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工程的實習報告三篇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那么,報告到底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工程的實習報告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工程的實習報告 篇1
一.華西醫院腎病科參觀實習報告
參觀時間: 20xx年12月1日
參觀地點:華西醫院
帶隊老師: 程麗萍
12月1日,星期六,天氣晴好。
上午7點,我們生物醫學工程20xx級全體同學,共53名,在學校公交站口集合完畢。7點10分,我們在班長陳道長的帶領下乘車前往本次實習的地點,成都華西醫院。
下了學校直通車后,我們迅速與程老師會合,直奔華西醫院,雖然在途中左拐右甩,,程老師仍為我們講解了本次實習的目的及重點,并且提出了一些參觀實習中需要注重的紀律和要求。
我們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所學習的重點在于各種醫學材料,醫療儀器,醫療器械和設備,本次實習就是為了讓我們能夠對于我們所學過的各種材料和儀器設備有一個感性的熟悉,從而把書本上的理論和現實中的技術聯系與結合起來。華西醫院位于四川大學華西校區旁,是一所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醫院。由于醫院是一個非凡人群聚集的地方,病人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因此在實習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注重保持秩序,避免高聲喧嘩,以免對醫院的正常工作造成影響。同時,在參觀過程中,要隨時留心,記錄有價值的信息內容,而不是走馬觀花,一無所獲。
此次我們參觀的目標是華西醫院腎臟內科的血液透析中心。華西醫院腎臟內科即原華西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腎臟內科,腎臟病專業創建于新中國誕生初期。1984年籌建腎臟內科,1985年正式成立腎臟內科,擁有病床25張,血液透析機二臺,建有西南首家腹膜透析中心。目前,全科有專科病床近120張,實際應床位使用數140張,血液透析中心一個,開放血液透析機30臺。現任國際腎臟病學會主席Atkin為本科名譽教授。
到達醫院后,醫院的李醫生熱情的接待了我們,并帶我們到了醫院的會議室。隨后他充滿激情的為我們介紹了:
1.腎臟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腎臟是人體重要的排泄器官,主要生理功能是排泄體內多余的水分和代謝產物,并調節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這對維持生命系統的穩態至關重要。此外還能生成一些獨特的生物活性物質,
2. 腎功能障礙的原因
(一) 原發于腎臟本身的疾病
1. 以腎小球損害為主的疾病: 急,慢性腎小球腎炎, 腎病綜合癥。
2. 以腎小管損害為主的疾病: 急性中毒性腎小管壞死
3. 以腎間質損害為主的疾病: 急性間質性腎炎
(二) 繼發于全身性疾病的腎損害
1. 結締組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全身性紅斑狼瘡
2. 循環系統疾病: 休克 心力衰竭
3. 感染性疾病: 流行性出血熱,鉤體病
4. 其 他: 糖尿病,重金屬中毒,藥物中毒等.
3.腎功能障礙的發病機制 腎功能障礙的機制可歸為腎小球功能障礙、腎小管功能障礙和腎的內分泌功能障礙。 腎小球功能障礙 主要表現為腎小球濾過功能障礙和濾過膜通透性的改變,腎小球濾過率下降(GFR) GFR 下降將引起少尿,無尿, 水電解質紊亂, 酸中毒,氮質血癥等病理過程. GFR下降的原因是效濾過壓的下降. 后者見于:
①腎毛細血管血壓下降: 如各種原因引起的腎血流量下降,入球小動脈痙攣( 交感神經興奮,CA增多.AGII增多),腎小A硬化(高血壓晚期)
②腎小球囊內壓升高: 如尿路梗阻, 腎盂積水, 腎小管阻塞等。
③腎小球濾過面積減少: 如腎小球廣泛破壞(慢性腎炎、慢性腎盂腎炎);急性腎小球腎炎,由于炎癥使毛細血管腔狹窄或閉塞,有功能活動的腎小球數目減少時。GFR下降,出現少尿。
4. 血液透析原理
血液透析是一種較安全、易行、應用廣泛的血液凈化方法之一。透析是指溶質通過半透膜,從高濃度溶液向低濃度方向運動。血液透析包括溶質的移動和水的移動,即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人工腎)內借半透膜接觸和濃度梯度進行物質交換,使血液中的代謝廢物和過多的電解質向透析液移動,透析液中的鈣離子、堿基等向血液中移動。如果把白蛋白和尿素的混合液放入透析器中,管外用水浸泡,這時透析器管內的尿素就會通過人工腎膜孔移向管外的水中,白蛋白因分子較大,不能通過膜孔。這種小分子物質能通過而大分子物質不能通過半透膜的物質移動現象稱為彌散。臨床上用彌散現象來分離純化血液使之達到凈化目的的方法即為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
血液透析所使用的半透膜厚度為10-20微米,膜上的孔徑平均為3納米,所以只允許分子量為1.5萬以下的小分子和部分中分子物質通過,而分子量大于3.5萬的大分子物質不能通過。因此,蛋白質、致熱源、病毒、細菌以及血細胞等都是不可透出的;尿的成分中大部分是水,要想用人工腎替代腎臟就必須從血液中排出大量的水分,人工腎只能利用滲透壓和超濾壓來達到清除過多的水分之目的。現在所使用的人工腎即血液透析裝置都具備上述這些功能,從而對血液的質和量進行調節,使之近于生理狀態。
液透析是一種較安全、易行、應用廣泛的血液凈化方法之一。透析是指溶質通過半透膜,從高濃度溶液向低濃度方向運動。血液透析包括溶質的移動和水的移動,即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人工腎)內借半透膜接觸和濃度梯度進行物質交換,使血液中的代謝廢物和過多的電解質向透析液移動,透析液中的鈣離子、堿基等向血液中移動。如果把白蛋白和尿素的混合液放入透析器中,管外用水浸泡,這時透析器管內的尿素就會通過人工腎膜孔移向管外的水中,白蛋白因分子較大,不能通過膜孔。這種小分子物質能通過而大分子物質不能通過半透膜的物質移動現象稱為彌散。臨床上用彌散現象來分離純化血液使之達到凈化目的的方法即為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
以及腎病的診斷,我們始終積極討論,提出自己的問題,從中我們感覺收獲頗多,最后我將自己的收獲記錄了下來。
在報告廳講解完畢后,李醫生把我們帶到了透析中心實地考察。為避免人太多影響病人休息,我們兵分兩路,我是第一對的,于是我跟隨李醫生進去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很多病床,然后是許許多多的病人,從他們痛苦的表情可以看出透析是多么的難受。李醫生為我們重點介紹了CRRT血液透析儀:
CRRT(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連續腎臟替代療法
采用每天24小時或接近24小時的一種長時間,連續的體外血液凈化療法以替代受損的腎功能。目前CRRT包括9種技術:連續動靜脈血液濾過(CAVH)連續靜脈-靜脈血液濾過(CVVH)動靜脈連續緩慢濾過(SCUF)連續動靜脈血液透析(CAVHD)連續靜脈-靜脈血液透析(CVVHD)連續動靜脈血液透析濾過(CAVHDF)連續靜脈-靜脈血液透析濾過(CVVHDF)連續靜脈-靜脈血液透析和/或濾過-體外膜氧合(CVVH/DF-ECMO)連續靜脈-靜脈血液透析和/或濾過靜脈-靜脈旁路
CRRT臨床應用目標是清除體內過多水分,清除體內代謝廢物、毒物,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確保營養支持,促進腎功能恢復及清除各種細胞因子、炎癥介質。可用于:各種心血管功能不穩定的、高分解代謝的或伴腦水腫的急慢性腎衰,以及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擠壓綜合征,急性壞死性胰腺炎,慢性心衰,肝性腦病,藥物及毒物中毒等的救治。但那些儀器都是外國生產的,看來祖國的明天就靠我們了。
二.生物醫學工程實驗樓和生物材料工程技術中心
參觀時間: 20xx年12月18日
參觀地點:生物醫學工程實驗樓和生物材料工程技術中心
帶隊老師: 程麗萍
12月1日,星期六,天氣陰
上午七點我們準時出發,先到生醫實驗樓,老師為我們介紹了:水浴恒溫振蕩器、接觸角測定儀、容重測定儀、手動液壓制樣機、管式氣氛爐、微型醫用酸泡沫制樣機等多種儀器設備,我們了解到:
恒溫箱
在一定的溫度,用以飼養或培養生物或生物的一部分(細胞等)的箱型器具。以前用于孵卵的恒溫器,有的是通過熱水加熱(水溫式),但實驗用的.大部分為電熱式,裝有電熱器和溫度調節器,是一種外壁上裝有絕熱材料的箱子或柜櫥。恒溫箱的原理其實比較簡單,關鍵的控制部分有三個,
1.溫度探頭
2.是制冷壓縮機
3.熱風機,有的用紅外線加熱,或是直接用電阻絲加熱.
溫度探頭的測量端伸在恒溫箱內部的空氣中,不能與物體或是箱避接觸,實時監測箱內的溫度,在控制面板上,可以設置恒溫箱的恒溫范圍,即設置允許的溫度上限和下限,當探頭檢測到溫度低于下限時,開啟熱風機加熱.溫度開始回升.當探頭檢測到溫度高于上限時,開啟制冷壓縮機制冷,溫度下降.如此來回控制.
有的恒溫比較高級,可以設置偏離度,比如說正常情況下,溫度應是達到下限時開始加熱,此時加熱稍晚,因為在加熱開始后,溫度可能還要下降一段時間,這時可以設置偏離度,使之提前加熱或制冷.
接觸角測定儀:
接觸角測定儀概述
接觸角測定儀 ,主要用于測量液體對固體的接觸角,即液體對固體的浸潤性,該儀器能測量各種液體對各種材料的接觸角。該儀器對石油、印染、醫藥、噴涂、選礦等行業的科研生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謂接觸角是指在一固體水平平面上滴一液滴,固體表面上的固-液-氣三相交界點處,其氣-液界面和固-液界面兩切線把液相夾在其中時所成的角。
接觸角測定儀組成:
接觸角測定儀硬件組成:
接觸角測定儀主機一臺
計算機一臺
打印機一臺
接觸角測定儀軟件組成:
運行環境WinXP系統
產品隨機配送的光盤中,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圖像卡驅動程序;
接觸角測定儀應用程序;
接觸角測定儀操作指南。
[接觸角測定儀技術指標
[1]1. 測試分辨率:0.01°
2. 測試精度: 0.1°
3、光學系統:
(1)成像:標準CCD攝像機和連續變倍顯微鏡鏡頭;
(2)光源:可調亮度單色冷光LED背光光源,圖像中液滴邊緣分辨更清晰;
(3)指標:最快拍攝25幀/秒,顯微鏡放大率0.7-4.5倍連續變倍,成像分辨率55piexl/mm~315piexl/mm,水平分辨率750線。
4、測試方式:懸滴法、座滴法(靜滴法)、轉落法、插入法
5、接觸角分析方法:θ/2法、自動分析法
6、拍攝圖像方法:單張拍攝、連續間隔拍攝(慢存)、連續拍攝(快存)
7、接觸角測試范圍:0<θ<180° 圖象分辨率最高: 768×576×24位;
8. 主機外形尺寸: 560×200×360mm
后來我們就去參觀生物材料中心,走進四川大學東部校區,可以看到一棟普通的樓房。這棟建筑面積7200平方米的樓房,看上去雖然普通,但卻是我國生物醫學材料研究的重要研究基地。我國第一個國家級“生物醫學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就坐落在這里。
國家生物醫學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xx年2月,由國家科技部正式批準,成都組建。該中心依托四川大學,并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的新機制進行運作,建立了股份制的獨立法人實體。中心先后得到了科技部、四川省、成都市政府、四川大學和股東單位成都全興集團等單位的大力支持與幫助。中心成立了以師昌緒院士為主任、張興棟教授為副主任,以丁傳賢、沈德忠、盧世壁、顧忠偉、石應康、郝和平等10多名院士、專家、學者為委員的“工程技術委員會”,作為中心的技術支撐。為中心建設操勞多年,做出重大貢獻的四川大學張興棟教授擔任名譽主任,973首席科學家,年富力強的顧忠偉教授擔任中心主任。
該中心的名譽主任張興棟教授上世紀90年代初與國外科學家們同期發現的無生命的Ca—p生物材料可以誘導骨再生與形成的現象后,在“973”項目支持下,持之以恒的進行系統的、深入研究,提出了“通過材料自身優化設計而不需要外加骨生長因子或體外培養活體骨組織細胞,使無生命的生物材料可以誘導骨形成”的原創性理論。并圍繞這一理論,展開了“Ca—p生物材料骨誘導作用的確證,誘發材料骨誘導作用的材料學因素,Ca—p生物材料骨誘導作用的機理解釋,材料骨誘導性的生物安全性及臨床應用潛力評價,以及臨床應用技術等一系列艱難而細致的研究與試驗,在中心建設的近5年時間里,以及在此之前的10余年時間里,以確證的事實與依據,對生物材料的骨誘導作用,給出了系統深入的實驗依據與科學的解釋,從而確立了一個新的學術觀點,為開辟生物醫學材料發展的新途徑,提供了科學的基礎。
在此基礎上,中心的科技人員又對骨誘導基質材料系列化制品及其配套手術器械的中試技術及設備展開了深入的研究與試制,并研制開發成功了“顆粒型、塊狀型系列化骨誘導人工骨”,在20xx年取得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試生產注冊證,現已形成年產20000件的生產能力,為產業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該人工骨20xx年下半年用于臨床以來,療效良好,優于傳統的人工骨材料,受到骨患者的歡迎。這一重大生物醫學材料科研成果,使我國在這一領域處于國際領先地位,也是我國成為國際上第一個率先使用上這種新一代骨替換材料的國家。這一成果,被國際上公認為我國生物醫學材料的一項標志性先進成果。20xx年,被國家教育部授予科技進步一等獎。
在國家生物醫學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建設中,中心重點完成了6項工程化、配套技術研究,獲得了國家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6類產品生產注冊許可證;突出完成了8項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中心本部已建立起包括數控機床的金加工中試車間,涂層、牙種植體、人工關節、生物陶瓷、醫用膠原等中試線;10萬和1萬級的超凈細胞和分子生物學試驗室,經國家認可的檢驗中心,SPF三級和開放性動物實驗室,以及1所牙種植醫院,還有分布于國內的8所臨床研究和應用中心;初步形成應用基礎———產品開發———試驗評價———臨床試驗———中試研究———應用推廣完整的工程技術創新鏈;中心已擁有并實現涂層髖關節、牙種植體,磷酸鈣生物陶瓷、磷酸鈣粉體、PLGA術后防粘連膜、聚氨酯材料等6項中試技術轉移,實施產業化;骨誘導人工骨,醫用級膠原,純鈦牙種植體,頜、顱面固定體等4項技術,實現自行組織中試規模生產;骨形態發生蛋白、可注射骨水泥、聚氨酯介入導管、PLGA/磷酸鈣及膠原/磷酸鈣復合材料等5項研究開發成果,在近期可投入中試。此外,還有一批在研項目。中心已申請專利技術32項。僅中心本部人員在SCI等三大檢索期刊上已發表的論文已達120篇。
三.華西醫院B超室
參觀時間: 20xx年12月24日
參觀地點:華西醫院
帶隊老師: 程麗萍
12月1日,星期五,天氣晴好。
后一周的星期五我們再次來到了華西醫院,主要在B超室學習參觀。醫院的年輕醫師熱情的接待了我們,并詳細的為我們介紹了B超的特點和B超成像的病例分析。
1.B超簡介
研究和應用超聲的物理特性,以某種方式掃查人體,診斷疾病的科學稱為超聲診斷學。超聲診斷學主要是研究人體對超聲的反作用規律,以了解人體內部情況,在現代醫學影像學中與CT、X線、核醫學、磁共振并駕齊驅,互為補充。它以強度低、頻率高、對人體無損傷、無痛苦、顯示方法多樣而著稱,尤其對人體軟組織的探測和心血管臟器的血流動力學觀察有其獨到之處。超聲診斷學包括作用原理、儀器構造、顯示方法、操作技術、記錄方法、以及界面對超聲的反射、散射或者透射信號的分析與判斷等內容。
超聲診斷儀有各種檔次,先進的高檔儀器結構復雜,具有高性能、多功能、高分辨率和高清晰度等特點。它們的基本構件包括發射、掃查、接收、信號處理和顯示等五個組成部分,分為兩大部件,即主機和探頭。
一個主機可以有一個、兩個或更多的探頭,而一個探頭內可以安裝1個壓電晶片(例如A型和M型超聲診斷探頭),或數十個以至千個以上晶片,如實時超聲診斷探頭,由1至數個晶片組成一個陣元,依次輪流工作、發射和接收聲能。晶片由電致伸縮材料構成,擔任電、聲或聲、電的能量轉換,故也稱為換能器。按頻率有單頻、多頻和寬頻探頭。實時超聲探頭按壓電晶片的排列分線陣、環陣、凸陣等,按用途又有體表、腔內、管內各種名稱,有的探頭僅數毫米,可進入冠狀動脈內。
超聲診斷儀涉及聲學、機械學、光學和電子學,近年來隨著聲學材料、電子技術、集成電路、微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尤其是DSC(數字掃描轉換器)和DSP(數字掃描計算機)的引用,它的性能不斷提高,有的日益專門化,顯示的空間由一維、二維向三維發展。
超聲診斷主要應用超聲的良好指向性和與光相似的反射、散射、衰減及多普勒(Doppler)效應等物理特性,利用其不同的物理參數,使用不同類型的超聲診斷儀器,采用各種掃查方法,將超聲發射到人體內,并在組織中傳播,當正常組織或病理組織的聲阻抗有一定差異時,它們組成的界面就會發生反射和散射,再將此回聲信號接收,加以檢波等處理后,顯示為波形、曲線或圖像等。由于各種組織的界面形態、組織器官的運動狀況和對超聲的吸收程度等不同,其回聲有一定的共性和某些特性,結合生理、病理解剖知識與臨床醫學,觀察、分析、總結這些不同的規律,可對患病的部位、性質或功能障礙程度作出概括性以至肯定性的判斷。
超聲診斷由于儀器的不斷更新換代,方法簡便,報告迅速,其診斷準確率逐年提高,在臨床上已取代了某些傳統的診斷方法。
2.B超的工作原理
基本原理:超聲在人體內傳播,由于人體各種組織有聲學的特性差異,超聲波在兩種不同組織界面處產生反射、折射、散射、繞射、衰減以及聲源與接收器相對運動產生多普勒頻移等物理特性。應用不同類型的超聲診斷儀,采用各種掃查方法,接收這些反射、散射信號,顯示各種組織及其病變的形態,結合病理學、臨床醫學,觀察、分析、總結不同的反射規律,而對病變部位、性質和功能障礙程度作出診斷。
用于診斷時,超聲波只作為信息的載體。把超聲波射入人體通過它與人體組織之間的相互作用獲取有關生理與病理的信息。一般使用幾十mW/cm2以下的低強度超聲波。當前超聲診斷技術主要用于體內液性、實質性病變的診斷,而對于骨、氣體遮蓋下的病變不能探及,因此在臨床使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用于治療時,超聲波則作為一種能量形式,對人體組織產生結構或功能的以及其它生物效應,以達到某種治療目的。一般使用幾百-幾千mW/cm2-以上高強度超聲波。
3.B型超聲檢查
B型超聲檢查(type-B ultrasonic ),俗稱“B超”,是患者在就診時經常接觸到的醫療檢查項目。在臨床上,它被廣泛應用于心內科、消化內科、泌尿科和婦產科疾病的診斷。
作為一名輔助科室的醫生,我發現患者對B超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現在我就和大家談一下有關腹部“B超”檢查的小常識。
4.做B超檢查前要做的注意事項
1、心臟超聲:應休息片刻后脫鞋平臥于檢查床上,解開上衣鈕扣,暴露胸部,讓醫生檢查;
2、消化系超聲:探測易受消化道氣體干擾的深部器官時,需空腹檢查或作嚴格的腸道準備。如腹腔的肝、膽、胰的探測前3日最好禁食牛奶、 豆制品、糖類等易于發酵產氣食物,檢查前1天晚吃清淡飲食,當天需空腹禁食、禁水;
病人如同時要作胃腸、膽道X線造影及胃鏡檢查時,超聲波檢查應在X線造影前進行,或在上述造影3天后進行;
3 、婦科檢查:如檢查盆腔的子宮及其附件、膀胱、等臟器時,檢查前需保留膀胱尿液,可在檢查前2小時飲開水1000毫升左右,檢查前2-4小時不要小便。
4 、孕期檢查:懷孕期間應注意不要濫查B超,可能致胎兒畸形。醫院在收取這些費用后,有責任、有義務告訴孕婦及家人,待產小孩除了衛生部要求必須檢出的畸形之外,到底還存在哪些缺陷。對這些缺陷,若醫院沒有檢查出,或者沒有履行告知義務,醫院就是失職,就應該承擔一定的責任。要是在做完B超的前提之下,使孩子出生后醫院才告訴耳朵等部位有缺陷,則對生育者來說是一種極大的傷害。
5.B超的優缺點
超聲診斷技術和CT各有優缺點。
第一。超聲的掃查可以連貫地、動態地觀察臟器的運動和功能;可以追蹤病變、顯示立體變化,而不受其成像分層的限制。目前超聲檢查已被公認為膽道系統疾病首選的檢查方法。
第二,B超對實質性器官(肝、胰、脾、腎等)以外的臟器,還能結合多普勒技術監測血液流量、方向,從而辨別臟器的受損性質與程度。例如醫生通過心臟彩超,可直觀地看到心臟內的各種結構及是否有異常。
第三,超聲設備易于移動,沒有創傷,對于行動不便的患者可在床邊進行診斷。
第四,價格低廉。超聲檢查的費用一般為35-150元/次,是CT檢查的1/10,核磁共振的1/30。這對于大多數工薪階層來說,是比較能夠承受的。“B超”也因此經常被用于健康查體。
第五,超聲對人體沒有輻射,對于特殊患者可以優先采用。
缺點
由于成像原理不同,幾種儀器對各種臟器的檢查也各有突出特點!
1 比如B超在清晰度、分辨率等方面,明顯弱于后者。
2 B超對腸道等空腔器官病變易漏診。
3 氣體對超聲影響很大,患者容易受到患者腸氣干擾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檢查結果
4 B超檢查需要改變體位屏氣等,對于骨折和不能配合病人不適用。
檢查結果也易受醫師臨床技能水平的影響。
5 孕婦濫查B超可能易致胎兒畸形
工程的實習報告 篇2
這次學校組織的實習學習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但是我以100%的工作態度來對待,同時由于學習的心態來面對,而經歷了這次過程,我們感性上學到了很多東西,也對我將來的學習和研究方向的確定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通過這次實習豐富了理論知識,增強了操作能力,開闊了視野,并使我對以后的工作有了定性的認識,真是讓我收獲頗多。現將本次實習就實習內容以及未來自己努力的方向兩方面作實習鑒定。
在實習的1個月時間里,我擔任工程部里面的巡檢工作,學習最基本的cdma網絡知識、gsm網絡知識、室內分布系統知識。nokia手機工程模式和三星常用工程模式的認識跟應用。nokia測試手機使用的bcch、cid、rx、rq跟tx測試g網的網絡信號,三星手機使用的pn、ec/io、rx和tx測試c網的網絡信號。巡檢組員關于測試的方法和要求,室內分布代維服務內容和要求,用戶感受要求,網絡指標要求,工藝要求等。室內分布系統總臺賬中巡檢站點信息查找。分析c/g網絡信號系統設計方案,繪畫系統原理圖跟設備安裝圖,從而弄懂網絡的覆蓋區域,饋線的走向,設備器件的參數等設計方案的要求。學習常用測量儀器的使用方法應用于室內分布系統整改、優化工程:結合更高的網絡質量要求和大網變化、有必要對已建的室內分布系統進行全面的測試評估、系統指標調測、整改方案實施、系統優化網絡優化。用戶投訴分析處理、室內日常通信保障獲得更大的投資效益和社會效益。實際巡檢操作要掌握的要領:gsm的通信測試用nokia移動電話的工程模式名稱為“net monitor"分組畫面為改錐、鐵錘和手機,諾基亞的工程模式啟動后可以通過命令開啟或關閉。工能選擇-net monitor-01進入畫面00退出的'程序一樣,只不過后面的01該成了00。記錄bcch﹑ci﹑rxlev﹑rq﹑tx-pwr(等級)最強鄰居小區1跟最強鄰小區2的數據,以及切換測試。打通10010電話,對數據變化進行記錄。主要記錄數據為菜單1﹑3和9。cdma用三星移動電話第三行的pn數值是代表者手機信號接收基站的代碼。在建筑物內&室外大家可以嘗試著播打。看看pn值的變化。后面的d0xx數值就是下行rx接收電平值。也就是手機信號接收功率的強弱數值。數值越小,代表功率越大,信號也就越強。反之也亦然。正常范圍應該是50~90之間。后面的-0x數值代表者ec/io值,通俗的說就是擾頻值。數值越大說明手機受到外界干擾越大。超過+10幾乎無法正常通話了。第四行的數值t-xx代表了手機上行也就是手機發射功率數字。數字越大代表發射信號的功率越強。關鍵就是第一頁的cdma monitor,是工程測試人員必看的一頁。如果要判斷信號問題還是手機故障,依據都來自與此。完成了這些的數據記錄后,還要對電表位置/讀數以及主機設備的具體位置進行記錄。
實習雖短,但收獲豐富,只要付出,就有回報,而經過自己的努力,我有了機會去面對著專業性人員,聽著他們對專業性的講解以及親自看到了許多的大型通信設備,這些都很有助于我們對知識的理解以及與實際相聯系,很益于我在以后的工作。實習讓我體會通信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所處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加深對通信工程在生產生活中的感性認識,了解這些企業生產和運營的規律,學習這些企業組織和管理知識,鞏固了所學理論,培養了初步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專業技術能力。 此次實習通過各種形式我了解當前通信產業的發展現狀以及美好的前景。感受到了信息科技給今天帶來的美好生活,當然以后自己也要立志獻身于通信事業,重點研究移動通信新技術。
工程的實習報告 篇3
一、實習目的
通過野外實習,進一步了解地質學的基本內容,掌握地質學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態及其發生、發展、結構和分布規律。重點掌握實習區域的地層、巖石、礦產,地質構造(褶皺和斷裂)和古生物的主要類型、分布及其演化規律,及野外地質調查基本方法等,并綜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層各自然要素的性質和特性,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
二、實習地區概況
主要實習地點是古武當山,京娘湖,蓮花洞。
三、實習內容
(一)5月9號 實習前準備
在課堂上我們已經學習了地質地貌學這門課程,對地質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識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馬上就要去野外實習了,我們都很興奮,都在為實習做準備。首先我們上網查了實習地的概況(地理位置,地質地貌)大概了解到:約在距今19億年的時候,發生了一次顯著的地殼運動,叫“呂梁運動”,使中元古界與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觸,呂梁運動以后,相對穩定地層的范圍不斷擴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較復雜。有些地層在久經腐蝕以后,開始下沉,形成地質史上一次大規模的海浸,無脊椎動物和菌藻類植物開始出現,一直到距今大約8億年的寒武紀時代,京娘湖地區還一直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中。到距今大約兩億五千萬年的時候,地殼又發生了一次大運動,稱為“燕山運動”。由于地殼斷層,大部分海水向東消退,京娘湖地區仍處于大海的邊沿,洶涌的海濤沖刷巖石,形成千姿百態的溝壑深谷,到了距今大約6500萬年的時候,地殼又發生了一次大運動,叫“喜馬拉雅”運動,西部地殼相對隆起,東部地殼相對下沉,海水向東消退,整個太行山脈的雄姿也由于海水的消退展現出來,這里形成了北臺、太行、唐縣三層夷平面,培養了京娘湖、古武當山、七步溝、武西岳的石英砂巖峽谷峰林景區。古武當山巖石主要為砂巖,大部分屬于三大巖石中的沉積巖,還有少量的變質巖。
(二)5月10號 古武當山實習
上午坐車到達古武當山,我們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沿山路向上爬,觀察當地的地質組成,地質構造。
老師給我們介紹到古武當山地區的巖石主要為砂巖,大部分屬于三大巖石中的沉積巖,還有少量的變質巖。砂巖是由石英顆粒(沙子)形成,結構穩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紅色,主要含硅、鈣、黏土和氧化鐵。砂巖是一種沉積巖,主要由砂粒膠結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決大部分砂巖是由石英或長石組成的。變質巖是指受到地球內部力量(溫度、壓力、應力的變化、化學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巖石。固態的巖石在地球內部的壓力和溫度作用下,發生物質成分的遷移和重結晶,形成新的礦物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結晶變成大理石。
1.巖層的節理
它是斷裂構造的一類,指巖石裂開而裂面兩側無明顯相對位移者(與有明顯位移的斷層相對)。節理是很常見的一種構造地質現象,就是我們在巖石露頭上所見的裂縫,或稱巖石的裂縫。 這是由于巖石受力而出現的裂隙,但裂開面的兩側沒有發生明顯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質學上將這類裂縫稱為節理,在巖石露頭上,到處都能見到節理以節理與巖層的產狀要素的關系而劃分為四種節理:
走向節理:節理的走向與巖層的走向一致或大體一致。
傾向節理:節理的走向大致與巖層的走向垂直,即與巖層的傾向一致。
斜向節理:節理的走向與巖層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順層節理:節理面大致平行于巖層層面。
2.斷層
地殼巖層因受力達到一定強度而發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顯相對移動的構造稱斷層。
正斷層:逆斷層的斷層面也幾乎垂直,但上盤向上移動,而下盤向下移動,這種類型的斷層是由于板塊擠壓形成的。沖斷層與逆斷層的移動方式相同,但斷層帶幾乎是水平的。在這類同樣是由擠壓形成的斷層中,上盤的巖石實際被向上推移至下盤的頂部,這是在聚合板塊邊界中產生的斷層類型。
逆斷層:在平移斷層中,巖石塊沿相反的水平方向移動。正如轉換板塊邊界中所述,地殼塊相互滑動時形成這些斷層。
平移斷層:在所有類型的斷層中,不同的巖石塊緊密地相互擠壓,在移動過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如果這種摩擦足夠大,這兩塊巖石將咬合,因為摩擦力使它們無法相互滑動。在這種情況下,來自板塊的力量繼續推動巖石,從而增大施加在斷層上的壓力。
3.尖滅
“尖滅”指具有一定體積的物體其逐漸縮小直至消失的'現象。地層的尖滅指的是沉積層向著沉積盆地邊緣,其厚度逐漸變薄直至沒有沉積。超覆是海侵時隨著沉積范圍的擴大,上覆巖層的沉積范圍大于下伏巖層的現象。
4.褶皺構造
褶皺構造是巖層層因在構造運動的作用下而變形,形成的一系列連續彎曲。巖層的連續完整性未遭到破壞,是巖石塑性變形的表現。它在層狀巖層中表現的最為明顯;是地殼上最常見的一種地質構造形式。褶皺是最重要的構造現象,因而是構造地質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三)5月11號 京娘湖實習
今天我來到京娘湖,將對波痕、泥裂進行觀察,對河谷形態、河谷的發育形成進行認識性的學習。
1.波痕
波痕是淺海、河湖的一種小型地形特征,由尖波峰、圓波谷,坡度對稱組成連綿波浪狀。沉積環境分析的重要標志,是典型的沉積構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質(陸源砂、碳酸鹽砂)在波浪、水流或風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狀起伏的痕跡,如沙漠中的沙丘、海灘的沙坡等。一個波痕由一個波脊和一個波谷組成,同一種波痕一般成組出現。通常按波痕形成的動力將波痕分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風成波痕等;然后再根據其大小,形態或對稱性作進一步的劃分。出現于巖層的頂面.并可在上覆巖層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來決定巖層的頂面和底面。
2.泥裂
泥裂又稱干裂、龜裂紋,是指泥質沉積物或灰泥沉積物,暴露干涸、收縮而產生的裂隙,在層面上呈多角形或網狀龜裂紋,裂隙成“V”形斷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頂底面。裂隙被上覆層的砂質、粉砂質充填。
3.河流地質作用
河流地質作用分為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
四、 實習感想
通過本次野外實習,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各種巖石呈現在我們眼前,通過老師細致的講解,我們更深一層的了解到各種巖石的性質,從外表到巖石的組成及結構。地質學確實有著它自己的魅力,在我們以后的工作中我們肯定會用到很多地質知識,這是我們的基礎。總的來說,本次實習不輕松,首先,短時間接觸到這么多的巖石,想要了解透徹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查閱資料。其次,本次實習對我們的體力也是一個小的考驗,但作為土木工程的學生,本次實習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在學校學習之余多參加這些室外實習有助于我們從感性上了解土木工程地質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我們對知識的了解更加深刻!
【工程的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工程實習報告10-19
工程的實習報告10-15
工程的實習報告12-31
工程實習報告12-14
工程實習報告02-11
測量工程實習報告11-05
關于工程的實習報告11-25
工程畢業實習報告09-16
工程頂崗實習報告02-09
實用的工程的實習報告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