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實習實訓報告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接觸并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那么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學實習實訓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1、實驗目的與要求
(1)掌握普通水準測量的施測、記錄、計算、閉合差調整及高程計算的方法。
(2)實習時數安排為2學時。實習小組由4~5人組成。
2、儀器與工具
微傾式DS3水準儀1臺;水準尺2根,尺墊2個,記錄板1塊,測傘1把。
3、方法與步驟
(1)在地面選定B、C、D三個堅固點作為待定高程點,BM、A為已知高程點,其高程由老師提供。安置儀器于A點和轉點TP、1之間目估前、后視距離相等,進行粗略整平和目鏡對光。測站編號為1;
(2)后視A點上的水準尺,精平后讀取前視讀數,記入手簿;
(3)前視TP、1點上的水準尺,精平后讀取后視讀數,記入手簿;
(4)升高(或降低)儀器10cm以上,重復2與3步驟;
(5)計算高差:高差=后視讀數—前視讀數兩次儀器高測得高差之差不大于6mm時,取其平均值作為平均高差;
(6)遷至第2站繼續觀測。沿選定的路線,將儀器遷至TP1和點B的中間,仍用第一站施測的方法,后視TP1,前視點B,經過B點和點D連續觀測,最后仍回到點A;
(7)計算簡核:∑后視讀數—∑前視讀數=∑高差=2∑平均高差
(8)高差閉和差的計算與調整;
(9)計算待定點高程:根據已知高程點A的高程和各點間改正后的高差計算B、C、D、A四點的高程,最后算得的A點高程應與已知值相等,以資校核。
4、注意事項
(1)前、后視距應大致相等。
(2)同一測站,圓水準器只能整平一次。
(3)每次讀數前,要消除視差和精平。
(4)水準尺應立直,水準點和待測點上立尺不放尺墊,只在轉點處放尺墊,也可選擇有凸出點的堅實地物作為轉點而不用尺墊。
(5)儀器未搬遷,前、后視點若安放尺墊則均不得移動。儀器搬遷了,后視點才能攜尺和尺墊前進,但前視點尺墊不得移動。
(6)水準路線的高差閉。
5、思考與練習作業
(1)為什么在水準測量中要求前、后視距離相等?
(2)什么是視差?產生視差的原因是什么?
(3)計算并調整表2—2中閉合水準路線的閉合差、求出路線中各點的高程。
【大學實習實訓報告】相關文章:
實訓實習報告06-16
實訓實習報告05-17
測量實訓實習報告07-01
實訓實習報告范文06-25
大學實訓心得06-28
大學實訓心得03-03
實習實訓總結報告09-15
大學生實訓實習心得03-15
大學實訓周實訓心得與總結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