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國學經典的心得體會范文
我們有一些啟發后,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國學經典的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國學經典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1
一年一度暑期師德培訓學習。昨天本人聆聽我校校長組織全體老師學習國學經典的講座,從我個人來說,有不少的收獲和體會,現在外國人都學習我們的國學經典,創辦了不少孔子學校。我們國人有什么理由不學國學經典。學習國學經典:
一:提高自身素養,為教育教學工作打好良好基礎。我從國學與經典中學習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學以致用。
二:從國學經典中學到做人的道理,處世的哲學。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快,自己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太有限,根本趕不上時代的變化。要做好新時代的教師,能適應時代的需求,現代教師必須有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而學習,應該海納百川,應該博而精。新時代的知識技能固然要學。而我國古文化博大精深,更應該是學習的寶庫,知識的海洋經典
一、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身素養
經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啟迪思想,開闊文化視野!靶奚、養性齊家等等。”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作為教師,我們除了在能力、知識方面外,還應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說到底就是"業務+人格"。盡管教師不是官,是教育人家,是學者,但是教師要想管理好學生,就要真正地為學校。家長學生辦實事,善于聽取來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見和建議,集思廣益。
二、學習國學可以提升班級及其他各方面的管理水平
“入則孝,出則弟”。孝敬父母,尊重兄長對的孩子來說是首先應該具備的品質。為此,我學校老師應該經常組織了對學生進行愛心、孝心教育的活動。包括聽父母的話,尊敬父母和其他長輩,關心體貼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勞動,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熱愛學習,與家人共同創造和諧快樂的生活。
學習了國學經典后,我認為還可以在我們的今后各項活動及班隊課中,加入經典誦讀,如《弟子規》《唐宋詩詞》《三字經》等適合孩子誦讀的經典;其次讓我們的環境與經典對話,收集有關宣傳資料、圖片、布置校園的環境、氛圍;利用傳統節日對學生進行滲透教育。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每個節日的由來、慶祝方式、利用海安古城風俗習慣等內容,讓學生在接受傳統文化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及個性品質。
古為今用,是我們學習古代文學的唯一目的。學習國學,讓我們了解了中華優秀文化傳統,豐富了知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養。
讀國學經典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2
興國學,任重道遠,匹夫有責
誦讀經典有益于育德、勵志、啟智、明史,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提高人的素質的重要途徑?烧b讀經典很盛行,校校興起,卻發現誦讀后學生的道德素質、文化素質難有明顯提升,沒有煥發出古詩文經典應有的活力。帶著這些迷惑,與學校老師一行四人來到20xx實驗學校,看到了孩子們的積極快樂放松的生活、看到了他們的日常習慣、更看到了孩子們是如何寫字識字和讀書……老師們說曾經我們追求背誦數量,機械遵循誦讀經典不求甚解,現在來xx學習見識到學校的`教育教學生活,看到了孩子們良好的習慣,好像才熟悉了國學到底該如何進行了。
走近了xx實驗學校,我惶恐不安,覺得自己教了幾十年的書談不上誤人子弟,可離真正的教育相差懸殊。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發出內心感嘆:興國學,任重道遠,匹夫有責。
讀國學經典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3
通過這一段時間網上視頻和讀本的學習以及對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經典的涉獵,感覺國學不僅在廟堂上生輝,在民間照樣閃光。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綿延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也是因為國學文化一直貫穿于每一個中國人的成長歷程。閱讀和學習國學經典,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著我們的思想、行為,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著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并使之發揚光大!這使我受益匪淺,我學到了許多,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取其精華,融入其中,讓學生們用心去感受我國古代文化的燦爛。
儒家文化的現代價值
孔子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締造的儒學,自春秋起就開始書寫她源遠流長的歷史。從先秦時期以孔子、孟子、荀子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學,到漢初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儒家正統地位,再到宋代的程朱理學(程顥、程頤和朱熹),以及清末康有為等近現代新儒學,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歷史了。在這漫長的歲月里,隨著社會的發展的歷史的演進,儒家學說從內容到形式都得到了不斷地豐富與發展,其社會功能也在與時俱進,并逐步形成了自己別具一格的文化內涵。面對全球化文化浪潮的沖擊與融匯,對儒家文化的現代價值的探討與思索也越發激烈和深入。
一、道德價值
作為儒家文化的創始人,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的思想,并以此作為治國使民的基本原則!叭省弊鳛槿寮业赖吕碚摰幕驹瓌t,是各種道德規范和道德要求的基本出發點,在公德體系中居核心地位?鬃诱f:“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又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均出自論語),這就表明,“仁愛”既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義務,更是一種推己為人的利他風尚和助人為善的精神,要求人們做到“互利互惠”。一方面要敢于和善于追求個人正當利益,另一方面又要惠及他人,利他益眾。
百善孝為先!靶ⅰ笔侵腥A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和特征之一,同時也是儒家倫理思想中基本行為規范和重要道德范疇。在儒家道德體系中,孝敬是仁德的開始和基礎。也是家庭和諧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靶ⅰ备莻人最基本的倫理道德準則。一個不“孝”的人,談何為人,談何做人,談何道德品質?因此,儒家的孝道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在當今社會更應該代代傳承,發揚光大。
孟子的性善論提出四種心,即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信義”作為它的重要體現,是儒家文化的又一種重要價值。孟子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義者也”(出自《孟子?告子上》)。這里生命與道義是合理存在的,但當二者發生沖突時,對道義的追求要高于對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犧牲生命才能堅持道義時,要舍生取義。“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在當今物欲橫流的社會中,“信”與“義”將發揮無可替代的作用。
二、教育價值
孔子無疑是中國最偉大的教育家,他興辦私學,推動平民教育的發展,其“有教無類”的思想可以說是最早的平等教育主張!皩W而時習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等思想已影響無數教育活動的參與者。在孔子的一生中,從15歲“志于學”開始,到70歲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而止,其人生境界不斷提升,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正是其終生“學而不厭”的結果。孔子通過其經歷以及理論為后世的教育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其后,宋代理學家朱熹對儒學文化的教育思想進行了繼承與發展,不僅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終身性,更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觀點,如他所說:“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不僅要認識,更應該去實踐。這種思想對于解決今天的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相矛盾、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相脫節的問題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政治價值
儒家的思想文化,不僅是道德的哲學,教育的哲學,生活的哲學,也是政治的哲學。重要的體現就是“仁政”主張和民本思想,主張“輕刑薄稅”“聽政于國人”“與民同樂”等。眾所周知,“和”是儒家的重要思想文化的精髓,“和”不僅是一種政治手段,還是一種政治目的。儒家理想中的社會至少是一個和諧、團結、和平的社會,這與時下建設和諧社會很有相似之處。對于當今以美國為首時代,儒家“大同思想”及“和”的主張可以起到抵制作用,這也正是儒家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因素。
以“仁”為核心的儒家政治思想,閃爍著民主、民生的光芒,在歷史的變遷中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液之中,影響著中國歷朝歷代的政治活動,盡管有其歷史的.局限性,但它“德治”主張和“禮治”的秩序思想,都對當今政治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在人類歷史漫長的歲月中,中華民族穩固屹立了數千年,羅馬帝國、奧斯曼帝國等諸多大國崛起又毀滅,更有數百個帝國無聲無息地誕生和消亡。毋庸置疑,儒家的思想文化對中華文明的生生不息功不可沒。
儒家文化經過歷史長河的洗禮,已經不是幾句話、幾段文字能夠說清表明的,其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我們要批判地繼承加以吸收,并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使其發揚光大,實現儒家文化應有的現代價值。
國學典籍作為國之瑰寶,理應擺放在廣大青少年朋友的案邊、枕邊。閱讀那一篇篇流傳千古的文章,朗誦那一首首優秀的詩篇,就是在和歷代先賢對話,就是在觸摸中華民族的偉大靈魂。
每一個青少年都應該了解和熟悉國學,按照國學所倡導的精神“正心、修身、齊家”成為一個品德高尚、行為規矩的人,對國家和社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青少年唯有學好國學,方能擁有“先天下之憂面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廣闊胸襟,胸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偉大抱負,擁有“有所為而有所不為”的大智慧。
國學,為青少年汲取知識了解民族傳統文化提供了一個渠道。孟子的母親為什么要三次搬家,“天干”和“地支”都有什么,“五谷”和“六畜”指的是什么,國學中的“八卦”是什么意思,從別人那里得到一頭牛,你會如何回報,是誰說的“治理大國就像煎烹小魚一樣”,東漢人黃香幾歲時就知道替父親暖被窩。
【讀國學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讀國學的心得體會06-08
讀國學心得體會03-03
讀國學經典心得體會08-16
讀國學經典心得體會[錦集5篇]10-03
讀國學經典心得體會通用8篇06-09
國學心得體會12-23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02-24
寒假讀國學經典心得通用11-21
學國學的心得體會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