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永安實習報告
自然地理野外實習報告
一. 實習目的:
通過野外實習,進一步了解地質學的基本內容,掌握地質學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態及其發生、發展、結構和分布規律。
重點掌握實習區域的地層、巖石、地質構造(褶皺和斷裂)和古生物的主要類型、分布及其演化規律、野外地質調查基本方法,了解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與防治。 觀察和了解實習地區的植被及其主要植物群落類型,了解植物群落與環境的相互關系,認識植物群落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分布規律。識別本地區主要的一些植物種類;調查樣地的植物群落;觀察當地土壤類型,學會對土壤剖面的調查和分析。
通過野外實習,綜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層各自然要素的性質和特點,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環境的基本規律及其應用、人類與自然地理環境的關系等內容,激發對祖國、對福建大好河山的熱愛,樹立珍惜資源、合理和集約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為達成人與自然和諧之目標,為建設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實習任務:
㈠ 龜山公園觀賞、綠化樹木
1. 時間:半天
2. 內容:觀察山區河流、水情、常見的庭院觀賞樹木的種類、形態、特征;永安市主要的綠化樹種。
㈡ 永安水泥廠—益口地層
1. 時間:一天
2. 內容:
① 觀察童子巖組(Pt)、翠屏山組(Pcg)、文筆山組(Pw)、園盤組(Jy)、下度組(Jxd)、坂頭組(JKb)、沙縣組(ks)的巖性特征,識別不同的沉積巖巖性特征。
② 觀察Pw與Pg的斷層接觸,J與Pg的斷層接觸以及JKb與Ks角度不整合等構造現
象。
③ 觀察斷層構造,掌握野外判斷斷層的方法。
㈢ 天寶巖土壤植被路線
1. 時間:一天
2. 內容:自然保護區的地形、景觀、主要保護動植物,山地的土壤與植被的垂直分布
情況。
㈣ 桃源洞—大湖地貌
1. 時間:一天
2. 內容:
① 觀察丹霞地貌的形態特征、巖性、構造,探討其形成原因。
② 觀察砂溪的河谷地貌,了解砂溪的發育和構造的關系。
③ 觀察一線天的形態、測量一線天的走向、高度、長度等數據,分析其成因。
④ 觀察大湖地區地區喀斯特地貌(石芽、溶溝、石林、峰林、溶蝕谷地、溶蝕盆地
等)的形態特征、分布特點并分析其成因。
⑤ 觀察十八洞的形態特征,洞內的侵蝕地貌和和堆積地貌,分析成因。
⑥ 分析靈隱石林、十八洞景點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探討資源開發利用的前景和
價值。
㈤ 海豐—加福煤礦地質構造、河流地貌
1. 時間:一天
2. 內容:
① 觀察褶皺構造,測量皺曲要素(兩翼產狀、褶曲軸面產狀等),確定褶曲類型名稱。 ② 觀察斷裂構造(斷層、節理),掌握野外判斷斷層的方法。
③ 觀察砂溪河流的水文特征、流域特征。
二.實習區域自然地理概況:
永安別名“燕城”,位于閩中偏西,閩中大谷地南端,沙溪河中上游地段,處武夷山脈與戴云山脈的過渡地帶。 大約界于東經116°56- 117°47,北緯25°33- 26°12,東西寬82公里,南北長約71公里。東靠大田縣,西鄰連城、清流,南毗漳平、龍巖,北接三元、明溪。市中心距三明市區50公里,離福州340公里,到廈門360公里。永安是閩西北交通
樞紐,交通設施比較完善,是閩西北與閩南的交通樞紐和重要的物資中轉、集散地,鷹廈鐵路、205國道、305省道、208省道貫穿境內,在建的泉州至三明高速公路、永安至武平高速公路和規劃建設的永安至寧化高速公路、永安至漳州高速公路途經我市,并形成樞
紐互通。交通便利,礦產、水力森林等資源豐富,是福建省工業建設的重要基地之一。
永安地區屬中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平均溫度19℃以上,永安地區水系發育,主干河流砂溪,上游稱九龍溪,為閩江上游主要的一條支流,河流走向北東,經永安市區后折向北西。境內地貌以山地丘陵占優勢,山脈的形態和分布規律多受構造和巖性的控制。永安境內,地層發育較好,是福建省古生代地層和部分中生代地層的縮影。動植物化石豐富,種類繁多。在巖石方面,除了廣泛發育有各種類型的沉積巖、火山碎屑巖外、還有早古生代的淺變質巖和燕山期花崗巖等。褶皺構造、斷裂構造較發育,形跡清晰。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山地丘陵和盆地地貌發育典型。
三.實習區域地質:
主要實習地點及其任務:
1.隱鱗石林。主要任務是觀察和認識喀斯特地貌類型、特征、分布和演化規律;區域的地層發育、巖石、地質構造(褶皺和斷裂)。隱鱗石林是一處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發育了眾多的怪石、奇峰和異洞。鱗隱石林富有特色:地上石林,地下迷宮;得天獨厚,鬼斧神工,為華東獨有,全國第二。景區內聳立著石芽、石錐、石柱、石筍400多座,最高36米。石林發育于石炭———二迭紀的石灰巖里,高的達36米,低者2—3米,形態各異,有孤立的柱狀、塔狀、錐狀,也有共一基座的叢狀、筆架狀,有平頂的、尖頂的,有的是光滑的柱狀而頂部卻是密集的鋸齒狀溶溝和石芽,有的灰巖裸露,有的罩著一層藤本植物盤纏的披紗,美麗而壯觀。
2.桃源洞。主要任務是觀察和認識丹霞地貌的類型、特征、分布和演化規律;在永安市北10公里、緊靠著205國道的栟櫚山中,面積37平方公里,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桃源洞有一線天、通天亭、觀音殿、飛來石、仙人棋盤、跨虹橋、鳳冠亭等18景。其在大地構造上處于華夏古陸南部的永梅拗陷北部。在福建省區域構造單元劃分上屬于閩西南拗陷的次級單元大田——龍巖拗陷的西北部邊界帶。區內地層發育較為齊全,除志留系外,均有均有分布。侵入巖主要為華力西早期、燕山早期侵入巖體。園區褶皺、斷裂發育。其中主要風景一線天的形成是由于地殼運動,巖石逐漸上升,經擠壓形成一條縫隙。這條縫隙稱為地質節理。巖層表面這一節理縫隙最容易受流水侵蝕,形成了與節理走向完全一致的平直狹窄的深溝,即形成“一線天”這一奇特的丹霞地貌景觀。
3.水泥廠以及沿線鐵路。沿著鐵路觀察區域的地層發育、巖石、地質構造(褶皺和斷裂)和古生物的主要類型、分布及其演化規律、野外地質調查基本方法,了解滑坡、泥石流等地
質災害與防治等;另外,我們還觀察和認識了丹霞地貌的類型、特征、分布和演化規律。
1、巖石
①石灰巖:簡稱灰巖,以方解石為主要成分的碳酸 鹽巖。有時含有白云石、粘土礦物和碎屑礦物,有灰、灰白、灰黑、黃、淺紅、褐紅等色,硬度一般不大,與稀鹽酸反應劇烈。
②砂粒巖:由于地球的地殼運動,砂粒與膠結物(硅質物、碳酸鈣、粘土、氧化鐵、硫酸鈣等)經長期巨大壓力壓縮粘結而形成的一種沉積巖。
③火山角礫巖:火山角礫巖為由直徑大于4毫米之火山巖片所成,所含之熔巖碎片遠較凝灰巖者為多,但玻璃細片及整石較少。
④粉砂巖:主要由粉砂碎屑組成的沉積巖是粉砂巖。由粒徑為0.0625~0.0039毫米(mm)的粉砂的含量占50%以粉砂巖標本的一種碎屑沉積巖。粉砂巖的碎屑組分一般比較簡單,以石英為主,長石和巖屑少見,有時含較多的白云母。除粉砂以外其它由砂、粘土或化學沉淀物組成。按粒度劃分為粗粉砂巖(0.0625~0.0312mm)和細粉砂巖(0.0312~0.0039mm)
⑤沉積巖:暴露在地殼表層的巖石在地球發展過程中遭受各種外力的破壞,破壞產物在原地經過搬運沉積下來,再經過復雜的成巖作用而形成的巖石。
⑥石英巖:是一種主要由石英組成的變質巖(石英巖含量大于85%),是石英砂巖及硅質巖經變質作用形成。
2、巖層
①船山組:原稱“船山石灰巖”。屬于晚石炭世地層。巖性為一套灰、灰白或深灰色厚——巨厚層致密狀質純灰巖。地層總厚度16—193米,永安坑邊船山組出露很好,地層厚達193米。
②板頭組:在永安實習區,板頭組經歷從河流相沉積到湖泊相沉積,再到河流相沉積的過程。
③天瓦崠組:以灰白或帶淺粉紅色后層狀粗礫石英礫巖和含礫粗砂巖為主,礫巖中礫石為石英,分選和磨圓均良好。
④第四紀——永安礫石層:本區第四系地層分布廣泛,由未成巖的黏土、泥沙、礫石組成,分布在河漫灘及一至三級階地上,其成因包括有殘坡積、沖洪積、風積等。
四.實習區域地貌:
永安地貌類型較為齊全,從形態分類有山地、丘陵、盆地等地形,從成因分類有構造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等類型。
[永安實習報告]
【永安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暑期實習報告實習報告02-25
我的實習報告工作實習報告05-18
審計的實習報告審計實習報告08-21
實習報告05-16
實習的報告02-15
it實習報告09-13
餐飲酒店實習報告_實習報告01-27
汽修專業實習報告任務_實習報告01-09
文秘實習報告,文秘實習報告新版04-23
實習律師實習報告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