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莊園》讀后感(經典4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動物莊園》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動物莊園》讀后感1
這本書以蘇聯的共產主義為背景,將重要的歷史人物虛化為動物,上演了一處真實卻荒誕的戲劇。
喬治。奧威爾曾說過:“極權主義國家的特點是:它雖然控制思想,但它并不固定思想,它確立不容置疑的教條,但是又逐日修改。它需要教條,因為它的子民絕對服從它,但它又不能避免變化,因為這是權利政治的需要。它宣稱自己是絕對著正確的,同時,它又攻擊客觀真理。”
看完《動物莊園》,我想到了“奴性”這個詞。在一個被剝削的環境里,支撐小說中的動物們絕大多數活下來的`,靠的就是它。
奴性是什么呢?小說里是:我不能改變環境,只能改變自己。
小說里,動物們每次感覺被剝削,不舒適的時候,“拿破侖”作為剝削者采取的行動是“修改規則”,然后讓聲響器四處去傳播。正是因為這種反復的“強調”,動物們甚至顛倒是非,把自己不愿意相信的真相都推到可能不存在的事物身上。
奴性的潛臺詞是:我們可以承認有些事情是不合理的,但是我又能怎么樣呢?大趨勢總是對的,跟著大趨勢走吧~奴性不管是在小說里還是在現實生活中,它經常被用來消除大家的疑慮,抹殺大家追求真相的熱情,教育大家向大多數看齊。
對于一個相對比較落后的社會來說,”奴性“是普通人的生存狀態,社會底層人民因為處于弱者的地位,只有明確自己的位置才能更好的活著。
放到我自己的職場生活中,“奴性”是安于現狀,不思進取,為了活著委曲求全的樣子嗎?可能更多的還是如小說中的一樣,“奴性”是一種可以獲得強者認可的進階手段。因為暫時的權利服從,讓自己積蓄力量,變成強者。當自己還處于劣勢的時候,學會有藝術地執行任務,在了解自己和上級之間的信任關系究竟是怎樣的之后,再來決定該做什么決定,說什么話。
《動物莊園》讀后感2
這是一起意想不到的革命——一群動物為了自由和美好揭竿而起;這是一群缺乏自主思考能力的動物——領袖崇拜和從眾心理在他們身上具現;這是一個必定的悲劇——這群動物重回監獄,身上枷鎖緊縛。《動物莊園》在開始便隱喻了這樣一個必然的悲劇。
最初的最初,它們為了自由和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將原本的莊主驅逐,它們用行動向全人類宣告,這并非只是一起鬧劇。它們嘶吼著將原統治者的痕跡消除卻又不敢真正地消除“人類文明”,終于動物莊園成立。它們將“七誡”作為“憲法”刷在墻上卻又不識字,導致別有用心者有機可乘,招來了另一個地獄。
聰穎的雪球因無腦跟風的動物而被驅逐,貪婪無厭的拿破侖卻被推上了王座。盲目從眾無心思考的紫苜蓿,沉默的智者本杰明,極其崇拜領袖的綿羊,只顧悶頭干活,聽領袖的拳擊手,投機取巧的聲響器和好吃懶做無作為的小豬……又何嘗不是現實生活中我們真實映照?不識字又記性不好的動物的悲劇下場何嘗不是我們人類的悲劇?盲目從眾,領袖崇拜,何嘗不是給我們敲響的警鐘?
以前的我們,就像一群不識字的'動物。一位缺乏專業知識,我們懵懵懂懂,盲目聽信他人,現在的我們,從眾心理,懶得思考的現象屢見不鮮,我們中的大多數是拳擊手,聲響器,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只要我們一天不具備自己的思維能力,一天不區用心去鑒別事情的對錯,一天不去改掉絕對的領袖崇拜,等著我們的就只會是煉獄,就只會是處處的慘象,麻木不仁的生活。
筆者認為《動物莊園》不僅僅的寓言,它不是能讓我們一笑即過的鬧劇,它是預言,是對不具備獨立思考或具有從眾心理的人作出悲慘的也是必定的超時代的預言。一個人若是丟掉了自我,那是多么可怕。
在物欲橫流的今天,我們太容易隨波逐流。我們的時裝有流行色,我們的音樂有流行樂。流行,是一個多么強大又可怕的詞啊。我們生怕被流行丟下,我們拼命緊追流行的腳步,來填充自己內心的虛空。這不正是動物們的從眾嗎?這不正是動物莊園的悲劇嗎?我們的時代步伐如此之快,哪怕我們想要停下腳步也會被如潮的人群推著向前。可是,我們真的應該這樣追趕嗎?不,我想我們應該要做自己的主人,我們的每一步都應該是自己自主踏出的啊!
《動物莊園》讀后感3
忘了是小時候看過的動漫還是故事書,講的是一群豬趕走了主人,然后統治了世界。有一個好朋友姓朱,昵稱豬豬,就老拿這個故事逗他。只是覺得好玩,從沒想過這背后的寓意。
看完動物莊園才覺得小時候可能看的就是這本書的簡化版,只是那會還不太懂諷刺。這是一個政治寓言故事,這是一個革命的故事。老麥哲發表了革命言論甚至可以說是理論就去世了,之后由斯諾鮑與拿破侖兩只豬領導這場革命。前期,他們也許存在矛盾爭執,但還未被激化,至少看著相安無事。但隨著動物們趕走莊園主人,自己統領莊園,建立動物共和國,矛盾越來越突出,直到拿破侖使計策趕走斯諾鮑,成為動物莊園的唯一領導者,莊園才走上了另一條道路,動物們越來越辛苦,回到了被統治的時期。拿破侖的手段卑劣且明顯,但他有九條狗護衛,有能將事實說成幻覺的詭辯者,不管是實力還是思想,都向動物們傳達著拿破侖永遠是對的的信號。將如憲法一樣存在的七誡根據自己的貪欲享受改了又改,還愚弄動物們讓其認為這是原本就存在的。也許覺得拿破侖簡直是個渣,可是,自古以來便如此,革命者很多,但成功者寥寥無幾,當取得一點點勝利時便膨脹,沾沾自喜,不斷放大自己的欲望,逐步成為被革命的角色。也許會覺得這些動物是多么愚昧,連這樣的伎倆都看不破。但他們所擁有的'東西和他們天生的純善決定了他們的眼界和思維。不確定,如果是斯諾鮑領導者他們,是不是會是另外一種局面,誰知道呢。
就如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這只是看到了書中反映的某一個層面。知識積淀太少,所以很多東西明于心卻不明于口,讀書不僅僅是為了讀這個故事,是帶了一定的目的性,希望能從中學到些東西。寫想法也不僅僅是為了發表感想,是為了再回顧一遍書中的東西,給自己一點約束,逼迫自己去思考,日積月累,總會形成習慣的。
《動物莊園》讀后感4
動物莊園講了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一群生活在農莊的動物因為不堪人類主人的壓迫,在兩頭豬的帶領下反抗,趕走了農場主,農場改名“動物莊園”,所有動物一律平等。
然而,兩只領導了革命的豬開始互相清理,打敗其中一方后,獲勝的豬擁有了空前的權力,成為新的特權階級;動物們為之奮斗的理想:“所有動物一律平等”被修正為““有的動物較之其他動物更為平等”,動物們又恢復到從前的悲慘狀況,仿佛一切都沒有改變一樣。
這是一本閱讀過程中一直讓人別扭的書,一則政治寓言,卻又準確的預言了政治。它寫于1944年,那時候二戰還未結束,而之后發生的事情我們都再熟悉不過。“動物們”為理想奮斗,“動物們”又回到以前的悲慘的生活,“動物們”又為理想奮斗……
所有革命最初的理想都是偉大且正義的,是丑陋的人性讓歷史的悲劇一次次上演。蕓蕓眾生,被夾裹在歷史的浪潮中,或快樂、憂傷、或痛苦、迷茫。動物莊園里那些鮮活的動物形象,從我們自己的歷史回溯,幾乎可以一對一的找出范例對號入座。在權力的侵蝕下,他們一個個失去了他們原來的樣子。普通的`動物們,從開始的疑惑到最后徹底忘掉最初的理想,依然天真的以為他們過上了比以前更幸福的生活,這是一種宿命般的無可奈何的悲哀。
回顧我們文明幾千年的歷史更替,再看西方所謂的更好的制度,一路走下來,我們幾乎還是在重復著相同的東西。一代代的人替換著,人性卻從來不曾改變。我們當前所處的時代,或許是歷史車輪前進中較為平坦的旅途,但仔細觀察,動物莊園曾經有過的那些鮮活的人物形象,動物莊園曾經上演過的那些慘痛現實,依然不時的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不斷地提醒著我們,人類作為地球的主宰,處在食物鏈頂端,依然還是逃不過動物兩字。
看這本書也不能就此對人性徹底失望,我覺得在越來越文明的當下,知識會破除我們所有迷茫與恐懼,會指導我們做出更多真正自由的選擇,不給極權主義任何重來的機會。我突然想起一個漫畫里常常被提及的句子:“人類終將迎來一個互相理解的時代”,一個烏托邦式的理想,也是最美好的對生活的想象了吧。
【《動物莊園》讀后感】相關文章:
《動物莊園》讀后感11-17
《西頓野生動物故事集》讀后感10-09
保護動物的名言11-21
關于動物的的名言09-27
愛護動物名言01-29
保護動物倡議書12-22
保護動物的倡議書11-26
動物學實習報告06-05
動物檢疫工作總結06-11
有關保護動物的倡議書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