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公眾號編輯工作總結
總結是事后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鍛煉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吧。我們該怎么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公眾號編輯工作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作為一名微信工作號的責任編輯,我始終將質量放在首位。要說不足,首當其沖就是上半年度選題策劃方面沒有突破。對于文章事業來說,選題至關重要,只有策劃出好的選題才能帶來一定的收視率,而上半年工作中策劃的選題只能說是中規中矩,沒有亮點,說到底就是沒有創新。思考其原因,文章做久了已經進入了一個定式化思維,例如遇到投訴就會按照采訪投訴者然后再采訪被投訴者這種模式去做文章,遇到突發就會事發現場目擊者然后采訪當事人方式去做文章等等。久而久之做文章的人都沒有了激情,更別說看文章的人。如果說受眾一旦認為電視文章內容大量同質化,那么離文章死期也就不遠了。所以下一階段的工作就是要研究如何跳出原來的框框,讓老套的題材做出新花樣來。
要說收獲,那就是上半年經歷的大大小小的活動。前前后后經歷了最美教師、教育年度人物、出國留學資訊展、省錫中詩歌朗誦會、錫師附小入隊儀式等等活動,可以說每次活動對我來說都是一次歷練。有的活動鍛煉了自己組織協調能力,有的活動鍛煉了自己文章評審能力,雖然活動中多多少少會暴露出一些問題,但經過摸索總結,這些不足之處就會成為我寶貴的財富,讓我穩健的成長起來。
除了參與活動帶來的收獲,另一大收獲來自新媒體的摸索。今年中心將新媒體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對我來說是有一定壓力的。雖然平時對于這些技術層面的東西會去研究,但這種新媒體技術如何與傳統媒體嫁接對我來說還是一個全新的課題,難度不小,難就難在可借鑒的地方又不多,所以一直是摸著石頭過河。從開始實名認證,到粉絲的不斷增長,每一次歷程都是一次挑戰。好在新媒體建設團隊大家彼此間都能群策群力,勁往一處使,正是有了他們的付出,才能讓目前的新媒體建設一直不斷向前,大家為此提了許多寶貴的意見,讓我受益匪淺。
第三個收獲就是優秀文章送評。自從中心將這一塊的工作交給我來督促完成,我就一直如履薄冰,就怕挑出的文章不能代表大家的制作水準,還怕送出去的文章不能拿到很好的成績。掌握各個獎項評委們的口味成了關鍵。好在經過幾年的文章選送,我慢慢的了解了什么樣的文章獲獎概率高。在今年的文章挑選過程中,我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幫助大家去修改作品,雖然評選結果還沒出來,但從參與者的反饋情況來看,修改后的文章可看性高,獲獎機率明顯增大。關鍵是在修改過程中,經過大家的探討,我和作者都清楚了解到同一類型的文章如何做得更加好看。
下半年對于文章專題中心來說應該說是充滿了機遇,首先設備的提升使得很多文章制作從不可能變成了可能,特別是虛擬演播室的到位。一個文章除了有內容的支撐,更重要的是包裝和呈現方式。我們欄目以前總是給人一種鄉土氣息,從今往后我們要努力扭轉大家的這種印象。演播室新布局相信已經能讓大家耳目一新,接下來我們要在文章拍攝上面抓質量。一是要求除突發類文章以及投訴文章以外的文章盡可能使用三腳架拍攝,這樣畫面質量就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二是想辦法為現場記者配備統一服裝,并且規定除一些確實出現場困難的,其余文章一律要求出現場。相信通過這個方法,我們會慢慢擁有一支現場把控能力強的記者隊伍。三是要求每位記者每年必須拿出一篇達要求標準的送評文章,如果沒有的話年終獎做相應的打折。
除了文章質量的把控以外,還要在形式上推成出新。目前欄目雖然都會強調頭條報道的概念,但是呈現出來的感覺卻與其它文章區別不大,我覺得主要是缺了一點元素,這個元素就是評論。既然我們要重點打造頭條,那么我們就應該針對這個頭條報道配以評論,而這種評論必須在形式上與后面文章的編后明顯區別開來。我在想是否可以讓這個評論看起來類似縮微版的視點,關鍵評論人員的選擇上要打破現有視點的嘉賓選擇模式,不然就會出現無嘉賓可用的尷尬局面。所以我認為我們可以培養自己的評論員隊伍,或者是讓熱心市民在微信上報名來參與到演播室錄制相關評論,同時隨著文章的準直播進程,我們可以同步反饋一些網友們對此的評論觀點。總而言之要觀點的多樣化,最后靠主持人來引導出主流觀點。建議這個頭條報道評論員一周一換,不要每天都換。
【公眾號編輯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公眾號策劃書11-06
敬老文明號工作總結11-06
網站編輯的工作總結05-22
編輯工作總結01-03
【精選】編輯工作總結07-24
編輯工作總結01-02
編輯轉正工作總結10-17
網站編輯轉正工作總結03-21
網絡編輯工作總結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