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誦比賽策劃書
一、 活動背景
為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浩瀚的文學文明;營造富有激情、富有青春氣息的校園文化氛圍,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展現當代大學生風采,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和道德情操,特舉辦“我與祖國共奮進”專題朗誦比賽。
二、 活動主題
“花樣年華”
三、 活動目的
通過此次活動,紀念五四運動九十二周年,同時加深同學們對五四運動的了解和認識,激發當代青年的愛國熱情和時代責任感。
四、 活動對象
學院大一、大二學生
五、 活動流程
(一)宣傳
1.通過海報形式公告比賽消息。
2.由各班宣傳委員通知各班同學關于比賽的消息。
(二)初賽
1.時間:4月28日
2.地點:A449
3.規則及要求:
(1)每名選手的有30秒的自我介紹和3分鐘的朗誦時間,要求不得超過規定時間。
(2)朗誦內容要積極向上,體現當代大學生健康的精神面貌。
(3)要求選手清讀,可配樂可不配樂,可脫稿可不脫稿。
(4)評委獎根據選手的表現進行打分,從高到低排名,取前12名進入決賽。
4.評分標準
(1)緊扣主題,內容充實生動,有真情實意。寓意深刻,富有感召力。(1分)
(2) 精神飽滿,姿態得體大方,感情飽滿真摯,表達自然,能通過表情的變化反映朗誦的內涵(2分)
(3)吐字清晰,聲音宏亮,正確把握朗誦節奏 (3分)
(4)能正確把握朗誦內容,聲情并茂,朗誦富有韻味和表現力,能與觀眾和評委產生共鳴(3分)
(5)自我介紹(1分)
5.比賽流程
(1)由主持人對本次活動、評委以及比賽規則進行簡要介紹。
(2)根據登記的名單一次上場。
(3)每五個選手公布一次分數。
(4)根據最后的排名公布前十二名選手的名字。
6.備注
(1)由**主持,并由**在開場前寫黑板。
(2)準備評委打分表、選手登記表。
(3)由**負責統計分數。
(5)由**負責計時。
(6)由**負責維持現場秩序。
(7)邀請去年朗誦比賽的獲獎者等做評委。
(三)復賽
1.時間:5月13日
2.地點:
3.要求:
(1)每名選手的有1分鐘的DV展示時間和3分鐘的朗誦時間,要求不得超過規定時間。
(2)朗誦內容要積極向上,體現當代大學生健康的精神面貌。
(3)要求選手必須脫稿朗誦,可配樂。
(4)要求參賽選手帶異性搭檔一名。
(5)評委獎根據選手的表現進行打分,從高到低排名,評選出一、二、三等獎。
4.評分標準
(1)第一輪
a.DV展示(2分)
b.衣著得體,精神面貌積極向上(0.5分)
c. 吐字清晰,聲音宏亮,正確把握朗誦節奏 (3分)
d. 緊扣主題,內容充實生動,有真情實意。寓意深刻,富有感召力。(0.5分)
e. 能正確把握朗誦內容,聲情并茂,朗誦富有韻味和表現力,能與觀眾產生共鳴(2分)
(2)第二輪
a. 吐字清晰,聲音宏亮,正確把握朗誦節奏。(1分)
b.與搭檔配合默契。(0.5分)
c. 能正確把握朗誦內容,聲情并茂,朗誦富有韻味和表現力,能與觀眾產生共鳴(0.5分)
5.規則:
(1)第一輪
每位選手由1分鐘的DV展示時間以及3分鐘的朗誦時間,由評委現場打分,評分標準為……(詳見“評分標準”)
(2)第二輪
第二輪的比賽內容為視頻配音。選手通過抽簽決定配音內容及搭檔,評委獎根據選手的表現進行現場打分,評分標準為……(詳見“評分標準”)
6.比賽流程
(1)第一輪
a.主持人簡要介紹關于這次比賽的背景內容、評委以及第一輪規則等。
b.十二名選手根據抽簽的號碼依次上場,先是播放1分鐘的DV亮相,在播放結束后,選手上場開始比賽。
c.每五名選手公布一次成績。
d.由評委點評第一輪選手表現。與此同時,計分小組要統計各位選手的成績,并進行排名。
e.評委點評后,公布成績。
(2)第二輪
a.主持人公布第二輪的比賽規則。
b.選手上臺抽簽,抽取第二輪比賽題號及搭檔。
c.先播放一遍原視頻,播放完畢由選手開始配音比賽。
d.每五位選手公布一次成績。
e.最后一位選手比賽結束后,由評委上臺點評,與此同時,積分小組要統計各位選手的成績,并進行排名,作出一、二、三等獎的獲獎名單。
f.主持人公布獲獎名單,并由嘉賓進行頒獎。
7.備注
(1)由**主持
(2)由**計分
(3)由**負責維持現場秩序
(4)由**負責寫黑板
(5)準備評委打分表
(6)準備選手號碼牌
(7)請禮儀隊進行現場服務
(8)準備頒獎音樂
(9)準備搭檔簽以及題目簽
(10)準備第二輪視頻素材
(11)邀請主席團及各部部長作評委
六、獎項設置
一等獎2名,二等獎4名,三等獎6名
七、經費預算
獎狀12個 12元等。
【朗誦比賽策劃書】相關文章:
朗誦比賽策劃書10-14
朗誦比賽策劃書03-12
朗誦比賽策劃書(精選)01-19
朗誦比賽的策劃書11-22
初中朗誦比賽策劃書02-13
[集合]朗誦比賽策劃書09-10
英語朗誦比賽策劃書12-24
校園朗誦比賽策劃書02-01
朗誦比賽策劃書范文05-14
五四朗誦比賽策劃書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