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返鄉社會實踐活動年度總結范文
總結是事后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有助于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并運用這些規律,因此我們需要回頭歸納,寫一份總結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總結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生返鄉社會實踐活動年度總結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返鄉社會實踐活動年度總結范文1
"colorful youth"是浙江x學院團委學生會所成立的暑期實踐小分隊。他們此舉是為了倡導健康環保慢生活,希望能夠帶動周圍的人走出校園,拋開手機電腦,融入自然,融入生活。
栽種樹苗,踐行綠色浙江
搬運樹苗,挖坑,栽樹到最后的填土,實踐隊的同學們一步步完成著種樹的各個環節,他們在努力地將58棵水杉苗栽到農田里。7月的杭州,氣溫已經很高了,但是他們還是用行動踐行著綠色浙江的理念。栽種完樹苗之后,同學們還為農田圍了柵欄,并且做了竹門。
在實踐中,同學們還認識了農場項目的負責人鄭西虹。"你們是志愿者,我也是志愿者。我已經做了17年了。"鄭西虹說道。志愿服務不是單靠一天兩天的時間去完成的,而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堅持下來,忻媽鄭西虹給同學們做了很好的榜樣。17年不是終點,同學們一定會把這份堅持延續下去。
垃圾分類,從我們做起垃圾分類活動是他們認為做的最值得一提的活動。在隊長張璐瑤和陳思思的指導下,他們首先了解了垃圾分類的相關資料,然后他們利用房間里的廢棄紙箱子,動手做成了各類垃圾箱,并對箱子所裝的各類垃圾進行標注。"我們先在這棟樓做好,之后會向附近村民宣傳,以點帶面,做好整個村乃至整個鎮的垃圾分類工作。"隊長張璐瑤說。
除了進行自主垃圾分類,還包括了向村民宣傳垃圾分類的思想,使得垃圾條理化,類別化,同學們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還原鄉村小區和諧美麗面貌,用實際行動踐行環保主題。與此同時,同學們通過村民了解到垃圾分類活動深受村民們的支持。他們認為,垃圾分類是處理垃圾的重要步驟,是資源回收的一個好辦法。
指尖綠色,走進大學校園
"指尖上的綠色"是想讓大學生們走出校園,下鄉通過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一份綠色舒適的環境,而這次實踐,正是對同學們對"指尖上的綠色"的踐行,他們表示希望能偶依靠大家的雙手去實踐、去改變。更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將"指尖上的綠色"推進校園。李琛霖同學說:"我們準備把這項活動帶進校園,正好學校里有一塊兒田地,我們準備和綠色浙江合作,讓更多的同學能夠參與到綠色環保中來,讓'指尖上的綠色'開滿商大!"
大學生返鄉社會實踐活動年度總結范文2
這是一支這樣的隊伍,他們充滿了朝氣,充滿了激情,充滿了活力;他們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問題,不怕挑戰,團結友愛,互幫互助;他們有紀律、有組織,積極參與,認真工作;他們有理想、有理想,歡聲笑語,青春洋溢。
從寫下鄉申請書到兩天的下鄉培訓,從一周的文藝訓練到聽著以前下過鄉的老戰友們的各種分享,從天還不亮的早晨出發乘車到下午2點左右抵達目的,無時無刻下鄉都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有人說它好,下一次鄉受益匪淺;有人回來了,落下了一肚子的疑惑。老會員們一再告訴我們下鄉沒有你想象的那么好,可是從沒有親身體驗過支農支教調研的我仍止不住對其幻想連連。那該是什么樣的地方呢?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我,是否就是真正的了解農村呢?一面是滿心的期待,一面又是一肚子的疑惑。但是有一點我可以肯定,那就是我一定會有意象不到的收獲。盡管忐忑不安,心中仍然憧憬著。
下鄉后,有一個感覺從來沒有減少過--苦西閆這個地方,我們沒有踏過點,是我們下鄉前一天晚上才接到通知的。這個意外的結果,讓人確實有點著急。沒有任何人告訴我們這個鄉村的情況,所有準備的材料意味著都有實施困難的可能性。
下鄉期間,我們本著勤儉節約的原則,下鄉的戰友自帶被子與生活用具(我們隊幸運,不用帶被子),平均每頓飯錢3元左右,吃飽還要滿足不能浪費。頓頓都是蘿卜白菜,饃饃面條。連一頓大米干飯都屬于是奢侈的,終于沒能吃上一頓。想念到肉食,心里就更難過了。終于我們也選擇了自欺欺人了,把蘿卜面條叫做雞丁面條吃了。
在三農有這么一句話:女生當漢紙使,男生當鐵人使。半個多小時的路程,我們兩位瘦瘦小小的女生恁是扛了兩大袋饅頭回來,不得不讓人佩服!
天還沒有亮,鄉村還籠罩在一片安詳的月色中,我們就早早的起了床。在這個滴水成冰的冬季里,一出被窩的我們立即被寒氣喚醒,用著冷水洗漱。現在還記得那冰凍的天氣,你洗個碗放在灶上,碗就拔不動了;剛剛切得蘿卜絲一會就就蘿卜冰棍了;水管早上是放不出水的。這樣的天氣,處在四川的我,從來沒有經歷過。
早上練文藝時,拿著太極扇的手就像冰針刺入骨子里一樣,一會手都不受人控制了。穿在腳下的.鞋對寒氣仿佛一點抵御能力都沒有,穿了跟沒穿一樣。每天晨練回來的同學,一進屋就帶來一身寒氣。好多次都看著大家吃早飯時連筷子都拿不起了。然后或在做飯的爐上烤火,或端著熱熱的稀飯不吃,先暖暖手。
艱苦的環境
第一天支教,沒有場地,我們就是在一片黃土飛揚的場地上進行的。拉蘋果的車,來來往往,再加上這兒寒風刮得可帶勁兒,這兒的戰友與孩子都是一身灰塵,鞋子最后都成了大地的顏色,吸進口的空氣都帶有了這片土地的味道……好在后來我們可以在村委大院支教,記得那天清理灰塵與蜘蛛網遍布的教室時,每一位戰友都積極的打掃,盡管洗抹布的水刺骨的寒,這依然按捺不住大家為有這個不錯的環境的喜悅。
十一個人一個房間,對于習慣與一人一床的每一個人講都是很不適應的。可是,每天辛苦的工作,晚上好幾個小時的總結,每天一篇的成長日志的完成,我們睡得都是無比的踏實。
從來不知道吃飯是可以這樣的。飯是我們戰友本身做的,每個人都能夠參與,每個人都有機會一展本身所學不多的廚藝。
每頓飯前,先點名,然后是飯前一支歌。沒有桌子,沒有椅子,沒有盛菜的盤子,于是我們用臉盆大的盆盛菜,用飯盒的小碟子分菜。三三兩兩,或站或蹲,我們就這樣吃了。
調研組
三支隊伍,這支隊伍是最苦的。每天都在村子里轉,無論天氣多么惡劣。主動與老鄉打招呼,主動上去聊天,主動問候老鄉們村里的各種情況。老鄉們從最初的好奇、謹慎到認可、相信、甚至寄托,這組戰友經歷好多好多。從最初的溝通都有些空難,到熟練的一口臨寶話,從村里的合作社問題到空巢老人,從村里的主要經濟作物調查到留守兒童問題,他們對農村的調查,給了我們隊伍帶來了很多新的視角與思考。能夠親自去北方的農村生活,對我而言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能夠親身體驗一次比在書上看百遍影響還深刻。
下鄉的日子再苦,也抵不上下鄉豐碩的收獲。幾天的勞累與辛苦卻掩不住伙伴們下鄉的歡樂與喜悅。背著沉沉的行李,踏著輕快的步伐,唱著高亢的歡歌,我們要回家了~ 每個先離開的戰友,都會獲得戰友們親熱的告別--每人愛撫的摸一下頭上的帽子,然后再摘下。
三農的紀律是這樣的:
兩人成排,三人成行,四人成方;走到哪兒,歌聲就唱到哪兒;不拿老鄉任何東西,不占老鄉任何便宜;做最便宜的車,吃便宜的飯;小紅帽是隊伍的標志,下鄉期間去哪兒都應該戴上;積極主動,精神昂揚,顯出三農人的精神氣,河大的精神面貌,青年人的希望與激情……
下鄉的時間很快,熬的時候有些艱辛,有些累,但是卻充滿樂趣,有滋有味,這是真正的累并快樂著。下鄉后,才知道一個人的能力真的很有限,面對村里面出現的問題我們實實在在的一點事都做不到。與其說是給鄉村帶去了什么,還不如說是鄉村教給了我們什么。孩子們告訴我生活很簡單,該笑的時候就大聲笑,難過的時候就大聲哭,哭了就忘了,然后又積極投入到下面的生活上去;老鄉們告訴我滴水之恩都不要忘記,生活再艱辛也應該樂觀,要想收獲就要辛勤耕耘;跳廣場舞的阿姨、奶奶們告訴我生活是有樂趣的,每一天都可以在歡樂中結束;空巢老人生活的艱辛告訴我,我們不能忘了曾經為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付出過的人,我們該儲存更多的能量為承擔賦予我們年輕人的責任;留守兒童的經歷告訴我,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一份關愛與理解,也許你不能決定你得到多少,但如果有機會給予時,就不要錯過了。
下鄉的收獲很簡單,你與我都多了一份共同的經歷。每當想到它的時候,心里暖暖的,腳下面又注入了一份前進的力量。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卻可以走的很遠……
大學生返鄉社會實踐活動年度總結范文3
這是我第一次經歷社會實踐。對于一個大學生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戰是一種基本的素質。通過親身體驗社會實踐讓自己更進一步了解社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煉自己的才干,培養自己的韌性,提高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
在這工作日子里,一切都還好,但也遇到了一些小麻煩,但是最后都能很好的解決。禮貌用語和行為舉止在公眾下要時刻注意,臉上要時刻保持笑容,多說溫和吉祥的話,多為顧客著想,聽到傳喚服務員,不管在哪個服務區,先大聲答應來回應客人,做到三個多一點,走樓梯靠邊多一點,見到客人多一點微笑,見到衛生多一點動手,與客人交流以和為貴,不要以貌取人,遇到稍許刁鉆顧客要知道退一步海闊天空,學著隱忍……
盡管在這十天里,我的手被開水燙傷過,被顧客刁難過,被經理批評過,被酒精爐割破手指,摔壞過碗碟,但是,我知道我經歷了一次成長。充分認識到學到了再多的理論,如果它不能很好的指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那么它永遠只是理論,沒有實際意義,就像紙上談兵。
社會百面,餐館拙見。我在一個月的時間里,盡全力去融入社會,感知社會,我對自己說,遇到難題,不要輕言放棄,在放棄前再努力一次,告訴自己,對于過去不曾后悔,因為付出過,奮斗過,加油!
在為期十天的社會實踐中,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個人工作的理念來規范自己在工作中的言行舉止:
1、首先行把自己同領導和同事之間的關系搞好。使盡快地熟悉自己所在的工作環境,笑對每一位顧客。
2、我們的一切出發點是為了顧客,處處要為了顧客著想。顧客就是我們要服務的上帝。
3、注意我的形象,服裝、言行,舉止大方、文明得體,要做到一個服務者應該做到的本質。
4、在上班之前制定好今日的工作計劃,并熟練各項規章和章程,保證上班的工作效率。
5、按時上下班、堅決做到不遲到、不早退。
6、上班時間不能接打電話,做私人事,聊天等。
7、處理突發事件言遇事冷靜、理智以餐館與顧客的利益出發,不魯莽行事,及時匯報。
8、保證上班時間,服從領導安排,處處以大局為重,維護大局形象。
經過我的一番努力我的假期打工悄然落幕了,經過這次實踐,我能真正體會到這一點。在工作中,在真正的社會交際中,顧客永遠是對的,你不能摻雜自己的個性。
第一、樂觀,不管遇上什么樣的困難,都要用樂觀的'態度去面對,相信會有所轉機。
第二、自信,首先自己要有自信,自信不是自夸,而是對自己的能力作出的肯定,這樣別人才能更加相信信任你。你要對自己說“我一定能行”那你就一定能行。
第三、肯努力,我一直非常信奉一句話,“努力就有希望”不要覺得成功遙不可及,其實只要你在不停的努力你就靠成功越近,“踮起腳尖就更靠近陽光”在努力的過程中千萬不要放棄,說不定你距離成功就差一步,而你卻放棄了!要勇于面對各種挫折,挫折并不能阻擋有勇氣的人走向成功。
第四、謙虛做人,我們本來對于社會上的知識知之甚少,我們千萬不能驕傲自大,自以為是,那是膚淺的表現,我們要謙虛做人融入社會這個團體中,人與人之間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過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別人給的意見,我們要聽取、耐心、虛心地接受。
經過這一次的打工,社會實踐,我真的是長了不少的見識,增長和很多社會經驗,在實踐中我也找到了自身的價值。我早晚都要走出校園,走進社會大染缸去。
我積極的倡議當代大學生走出校門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鍛煉中尋找自我價值,我我們來到大學的目的就是學到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更好的服務社會,所以我們更應該盡早地了解社會的需求來提升自我各方面的文化知識和素質,當我們走向社會時更準確地找到自己的位置為社會服務。
我們只要了解了社會的需求和自己所長,就會很快找到自己社會中的位現代大學生缺少社會知識和信息,在學校時從不關注社會中的情況,甚至連新聞都懶得看,更不用說社會鍛煉,所以當他們邁出校門的那一刻就迷失了方向,拿著自己的簡歷不知何去何從,只知道自己學的是什么專業,卻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以至于很多大學生畢業后都找不到工作;因為大學生缺少社會鍛煉,空一肚子墨水卻不知如何用,很多用人單位不愿招聘應屆畢業生,都愿吸取有工作經驗者,因此大學生的就業率也越來越低!有的學生辛辛苦苦學了數十年的專業當走進社會時卻找不到任何與所學專業有關的工作,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這就是不了解社會的需求所造成的。所以我們要發起倡議,為了我們今后更好更快地投入到社會當中去,為了我們早日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為了能夠更順利的工作用自己的所長服務于社會,讓我們積極投入到社會實踐中去吧!
大學生返鄉社會實踐活動年度總結范文4
在z59上經過了20個小時左右的顛簸,我們終于到了。一下火車,一股熱浪撲面而來。讓我不得不感嘆其實也挺“涼快”的。
下火車后,又經過了3個多小時的顛簸,我們終于來到同學的家中。她家的房真心大,一共三層。提著行李爬上爬下的我們終于可以放下手中的“重物”,癱在沙發上歇一會了。
晚上我們聚在一起討論了一下明天的行程,決定先參觀一下她們的村委會,了解一下周邊的狀況。
第二天一早,我們便出門了。福建38度的高溫、火辣辣的陽光,讓我有一種即將被烤熟的錯覺。村里的小路彎彎曲曲,濃郁的大樹掩蓋著農戶的磚瓦,從大門口不時傳來犬吠聲。我們穿著黃色的暑期實踐服裝,牽著旗,撐著傘,行走在蜿蜒的小路上。偶爾前方突然變得開闊,寬敞的水泥道上漂浮著暈圈,熱氣在地面如面條般跳動
終于到達村委會門口了。明晃晃的陽光被我們阻隔在門欄之外。操著熟悉的閩南語和大媽交談,語言不通的我們只能干等著,偶爾還得在大媽朝我們落下的'“和藹目光”中報以4張傻傻的笑臉。大媽給我們一些村里的資料,方便我們大致了解情況。
出了村委會的大門,拐角處我們遇到了一群在壓腿的孩子們。抬頭看牌匾,才發現他們是戲班子的成員。喜愛《霸王別姬》的我立馬就被孩子們高亢的情緒給吸引住了。他們大多十一、二歲,幾乎全是男孩子。對著長長的臺階認真壓著腿,旁邊還有拿著教棍的教練,高聲數著數。偶爾還會蹦出幾句長長的閩南語,貌似在呵斥著某些同學。
這是我們第一次在現實生活中看見戲班子,頓時變得興奮起來,連帶著毒辣的陽光也變了順眼了不少。無奈我們還有其他任務,資料還得整理閱讀,只好繼續前行盡早歸家了。
總而言之,第一天的我們主要獲得的是感性認識,盡最大可能了解了村里的情況。相信明天的我們,會遇見更多的精彩。
【大學生返鄉社會實踐活動年度總結】相關文章:
大學生返鄉實踐心得04-21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總結07-08
大學生假期社會實踐活動總結04-09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個人總結02-25
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活動總結08-14
大學生暑假社會實踐活動總結08-04
(精品)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總結10-21
大學生暑假社會實踐活動總結11-21
[合集]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總結11-22
(薦)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總結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