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范文錦集六篇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又將迎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計劃了。那么計劃怎么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教材內容分析:
四年級時期的學習非常重要,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本學期,學生將鞏固并自己應用曾經學過的知識,而且,本學期學習的知識又為今后兩年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本學期教材在樂理方面又加深了難度,如一個升號的調,升記號和還原記號,理解3/8、6/8拍號的含義,懂得六拍子的強弱規律,學習其指揮圖式,學習三連音,切分音;認識速度標記;認識保持音記號等。在唱歌方面要學習16首歌曲,每首都有各自的特色及特定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變音記號:升記號、還原記號,知道其作用。
2.學習一個升號的調,熟悉G自然大調各音在高音譜表及鍵盤上的位置(不講調式、音階的概念)。
3.理解3/8、6/8拍號的含義。懂得六拍子的強弱規律,學習其指揮圖式。
4.學習三連音,切分音;認識速度標記;認識保持音記號。
5.在氣息的控制下,逐步擴展高音。
6.運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現歌曲的情感。
7.唱保持音時,聲音要飽滿。
8.學習二聲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協調。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充分展開想象,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到見解。
2.從音樂基本要素入手,通過模仿,積累感性經驗,為音樂表現和創造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
3.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重視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探究過程。
4.利用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
5.通過以音樂為主線的綜合藝術實踐,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音樂在人類藝術活動中的價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
2.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掌握音樂基本知識和初步技能,逐步養成鑒賞音樂的良好習慣。
3.通過對音樂作品情緒、格調、思想傾向、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培養音樂鑒賞和評價的能力,使學生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通過音樂作品中對祖國山河、人民、歷史、文化的贊美和歌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5.通過學習不同國家、民族、時代的音樂作品,熱愛中華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充分展開想象,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到見解。
2.從音樂基本要素入手,通過模仿,積累感性經驗,為音樂表現和創造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
3.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重視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探究過程。
4.利用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
5.通過以音樂為主線的綜合藝術實踐,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音樂在人類藝術活動中的價值。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
1.培養學生的歌唱能力、提高音樂鑒賞能力。
2.認識了解京劇的歷史發展以及相關劇目和優秀演員。
3.能夠選擇正確的演唱方式表現“音樂劇”中規定的情景。
難點:
1.演唱二聲部合唱時,聲部準確,聲音和諧。
2.感受童聲合唱的聲音效果。
3.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創編“音樂劇”中不同場景中的.對話、表演,根據劇情設計服裝、道具、布景、化妝等。
四、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學生,由于學生心理及生理的發展特點,在教學中要運用各種手段,采取多種方式策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和掌握所學知識。
1.聲樂方面:能用緩呼緩吸的呼吸方法,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2.器樂方面:能掌握所學樂器的名稱、外型、特點、演奏姿勢、音色。
3.欣賞方面:能根據音樂的基本要素,理解音樂所表達的情感,感受音樂所描述的意境。
4.視唱、節奏練習方面:基本掌握所學知識。
5.表演方面:能根據要求編排動作,正確表達歌曲內容。
6.存在問題:
(1)音準不夠正確。
(2)視唱能力有待加強。
五、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認真學習和鉆研《大綱》及教材,掌握樂理、聽音、練唱之間的聯系,使之相互密切配合。
2.分析兒童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
3.分析教材,突出重點,通過音樂表現手段的分析,進一步理解歌曲的感情。
4.采用多種方法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激發興趣:故事導入,聲情并茂的范唱,音樂游戲,舞蹈,調動榮譽感和競爭意識。
5.組織形式多樣的興趣小組,有計劃開展活動。
四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篇2
音樂教育是小學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它能夠陶冶學生情操、讓健康、優美、活潑和具有現代生活氣息去激發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和熱愛生活的感情。通過音樂教育,使學生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高尚、什么是低級等。在幼小的心靈中,逐步樹立共產主義理想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人生觀,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和對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引導和培養學生參加音樂社會實踐活動。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審美情操、啟迪智慧、和合作意識樂觀向上的生活意識。
2、本學期教學內容的基本要求: 唱歌、唱游、欣賞 、器樂、識譜、等。
唱歌:
(1)本學期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發聲、演唱方法 ,防止喊歌;讓學生學習正確的唱歌姿勢、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和氣息方法。
(2)教學中抓住重難點,演唱時要注意音準、節奏和正確的情緒。唱歌的技能技巧、培養學生學唱二聲部合唱、輪唱、獨唱、小組唱等。
3、唱游:
(1) 根據每課時的要求讓學生結合歌曲適當的做些律動游戲、音樂表演、歌舞表演、卡片傳遞、集體舞等。不斷地培養學生韻律感、節奏感、和從小養成團結友愛的集體生活習慣。
(2) 提高音樂素質教學,在動的教學中培養學生對各種音樂要素,如;音的長短,音的高低、音的強弱、音色、節奏、節拍、速度等的感知能力和對音樂語言的理解能力,掌握一些淺顯的音樂知識和初步的音樂表現技能。
(3)采取課堂學唱歌曲,編排歌表演、音樂游戲,結合讀譜知識的學習安排相關的唱游活動,反復訓練,反復感受,這樣有利于加深對歌曲的理解和感受,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4、欣賞:
(1)不斷的給學生接觸國內外優秀的音樂作品,學習我國優秀的民族音樂來擴大音樂視野,掌握淺顯的音樂基礎知識和簡單的音樂技能。重視學習我國的民間音樂。把描寫的情景展開想象、聯想、分析樂曲的藝術處理等。
(2)了解人聲分類和演唱形式,常見樂器和演奏形式及音樂的基本表現手法,根據歌曲介紹中外音樂家。
5、器樂:
(1)根據一些歌曲,利用打擊樂器進入課堂教學。并注意引導,傳授演奏姿勢與方法。每學期要求學生積累兩首短樂曲。
(2)注意同唱歌、欣賞、識譜有機結合。
(3)培養學生初步的齊奏、合奏、獨奏和伴奏能力。
5、識譜:
(1)要求學生必須掌握教師所教的的樂理知識如:中、低、高音階排列的順序,掌握的音符、附點、休止符、及其組成的簡單節奏、旋律、感受并認識節拍的強弱規律,力度記號及不同的要求唱法,并進行節奏和旋律短句編寫、練習聽音記譜等。
二.課程安排
<一> 《國歌》 3課時
<二> 《迎紅軍》 3課時
<三> 《山谷》 3課時
<四> 《多快樂》 3課時
<五> 《我們的田野》 3課時
<六> 《蕩秋千》 3課時
<七> 《摘草莓》 3課時
<八> 《美麗的朝霞 》 3課時
四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篇3
新的學期已經開始了,根據學校的安排,在這個學期中我擔任四年級的音樂教學,為了更好的做好音樂教育教學工作,我制定以下教學工作計劃
一、 教材分析
四年級這學期的音樂教學有課本教學和校本教學。課本教材有十二個單元即《我長大啦》、《春》、《草原上》、《大海搖籃》、《音樂家舒伯特》、《家》、《江南小曲》、《月夜》、《歌唱二小放牛郎》、《地球村》、《團圓》、《音樂萬花筒》。每個單元的學習都安排有欣賞,唱歌;在這個學期中主要是以欣賞為主,欣賞教學占本學期的教學比例較大,所以在本學期的教學中,在引導學生學唱歌曲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欣賞樂曲,融入樂曲中,領悟樂曲的真諦。校本教材有學習竹竿舞,在上個學期已學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會跳,能跳竹竿舞,并在此基礎上能合著音樂的節拍跳竹竿舞。本學期的音樂課學習主要是以這兩大塊教學模塊為主,在教學時,我結合音樂課程標準的特點和理念為主,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主,培養學生的興趣,引領學生在音樂課中漫步,讓音樂慢慢滲透入學生的心中,學生因此而走進音樂,融入音樂。
二、學情分析
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音樂課對他們已經不陌生了,在上個學期的`學習中,他們對音樂課很感興趣,每一節音樂課,他們都很喜歡,很積極配合老師,師生在課堂中和諧共處。那么在這個學期的音樂課的學習中,如何去保持學生這一份興趣呢?我想,應結合學生的特點和教材的特點,以學生全面發展為主,注意個別學生的潛在因素,發揮學生特長,提高總體水平,著力培養學生的興趣,在他們原有的基礎上,層層深入教學,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引領學生學習音樂,理解音樂。
三、教學目標、
本學期的教學目標主要定位在學生發展的基礎,以學生發展為本,結合音樂課程理念和特點來制定的教學目標,以便很好地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本學期我是這樣制定教學目標的:
1、 通過唱歌教學,培養學生能正確的掌握唱歌姿勢和唱歌技能;引導 學生理解歌曲,表現歌曲,融入歌曲。
2、通過欣賞教學, 培養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領學生從中受到啟發,進一步促進學生鑒賞能力的提高,引導學生在音樂中翱翔,從而走進音樂,理解音樂。
3、通過樂理知識學習,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理解音樂知識的能力。
4、在竹竿舞教學時,培養學生會跳竹竿舞,促進學生傳承黎族藝術文化的能力。
5、通過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學生走進音樂課堂的學習,師生和諧共處,形成有效的學習音樂,構建高效音樂課堂。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備好課,上好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選取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的特點,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構建高效課堂。
2、在唱歌教學時,加強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歌唱姿勢和科學的唱歌方法的培養,做到咬字清楚,吐字清晰,字正腔圓、聲情并茂,并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唱歌技能技巧的訓練,讓學生用明亮、圓潤的聲音歌唱。
3、在音樂欣賞的教學,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欣賞活動。在欣賞樂曲時,教師要創設良好的教學和學習氛圍,引導學生進入作品所描繪的意境之中,使他們在聽賞的過程中產生豐富的想象和聯想,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引領學生走進音樂中,理解音樂,融入音樂,感受音樂的魅力。
4、進行學科綜合,不但要與音樂姊妹藝術的整合,如:美術、舞蹈影視、戲劇等。而且要與相關學科文化的整合,通過具體的音樂材料構建起與其他藝術門類及其他學科的聯系,相互滲透,相互補充,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5、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造,四年級的學生應具有這樣的素質,多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多創設一些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的內容,形式和情景,如:唱游,給一句話配上簡單的曲譜,小小音樂會等等,以此來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開放思維的空間。教師應善于引導,啟發,挖掘學生的潛力。
四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教材內容分析:
四年級的學習很重要,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這學期學生鞏固和應用所學,這學期所學為接下來的兩年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學期的教材加深了樂理上的難度,比如一個升調,升調,還原音,理解3/8,6/8拍的含義,知道六拍的強弱,學習它的指揮圖式,學習三連音,切分音;識別速度標志;懂得保持音標等。唱歌要學的歌有16首,每首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具體意義。
二,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1.知道變調標記:凸起標記和還原標記,知道它們的作用。
2.學一個升調,熟悉G自然大調每個音在高音譜表和鍵盤上的位置(不需要調式和音階的概念)。
3.理解3/8和6/8次簽名的含義。了解六拍強弱規律,學習他們的指揮圖式。
4.學習三和弦和切分音;識別速度標志;知道提示音標記。
5.在氣息的控制下,逐漸擴大高音。
6.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來表達歌曲的情感。
7.唱抱調的時候聲音要飽滿。
8.學習兩聲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平衡和音色的協調。
流程和方法:
1.引導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充分發揮想象力,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特見解。
2.從音樂的基本要素出發,通過模仿,積累感性經驗,為音樂表達和創作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
3.激發學生探索音樂的好奇心和欲望,重視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探索過程。
4.利用集體表演形式和練習過程,培養學生在小組中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協調能力。
5.通過以音樂為主線的綜合藝術實踐,學生可以更直觀地了解音樂在人類藝術活動中的價值。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音樂學習,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進而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追求。
2.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熱愛音樂,掌握音樂的基礎知識和初步技能,逐漸養成欣賞音樂的良好習慣。
3.通過感受和理解音樂作品的情感、風格、思想傾向和人文內涵,培養音樂欣賞和評價能力,使學生受到高尚情操的培養。
4.在音樂作品中歌頌祖國的山川、人民、歷史、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5.通過學習不同國家、民族、時代的音樂作品,熱愛中華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
流程和方法:
1.引導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充分發揮想象力,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特見解。
2.從音樂的基本要素出發,通過模仿,積累感性經驗,為音樂表達和創作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
3.激發學生探索音樂的好奇心和欲望,重視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探索過程。
4.利用集體表演形式和練習過程,培養學生在小組中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協調能力。
5.通過以音樂為主線的`綜合藝術實踐,學生可以更直觀地了解音樂在人類藝術活動中的價值。
三.重點和難點:
焦點:
1.培養學生的歌唱能力,提高音樂欣賞能力。
2.了解京劇及相關劇目的歷史發展和優秀演員。
3.能夠選擇正確的演唱方式來表達音樂劇中指定的場景。
困難:
1.瓦特小時
四、學生情況分析:
由于學生心理和生理發展的特點,四年級學生在教學中應該運用各種手段,采用各種方法和策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和掌握所學知識。
1.聲樂:可以通過緩慢緩慢的呼吸,用自然的聲音唱歌。
2.器樂:掌握所學樂器的名稱、外觀、特點、演奏姿勢、音色。
3.欣賞:根據音樂的基本要素,了解音樂所表達的情感,感受音樂所描述的意境。
4.視唱練耳和節奏練習:基本掌握知識。
5.表現:能根據要求安排動作,正確表達歌曲內容。
6.有問題:
(1)語調不夠正確。
(2)視唱能力有待加強。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認真學習研究《大綱》和教材,掌握樂理、聽力、歌唱練習三者之間的關系,使三者緊密配合。
2.分析孩子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
3.分析教材,突出重點,通過音樂表現手段的分析進一步了解歌曲的感受。
4.運用多種方法,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激發興趣:故事介紹、活潑的歌唱、音樂游戲、舞蹈,激發他們的榮譽感和競爭意識。
5.組織各種興趣小組,有計劃地開展活動。
四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學情分析:
從上學期的期末測試來看, 2班同學的器樂演奏能力較強,3班則相對較為薄弱。本學期我將對3班制定措施,有待他們更好的學習。
在學唱歌曲時,女生的對音樂中的音準與節奏及動作的模仿能力普遍比男生要好;欣賞中,學生們根據音樂展開想象的能力還不夠好,缺乏耐心的傾聽,但是欣賞簡短的歌曲時他們還是饒有興趣的,大多數能正確地說出歌曲的速度、力度與情緒。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知識分析:
本教材采用的是“單元”的形式。各單元都有目的明確的主題,各主題之間具有有機地聯系。這六個單元包括了人文、地理、風景等各方面的內容,使學生能全面地體會到不同的審美意識。這學期的教學主要以唱歌為主,同時結合欣賞、樂理知識。在此基礎上能進行歌曲創編與同伴之間的合作。
2.本學期應達到的教學目標:
(1)學會需要演唱的歌曲,從中背唱自己喜歡的歌曲2—4首歌曲;能夠背奏口風琴曲1—2首。
(2)根據歌曲的情緒,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
(3)通過養成認真聆聽的好習慣,聆聽中外民族民間音樂,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區和民族的民歌、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曲和戲曲、曲藝音樂等,感受一些國家和民族音樂的不同風格。
(4)讓學生多唱歌、唱好歌,進一步掌握正確的歌唱方法,養成學生認真聆聽音樂、自信大方的好習慣。培養樂觀的態度、友愛的'精神、樂觀向上的生活意識、健康的性格。
(5)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引導和培養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活動。在小組合作中,使學生主動學習掌握自主學習的好方法。
(6)能夠用已經學會的歌曲學唱樂譜,識讀簡單樂譜;掌握常用的音樂的記號。
(7)通過樂器的訓練,讓學生學會正確的演奏姿勢與方法,培養齊奏、合奏及伴奏能力,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8)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簡單評價。能對不同情緒的音樂,用語言作簡單描述。
三、教學措施:
1.注重培養學生常規習慣的養成。
2.認真備課,鉆研教材,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
3.認真執行課時計劃,嚴格把握35-40分鐘的課堂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4.重點考慮學生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運用啟發式教學,針對學生的個性問題和共性問題,制定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教案。
5.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打好基礎,給學生自我表現和發問的機會。
6.完成教材任務的同時,為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活動能力,且配合學校社會的中心工作,豐富校園生活,認真組織舞蹈隊進行活動。
7.密切聯系學生,經常征求學生對老師的意見,不斷改進教法,提高教學效果,爭取大面積的豐收。
四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篇6
新學期開始了,為了更好的搞好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特制定音樂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生、教材基本情況分析:
四年級學生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發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對音樂學習的渴求與期望也進一步增強了,但音樂欣賞課還是缺乏耐心的傾聽,學生最喜歡律動與音樂活動,在這兩方面表現非常好,樂譜知識的學習部分學生仍不是很感興趣。學生年齡小,生性活潑,我會在這一點下功夫。學生的整體情況預計不均衡,情況參差不齊。所以,對不同學生應用不同教法,要培養學生專長,即"普遍培養,重點發展"。使學生各方面均有提高。
二、教材分析:
四年級時期的學習非常重要,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本學期,學生將鞏固并自己應用曾經學過的知識,而且,本學期學習的知識又為今后兩年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本學期教材在樂理方面又加深了難度,如一個升號的調,升記號和還原記號,理解3/8、6/8拍號的含義,懂得六拍子的強弱規律,學習其指揮圖式,學習三連音,切分音;認識速度標記;認識保持音記號等。在唱歌方面要學習16首歌曲,每首都有各自的特色及特定的意義。
三、教學目標
音樂基礎知識:
1、認識變音記號:升記號、還原記號,知道其作用。
2、學習一個升號的調,熟悉G自然大調各音在高音譜表及鍵盤上的位置(不講調式、音階的概念)
3、理解3/8、6/8拍號的含義。懂得六拍子的強弱規律,學習其指揮圖式。
4、學習三連音,切分音;認識速度標記;認識保持音記號。
音樂基本技能:
1、在氣息的控制下,逐步擴展高音。
2、運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現歌曲的情感。
3、唱保持音時,聲音要飽滿。
4、學習二聲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協調。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
2、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掌握音樂基本知識和初步技能,逐步養成鑒賞音樂的良好習慣。
3、通過對音樂作品情緒、格調、思想傾向、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培養音樂鑒賞和評價的能力,使學生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通過音樂作品中對祖國山河、人民、歷史、文化的贊美和歌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5、通過學習不同國家、民族、時代的音樂作品,熱愛中華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
四、重點、難點:
重點:
1、培養學生的歌唱能力、提高音樂鑒賞能力。
2、認識了解京劇的歷史發展以及相關劇目和優秀演員。
3、能夠選擇正確的演唱方式表現“音樂劇”中規定的情景。
難點:
1、演唱二聲部合唱時,聲部準確,聲音和諧。
2、感受童聲合唱的聲音效果。
3、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創編“音樂劇”中不同場景中的對話、表演,根據劇情設計服裝、道具、布景、化妝等。
五、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認真備課,做好前備、復備工作,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并注意備學生。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3、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課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5、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
6、多看多聽其他學校的課程,在本校多實施,使學生開闊眼界。
【四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10-23
四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范文合集九篇03-03
四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工作總結08-10
四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范文集合8篇03-03
小學四年級音樂下冊教學工作總結12-01
音樂教學的工作計劃10-22
音樂教學的工作計劃范文10-15
小學二年級音樂下冊教學工作計劃05-22
四年級音樂教學工作計劃01-17
語文下冊四年級教學工作計劃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