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識字活動總結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做出帶有規律性結論的書面材料,他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不如靜下心來好好寫寫總結吧。那么總結應該包括什么內容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識字活動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識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從教材的安排來看,識字教學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集中識字,另一種是隨文識字。識字教學的原則是“多認少寫,分開寫”。因此,課后教材中的生詞列出了兩種生詞,一種需要理解,另一種需要寫
低年級閱讀課文,需要學習十幾個生詞。教師非常重視識字過程,一般的處理過程是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找生字。然后自學生字,然后全班交流。但是生字教學到底要達到什么程度,是一個值得關注和探討的問題。我發現有些老師在檢測生詞的過程中,非常“精細”。首先展示新單詞,學生閱讀,然后激勵學生記住新單詞(主要從字形開始,讓學生說如何記住,有些也需要區分類似的單詞),理解單詞的意思,然后讓學生根據單詞組成單詞,擴展單詞。個別單詞也需要說話。下課后,大約需要30分鐘,不包括寫作指導。雖然,這種教學方法尊重“字不離詞,字不離句”的原則。但是識字教學真的需要這么繁瑣嗎?別忘了,閱讀教學還有另一個任務——學文。如果識字教學花了這么多時間,什么時候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從心上講,這種識字教學確實扎實,識字教學密度高,但也造成了顧一失彼的弊端。
會認的字只需要知道,也就是說在這里知道,在另一個語言環境中也知道。理解就是掃清閱讀障礙,就是為學文打下基礎。那么有必要對生詞進行“細致”的分析嗎?我認為大多數新單詞都是基于整體閱讀。如果非要咀嚼新單詞,必然會增加識字教學的負擔。事實上,沒有必要。識字不是靠一時的集中效率,而是在反復閱讀中記憶和理解。如果你讀更多的課文,你自然會加深生詞的印象。有的老師看到生詞就分析字形,然后組詞造句,就是浪費課堂資源。更好的方法是關注每個新單詞,有些單詞是關鍵,有些單詞是關鍵,有些單詞是關鍵,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認知有一個充分的估計,不能一起抓眉毛和胡子。這樣優化了識字過程,提高了閱讀效率。
1、第一次閱讀課文,找出生詞,借助老師的正常閱讀,學生互相教學(借助拼音),多次復制,閱讀正確的生詞。在這個環節中,我們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學生先嘗試拼寫,然后老師根據學生的拼寫、正常閱讀或學生之間的拼寫。學生閱讀生詞時,應注意
感知字形,初步建立生字的表象。
2、精讀課文,結合語言環境,直觀演示,理解字義。
當學生順利閱讀課文時,要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理解每句話的意思。此時,要引導學生結合語言環境或生活實踐理解新單詞。要注意區分學會和會認兩類字。教師注重引導學生理解語言環境中應該學習的單詞,不要對會認識的單詞要求太高,只要感受一下就可以了。如果他們在另一個環境中理解它們,他們將滿足要求。要求學習的單詞不僅要理解這句話的含義,還要擴展,如借字組詞、擴展造句等。在這一環節中,理解字義是重點,因此,要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理解。例如,根據文本的結構特點,幫助學生理解。借助直觀的事物,幫助學生理解。聯系生活,幫助學生理解。聯系上下文幫助學生理解。同時要注意音形意義的聯系。
在這個環節中,可以及時采取多種形式,增強識字的趣味性
在識字過程中,要及時對學生進行點播,幫助學生記憶字形。運用漢字本身的規律和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在觀察、聯想、比較、思考和游戲中生動愉快的識字。例如:物理演示:及時直觀的物體演示,會給學生留下鮮明生動的形象。或者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本階段的重要任務之一,讓學生用肢體動作生動地記憶生詞。因此,對于低級語文教師來說,正確理解隨文識字,優化識字教學環節,提高識字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識字活動總結】相關文章:
識字教學工作總結05-25
識字教學工作總結8篇06-30
識字教學心得體會03-11
關于識字教學心得體會03-11
活動的總結09-24
活動總結06-25
區域活動教研活動總結02-28
低年級識字教學心得體會02-27
創業活動總結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