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u3evg"></i>
      1. <i id="u3evg"></i>

        學校教育工作計劃

        時間:2024-12-07 08:03:54 工作計劃 我要投稿

        有關學校教育工作計劃4篇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迎接我們的將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戰,來為以后的工作做一份計劃吧。計劃到底怎么擬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校教育工作計劃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學校教育工作計劃4篇

        學校教育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養成教育是我們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務和主要內容。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及文明行為習慣為出發點,以有利于指導學生健康成長為目的,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狠抓落實,注重實效,形成特色,大力推進素質教育。

          二、教育內容

          繼續堅持之前的養成教育的成果,堅持“禮儀習慣”教育,“衛生習慣”教育,“學習習慣”教育,“節儉習慣”教育,保持這四項教育,作為養成教育的基本規范。

          一二年級養成教育內容

          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學生一日行為規范》為標準,從禮儀、衛生、學習和節儉四方面,正面規范學生行為習慣。

          1.通過“禮儀習慣”教育,使學生逐步養成尊敬師長、禮貌待人的優秀品質。

          2.通過“衛生習慣”教育,使學生逐步養成會勞動,愛清潔的良好習慣。

          3.通過“學習習慣”教育,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

          4.通過“節儉習慣”教育,培養學生在節儉意識的前提下,較好地發揮人力物力效能,使學生養成艱苦樸素的良好習慣。

          本學期教育內容如下:

          1、禮儀習慣

          (1)見到家長、領導、老師要主動敬禮問好。

          (2)出入教室,上下樓梯靠右行。不在走廊奔跑,跳繩或游戲。不在教室內大聲喧嘩。

          (3)接受獎品或錦旗時要起立雙手接。受到幫助或受贊揚時說“謝謝”。

          (4)進辦公室先說報告,未經老師允許,不進辦公室;

          (5)上下樓梯遇見老師讓老師先行,同學之間高年級讓低年級先行;

          (6)周一學生必須參加升國旗,要嚴肅、莊重、穿校服。

          2、衛生習慣:

          (1)講究個人衛生,不隨地扔東西,餐巾紙等東西及時扔進垃圾筒。保持課桌內衛生。

          (2)看到地上的垃圾及時扔垃圾筒。

          (3)隨時保持教室的干凈衛生。

          3、學習習慣

          (1)離開教室整理好桌面。

          (2)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預備鈴響進教室,靜待老師上課;

          4、節儉習慣

          (1)在校不吃零食;

          (2)利用水、電及時關閉開關,節約一度電、一滴水;

          (3)愛護書本,節約一張紙、一塊橡皮、一支鉛筆;

          (4)愛護桌椅、門窗、板擦等物;

          (5)愛惜衣物,不亂丟棄;

          (6)愛惜糧食,不剩飯,節約糧食;

          (7)不隨便丟棄粉筆、掃帚、畚斗等教室用具;

          三至六年級養成教育內容:以一二年級養成教育的內容為基礎,進一步深化養成教育的內容。

          需要增加的“禮儀習慣”教育內容:

          (1)同學之間見面互相問好或者點頭微笑。

          (2)出入教室,上下樓梯靠右行。分清教學區和活動區,不在教學區奔跑或踢球,不在走廊跳繩或游戲。不在教室內大聲喧嘩。

          (3)上下樓梯遇見老師讓老師先行,同學之間高年級讓低年級先行;

          (4)在校期間堅持佩帶紅領巾。

          需要增加的“衛生習慣”教育內容:

          (1)看到地上的垃圾及時扔垃圾筒。看到有亂扔垃圾的同學要及時制止。

          (2)注意個人衛生,常洗手,咳嗽或打噴嚏要用手捂住嘴巴,生了傳染疾病要避免傳染他人。

          需要增加的“學習習慣”教育內容:

          (1)加強課堂紀律。

          (2)按時完成各科作業。

          需要增加的“節儉習慣”教育內容:

          (1)在校不吃零食;放學不在外面的小店和攤頭上買吃的東西。

          (2)愛惜衣物,不亂丟棄;校服和外套的尺碼標識上寫好名字。

          (3)愛惜糧食,不剩飯,節約糧食;

          三、具體工作方法:

          (一)發揮課堂教學優勢,進行“知”的教育。

          “知”即提高學生道德認識,使他們懂得“是、非、善、惡、美、丑”。

          1、健全學校、班級管理制度,發揮各年級自主管理功能,加強學生常規管理的力度。

          2、充分利用班隊、思品、晨會等課程,加強學生文明禮貌、安全衛生等常規教育宣傳,引導學生做到“三別”、“四帶”、“五無”。“三別”即向粗魯告別,向陋習告別,向壞事告別;“四帶”即把禮儀帶進校園,把微笑帶給同學,把孝敬帶給長輩,把謙讓帶向社會;“五無”即地面無痰跡,室內無紙屑,桌凳無刻畫,墻壁無腳印,出言無臟話。

          3、把行為規范教育貫穿在品德課教學始終,滲透在文化課教學之中,做到全員參與德育管理。

          每月第一周召開一次班主任會議,明確教育主題,安排當月工作,提醒班主任應注意的問題,突出重點,明確目的。

          (二)組織各種班隊活動,落實“行”的要求。

          積極開展有益的班隊活動,健全廣闊的少先隊活動陣地,教育學生從現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掛起鉤來,從我做起,把理論和實踐掛起鈞來;從小事做起,把平凡和偉大掛起鉤來。

          1、通過知、比、糾、行教育系列開展行為養成教育。

          “知”:每月的.第一周召開一次主題班會,教會學生什么是良好的行為習慣,什么是不良的行為習慣,哪些應該改正,哪些應該表揚,從思想上明確認識。

          “比”:對照養成教育內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習慣,強化訓練。

          “糾”:發揮同學之間相互監督,相互幫助的作用,糾正不良行為。

          “行”:堅持長期恪守正確的行為習慣,始終如一。

          2、堅持班會制度,總結本周本班養成教育工作情況,安排下周工作。每月召開一次主題班會、討論會,進行一次階段性班內總結

          3、注重校園文化建設,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利用廣播、學校宣傳欄、板報等宣傳陣地,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行為環境。

          4、寓“小學生常規”訓練于各種活動之中。

          (三)開辟社會教育途徑,突出“情”的培養。

          通過正面的家庭、社會教育,使學生自覺接受來自社會各方面的正確引導和教育,使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斷得到培養和強化。

          1、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等多種形式,使家長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學習和表現,并配合學校進行教育。

          2、組織學生參加社會上有益的義務勞動,提高隊員的社會服務意識與實踐能力。

          3、設立校外教育輔導站,通過參觀訪問教育基地,培養和激發兒童的“五愛”情感,從而推動學生自覺履行道德義務。

          (四)平時加強檢查督促,強化“意”的訓練。

          制訂各項制度對學生加以約束,定期組織檢查評比,建立健全監督網,強化學生的道德意識,培養學生堅定的道德意志。

          1、值周值日制度:值周值日人員由領導、教師、學生干部組成,負責檢查每天學生在校的行為表現,發現問題,及時教育、矯正,并將情況及時記錄在《值周日記》和《值日登記表》上。值周值日人員要認真做好每天的檢查、評比,一周的小結總評等工作。“值周值日制度”的實施,從細小處抓起,把行為規范教育真正落到了實處。

          2、以值日生和衛生監督員為主要管理成員,每天對各班的衛生、文明禮儀、紀律、兩操、出勤等情況進行督查和評比,充分發揮值日生的作用,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3、各班的每周考核情況將作為評模范班級的重要依據。

          四、具體工作安排

          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日積月累、反復訓練、循序漸進的過程。根據行為習慣的養成特點,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把行為規范逐條分解,分周落實養成訓練。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二周:學習《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法規法則,強化紀律,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三、四周:增強主人翁意識,愛護我們的家。

          第五、六周:愛國教育。

          第七、八周:活動講文明,認真做“兩操”

          第九、十周:學會交往,舉止大方

          第十一、十二周:熱愛勞動,認真做值日

          第十三、十四周: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規則,不挑吃穿,勤儉節約

          第十五、十六周:認真復習,考試不作弊

          根據養成教育持久性和復雜性的特點,要堅持反復。

        學校教育工作計劃 篇2

          為了促進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深入開展,推進教學課堂達標活動的順利進行,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我校全體教師都要樹立“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的意識,努力開創我校科研工作的新局面。根據鎮中心校年度工作目標和任務,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工作計劃如下:

          一、 教科研指導思想

          成立教科研工作領導小組,及時召開上級領導的有關會議,傳達會議有關精神,使我校教師進一步樹立“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的意識,調動我校教師積極參與教育教學改革和教育科研,為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

          二、 教科研工作策略

          1、 學校建立校長、教導主任、校驗組長三級組織,以校長為中心,層層負責,逐級推進,學校領導分工具體明確。

          2、 帶頭學習教科研理論并參與教學研究,舉辦專題講座,知道每位教師開展教科研工作,校長、教導主任堅持深入課堂,成為教師真誠的同伴和引領的力量之一。

          3、 定期學習教科研理論,交流研討,舉行信息交流會。

          4、 根據新課程該革,與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形成教科研課題,并逐級落實。積極組織我校教師申報省、市、縣教改課題立項、教科研成果和優秀論文評選。

          5、 定期對我校教師的教科研工作進行督導檢查,并把此項工作列入教師工作考核的內容。

          三、 教科研的工作內容

          1、 從我校的出發,充分考慮學校,挖掘學校所存在的`耕種潛力,讓學校資源充分利用起來,讓學校的生命力釋放的更徹底。找準我校的優勢和不足,不沿襲、不照搬,我校并非別的學校,可我校的老師并非是一般學校的老師,我們的學生也不同與別的學校的學生,我們的體制也不同與別的學校的體制,許許多多的不同給我們提供了獨特的研究視角。忽視了我校的具體情況,再好的教育策略也只是一紙空文,再好的教育主張都只能游離與我們學校之外。“教科研”應視為一種立場、一種觀念、一種視野、一種方法。

          2、 改善機制,樹立“科研興教”“科研興校”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辦學理念,建立教學研究導向機制、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整合校領導、學科教研組等多種力量,建立直接服務于教師、開放的學校教科研網絡。領導、教研人員勤于深入課堂,通過聽課、說課、評課等多種活動,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反思教學,探索規律,減少評價式聽課,解放教師思想,減輕教師心里壓力。領導、教研人員、教師無非是抱著共同的目的為了教學研究、為了提升教學水平。為此,才能真正形成教育合力,呈現更加人文化、科學化的教科研氛圍,使全體教師、教研人員、領導都可在研究的狀態下投入自己的本職工作。

          3、 用課題帶動課改,鼓勵教師撰寫論文,不斷提升自我,學期末學校要對各項教科研課題進行檢查驗收。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撰寫一篇論文。

          四、 教科研工作獎勵措施

          1、 將教師的提高與教師發展性評價等級結合,與年度考核結合。

          2、 本學期評選出“教師先進個人”一名,并給與表揚獎勵。

        學校教育工作計劃 篇3

          為了更好的抓好本期的教育科研工作,實現科研為教育教學工作服務,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學校的工作安排,特制定本教育科研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把教育科研工作作為教育發展的第一生產力,以科研、課題為載體,堅持以“突出教學、強化管理、服務師生、爭創一流”為工作指導思想,堅持“教學工作課題化、教研工作特色化”的教學教研工作方向,促進學校工作的全面協調發展。根據學校總體發展要求,結合我校教育科研發展的實際,堅持強化教育科研“以人為本、關注學生、親近教師、走進課堂、成長師生”的原則,進一步規范學校科研工作,著力提高學校教育科研水平,進一步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二、工作目標:

          進一步發展教育科研,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促進教師學生全面發展。推進科研、校本研修、課程改革的有機結合;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創新發展,完善教學模式。

          三、總體思路:

          1.突出一個中心:以教師專業水平不斷提高為中心。

          2.實現兩個轉變:教育觀念與教學行為的轉變。

          3.促進三個提高:提高教師教與研的水平;提高教育科研質量;提高全校教育教學質量。

          4.達到五個結合:學習與交流結合,教研與科研結合,學習與考核相結合,教研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點上突破與面上推進相結合。

          5. 配合學校教導處、少先隊抓好教師的各項征文活動,積極向外推薦、報道我校教師教改科研的優秀成果,以增強教師的成果意識。

          四、具體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科研機構,進一步完善評價機制。

          一是學校成立科研領導小組和科研工作指導小組。具體負責科研工作的管理和指導工作。二是制訂切實可行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學校將對科研工作納入教師個人和教研組的工作考核,并作為教師的評職、評優的依據之一。每一學期將評選出優秀教育科研先進個人和優秀教研組,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

          2、扎實推進課程改革,保證課改深入開展。

          在課程改革中,以人為本,堅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好各類活動課的開展。

          (2)、組織教師集中解讀課標,研究教材,舉辦座談會,組織教師觀摩教學光盤。認真組織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營造良好的大教育觀。

          (3)、組織教師參加上級舉辦的各種培訓,結合學校實際,組織召開教師研究會。

          3、校本研修“以人為本,以校為本”,突出一個真,重抓一個實,切實解決教學中的熱點和難點。

          根據學科、年級特點分組進行。同時,鼓勵教師自覺參與小課題研究。結合教研組和個人的特點,提出、實施、解決實際問題,促進集體的整體成長。其研究內容為:

          (1)、德育工作方面:學生行為習慣培養的研究;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的研究;關于后進生(后進班級轉化)的研究。

          (2)、課改方面:教師備課與批改作業的研究;學科集體備課的研究;評課的研究;課堂教學模式、策略與技巧研究;加強研究性學習的應用性的研究,綜合實踐課的實施和開發研究;單元測試分析。

          (3)、管理方面:班級管理的分析與研究;村小教育管理的'研究。

          4、以課題為載體,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

          進一步實施好現立項的課題研究,組織好課題組人員的培訓,落實課題組人員的職責,收集一系列的過程資料。形成具有一定水平的科研成果。

          5、加大經費投入,保證科研工作的開展。

          學校將在現有的財力情況下,加大對科研工作的投入。一是鼓勵教師參加學習和培訓;二是獎勵科研成果突出的先進個人和集體;三是解決用于課題開展需要的資料和費用。

        學校教育工作計劃 篇4

          為推進素質教育,貫徹教育部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我校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中小學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本學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尊重學生的人格,遵循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根據學生成長過程的需要,在學校的教育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心理方面的幫助和服務,以達到充分發揮學生潛能、促進形成小學生心理健康和個性主動發展的目標,讓每一位學生在活動中了解自我、悅納自我、調控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培養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二、工作重點

          1、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認識自己,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2、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樂觀自信,友善待人,學會溝通,誠實守信,開拓創新,追求向上,不畏艱難的健全人格。

          3、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善于控制調節自己,排除心理困擾和行為偏差,樹立人生理想,并具備個人發展能力。培養學校、家庭、社會適應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4、對少數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有效心理輔導,盡快擺脫困擾,調節自我,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三、工作計劃

          1。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管理,建立以班主任和團委、及政治教師為主體,以兼職心理輔導教師為骨干,全體教師共同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制。

          2。加強對教師的學習和培訓,以班主任、兼職心理輔導教師為主,重點學習《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手冊》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理論》《中學生心理健康咨詢》等心理理論知識。

          3。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科研,研究落實心理健康教育的辦法和途徑。

          4。設立心理咨詢信箱,及時廣泛的做好不同心理疾患的學生思想工作。

          5。開展學生心理調查,每學期二次問卷調查,掌握學生心理狀況及動態。

          6。每學期組織實施對全體學生開展一次心理健康專題講座。

          7。開展心理健康活動課。結合初中學生的青春期成長、考試焦慮、師生之和學生以及學生和家長之間的誤解等課題開展活動,做到有計劃,有教案。

          8。追蹤調查在校學生中接受過咨詢學生,看其在心里、人際交往、學習等方面的變化,及時總結經驗教訓。

          四、具體工作安排

          9月

          1、上好心理健康第一課《走進心理世界》&第二課《撥開心靈迷霧 適應高中生活》;

          2、啟動xx級學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3、制定心理社團招新以及新學期工作計劃;

          4、做好日常心理輔導,并做好記錄;

          5、出高三年級第1期心理月刊《高考加油站》;

          6、家校通:家庭教育知識宣傳。

          10月

          1、高一年級室外心理活動+室內課程;

          2、高三年級心理講座:《選擇自己的高三狀態》;

          3、做好日常心理輔導,并做好記錄;

          4、心理社團活動;

          5、完善高一新生心理普查工作,建立心理檔案;

          6、高三心理月報第2期。

          11月

          1、高一年級心理課程;

          2、心理櫥窗宣傳;

          3、做好日常心理輔導,并做好記錄;

          4、生活老師心理沙龍;

          5、高三心理月報第3期;

          6、心理社團活動。

          12月

          1、高一年級心理課程;

          2、做好日常心理輔導,并做好記錄;

          3、高二年級心理講座《生命的色彩》;

          4、高三心理月報第4期;

          5、心理社團活動。

          1月

          1、高一年級心理課程;

          2、做好日常心理輔導,并做好記錄;

          3、高三心理月報第5期;

          4、心理社團活動&總結。

          2月

          1、高三月報第6期;

          2、學期末工作總結 。

        【學校教育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學校教育工作計劃02-10

        學校教育工作計劃13篇12-07

        學校教育科研工作計劃03-05

        學校教育名言12-11

        學校教育工作計劃集錦6篇04-22

        學校教育工作計劃合集5篇04-30

        實用的學校教育工作計劃三篇04-15

        【熱門】學校教育工作計劃4篇04-16

        【熱門】學校教育工作計劃三篇04-17

        午夜免费福利视频_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_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88_国产资源网中文最新版

          <i id="u3evg"></i>
            1. <i id="u3evg"></i>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 日韩国产亚洲欧美中国v | 日韩国产欧美丝袜在线 | 亚洲午夜国内自产拍在线观看 | 久久Aⅴ这里有精品免费看 永久字幕天天综合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