少量云母。

          ②純灰巖

          以方解石為主要成分的巖石.灰黑色、性脆,硬度不大,小刀能劃動。本次在xx觀察到的亮甲山組純灰巖內含礫屑,為盆地內生成的隱晶灰巖或微晶泥巖碎屑。

          ③豹皮狀灰巖

          主要分布于亮甲山組地層內。花斑由白云巖組成,呈淺黃色或褐黃色,與周圍灰色或深灰色灰質組分界線明顯,個性是那些花斑狀似蟲孔的,兩者界限平直。巖石風化面上,常有蟲孔和花斑共生,是豹皮灰巖的標志。

          ④含微層理的白云質灰巖

          分布于下寒武統府君山組地層內,張崖子一帶發育較好。花斑僅限于必須層位層巖內,與巖層層面無切割關系,說明交代作用是在成巖階段完成的。層內構造均勻,構成于淺海深水環境。

          (3)變質巖

          斷層角礫巖又稱壓碎角礫巖、構造角礫巖。是巖石因構造作用發生破碎所構成的角礫狀巖石,角礫大小不等,具棱角,巖性與斷層兩側巖石相同,并被成分相同的微細碎屑及后生作用水溶液中的物質所膠結。

          3、地質構造:

          (一)工作區的構造位置

          本區位于燕山沉降帶東段,山海關隆起的東南邊緣,又因現代燕山隆起與渤海拗陷的過渡帶以及燕山山脈由東西轉轉向北東向的肘狀部位,應力比較集中,故新、老構造均比較發育。據地礦部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資料,本區斷裂構造發育,其中以NNE向斷裂最為發育,其次為NW向斷裂、NE--NEE向斷裂和EW向斷裂,此外,在山海關之北尚發育有環狀斷裂。

          (二)構造概況

          本區出露地層屬華北地臺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而侏羅系屬太平洋火山活動帶,除普遍缺失中奧陶統至下石炭統,三疊系,白堊系及第三系之外,其他時代地層發育良好,出露較全,各地層單位劃分標志明顯,化石豐富,很具有代表性,全區范圍內出露的地層有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寒武系,下奧陶統,上古生界中石炭統,二疊系,中生界侏羅系以及新生界第四系。

          上古生界青白口系龍山組以角度不整合沉積在綏中花崗巖上,標志著華北地臺經歷了劇烈的呂梁運動,結束了早元古代地槽發展階段,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地質發展階段。

          新生代時期有明顯的上升運動,全區遭受剝蝕,第三紀末因氣候較熱,有紅色土構成,其后繼續上升.但南部的海岸區則下沉,遭受海侵。因此,山區河谷內有階地構成,并普遍向南,即向海洋方向傾斜。至第四紀末,海水有必須撤退,因而在山海關至xx一帶的海岸上遺田有礫石堤,并且有海蝕臺出露水面。

          (三)主要斷裂構造描述

          (1)潮水峪斷層

          在潮水峪一帶,斷層走向N20E,傾向東南(實際上傾向為東西向擺動)。上盤為鳳山組泥質條帶狀灰巖;下盤為冶里組厚層灰巖。斷層面無論在傾斜方向上,還是在走向方向上均表現為舒緩波狀。斷面上鏡面,垂直擦痕,階步以及斷裂帶內擠壓透鏡體等特征明顯。此斷崖為一個平移斷層的一盤,其另一盤因風化剝蝕基本看不到了(腳下所踩的),此斷層是冶里組灰巖,存在明顯的橫豎擦痕和鏡面,此斷層先平移后產生正斷層,其產狀與亮甲山的產狀基本一致。在潮水峪村斷崖東是斷層的另一盤的一部分,含明顯的斷層角礫巖與粉沙巖還有明顯的橫豎擦痕,但產狀和亮甲山的產狀不一致,所以說可能是另一盤。在亮甲山的馬家溝組也有一個小斷層有明顯的擦痕。

          (2)雞冠山

          ①沿途見肉紅色綏中花崗巖,見一大型出露巖石剖面為典型的沉積交錯層理,屬震旦紀原古界頂部,主要成分為石英砂巖,上下呈水平層理,中間呈交錯層理,存在黑色紋理的磁鐵礦。

          見內含泥質的夾層,反映了濱海地區沉積環境的變化,影響生物生長環境,不反映氣候變化,地質條件,也不能作為時代劃分的依據

          ②典型底礫巖:下部為底礫巖(石英),抗風化潛力強,為陸相沉積,中間為內含礫石英砂巖,上部為石英粗砂巖,再往上為石英細砂巖(沉積規律:由上至下逐漸變細),中上部是海相沉積,沒有構成完整的泥質韻律。

          成因:由于風化和河流搬運作用,最終沉積.由下至上巖石由粗到細,底礫巖體原本膠結在一齊,膠結物為二氧化硅和少量的鐵,之后整個底礫巖體出現正斷層,導致與上部底礫巖體出現高度差。

          ③正斷層:發生斷層時,相對上升的下盤經過風化侵蝕,使得出露地表的巖石被風化磨圓,造成斷層兩盤高差不大,斷層成層性好.由于構成時間短,故成層理,若構成時間長,則為不整合面。傾向:243度傾角:48度。

          ④波痕:為鐵質石英砂巖,內含海綠石,對稱性好,波痕比較寬大,波長相等,反映了濱海沉積環境.推斷當時海底波動較大,水深較淺,波痕延伸方向與海岸線平行。

          ⑤地塹谷在雞冠山與大平臺問的河谷中,由于幾條正斷層的影響,兩側青白口系下馬嶺組石英砂巖相對上升,中間石英砂巖下降。斷層面近于南北走向,傾角較大,河谷東側斷層面西傾,河谷西側斷層面向東傾,成一地塹構造,河谷本身位于地塹構造的中心部位。

          4、地質作用:

          (一)風化作用:指巖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由于溫度變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氣及生物等的作用下發生的機械崩解及化學變化過程。風化作用一般分三類:物理風化、化學風化和生物風化作用。

          (1)物理風化作用:在溫度的變化下,表層與內部受熱不均,產生膨脹與收縮,長期作用結果使巖石發生崩解破碎。

          (2)化學風化作用:巖石中的礦物成分在氧、二氧化碳以及水的作用下,常常發生化學分解作用,產生新的物質。這些物質有的被水溶解,隨水流失,有的屬不溶解物質殘留在原地。

          (3)生物風化作用:植物根素的生長,洞穴動物的活動、植物體死亡后分解構成的腐植酸對巖石的分解都能夠改變巖石的狀態與成分。

          (二)河流作用:河流地質作用分為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河流沉積作用主要發生在河流入海、入湖和支流入干流處,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但大部分都沉積在海洋和湖泊里。河谷沉積只占搬運物質的少部分,而且多是暫時性沉積,很容易被再次侵蝕和搬運。

          (1)侵蝕作用:河流的侵蝕作用包括機械侵蝕和化學侵蝕兩種。河流侵蝕一方面向下沖刷切割河床,稱為下蝕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動力以及挾帶的砂石對河床兩側的谷坡進行破壞的作用稱為側向侵蝕,而河流化學侵蝕只是在可溶巖地區比較明顯,沒有機械侵蝕那么普遍。

          (2)沉積作用:當河床的坡度減小,或搬運物質增加,而引起流速變慢時,則使河流的搬運潛力降低,河水挾帶的碎屑物便逐漸沉積下來,構成層狀的沖積物,稱為沉積作用。

          (3)搬運作用:河水在流動過程中,搬運著河流自身侵蝕的和谷坡上崩塌、沖刷下來的物質。其中,大部分是機械碎屑物,少部分為溶解于水中的各種化合物。前者稱為機械搬運,后者稱為化學搬運。河流機械搬運量與河流的流量、流速有關,還與流域內自然地理地質條件有關。

          (三)巖漿作用:巖漿巖是由巖漿凝結構成的巖石,約占地殼總體積的65。巖漿是在地殼深處或上地幔天然構成的、富含揮發組分的高溫粘稠的硅酸鹽熔漿流體,是構成各種巖漿巖和巖漿礦床的母體。巖漿的發生、運移、聚集、變化及冷凝成巖的全部過程,稱為巖漿作用。巖漿作用主要有兩種方式:

          (1)巖漿侵入活動侵入巖。巖漿巖主要有侵入和噴出兩種產出狀況。侵入在地殼必須深度上的巖漿經緩慢冷卻而構成的巖石,稱為侵入巖。

          (2)火山活動或噴出活動噴出巖(火山巖)在巖漿從上地幔或地殼深處沿著必須的通道上升到地殼構成侵入巖或噴出到地表構成噴出巖的過程中,由于溫度、壓力等物理化學條件的改變,巖漿的性質、化學成分、礦物成分也隨之不斷地變化,因此,在自然界中構成的巖漿巖是多種多樣、千變萬化的,如基性巖、中性巖、酸性巖,還有堿性巖、碳酸鹽巖等巖類,也充分說明了巖漿成分的復雜

          七、實習總結:

          短短五天的野外實習很快結束了,我們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增加我們對工程地質學這門課程的認識,了解了工程地質對實際工程建設的重要性。本次實習親眼見到了很多課本中描述過的地質構造以及巖石,學會了羅盤的使用方法,練習了利用地形圖使用后方交會法確定自己的位置,練習了透過讀地質圖來決定當地巖層的年代、產狀等,深刻地感受了僅有課本上的知識是不夠的,還要透過實踐才能真正地將知識化為己用。本次實習真的收獲了很多,感謝兩位老師一路辛苦的教導。

        地質學實習報告9

          20xx年12月25日下午,琥珀山莊最后,周老師又在12月25日下午帶領我們到琥珀山莊去,沿途老師又問了我們一些問題,主要是有關于沿途、路邊的一些石材鋪成的路面是什么巖石,是那一大類巖石中的哪一種巖石,有幾個同學回答了出來。之后,周老師又帶領我們到前面一個地方停下,讓我們四處走走,看看周圍的巖石,并解答了一些同學提出的問題。最后我們到了杏花公園找了一塊草地坐下,老師帶我們回顧了這幾天的內容,并布置了有關實習報告的要求,解答了一些同學的問題,最后宣布實習圓滿結束。

          我們于12月23日上午到達巢湖,12月24日下午離開巢湖。為期兩天的野外地質實習,實地的觀測,加上周老師的精心指導、同學們間的討論,使我在此次實習中得到了許多收獲。此次野外考察,一方面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豐富和擴大了我們的知識;另一方面,面對許多問題,確實使我們感到了自身知識的匱乏,促使了我們去思考、探索,,學習到了在書本中學不到的知識。俗話說:紙上得來終覺淺,得知此事要躬行。在沒來巢湖之前,我只是知道有那些知識卻從未見過此等地貌。但是經過這次考察我學到了以往書上未有的知識,也讓我更加加深了對以前知識的理解,我想這就是實踐的重要性吧。以前上高中時,老師、學校不重視我們學生的實踐,從而我們自身的實踐能力非常有限,動手能力不強。

          還記得在實習中有時候老師也覺得奇怪,明明很簡單的問題我們都不會知道,因為我們缺少實踐,缺少知識,所以我們有必要多出來實習考察。這次考察也實現了這一目的,同學們都意識到了實踐的重要性,那么在以后的學習中大家都會重視實踐去更好的學習。大學就是一個學習的新舞臺不比高中,這次實習也讓我們明白了大學生活和高中的不同。大學是一個開放的學習平臺,重視實踐能力,重點培養大家的自主學習能力,巢湖實習的目的也在于此,可以說這次實習是一次對大家學習思想的教育。而研究地質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實地考察,我們高等院校地質教學的目的也就是要求我們學生能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用到實踐中去。此次巢湖之行是我們的第一次野外考察,但興奮之余,我們更明白這次實習的重要性。考察不是游玩,爬山,涉水,我們為了什么之前我不知道,但當自己親身經歷后才知道,這是每個地質工作者的工作,當然也是他們的樂趣所在。

          的確地質實習是苦是累,我爬山時,當每次自己快走不動路時,但我想這是有意義的;當我采到自己辛苦得來的石頭樣本時,我忘記了勞累;當我和同學老師們一起討論時,我收獲了知識,。我想這可能就是這兩天里我收獲的最多的東西了吧。再來說說我們學的《地質與地貌學》這門課吧。地質學是研究地球的一門自然科學,主要研究對象具有地域性的特點,這就決定了其研究方法除了理論研究和室內模擬,還要求地學工作者直接去研究它,親自去野外去考察、去研究。所以學習地質就是要走向教室、接觸野外去探究他的奧秘。雖然說地質實習有許多各種各樣的困難與艱苦條件,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獨立工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克服困難的毅力等,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通過調查研究的實踐,我們會更加熱愛祖國的河山、熱愛地質學。兩天的地質實習結束了,但我在未來的時間里我們還會有幾次實習的機會,所以我有必要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加認真,去努力的掌握最基本的課本理論,這樣才能在以后的實習中游刃有余。

        地質學實習報告10

          經過一個多學期煤礦地質學的學習,我們對工程地質與和煤礦地質有了深刻的認識與了解,掌握了關于工程地質與煤礦地質中的基本知識,但是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狀況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為了更好的認識地質現象,加深對地質學的了解,09級采礦工程同學六月二十號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始進行3天地質的實習。

          這次實習我們采用分組實習的模式,每小組設組長,采用小組長負責制,負責資料如乘車的時間安排,人身安全,并及時傳達老師通知,全班共分5組。6月20日在校園2301教室舉辦了聲勢浩大的實習動員大會,下午領取了實習工具。6月21日正式開始了本次工程地質認識實習實習。

          一、這次實習的主要目的

          1、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2、用地質羅盤測量實地測量巖層的產狀(走向、傾向、傾角)

          3、學會對巖石的肉眼識別

          4、認識斷層、巖層,背斜、向斜等地質現象

          5、了解淮南幾大山脈的地質狀況,巖層產狀,及構成。

          6、掌握邊坡穩定性的概念及如何增強其穩定性

          二、實習的主要過程

          路線一洞山

          1觀察洞山地區的巖石、地層和古生物,了解去沉積環境;

          2聯系羅盤的使用,測量巖層的產狀;

          3了解東山地區的構造特征。

          路線二羅山

          1觀察舜耕山斷層

          2了解組成羅山山體的巖石和地層

          3觀察淮南蟲的產出層位,認識疊巖石,了解寒武紀前的生物特征;

          4觀察太原古界和上元古界之間的不完整整合;

          5認識巖石風化剖面,了解土壤構成

          路線三八公山----茅仙洞

          1練習使用地圖

          2認識羅山地區地層,不同類型的碳酸巖;

          3測量巖層產狀,并與洞山地區比較;

          4觀察阜鳳逆掩斷層和山王集正斷層,及其在八公山山體形態構成中的作用;

          5觀察廟山洼的石芽地貌;

          6觀察淮河的地質作用;

          7珍珠泉在進行觀察舜耕山逆掩斷層,分析八公山及舜耕山在構造上的關系。

          三、實習區地質、地理概況

          本次實習位于淮南市市區附近,淮南是中國的能源基地,這源于地址歷史上淮南的地質環境,本區地層由前震旦紀變質巖系及其以后各紀沉積巖組成,變質巖全為結晶片巖,沉積巖由震旦紀起,以古生界為主并有部分中生界及新生界,總厚達4千米。含煤地層為上石炭紀及二疊紀,區內逆斷層繁多,巖層重復相間,構成鱗片狀構造,使煤系地層成一個不對稱正弦曲線型分布。奧陶紀石灰巖為主要含水層,二疊紀煤系地層則于寒武、奧陶紀之下,造成本區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煤質為氣煤--肥煤,灰份10-20%,含硫較高,一般在4%左右。求得B+C1級儲量172.66萬噸。故在淮南地區實習,是觀測工程地質的很好的選取。淮南歷史悠久,又有淮河,及其豐富的地貌地質特征,造就了優美的環境,同時也造就了超多的煤氣資源,據不完全統計,淮南的煤發的電占華東六省的一半以上,可見淮南的地質環境在石炭二疊紀是以前有超多的植被覆蓋,動植物繁衍及其茂盛,這也是淮南淮南作為能源基地的地質層面原因。

          四、巖層、地質構造及地質作用的認識

          (1)洞山的構造及地質狀況

          第一站,我們首先來到洞山,位于淮南市南部。6月21號的第一點從那里開始,陳春奇老師在那里講解了羅盤的使用,然后親自演示了怎樣使用羅盤測量巖層的傾向,傾角。留下的半個多小解答,功夫不負有心人,不斷的練習,每個同學都能靈活運用羅盤。之后我們沿著路向上走,來到第二點,馬家溝組(肖縣組)看到了呈刀砍狀的巖石表面,陳老師講解了白云山與石灰石的區別。第三點在不經意間到了,泥巖沉積的構造隔水性很好。第四點是土壩組,厚度137米,在土壩組有個巖石破碎帶,風化表面呈蜂窩狀。

          第五點,崮山組,厚度74米,浪層波痕,透過觀察,崮山組的上部有土黃色和紫紅色的灰巖下部有耳狀的薄層泥灰巖。時間悄悄的流逝,又下起細細的雨,這一切阻擋不了我們前進的步伐。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來到巨厚灰巖的張夏組,陳老師詳細的講解了純凈灰巖的作用,我們在實習的過程中又學到了很多知識。

          緊之后我們來到了與張下組的分界面順層擦痕面,主要是由能夠澆筑水泥的灰巖組成。張下組的到來不期而至,伴隨著棗球狀灰巖的出現第七個點也就這樣結束了。說到徐莊組那可得說一段阿,這片山叫五層山,山的頂層就是土壩組,那里的傾向是184傾角是68,在那里老師教我們認時間,比如中寒武統表示的是巖石,中寒武世表示時間。第九個點叫毛莊組那里是無層山的第五個小山包,主要由泥巖組成哦。最后一點是饅頭組,來到那里主要是挖掘三葉蟲化石。因為那里是紫紅色的頁巖比較脆,中部是有黃色條紋的灰巖所以比較容易挖掘化石,當然我們收獲都不少阿。

          (2)羅山的構造及地質狀況

          第二站,我們去了羅山油庫,那里的巖石都是比較久遠的,最遠的是27億年的。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劉家溝組,那里是沒有化石的沉積構造,有著大型槽狀的交錯層理,我們測得那里的巖層產狀,走向172,傾角63。我們沿著路繼續向前,老師又教會我們如何測路的坡度,自我感覺與實際相差是很大的,我們測得這條路的坡度大約為6。我們沿著階梯一向到羅山油庫旁,那里有著一個我們都很熟悉的向斜和背斜,但是沒有老師的指導,我們幾乎沒人看出,老師在那里講解了很長一段時間,那里屬于四頂山組。繼續爬山,來到了半山腰,那里的的巖石6.6億年左右,大部分是白云巖。再往上,我們看到了九里橋組。九里橋組是有竹葉狀灰巖和泥灰巖構成。那里有著沒有被世界公認的淮南動物群,動物群至今6.8億年。構成山脊的是壽縣組,巖石較為堅硬,風化不是很嚴重,最厚的是劉老碑組,大概530米左右,我們在那里測了下山坡的坡度并和老師探討人上山的最大坡度,到達山頂我們留了影,這是我們實習的紀念。接下來的'是一個斷層,老師教我們畫了斷層,接下來是五山組,曹店組,這兩組都是很薄,加起來才將近40米。由于這時天氣很熱,很多人都期盼回去,在觀測過后就結束了這天的實習。

          (3)八公山和茅仙洞的構造及地質狀況

          八點多,乘車來到了八公山,第一點看到了猴家山組的白云巖。那里的巖石產狀與以前觀測的不同,那里的巖石比較緩測得兩組數據,第一組傾向86,傾角15,第二組傾向90,傾角25。那里的巖石發育密集,巖體比較完整。那里的巖石比較堅硬是由于在海底有著超多含si質的火山噴發造成的。

          之后來到八公山的第二個點,那里有著比洞山更多的三葉蟲,很多人都在這尋找完整的三葉蟲作為實習的紀念。不幸的是我沒找到完整的三葉蟲。和同學合了幾張影后,踏上了新的旅途,大約在路上觀光桃樹來到了徐莊組,看到了帶有動物爬行遺跡的巖石,那里的巖石產狀北偏東50,傾角30。桃子吃了,車也開始駛向鳳臺。到了鳳臺淮河大橋的東岸,我們看到了一個斷層,這是自然構成的斷層,這斷層屬于平移斷層。最后一點茅仙洞,那里的淮河以侵蝕作用為主。在茅仙洞附近,位于河流凹岸的八公山由于快速的側蝕作用構成了懸崖峭壁。繞過八公山,河流進入淮北平原,那里地勢平坦,河道變寬,河水流速減緩,泥沙攜帶潛力降低,沉積作用增強,個性是流經八公山侵蝕、搬運的超多泥沙在此淤積,逐漸構成河心灘,導致河流分叉,構成所謂的二道河。河流淤積的土地肥沃,適合農作物生長,因而建立了二道河農場,每年向國家帶給了超多商品糧。

          。隨著侵蝕作用的繼續,河道會逐漸北移,茅仙洞會慢慢不見,,如此發展下去,也許幾萬年、幾十萬年以后,茅仙洞與二道河之間的山體會被侵蝕殆盡,夷為平地,或者構成一個牛軛湖,而河道則會去彎取直,河水在茅仙洞的位置向東北在八公山鎮附近流向二道河。那時,八公山的大部分將不復存在。

          河流既是如畫山水的雕塑師,又是移山填海的大力士。

          淮河河床內沉積物主要是沙,主要由石英碎屑組成,其次為長石、白云母、巖屑、生物介殼碎片等。分選較好,磨圓程度較高,大小一般在0.20.05mm左右,多為細砂。河漫灘主要為粉砂和粘土。

          地史中的河流沉積由河床沉積及河漫灘沉積組成,碎屑沉積物自下而上由粗變細,構成完整的沉積系列。在河湖密布或河流入海處,河流淤積構成超多肥沃的土地,森林植被茂盛,是煤構成的有利場所。茅仙洞這個地區主要的還是河流沖刷作用,以及邊坡的不穩定現象,風化作用。之后我們便乘車回去了。

          這天結束了我們的地質實習。我們其實在這這天中學到了很多實際的知識,從課本到現實是個必要的過程,在實踐中我們能更好的運用自己的知識。我們還有很多不足,回到校園我們透過查閱資料了解了更多的地質知識。

          五、實習小結

          透過這次4天的工程地質認識實習,我學到了很多。比起課本上的知識,實習了解的東西,更形象,更能激發學習興趣,而且生動易懂。這次實習前后,我們觀察了土壩組白云巖,含不規則石英條帶,風化后蜂窩狀,

          崮山組上部頁巖,泥灰巖,下部鮞粒灰巖張夏組厚層鮞粒石灰巖,生物碎屑灰巖

          徐莊組上下部灰巖,中部砂頁巖。毛莊組灰巖,頁巖互層。饅頭組上下部紫紅色頁巖。中部灰巖,含三葉蟲

          猴家山組白云巖,白云質灰巖,頁巖,底部礫巖,含磷四頂山組白云巖為主,含疊層石九里橋組灰巖,泥灰巖,含蠕蟲化石;壽縣組砂巖劉老碑組頁巖為主,夾灰巖、砂巖

          伍山組石英砂巖;曹店組砂礫巖。

          我還認識到淮南動物群,以及三葉蟲化石在饅頭組中能夠找到,淮河的河流沖刷作用對兩岸的影響,以及,邊坡的不穩定現象,風化作用,等等。我們透過老師的講解還學習到土壤的構成過程,并且觀看了風化剖面。這次實習我受益匪淺,不經學到很多和采礦工程相關的工程地質學知識,還學到了很多淮南的歷史文化知識,我們的指導老師陳老師學識淵博,他像一個朋友容易溝通。他為人風趣幽默,教學很簡單,大家很愛學,我們對實習老師的教學風格很是喜歡。透過這次實習,我深刻的認識到實踐對于知識的獲取的重要性,期望校園能多能組織這樣的實習,多多開展實踐類型的實習,這樣再加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我們能把自己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并且能很快領悟到各種工具的用處而不是紙上談兵。如果還有機會的話我還想再去一次,但我更想去更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因為我還想見見恐龍化石,也想了解那個時候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我很想明白那些地面霸主到底是怎樣被絕種的!總之很感謝老師能給我這次機會!

        地質學實習報告11

         一.實驗時間

          20xx年12月17號

          二.實驗地點

          四川農業大學成都校區→金馬河大橋→汶川縣映秀鎮→都江堰紫坪鋪鎮都江村→四川農業大學成都校區

          三.實驗目的

          通過對實習路線附近的地質條件,使野外現象和課堂教學內容有一個比較系統的認識,并在此認識上進行綜合分析,在培養野外工作能力的基礎上初步學會地學的一些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鞏固、消化已學的理論知識,初步學習野外實習工作方法,跟著指導教師的思考方式,理解實習中遇到的具體現象。地質學野外實習基本技能訓練,培養同學們對地質地貌的觀察能力,為后繼的專業課打下基礎。

          四.實驗任務

          1.觀察并了解實習沿途的地形地貌,思考為什么在短距離內地形地貌會有如此大的變化。

          2.全面分析所看到的地形地貌并加以延伸

          3.在野外對各種內、外地質作用進行初步觀察分析

          五.區域概況

          地點一:金馬河

          (1)金馬河位于成都平原,成都平原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平原、地勢平坦、水域遍布,河網縱橫、物產豐富,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平原由岷江、沱江、青衣江、大渡河沖積平原組成。成都平原的地質構造是在很硬的巖石上覆蓋了一層厚厚以泥土為主的沉積物。據四川深部地球物理資料記載,盆地基地是硬化程度很高的早前寒武紀花崗石結晶基底,成都平原巖層十分堅硬。成都平原地形好,氣溫高于同緯度其它地區。最冷月均溫5℃~8℃。土壤以紫色土為主,土壤中富含多種礦物質,該地區農業較為發達,后來,由于長期種植水稻,部分土壤成為水稻土。成都平原很多河流的源頭都可以追溯到都江堰的岷江。成都平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中亞熱帶溫和濕潤氣候),以紫色土為主,主要種植水稻,棉花等。在都江堰以下的岷江等河流的灌溉下在亞熱帶濕潤的季風氣候使得成都平原年平均氣溫約為16℃,年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因平原鄰近川西高原山地,深受山地下沉的冷空氣的影響,加之平原河水大多來自西部高原山地的冰雪融水。同時,平原上地勢低洼的古河道地區,地下水位高,土壤冷濕。故成都平原無論氣溫、水溫和土溫均較低,熱量條件較之四川盆地其他地區稍為遜色。金馬河大橋處于四川盆地中部的成都平原,由成都平原水系即岷江水系沖積而成,多成樹枝狀和格子狀,其中格子狀水系是人為因素導致的。

          (2)金馬河的地質地貌

          成都金馬河,又名正南江。岷江干流,屬干流局部河段,即都江堰魚嘴分水后的外江。始流河段河寬96-104米,過江節制閘后稱金馬河,河床逐漸增寬,由300米闊至1200米,流經新津縣五津鎮時,納入西河分支以及南河后又復稱岷江。金馬河段全場76.1公里。是長江上游兩處險工段之一,是岷江進入成都平原的主要排洪河道,也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河床寬窄不均,最寬處1010m,一般為300~600m;河床甚淺,橫剖面呈“U”型,洪枯流量變幅大.金馬河的地勢開闊平坦,河水攜帶固體物質的能力較低,致使年均約900萬噸的推移質和懸移質沿河淤積,河床逐年抬高,河洲遍布,岔濠眾多,灘沱相間,河道彎曲,河床左右擺動不定。金馬河是一條寬、淺、散、彎的典型平原游蕩性河流。部分河段,床身較高,堤岸低矮,通道狹窄,排水不暢,洪水期對沿江城鎮、灌溉渠系、農田造成嚴重威脅。我們看到的金馬河的水位較低,這是因為四川盆地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降水較多,冬季降水較少,所以河流的水量較少,露出了大片的河漫灘。河漫灘是指洪水期淹沒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河漫灘具有二元結構,這是沖積物區別于其他成因堆積物的主要標志之一。洪水期河漫灘上的水流速度較小,環流從河床中帶到河漫灘上的物質為細砂、黏土等稱為河漫灘相沖積物,下層是由河床側方向移動沉積粗砂、礫石,稱為河床相沖積物,這種上層細,下層粗的結構就構成了完整的河漫灘二元結構。河床相沖積物具有下粗上細的特點,下部粗大顆粒是在洪水期河床水流最強部分堆積的,稱蝕余堆積。洪水期在河床凸岸的淺灘部位,水流速度相對緩慢,則沉積較細的物質。洪水期隨著河床的側移,蝕余堆積逐漸被河床淺灘堆積物覆蓋。

          金馬河位于成都平原故河漫灘寬度較大河漫灘的形成經過雛形河漫灘、原始河漫灘,再到河漫灘三個階段。原來的河谷低與河漫灘,因河流的下蝕而高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并呈階梯狀分布于谷坡上,稱為河流階地。階地形態要素包括階地面、階地前緣、階地后緣和階地坡麓。河流階地在谷坡上可以有多級分布,把高出河漫灘的最低一級階地成為一級階地,依次由低到高為二級階地、三級階地,低階地形成時間晚,高階地形成時間早。金馬河一級階地修筑成公路,常年洪水不能淹沒一級階地,但非常年洪水能淹沒,故不能修建永久性建筑。

          金馬河周圍的河漫灘在金馬河大橋那里,通過地質學基礎的學習,我們可以很容易辨別出金馬河屬于壯年期的河流。因為一般來說幼年期的河流較為曲折,且沉積物的磨圓度不高。經過河流的向源侵蝕和裁彎取直之后河流河道逐漸趨于直線,河流中的沉積物也由于河流的侵蝕作用,掩飾的邊緣逐漸被磨平磨圓。由于金馬河河道較為筆直,且河漫灘上的沉積物磨圓度較高,所以金馬河屬于壯年期的河流。金馬河大橋屬于岷江的中游地區,河流減速使得河流中的巖石堆積于此,我們所看的巖石種類有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巖漿巖是由巖漿噴出地表冷凝固結而成的.,種類分為超基性巖、基性巖、中性巖和酸性巖;結構有:全晶等粒結構、斑狀和似斑狀結構、隱晶質結構、玻璃質結構;構造分為:塊狀構造、氣孔和杏仁狀構造、流紋構造。超基性巖類主要的礦物由橄欖石、輝石組成,這兩種礦物受熱液作用和風化作用,常形成次生礦物,因此在我們所看到的流水沖刷以后的巖石中超基性巖類基本就沒有,最常見的是花崗巖(花崗巖石大陸地殼中分布最廣的巖漿巖)和一些含石英、云母、長石礦物較多的巖石。由于金馬河大橋那的地貌是有流水沉積作用而成的,所以也有沉積巖。沉積巖的形成是在常溫常壓下經過壓固、膠結和重結晶作用形成的,就其結構可分為碎屑結構、泥質結構、化學結構、生物結構;構造分為層理構造、層面構造、結核、縫合線和刀砍狀構造。在金馬河大橋,看到的最多的沉積巖就是縫合線構造的。

          金馬河大橋那里的河流地貌,由于河流的沖刷面積大,所以河床很寬。這里的沖刷面積大,主要是由于在河流上游多山,形成了較大的積水面,很容易形成洪流,沖刷作用就尤為明顯。河流兩岸由于流水的的搬運沉積作用,形成了沖積平原。由于這里處于一個地臺區,所以這里的地質條件還是很好的,比較穩定。金馬河的土主要是灰色土,這主要是上游分布著大量的灰色巖石造成的。金馬河的土壤較為肥沃,這是由于金馬河上游的岷江在出都江堰山口后,地勢開闊,流速驟減,帶來的大量肥沃的物質淤積而成的。金馬河沿岸是良好的農業灌溉區,不僅有豐富的灌溉水且有肥沃的土壤,地形較為平坦,熱量充分,也適宜耕作業的發展。但同時金馬河也易發生洪水災害,沖毀都江堰渠首工程及金馬河沿岸堤防工程。要是遇到大洪水時就會淹沒莊家、農田、村莊等災害,這點值得我們注

        地質學實習報告12

          實地實習是很有必要的,但短暫的幾天的實習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們只能到此為止,我們希望學校學院能夠盡量提供更多的鍛煉平臺,真正意義上達到更好的學習目的!

          一、實習目的

          通過野外實習,進一步了解地質學的基本內容,掌握地質學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態及其發生、發展、結構和分布規律。重點掌握實習區域的地層、巖石、礦產,地質構造(褶皺和斷裂)和古生物的主要類型、分布及其演化規律,及野外地質調查基本方法等,并綜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層各自然要素的性質和特性,

          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

          每位大學生首先最主要的是學習課本上的知識,然而光從理論上認識只能讓大學生紙上談兵,因而實習是每一個大學畢業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了解社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使我們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為我們以后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通過親身體驗社會實踐,鍛煉自己的才干,培養自己的韌性,更為重要的是檢驗一下自己所學的知識能否被社會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會所承認,同時,這也是給我們一個找出自身知識的不足與缺陷的實踐機會。

          二、實習地區概況

          主要實習地點是古武當山,京娘湖,蓮花洞。

          三、實習內容

          (一)5月9號實習前準備

          在課堂上我們已經學習了地質地貌學這門課程,對地質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識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馬上就要去野外實習了,我們都很興奮,都在為實習做準備。首先我們上網查了實習地的概況(地理位置,地質地貌)大概了解到:約在距今19億年的時候,發生了一次顯著的地殼運動,叫“呂梁運動”,使中元古界與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觸,呂梁運動以后,相對穩定地層的范圍不斷擴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較復雜。有些地層在久經腐蝕以后,開始下沉,形成地質史上一次大規模的海浸,無脊椎動物和菌藻類植物開始出現,一直到距今大約8億年的寒武紀時代,京娘湖地區還一直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中。

          到距今大約兩億五千萬年的時候,地殼又發生了一次大運動,稱為“燕山運動”。由于地殼斷層,大部分海水向東消退,京娘湖地區仍處于大海的邊沿,洶涌的海濤沖刷巖石,形成千姿百態的溝壑深谷,到了距今大約6500萬年的時候,地殼又發生了一次大運動,叫“喜馬拉雅”運動,西部地殼相對隆起,東部地殼相對下沉,海水向東消退,整個太行山脈的雄姿也由于海水的消退展現出來,這里形成了北臺、太行、唐縣三層夷平面,培養了京娘湖、古武當山、七步溝、武西岳的石英砂巖峽谷峰林景區。古武當山巖石主要為砂巖,大部分屬于三大巖石中的沉積巖,還有少量的變質巖。

          (二)5月10號古武當山實習

          上午坐車到達古武當山,我們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沿山路向上爬,觀察當地的地質組成,地質構造。

          老師給我們介紹到古武當山地區的巖石主要為砂巖,大部分屬于三大巖石中的沉積巖,還有少量的變質巖。砂巖是由石英顆粒(沙子)形成,結構穩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紅色,主要含硅、鈣、黏土和氧化鐵。砂巖是一種沉積巖,主要由砂粒膠結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決大部分砂巖是由石英或長石組成的。變質巖是指受到地球內部力量(溫度、壓力、應力的變化、化學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巖石。固態的巖石在地球內部的壓力和溫度作用下,發生物質成分的遷移和重結晶,形成新的礦物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結晶變成大理石。

          1、巖層的節理

          它是斷裂構造的一類,指巖石裂開而裂面兩側無明顯相對位移者(與有明顯位移的斷層相對)。節理是很常見的一種構造地質現象,就是我們在巖石露頭上所見的裂縫,或稱巖石的裂縫。這是由于巖石受力而出現的.裂隙,但裂開面的兩側沒有發生明顯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質學上將這類裂縫稱為節理,在巖石露頭上,到處都能見到節理以節理與巖層的產狀要素的關系而劃分為四種節理:

          走向節理:節理的走向與巖層的走向一致或大體一致。

          傾向節理:節理的走向大致與巖層的走向垂直,即與巖層的傾向一致。

          斜向節理:節理的走向與巖層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順層節理:節理面大致平行于巖層層面。

          2、斷層

          地殼巖層因受力達到一定強度而發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顯相對移動的構造稱斷層。

          正斷層:逆斷層的斷層面也幾乎垂直,但上盤向上移動,而下盤向下移動,這種類型的斷層是由于板塊擠壓形成的。沖斷層與逆斷層的移動方式相同,但斷層帶幾乎是水平的。在這類同樣是由擠壓形成的斷層中,上盤的巖石實際被向上推移至下盤的頂部,這是在聚合板塊邊界中產生的斷層類型。

          逆斷層:在平移斷層中,巖石塊沿相反的水平方向移動。正如轉換板塊邊界中所述,地殼塊相互滑動時形成這些斷層。

          平移斷層:在所有類型的斷層中,不同的巖石塊緊密地相互擠壓,在移動過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如果這種摩擦足夠大,這兩塊巖石將咬合,因為摩擦力使它們無法相互滑動。在這種情況下,來自板塊的力量繼續推動巖石,從而增大施加在斷層上的壓力。

          3、尖滅

          “尖滅”指具有一定體積的物體其逐漸縮小直至消失的現象。地層的尖滅指的是沉積層向著沉積盆地邊緣,其厚度逐漸變薄直至沒有沉積。超覆是海侵時隨著沉積范圍的擴大,上覆巖層的沉積范圍大于下伏巖層的現象。

          4、褶皺構造

          褶皺構造是巖層因在構造運動的作用下而變形,形成的一系列連續彎曲。巖層的連續完整性未遭到破壞,是巖石塑性變形的表現。它在層狀巖層中表現的最為明顯;是地殼上最常見的一種地質構造形式。褶皺是最重要的構造現象,因而是構造地質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三)5月11號京娘湖實習

          今天我來到京娘湖,將對波痕、泥裂進行觀察,對河谷形態、河谷的發育形成進行認識性的學習。

          1、波痕

          波痕是淺海、河湖的一種小型地形特征,由尖波峰、圓波谷,坡度對稱組成連綿波浪狀。沉積環境分析的重要標志,是典型的沉積構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質(陸源砂、碳酸鹽砂)在波浪、水流或風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狀起伏的痕跡,如沙漠中的沙丘、海灘的沙坡等。

          一個波痕由一個波脊和一個波谷組成,同一種波痕一般成組出現。通常按波痕形成的動力將波痕分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風成波痕等;然后再根據其大小,形態或對稱性作進一步的劃分。出現于巖層的頂面。并可在上覆巖層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來決定巖層的頂面和底面。

          2、泥裂

          泥裂又稱干裂、龜裂紋,是指泥質沉積物或灰泥沉積物,暴露干涸、收縮而產生的裂隙,在層面上呈多角形或網狀龜裂紋,裂隙成“V”形斷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頂底面。裂隙被上覆層的砂質、粉砂質充填。

          3、河流地質作用

          河流地質作用分為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

          四、實習感想

          通過本次野外實習,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各種巖石呈現在我們眼前,通過老師細致的講解,我們更深一層的了解到各種巖石的性質,從外表到巖石的組成及結構。地質學確實有著它自己的魅力,在我們以后的工作中我們肯定會用到很多地質知識,這是我們的基礎。

          總的來說,本次實習不輕松,首先,短時間接觸到這么多的巖石,想要了解透徹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查閱資料。其次,本次實習對我們的體力也是一個小的考驗,但作為土木工程的學生,本次實習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在學校學習之余多參加這些室外實習有助于我們從感性上了解土木工程地質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我們對知識的了解更加深刻!

        地質學實習報告13

          一、實習內容:

          我們首先用的是水準儀測高程。開始的時候測量進展得很順利,可是最后檢驗的時候發現誤差整整差了十多厘米。我們開始反思是哪里出了問題,有可能是因為天色晚的時候,我把十字絲上下絲讀成中絲了。因為結果誤差不合格,我們在第二天早上重新測量過了一遍,對比前一次的讀數,發現上次是十字絲的讀數問題,有了這次失敗的經驗,我們都細心起來了。最后校合時fh=—28

          二、碎部測量:

          我們采用了全站儀和經緯儀觀測,現場展點繪圖。測量中我主要負則的是觀測,其他成員記錄、立桿、繪圖密切配合。開始我們用的是經緯儀測量。經緯儀測站的高程是要計算的,因此,除了操作規范外還要正確的讀出水平角、豎直角、下下十字線距離和中絲讀數。因為工作比較繁鎖,一天下來才得四五十個點,繪圖工作也基本跟得上。第二天我們用全站儀觀測。因為全站儀只要在站點對中整平后,對準前視點安下程序就好了,因此測得很快,一天下來就測了兩三百個觀測點,繪圖工作就相對跟不上了。而我們使用儀器的時間有限,因此我們就先把點位給測好,并在旁邊標注點的性質,這些方面查找,又讓畫圖者一目了然,知道該怎么畫。部分測站上觀測不到的區域,我們采了用角度交匯法和鋼尺量距法測出數據把圖畫了出來。因為對測繪工作基本上手,所以在預定的時間內我們把測圖任務完成了。

          三、施工放樣:

          我們這次放樣是將15*20m的建筑畫在圖上空閑處,以一定的精度標定到實地上。我們用的是經緯儀放樣建筑物的軸線。我們先在圖上測出要放樣的一點的坐標,然后運用已知點的坐標和方位角算出該點與已知點的距離和方位角。以此類推,分別算出另外三點與已知點的距離和方位角。將經緯儀安置在已知點上,以控制點定向,定好方位,用鋼尺量所需距離,在所算好的距離上定點。因為開始時我們計算我數據出了錯誤,所以在放樣時校核不對,我們又重新計算過,用正確的數據放樣。因為在最后一點實地有阻礙,我們用了角度放樣得到了點。最后檢測得到相對精度1/XX0達到了要求(數據和略圖詳見表6)。高程放樣我們用的.是水準儀,已知高程a與需要標定已知高程的待定點b之間安置水準儀,精平后讀取a點的讀數a,則儀器視線高程為hi=ha+a,則放樣已知高程為h的點b前視讀數為b=hi—h。組員每人操作一次。

          四、心得體會:

          我們的實習正好是期末,很影響考試的心理。同時全站儀數量太少對我們的測量不免產生了不少感嘆。要是這些方面能得到解決,我相信我們的實習會更加愉悅。

          通過這次實習,我明白了組員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可貴。這種測量是不能單靠個人能力所能完成的。同時我更加深刻體會到細心做事反復思考的重要性。這次實習很堅苦,天冷,而且還下著雨,給測量工作帶來了很多不便。組員們早起不午休的測繪,我明白了只要努力,完成任務不是問題。在此過程中,老師也不分時段的來給我們耐心指導,感謝老師。

        地質學實習報告14

          1.實習目的

          復習和鞏固課堂上學習過的有關工程地質的理論知識,提高對斷層、滑坡、裂隙、節理等地質現象的認識識別能力,并在老師指導下學會鑒別頁巖、大理石、方解石等礦石和洪積物、坡積物、崩積物等巖層。初步了解水里水電工程勘測的基本內容和方法,通過現場對各種地質現象的了解和認識,合理的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理論聯系實際,結合實地的觀察加深對課本上知識的理解。

          2.實習任務

          在王老師的帶領和指導下,對龍門山脈紫平鋪水庫附近的比較直觀的、典型的地質現象進行概括描述和初步分析,如滑坡、斷層、裂隙等并相互討論詢問得出較為完備妥當的處理措施。

          3.實習地點和過程

          本次實習為期兩天,集中在20xx年12月28日和29日兩天。其中,28日主要學習地質現象,29日主要到水庫壩區近距離觀察學習,掌握水利工程勘測和地質現象處理的常用方法。

          3.1第一天實習內容

          時間:20xx年12月28日 天氣:晴 溫度:1~110C 第一天的預定路線為:

          學校

          虹口山門(虹口)關鳳溝白沙河口二王廟后門學校

          后因關鳳溝山體滑坡,正在進行施工,不便進行教學,故改為深溪溝,調整后的觀測點順序依次為:

          虹口山門深溪溝深溪構大橋沙灣白沙河口拱橋處二王廟后山

          3.1.1虹口山門

          (1)水電站附近的地質條件

          入眼可見,閘門及其他導水擋水建筑構筑而成的飲水式水電站:其水源來自穿流而過的白沙河(是岷江左岸的一級支流),其右壩肩下還有不可見隧洞用作泄洪沖沙等用途。右側還布置有兩條傳送帶,是將生產水泥的原料自動傳送至拉法基水泥廠廠區通過高溫煅燒來生產水泥。水電站的上游,是呈V字型的高山峽谷。通過觀察少許裸露在外的巖石并結合汪老師講解,可以知道它們形成于泥盆紀和石炭紀,主要由灰巖、石灰巖和白云巖構成。而水庫地基是三疊系的含煤地層、礫巖和頁巖,庫區地形開闊,且兩岸山體不對稱。庫區的基巖上覆蓋著松散的坡積物,而河床上則覆蓋著水流沖擊而成的沖擊物。

          (2)建筑物最佳位置比選問題

          a: 若建在上游峽谷處,則建筑物的體積變小,變矮,因而工程用于閘門的投資會減小;但由于引水線路置于松散的坡積物上,會導致引水線路的投資增加。 b:若建在峽谷盡頭,則會導致同樣水頭下的庫容減小,閘門變高相應的投資也會增加。

          綜合考慮投資,收益和安全等因素,最終選擇了現在的壩址。

          (3)建壩的工程地質問題及處理措施

          地質現狀:庫區靠近壩址位置為含煤地層,由水流沖擊形成的松散層不厚,且主要由顆粒不大的礫巖和頁巖構成,另壩肩和壩基下地基有節理存在 導致問題:Ⅰ..地基的不均勻沉降處理措施清理松散層,做一個整體底板,擴散基底壓力,防止不均勻沉降。

          Ⅱ.壩肩和壩基的滲漏處理措施水平方向可用黏土經壓實等處理后做隔水層;豎直方向可向下打鉆機,再向鉆孔內灌漿來堵洞,以防止滲漏。 Ⅲ.引水隧洞舊址處的含煤層瓦斯爆炸處理措施修建通風建筑,內設抽風機等,且嚴禁煙火(瓦斯濃度達8%遇明火可發生爆炸,而達40%~50%時將引起窒息)

          另,在運行發電過程中,發現右壩肩的松散體下游存在滲漏現象,且有加大趨勢,相關人員立即采取了灌漿堵洞的防滲措施,后發現效果不理想;又在此基礎上加大投入,進行了二次防滲處理。

          3.1.2深溪溝(峽谷虹口漂流段)

          (1)巖層產狀:入眼可見,河水水位較低,可見底,七、八月份的水位會比現今高兩米左右。據王老師介紹,此處巖層形成于泥盆紀、石炭紀或三疊紀。觀察裸露在外的河漫灘,可以發現主要由CaCO3構成的灰巖。新鮮的灰巖致密而堅硬,加鹽酸會起氣泡,在地層上升和河流下切的作用下容易形成峽谷,這也是深溪溝峽谷形成的主要原因。觀察可發現巖層的層面走向與河流走向角度較大,幾乎垂直,因此深溪溝峽谷是橫谷。再觀察可發現層面上大下小,尖端指向老巖層,又可確定巖層存在泥裂現象。仔細觀察,會發現巖石有淺灰、深灰。灰白三色,這都是灰頁巖。灰頁巖的主要礦物成分是方解石,新鮮的灰頁巖質地堅硬,用榔頭劃動會起白痕,敲擊其邊角濺起碎星、脆性大。砂巖、泥巖和頁巖發生強烈錯動,形成方解石脈;泥巖全風化形成軟弱夾層;CaCO3的`頁巖、灰巖形成夾砂巖,這樣的巖層向上一直延伸到紫坪鋪水庫,一路觀察,只看到溶孔溶系,未發現較大溶洞。且巖層的延續性不是特別好。

          根據巖溶形成的條件:a、可溶性巖石;b、巖石的裂隙性要足夠高;c、水的溶蝕能力要足夠大;d、巖溶水的運動與循環需滿足要求。這里的前三個要求都以滿足,但因為是靜水,所以不滿足第四個要求,因此不會滲漏。

          龍門山的飛來峰構造:上層是灰巖,下層是含煤地層,都有不同程度的風化剝蝕。

          3.1.3深溪溝大橋

          巖層產狀:橫谷:延伸方向和層面方向夾角大于80度,近于垂直。適于修壩修橋。傾角小于300時,壩基和壩肩易在在上游的水推力下產生滑移,穩定性不夠。而深溪溝大橋附近的裸露基巖是中到薄層狀的灰巖,且傾角很陡,不易滑坡。形成了V型河谷。

          3.1.4沙灣

          此處主要是認識滑坡現象,我們站在白沙河左岸的一級階地上進行觀測。右側的弧形小山體,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滑坡形成的。

        地質學實習報告15

          一、實習概況:

          本次實習為期一周,實習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和提高學生土木工程和交通工程專業的熱情和興趣。實習包括課堂講解和實地考察兩部分。在課堂中,導師簡單講解實習內容及各種地質相關內容,在現場根據具體情況老師深入分析,精心講解,不僅使我們掌握了野外實習的基本要領,還使我們對課程理論知識有了感性認識并加以鞏固和深化。

          本次實習的內容是:實習動員會,福清宏路、東張路線,閩江—洪塘—洪山路線,長樂江田—北山—下沙路線,鼓山路線

          二、實習內容:

          1.羅盤的認識——祖宗的驕傲

          羅盤是利用一個磁性物體(即磁針)具有指明磁子午線的一定方向的特性制造而成,是我國四大發明指南針的另一種應用,因此這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我們應引以為自豪。了解和掌握羅盤的結構構造特征、功能及使用方法是本次實習的一大內容。

          羅盤分為上、下兩個刻度盤,上刻度盤從0到360度,下刻度盤從0到90度,羅盤有兩個水準器——短柱狀水準器和圓水準器,調節圓水準器,根據上刻度盤可以測量走向、傾向和方向;調節短柱狀水準器,根據下刻度盤可以測量傾角。本次實習我們利用羅盤在多處測量了巖石的走向、傾向和傾角,在這些過程中,我對羅盤功能的認識和操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此外,我還熟練了產狀三要素的各種表達方法——方向法、象限法和圖示法。

          2.巖石及邊坡工程地質問題

          地質實習本質就是研究各種地質情況,其中一大塊內容便是巖石和及其構成邊坡的工程地質問題,因此,此次實習最大的內容就是觀察各種巖石和分析其構成的邊坡情況。實習中我們幾乎每天都跟巖石和邊坡打交道,姚老師也花了大半部分的精力講解這部分的知識。下面按時間順序介紹實習各地的巖石及其邊坡:在青盛酒樓旁我們看到了由殘積土形成的土質邊坡,其下的坡積物顆粒大小懸殊,工程性能很復雜,需要壓實的能量相當的大。由于該坡的坡角和坡度均不大,這里只采取了最簡易的邊坡防護方式——鋪一層水泥砂漿和插上一些排水管,但似乎還是讓人有些擔憂。

          在福清324國道旁我們看到巖漿巖中的酸性噴出巖——流紋巖,我們知道由于巖漿噴出地表后,迅速結晶,以致其形成的巖石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并且排列有序,在此就可以用肉眼看到。該巖體結構是整體塊狀結構,強度較高,并且風化程度低,屬于微風化程度,故此邊坡穩定性相對較高,但由于該坡的結構面傾向和坡面傾向相同,且傾角小于坡面傾角,導致該坡存在潛在滑動問題。在這里我們測量了一組巖石的傾向、走向和傾角:65°,155°,35°。

          在地質災害危險點,我們看到了一個路塹式邊坡,該坡的結構體為散體狀、碎裂狀,風化程度高,屬于強風化,穩定性較差。因此,該邊坡防護采取就地取材,用片石做成坡角擋墻,坡面鋪上一層水泥砂漿,插上一些排水管,但是山體的另一面則沒有做任何防護,真為山下的居民擔憂。

          在農大我們看到由巖石和土構成的坡,該坡的表層是沉積土。由于該坡的地質構造產生的結構面傾角小而且與邊坡平行,加上巖體屬于全風化、強風化程度,導致該坡具有較嚴重的失穩問題,因此其采取路塹式邊坡加固方式,用鉚釘、抗滑樁和擋墻做防護,這也是在高速公路上常見的防護方式。

          在江田北山火葬場我們看到了在其公路的剖面上我們看到了具有一層一層堆積現象的層理層面構造的沉積巖,這也是本次實習唯一一處巖石類別為沉積巖的觀察點,該巖為碎屑巖中的細砂巖、混砂巖,有明顯的褶皺現象,較為完整,而且是傾斜背斜褶皺構造。這是我第一次見到背斜褶皺現象,由此我感到相當的榮幸。

          在這,我和同組組員對背斜兩翼巖石的傾向、走向和傾角進行了測量,左翼:73°,341°,34°,右翼:334°,240°,34°。

          在下沙度假村我們看到一個具有很高觀賞價值的海岬,其獨特性給度假村增加了不少的觀賞性。該海岬主要由酸性的侵入巖即花崗巖和基性的侵入巖脈構成,花崗巖石為其主體,中間穿有多條暗黑色呈脈狀的基性的侵入巖,即輝綠巖。該海岬受到的侵蝕作用較強,其下方水的深度較深。在這,我們測了兩組巖石的傾向、走向和傾角:73°,341°,34°;334°,240°,34°

          在鼓山公路旁我們看到路旁的花崗巖的風化作用包括物理風化作用、化學風化作用和生物風化作用,巖體的表面長著一顆樹,自上而下遭受著植物生長活動引發的物理風化和化學風化作用,這讓我想起了鄭板橋的一首《竹石》詩,不禁感嘆大自然的力量。

          在鼓山的半山停車場采石開挖的剖面上我們可以看到其巖石的風化程度自上往下逐漸減弱,并且強風化層中夾有新鮮巖石,使得巖體表現出了顯著的不均勻性。鼓山受到的物理風化作用較強,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較多的孤石和石鼓,這也是鼓山的一大特點。

          3.閩江水的地質作用

          我們知道水的地質作用可分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地質作用,閩江水的地質作用屬于地表水地質作用的經常性流水的地質作用,其地質作用包括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這導致閩江沉積有大量的沙石,是較好的建筑材料,目前有較多的采沙場位于閩江上。

          閩江南港河谷較為寬闊,水流緩慢,主要以堆積作用為主;閩江北港河谷較窄,水流較急,主要以剝蝕作用為主。

          洪塘橋于xx年建成,首修于xx年,其位于閩江的南港處。在洪塘橋南端由于近幾年閩江上采沙場的建立,閩江的含沙量減少,導致的.樁基礎露出嚴重,基礎受到的摩擦阻力減小,產生了側向位移;在洪塘橋北段,存在軟土構成的斜坡,極

          不穩定,以致其出現了邊坡滑移和破壞。洪塘橋橋面面垂向位移最大達到6cm,垂直位移最大達到8cm。因此,洪塘橋進行了整修,南北兩端的橋臺都進行了加固,其橋墩以增樁為主的加固方式,此目的是為了提高被動滑動力。

          洪山橋于1985年12月竣工,其位于侵蝕作用強、堆積作用弱的閩江北港處。閩江南北港的水流分流量不平均,北港的來水量大。閩江中游修建有水口電站,于xx年開始投入使用,這使得北港的來水量變大,河流的含沙量減少,夾砂能力增強,沖刷和侵蝕能力增強。洪山橋分有新舊橋,舊橋的橋面已被拆除,只剩下橋墩。常年以來北港流水已形成了流量平衡,拆除橋墩會使河流流量增大,侵蝕作用增強,故舊橋的橋墩還保留著。由于北港以侵蝕作用為主,故在其河床兩岸都進行了加固、加高防護。

          4、大壩工程地質

          觀看的錄像中我們了解到了大壩的工程地質條件和各種工程地質問題。修建一個好的大壩需要一個好的地質條件,因此大壩的選址成為關鍵。選壩址,必須了解該巖土的工程性質,分析地質結構、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質情況,當然還應包括了解其自然地質現象和天然的建筑材料。

          福清東張水庫歷史悠久,修建于上個世紀xx年代中后期,即19xx年,屬于大型水庫,庫容量為1.9億立方米,最大高度為38m,屬于重力式鋼筋混凝土壩,其要求地基的地質條件較高,荷載大且集中,其具有飲水、灌溉和發電等作用。東張水庫的選址較為好,其位于龍江上,并且為峽谷地貌,上游為永泰、仙游和莆田。大壩的地基為花崗巖,并且是整體塊狀致密結構的基巖,其強度高,穩定性好。地基的風化程度較低,屬于微風化。大壩存在平行結構面,傾向大壩的上游,穩定性好,其高傾角,對大壩的安全有利。在壩底,我測了一組巖石的傾向、走向和傾角:5°,95°,88°。

          三、實習感想

          為期一周的地質實習很快的就結束了,通過這次實習,我不僅培養了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對地質科學的熱愛和興趣,而且還在實習的過程中加深了對地質知識的了解,尤其是工程地質學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從之前的感性認識升華為如今的理性認識,這種質的飛躍,應該歸功于實踐的作用。

          這次實習令我們加深了對地質學的了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地質的意義,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知識從感性認訓升華到了理性認識,從抽象變得具體起來,我學習到了很多書上沒有的東西,了解了工程地質對實際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在這里深深的感謝老師在的認真指導。在實習中學會了一定的觀察地質地貌的方法要領和細節。例如,出外實習要對考察對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內容,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細節,充分認識到地質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艱苦性,激發了我們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質地貌的興趣。同時,懂得和組成員合作的重要性。這些都將對我們日后的學習乃至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此外,在此次實習中我在導師身上學了不少的東西。體會最深的就是做事要認真、不能懈怠,更不能放棄,爬鼓山時,在導師的激勵下,我堅持下來了,所以要銘記:做事要認真,即使不喜歡的,也要努力去做,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讓自己造福于人類!

        【地質學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地質學野外實習報告10-07

        地質學地質實習報告05-08

        關于地質學實習報告11-22

        地質學專業實習報告02-27

        地質學的實習報告范文03-23

        地質學實習報告精品07-13

        地質學實習報告范文09-06

        有關地質學實習報告10-18

        地質學實習報告范文[熱]12-12

        午夜免费福利视频_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_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88_国产资源网中文最新版

          <i id="u3evg"></i>
            1. <i id="u3evg"></i>
              伊人五月天在线视频网 | 中文字字幕在线精品乱码精品 | 久久99九九精品久久久久齐齐 | 日韩欧美传媒一区二区 | 天天综合亚洲日韩在线 | 日本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