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數學學科工作計劃三篇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成績已屬于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現在就讓我們好好地規劃一下吧。計劃怎么寫才不會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學科工作計劃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學科工作計劃 篇1
時間過的好快,轉眼間愉快的假期已經過去了。新的學期開始了,新學期我擔任四年級數學教學工作。為了能夠較好的完成四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現對本學科計劃如下:
教學措施
(一)切實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
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一直是數學教學的核心內容,我在教學中也力求保持和發揚這一傳統,并做好以下兩點:(1)加強對小學數學基礎知識的理解,教學時,在使學生掌握數學概念、法則、數量關系的同時,重視數學方法的訓練,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和運用數學的意識。(2)努力處理好基本訓練與創造性思維發展及后繼學習的關系。數學教學的核心是學生的“再創造”、數學學習的“再創造”過程,并非是機械地去重復歷史上的“原始創造”,而應根據自己的體驗并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創造有關的'數學知識。小學的創造性思維是在數學學習的“再創造”過程中逐步得到發展的,而“再創造”的前提是通過必要的基本訓練使學生形成扎實的基本功。
(二)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數學活動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必須改變教師問、學生答的所謂“啟發式”和教師精講例題學生大量演練習題的所謂“精講多練”的教學模式。努力轉變角色,便數學知識的傳授者為數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和研究者。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和比較充分的思考空間,培養肯鉆研、善思考、勤動手的科學態度;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猜測、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理解數學知識,感受到一個數學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一個觀念是如何形成的,一個結論是怎樣探索和猜測的;讓學生有機會在不斷探索與創造的氣氛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創造精神。
(三)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數學教學應努力體現“從問題情境出發,建立模型、尋求結論、應用與推廣”的基本過程。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知識水平,通過這樣的過程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在觀察、操作、思考、交流等一系列活動中逐步發展應用意識,形成基本的實踐能力。在日常數學活動中,安排一些小課題研究和實習作業等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
教師要善于駕奴教材,把握知識的重點和難點,以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要求開展教學活動。在直觀感知和廣泛的背景下,通過自身體驗,在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學習概念,不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學習計量單位、計算法則和基本數量關系。對計算的要求適當,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計算速度存在的差異,不要求所有的學生達到同樣的計算速度;鼓勵學生嘗試用多種算法,不用單一的思維理解算理。如本冊應用題教學要重視常見數量關系的分析和實際應用的訓練,教學力求題材內容生活化、呈現方式多樣化、教學活動實踐化。
(五)改進教學評估方法。教學評估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發展,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察。
在評估結果的處理上,注意多種方式的結合,是評估的方式和手段多樣化。對知識和技能的評估,盡量做到試題類型多樣化,難度適當,不出助長死記硬背的題目,著重觀察計算的正確性,計算中的思考活動,對基本數量關系的理解和對空間關系的認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更多的重視自身的縱向比較,更多的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么,具備了什么能力,而不是首先關注他們知識和能力上的缺陷。評價體現激勵的作用,承認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積極鼓勵和肯定每一個學生的進步。
數學學科工作計劃 篇2
周次
時間
進度
課時
備注
1
2.8
報名注冊
1
2
2.9—2.15
百分數的應用
5
3
2.16—2.22
百分數的應用
5
4
2.23—3.1
圓柱和圓錐
5
數學學科工作計劃 篇3
一,班級學生的分析
班上有38名學生。他們大多在數學上有上進心,但接受能力有待提高,學習態度有待不斷糾正。有些學生沒有足夠的意識及時完成作業,這使得學習數學變得困難。因此,在新學期,在糾正學生學習態度的同時,應加強學生學習數學各種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包括以下內容:圖形變換、因子與倍數、長方體與正方體、分數的意義與性質、分數的加減、統計學、廣角數學與綜合應用等。
因子與倍數,長方體與正方體,分數的意義與性質,分數的加減,統計等。是這本書的主要教學內容。
在數和代數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因子和倍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減。因子和倍數,在前人對整數及其四次運算研究的基礎上,講授一些初等數論的基礎知識,包括因子和倍數的含義,2,5,3的倍數的特征,素數和合數。教材在對初三上冊分數初步了解的基礎上,結合近似教學的公因數和一般教學的最小公倍數,講授分數的含義和性質以及分數的加減。
在空間和圖形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兩個單元:圖形的變換,長方體和正方體。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學中,本教材使學生能夠學習模式和多折線統計圖的知識。
用數學解題,教材一方面結合了分數、長方體、正方體單位的加減運算,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廣角數學”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想、實驗、推理等活動滲透優化的數學思維方法,體驗解題策略的多樣性和運用優化方法解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
本教材根據學生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次綜合性的數學應用活動,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驗數學探索和實際應用的樂趣,感受使用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目標
1、了解分數的含義和基本性質,比較分數的大小,將假分數轉換成分數或整數,整數和小數相互轉換,能夠熟練地做出近似和一般的分。
2、掌握因子與倍數、素數與合數、奇數與偶數的概念,以及2、3、5的倍數特征;會在100內找到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3、了解分數加減法的含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熟練計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將解決與分數加減法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4、如果你知道體積及其意義和計量單位,你就會在單位之間轉換,感受到一個體積和體積單位的實際意義。
5、探索和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感受一些物理物體的測量方法。
6、它可以在正方形紙上畫一個軸對稱圖形,把一個簡單的圖形旋轉90度;欣賞生活中的模式,靈活運用平移、旋轉和對稱格紙上設計圖案。
7、通過豐富的實例,理解眾數的意義,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并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根據具體的問題,能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8、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數據。
9、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2、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數學學科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數學學科工作計劃09-28
數學科組工作計劃10-04
數學學科工作計劃15篇11-18
數學科研組工作計劃11-11
數學科組總結12-25
數學學科的活動總結02-22
數學學科工作計劃錦集6篇12-05
數學學科工作計劃模板集錦9篇09-22
關于數學學科工作計劃合集九篇10-28
數學學科教學工作計劃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