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紅樓夢》有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紅樓夢》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紅樓夢》有感1
前不久,爸爸媽媽給我買了一套《紅樓夢》連環畫。我可快樂了!一有空我就拿來看,簡直愛不釋手。
《紅樓夢》原名叫《石頭記》,是清朝著名文學家曹雪芹寫的。《紅樓夢》寫的是家財萬貫的賈家,經過了一連串的.打擊,終于像薛家一樣,一敗不起。
在榮國府里,賈母日夜祈禱,也沒能挽救賈府衰敗的命運,到頭來:鳳姐病死,寶玉生病,黛玉病死,……最后自己也傷心地離開了人世。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薛家因薛蟠倚財仗勢打死人,案子由應天府審理。薛家花了不少錢去打發官府,使薛蟠逍遙法外。薛蟠整日花天酒地,揮霍無度,最后弄了個家破人亡,一敗不起。
我要問賈府的人們,平平安安的過日子不好嗎?非要把自己打扮成西施,住的屋子像皇宮,有個三妻四妾嗎?
仗勢欺人,看著別人痛苦,你們卻哈哈大笑,這樣不好!不能因為你們家財萬貫而去欺負平民,不能因為要升官發財而不顧天理。為什么不做個好官?為什么不做個好人?不就是圖那幾個錢么?有錢也不代表有了一切呀!像一些農民,他們在金錢上確實十分,物質上十分貧乏,但他們在精神上并不,他們的生活過得很快樂很充實。
所以,我要告誡我自己和我身邊的人們:不要過于追求”奢侈“生活,那樣,你在一些方面變得富裕的同時,你就會在另一方面變得很。
讀《紅樓夢》有感2
三國寫的是雄主名王,謀臣勇將之事,攻城略地,縱橫埤溘之心;水滸傳寫的是草莽英雄,江湖豪杰之事,仗義行俠,報仇雪恨之心;西游記寫的是神魔鬼怪,奇異想象之事,驚險遭遇,童真樂趣之心。紅樓夢則是通過曹雪芹閱盡滄桑的炯炯雙眸,看透了這個世界的深處------那就是哪個世界的"輝煌"。
那個世界的"輝煌",以男權主義為代表,以封建家長為代表,以人吃人的社會現實為代表,以千千萬萬的哀嘆聲為代表。
紅樓夢中,賈府里有著為數不多的男性,但是他們卻擁有集于大成的權力,他們就是那個世界的上帝或耶穌,可以掌控一切,卻毫無忌肆,毫不留情。而受他們壓迫的就是書中被寫的冰雪聰明,可愛伶俐,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標準女性,他們都受到了男權主義的'嚴酷壓迫。有含冤而死的秦可卿和鴛鴦,撞壁而死的司棋,斥逐羞憤而死的晴雯~~~~~~她們都成了那個世界"輝煌"的殉葬品。
紅樓夢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本書中的線索,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糾葛展開。我們都能看出,賈寶玉與林黛玉是相識相知的知己,而薛寶釵聰明伶俐,并不是讓寶玉厭煩,可是他們之間卻好象總有一層隔膜,看不見,摸不著,穿不透。在這種窘境下,封建家長式的賈母出現了,她看到了薛寶釵的精明能干,看到了林黛玉的反叛之心,于是硬是將包辦婚姻進行到了最后。不知這是對還是錯,不過有一點是確定的。林黛玉成了這場戰斗的失敗者,永久的倒下了,這就是那個世界的"輝煌"。
紅樓夢中林黛玉曾這樣說過:"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一家子親骨肉,一個個像烏眼雞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在這樣的一種險惡情況下,林黛玉怪不得沒有一點歡樂與幸福。林黛玉一個小姐尚且如此,那么賈府中的眾多丫鬟和下層的百姓們更是不言而喻了,那個世界的"輝煌"正是這樣搭建而成的。
有了那么多的悲劇,千千萬萬的哀嘆聲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正是這樣,那個世界的"輝煌"才最終建立。
"輝煌"其實就是那個世界的自嘲。在那個封建社會中,封建的禮教,學習,婚姻,生活都被禁錮,蒙上了一層灰蒙蒙的陰影。
回首逝去的"輝煌",我們更能明白封建社會的無情,冷漠,殘酷;
回首逝去的"輝煌",我們更能明白紅樓夢的歷史意義的偉大;
回首逝去的"輝煌",我們更應珍惜眼前,去努力追求平等,和諧的新世界。
讀《紅樓夢》有感3
悠悠紅樓,蒼涼一夢。在這“花謝花飛花滿天”的紅樓里,賈寶玉便是最獨特的風景。驀然回首,萬花都在爭奇斗艷,他在叢中笑,獨自地笑。
大觀園里有許多形形色色的女子,寶玉作為大觀園女兒國中唯一的男性居民,圍在一群姑娘里,不免有些女性化。在傳統社會性別角色的規范中,男孩子從小便被教育他們是不同于女孩子的,他們應該與女性保持距離。賈寶玉毫不理睬這一切,他整日與女孩兒廝混,這實際上是他生活的最主要內容。襲人在三十四回中說:“他偏又好在我們隊里鬧”。賈母也說:“想必原是個丫頭錯投了胎不成。”
他與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富有詩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林黛玉相識,并與之真心相愛,建立了反抗封建禮教的同盟。又或許,賈寶玉喜歡的是她從來不逼迫他去經濟仕途,賈寶玉也說,林黛玉是他的知己,如果林黛玉讓他去經歷仕途,他和她早就生分了。他們的相愛,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為。
再論薛寶釵,她大方典雅,舉止雍容,既有大家閨秀、沉靜淡泊、溫柔平和的氣質,又有圓滑隱忍,深明大義的性格,受到賈府上下一致好評。她信奉傳統道德,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是王夫人等人心中寶玉理想的妻子。
書中還寫了尖酸刻薄、為人處事圓滑周到的王熙鳳,口齒伶俐的晴雯,恪守封建禮法的賢女節婦李紈,老實無能,懦弱怕事的賈迎春。她們的誠摯熱情,自由不羈的品格感染著他,她們的不幸和痛苦啟發著他.酷愛自由的性格使他對一系列的封建教條產生了懷疑和否定的思想。
他說過:“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 熱愛女性、尊重女性、崇拜女性,是賈寶玉最突出的特征。他對女孩子們一般是溫存和順的,但在初期,他也曾攆茜雪,踢襲人,訓晴雯,而因此遭到的父親的`毒打,經歷了這一系列事件之后,他不但永遠拋棄了打罵丫鬟的行為,也使他的叛逆思想大為加強。她們由于社會地位所遭到的種種不幸也啟發著他。賈寶玉在這樣的環境里,逐漸形成自己思想感情的愛憎傾向。他大膽地否定男尊女卑的封建觀念,同情被污辱,被損害的的女子。
在世人眼里,他是混世魔王,天下無能第一的逆子,但實際上他卻寫的一手好文章。但他卻否定讀書做官的科舉道路,鄙棄功名富貴。寧可讀《西廂記》《牡丹亭》,而不肯讀四書五經,不講八股文,他與封建教育的一套格格不入,他不喜歡薛寶釵、史湘云,因為她們會告訴他要好好讀書考取功名。在賈母的溺愛下,他成了一個不學無術,不通世事,只知在脂粉堆里廝混的紈绔子弟,每天除了吃喝玩樂,到處游蕩的富貴閑人。在當時看來,這賈寶玉果真是個“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凄涼;可憐辜負好韶光,于國于家無望”公子哥兒,不學無術,怪不得令人感嘆“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
可是無用卻也有用,因為他確實是塊寶,在皇妃賈元春心里,寶玉是她最牽掛喜歡的寶弟弟,在老太太那里,寶玉是最嫡系的傳代之寶,是掌上明珠,在王熙鳳那里,寶玉是可愛的小寶貝,在姑娘們眼中,寶玉是不可或缺的活寶,沒他不熱鬧。在林黛玉心里,寶玉更是那唯一寶貴的知心鐘情之人。
有人說:“賈寶玉是一個《紅樓夢》中少有的斗士。”他與社會斗,他大膽地否定男尊女卑的封建觀念,同情被污辱,被損害的的女子。他與家族斗,他原本是賈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繼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卻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最后,他選擇的歸宿是出家。
賈寶玉了結了他的“塵緣”,在一僧一道的攜持下,“飄然登岸而去”。 這是故事的結尾。白茫茫的曠野,他在叢中笑望這喜與悲。
讀《紅樓夢》有感4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紅樓夢一部含笑的悲劇,不只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榮華走向衰敗的三代生活,而且還大膽地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和墮落,指出他們的種種虛偽、欺詐、貪婪、腐朽和罪惡。它不單指出這一家族的必然崩潰和死亡,同時也暗示了這一家族所屬的階級和社會的必然崩潰和死亡。曹雪芹筆觸下所創造和熱愛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個垂死的封建貴族階級的貳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會的虛偽道德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一邊是木石前盟,一邊又是金玉姻緣。一邊是封建社會下必須追求的功名光環,一邊是心馳神往的自由之身。
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為我們展現了這場無聲的較量。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愛情故事濃縮了這場較量的全部硝煙,“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質本潔來還潔去”,在面對封建禮教下的種種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為代價,質本潔的追求始終不棄。我們感嘆賈、林兩人愛情的`悲劇的時候,看到了造成悲劇的一個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個性,她的個性與當時的世俗格格不入,無法與社會“融合”,她的自卑情結正是她自尊的體現,也是她悲劇的開始,"紅樓夢"中她葬花的一段情節,是她的個性體現的焦點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憐在她的《葬花詞》中袒露無遺:“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愿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捧凈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一個世俗之人無法明白她的思緒,“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面對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無法釋懷,又潸潸淚下。
在封建禮教前,她的自卑激發了她的自尊,當寶玉挨打后,工于心計、精于世故的薛寶釵送來了藥丸,而且還用訓教的口氣規勸寶玉改邪歸正。但作為封建禮教的叛逆者寶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卻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兒一般,她的哭不是軟弱,她以哭這種獨特的情感體驗來真誠聲援寶玉,默默對抗封建禮教,因此只有他們二人的心才貼得最近,愛得最深。“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作者通過賈寶玉的眼睛為我們描繪了一個聰明多才、美貌體弱的病態美人。這么一個柔弱的女子,無視世俗的傳統規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經受了無數摧殘之后,生命盡頭到來之際,封建社會的猙獰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隕。
看過《紅樓夢》,我們不會忘記黛玉臨死前的那個場景,病危之際,紫鵑四處求人,卻沒人肯幫。為避免晦氣,賈母把寶玉的婚事也轉到別處去辦理。一面是成親的喜慶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盡頭!何處有香丘?”無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誦。什么地方有一個干凈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現在所處的現實社會都是污濁不堪的,我要找一個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棄對自由的追求。我們為之揪心,為之憤懣,一對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鎖之下生離死別。“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就這樣在寶玉的婚慶鑼鼓聲中離開了人世。帶著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處?甜在這個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獲得理解和親愛,在孤獨無依的世界上,寶玉是她心中永遠的溫暖;在情愛無傍的世界上,寶玉是她心中永遠的傷痛。雖然最后她成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林黛玉作為靈魂人物,她與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叢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林黛玉的自卑情結是命運所賜,也以此寫成了她的命運。
讀《紅樓夢》有感5
《紅樓夢》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原名《石頭記》,又名《情憎錄》,是清代偉大文學家曹雪芹所著,通過對“賈、王、史、薛”四大家族榮衰的介紹,描寫了廣闊的社會生活視野,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生動地再現了清朝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
曹雪芹通過《紅樓夢》,揭露了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也表達了他的不滿與憤怒。這本書的故事主要講述的'事:從小多病而且父母雙亡的林黛玉來到了榮國府,漸漸地與那性格頑劣的賈公子--賈寶玉相戀了,但又應王熙鳳從中使了掉包計,使得賈寶玉娶了薛寶釵,林黛玉得知賈寶玉取了薛寶釵,吐血身亡,賈寶玉知后自己取得不是林黛玉,從此心灰意冷,看破紅塵,進入空門的故事。林黛玉的悲慘命運實在是讓人感覺到惋惜,但是最讓人憎恨的卻是當時的封建社會傳統觀念。
作者充分運用了我國的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音樂等各類文學藝術的一切優美傳統手法,展示了一部社會人生悲劇。人物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一張一弛無不彰顯出人物的特點。林黛玉的聰明清秀、才華橫溢、性格孤僻、心思敏捷;寶釵的美麗嫻雅、處事圓滑等等都被刻畫得栩栩如生。這一切,都是作者憑借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藝術素養培育出來的,從而使她們在十二釵的群芳中始終蕩漾著充滿詩情畫意的特殊韻味,飄散著東方文華的芬芳。
讀了《紅樓夢》后,我不禁感嘆世事的無常和人生的無奈。
讀《紅樓夢》有感6
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枉凝眉》
《紅樓夢》,一部書中人物的悲劇,一部的悲劇。曹雪芹不僅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榮華走向衰敗的生活,而且贊美了封建禮教下純真的愛情。一邊是木石前盟,一邊又是金玉姻緣。一邊是封建社會下必需追求的功名光環,一邊是心馳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為我們呈現了這場無聲的較量。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愛情故事濃縮了這場較量的全部硝煙。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書中的人物多達900多個,而其中我有一個最寵愛——探春。
在那樣一個千聽從,萬聽從的時候,只有她敢于去抗爭,敢于去維護自己的尊嚴。一個敢于同命運、同邪惡斗爭的人,才是生活的`強者。而她“分骨肉”的無奈或許就是這個時代的悲劇了。
在《紅樓夢》中的一段情節——黛玉葬花,這是我很寵愛的一個情節,也是黛玉的共性焦點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憐在她的《葬花詞》中袒露無遺:“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查找。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我所看的《紅樓夢》,不僅僅是120回的通行本,還有周汝昌校匯本、甲戌本、戚序本,一共四個版本。我沒有看高鶚的續書,由于我總認為,曹雪芹的《紅樓夢》不是那樣子的,我可以通過自己的發覺,去還原一個我認為真實的情節而不受高鶚的影響。
《紅樓夢》博大精深,次次讀次次悟正是它的不朽魅力。
讀《紅樓夢》有感7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小說以上層貴族社會為中心圖畫,及其真實,生動地描繪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是這段歷史生活的一面鏡子和縮影。
《紅樓夢》里包含了很多當時的政治關系,我很想知道這本書是如何流傳至今的。
作者曹雪芹在第五回合就把《紅樓夢》里人物的結局都告訴讀者了,但讀者還是很愿意讀下去,可見作者的文學功底是有多么深厚。
多情瀟灑的賈寶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大方得體的寶釵、男孩子氣的湘云、細心照顧寶玉的襲人、脾氣火爆但講義氣的晴雯……在《紅樓夢》里眾多人物中,我最欣賞王熙鳳。同時,也最可憐她。
“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人還沒出來,聲音就已經傳來了。這時,我不禁想問,這聲音的主人到底是誰,長什么樣?
當王熙鳳一出場,所有的顏色都呼嘯而出——一大群丫鬟簇擁著,可見勢力之大!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這是作者對王熙鳳的判詞。
在第六十五到六十九回中,我才真正領悟到王熙鳳的“機關算盡”。賈璉不是在賈赦死的時候偷偷地娶了尤二姐嗎?那是鳳姐小產,參與了“金屋藏嬌”這件事的人都瞞著她。等她知道后,在極度暴怒的情況下還能如此冷靜地規劃好一切,把尤二姐關進了一個精心打造的“監獄”里。先放著尤二姐的可憐不說,王熙鳳在盛怒下的冷靜、不遷怒是我所佩服的。
王熙鳳把自己的情緒控制得很好,在管家方面也不差。
一個好的.管理者,是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好人緣。王熙鳳是一個喜歡抓權的人,所以她不可能像寶釵一樣“不關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更何況鳳姐的管理能力也不容小窺。
在《紅樓夢》里,從賈府,寧國府的傭人的口中就可以發現。他們對王熙鳳恭恭敬敬,并不是因為仰慕,而是害怕。
興兒眼中的鳳姐——“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堆笑,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人家是醋罐子,他是醋缸、醋甕。凡丫頭們二爺多看一眼,他有本事當面打個爛羊頭。”但我覺得這不怪王熙鳳。她不到二十歲嫁到賈家,又要管好這么龐大的一個家族,自己的丈夫又不老實,這也是迫不得已。我很同情她。
《紅樓夢》里沒有壞的人,他們有著不同的性格,也有著不同的悲劇。上帝對我們是公平的,沒有哪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
《紅樓夢》是一本好書,它充實了我的假期。
讀《紅樓夢》有感8
近幾日讀完《紅樓夢》,才明白其妙處所在。《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圍繞事關賈府家利益的賈寶玉人生道路而展開的一場封建道路與叛逆者之間的激烈斗爭為情節主線。以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對叛逆者的悲劇為主要內容。通過對以賈府為代表的封建家族沒落過程的生動描寫,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的種種黑暗和腐朽,進一步指出了封建社會已經到了“運終權盡”的末世,并走向覆滅的歷史趨勢。
《紅樓夢》以上層貴族社會為中心圖畫,極其真實的,生動的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全書模擬宏偉,結構嚴謹,人物生動,語言優美,此外還有一些明顯的藝術特點,值得我們品味,鑒賞。
作者曹雪芹老先生充分運用了我國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音樂等各類文學藝術的一切優秀傳統手法,展示了一部社會人生悲劇。如賈寶玉、林黛玉共讀西廂,寶釵撲蝶,黛玉葬花,晴雯補裘,寶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還表現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飄然的身影,詩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動人的低泣,脫俗的情趣,瀟灑的文采……這一切,都是作者憑借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藝術素養培育出來的,從而使她在十二釵的.群芳中始終蕩漾著充滿詩情畫意的韻味,飄散著東方文化的芳香。曹雪芹老先生在《紅樓夢》中真實地再現了人物的復雜性,是我們讀起來作品中的人物和生活中的人物一樣真實可信。《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說不得賢,說不得愚;說不得善,說不得惡;說不得正大光明,說說不得混賬惡賴;說不得聰明才俊,說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評論。不僅賈寶玉、林黛玉這對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連王熙鳳這樣惡名昭著的人物,也沒有將她寫得全是壞,可惡中交織著可愛。
《紅樓夢》在思想內容和技巧方面的藝術成就,不僅在國內成為“中國小說難以征服的頂峰”,而且在國際上也受到也受到許多國家學者的研究。我們應該敬佩與學習曹雪芹老先生的精神和他征服全球的創作才能。
讀《紅樓夢》有感9
自古皆有多情者,他們為愛情、親情、友情,付出了一切,乃至于生命。也許是因為對悲慘愛情的情感,我拿起了這本深奧的《紅樓夢》。
莎士比亞曾說:“太完美的愛情,傷心又傷身。”可在讀了紅樓夢后,我不禁想,太悲慘的愛情,又何止傷身又傷心。
美人林黛玉,為情而亡。
其所愛之人賈寶玉,嘴中還在吟唱“我所居兮,清埂之峰。我所游兮,鴻蒙太空。誰與我逝兮,吾誰與從。渺渺茫茫兮,歸彼大荒。”
佛教云人生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娑婆世界,一切莫非是苦。
愛別離苦,即使不是死別,或為謀求衣食,或因迫于形勢,與相親相愛的.人生離,也將感到痛苦。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親如父子,近如夫婦,亦難得終身相守,又何況其他呢?萬法無常,愛別離之苦,是誰也無可避免的。
所以說愛別離苦是人生的一大苦,度過了,萬世歸塵。
沒度過,必成心魔。
賈寶玉,他和林黛玉真心相愛,互為知己,但在賈母等人的安排下,他被迫娶薛寶釵為妻。終因雙方思想不同,且無法忘懷精神上的伴侶林黛玉,婚后不久,寶玉就出家當和尚去了。
林黛玉,寶玉成親日,病逝蕭湘館。
愛情是盲目的,沒有看清,也不可觸碰。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愛得并不驚天動地,卻愛得痛徹心扉。
從《紅樓夢》我了解到,也許人生中你的最愛不可以和你廝守,可是只要你心中有她,她心中有你,一切便可。孤獨時唱唱張杰的《這就是愛》“可能回憶掉進了大海,可能有些往事回不來,可能歲月會偷走等待愛,很久,也許,會分開”這也許是最好的解釋。
想念時,你可以站上屋頂,大喊:“這就是愛,這就是愛。”
或許正如林黛玉《葬花吟》中的一句“一朝紅顏春盡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讀完《紅樓夢》我曾作詩一首“朝夕之間榮也過,只留滿地遍情仇。雙玉之情猶可見,只是
人死萬事空。”
“笑”癡情——“笑”癡情······
讀《紅樓夢》有感10
在寒假,老師讓我們讀《紅樓夢》。沒錯,《紅樓夢》是清代著名小說家曹雪芹所寫。
曹雪芹的祖父三代四人曾領任江寧織造,前后將近六十年,深受皇帝信任。所以,曹雪芹少年時代過著富貴榮華的貴族生活,還曾在皇族學堂“右翼宗學”里當過雜差。雍正五年曹家因行為不端,織造款項虧空甚多等罪名被朝廷抄家入獄,曹氏家道從今敗落。曹雪芹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貧困困難,他卻以堅韌的毅力,專心寫作《紅樓夢》。乾隆二十七年,其幼子夭亡,貧困交加的曹雪芹在過度的哀痛和哀思中離開人世。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長篇小說的高峰。全書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寫林黛玉愛情的'悲劇。書中賈家榮、寧二府父子、兄弟、妻妾、主仆之間錯綜簡潔的人事糾葛和沖突沖突,真實地呈現了封建社會末期的社會生活。
《紅樓夢》一書就像一面透視,鏡,分散著當時社會的縮影。其中,紅樓詩意是一大看點。全書詩歌數量驚人這些詩詞佳作,極富華章,新奇可誦。最難得的是,在于曹雪芹能針對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學識,來為他們量身打造不同體裁和風格的詩詞。此外,整部《紅樓夢》,猶如一部詩化的小說,自始至終縱橫詩意,字里行間,行云流水,處處透著詩意的芳香。
以上是我的《紅樓夢》讀書體會,《紅樓夢》是中國歷史上最經典的文學巨著,堪稱古今第一奇書。所以,我很寵愛讀紅樓。
讀《紅樓夢》有感11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首《葬花吟》讓多少人心悲意慟。一曲《紅樓夢》,唱出了一個時代的悲喜興衰。當大雪落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凈時,曾經的繁華富貴只有留在薄薄的書頁中了。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雨劍嚴相逼。“這是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國運昌隆,皇恩永續,似乎一切都欣欣向榮,萬象爭輝。少有人看到,整個社會從最底層至最上流,皆是一番淤泥擁阻,渾濁不堪的景象。底層百姓失田棄地,難以維持生計。不愿受辱遭害的,毅然別過人間。硬掙著命活下來的,不是被官府算計,就是被大家族盤剝,最終也免不了悲慘的命運。大家族間更是利益糾葛,為了錢勢互相傾軋,爭權奪勢,與官府沆瀣一氣,弄得民不聊生。就是家族內部也是無休止的勾心斗角,最終還是難逃家破人亡的結局。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林黛玉喟嘆的不止是她一個人的悲哀,也許不久后的他年,不光是這傾城傾國的林妹妹,就是這天下無二的大觀園內的一草一木也怕是不知何處去了吧。世間的`快樂終歸于幻滅,回想起來,也不過是做了一場夢而已。縱使清純潔凈如妙玉之類,也終究落得個狼狽退場。在那個污濁不堪的時代,有誰能夠出淤泥而不染呢?個人的悲劇如流沙攢聚,漸漸匯成無限的沙漠了。他年葬儂知是誰?不知。慢慢風塵把它們都埋葬干凈了。
在現代社會中,也有大量的相符之處。
姐之類人物的刻薄尖酸也正是那個年代猥褻小人的真實寫照。
讀《紅樓夢》有感12
一個是神瑛侍者,一個是降珠仙草。三生盟誓,癡情已注定,一夢紅樓,自是有來由。——題記
民間有流傳:“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我初讀《紅樓夢》已是六年前,那時只覺得林黛玉是位嬌弱的美嬌娘,為他和寶玉的結局感到憤憤不平。時隔六年再讀《紅樓夢》,便覺得這場悲劇怕已是最好的結局。
曹雪芹著墨最多的,是林黛玉這個角色。“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這便是黛玉。銜玉而生的賈寶玉,雖生長在珠圍翠繞,錦衣玉食完的環境卻生性叛逆,這也是這本書悲劇的一個重要因素。
張愛玲說他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夢》未完。有人說:“若是曹雪芹寫完這本書,故事有可能便是另外一種結局了。”我看未必,因為從林黛玉進賈府的那一刻,便反映出社會的一個問題——權勢。黛玉是從母親去世后,才被人接到了賈府。黛玉的父親也是十分開心。因為當時社會上有賈、史、王、薛四大家族。賈府更是有名的富貴人家,林黛玉進了賈府可以說是衣食無憂。雖寄人籬下,但好在后有靠山。而最后賈寶玉與薛寶釵結婚,說是為了沖喜,但更多人想的不還是與薛家強強聯手謀取利益嗎?
書中林黛玉是天資聰慧的。在“海棠社”里,林黛玉的《詠菊》、《問菊》、《菊夢》位列前三,讓府中不少人都很贊嘆。但即使女子的多才多藝,也難免不了當時社會的重男輕女。而封建社會后期的種種黑暗與罪惡,不可調節的內部矛盾和統治階級的腐朽,讓多少才情兼備的女子被封建社會的黑暗所淹沒,在痛苦中掙扎;讓多少個幸福的家庭家破人亡,有情人妻離子散;讓多少個才子厭惡官場,落得一生貧困潦倒;現在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我們需要珍惜。要感謝每一位不懼辛苦,默默付出的`人,正是有了他們,才創造社會的美麗與文明。
故事的最后,元妃死去,黛玉吐血而亡,賈母病死,寶玉、惜春出家。在那樣的社會上,有多少人會幸福的生活呢?黛玉和寶玉有這樣的結果,也并非沒有原因,這可能就是在如此殘忍的社會中,最好的結局了。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即使遺憾,但《紅樓夢》也被后人無盡贊嘆!
我們作為局外人去看故事中的人和事卻只能感嘆一聲,世事無常。而作為新時代的我們,已經擁有足夠的能力去改變并成就自己的命運,不為封建習俗所左右。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很幸運生活在這樣的太平盛世,我也終將會竭盡自己的全力為中華之崛起而奮斗。
讀《紅樓夢》有感13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這是《紅樓夢》的開篇。許多年來,讀過不少的書籍。中國的四大名著是我最早看的,而紅樓是我看的最多遍的。
第一次看紅樓,那是在五年級的時候。那時覺得看紅樓“天日無光,百般無味”。當時的我也就只有在百般無聊的情況下才會翻幾頁,當時的我沒有手機,看書是我唯一的消遣。由于對知識的缺乏,我也就只是翻了一遍,就連大致的內容都沒明白。彼時的我認為主角都是要被人喜歡的,所以,我看好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愛情。因此我不喜歡寶釵,認為她就是破壞別人感情的惡毒女人。所以,看到結局的時候,是有點失望的。
第二次看紅樓,距離第一次看也有一段時間了,那一年我初二。當時無意中看到了,秉承著對書的熱愛,我很認真的讀了一遍。剛開始沒看懂的時候,我有一種想要放棄的沖動,但我還是堅持了下來。到了后來,越看越順,漸漸的也就沉迷于其中有點無法自拔了。這時的我,不再看好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愛情。我覺得黛玉有點小心翼翼,嫉妒心強;寶玉與當時的男子無異,都有一顆色心。我喜歡寶釵的率直,好人緣;欣賞王熙鳳的精明能干。
現在再看紅樓,我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就像許久未見的老朋友。這次看紅樓我是帶著我小小的私心的。自古有孔夫子韋編三絕。毛澤東主席也曾說過,不讀五遍紅樓都不算是一個真正的中國人。我帶著將紅樓讀五遍和研究紅樓的目的又將紅樓看了一遍。
似乎每一次看紅樓都能給我帶來一種全新的感覺和認識,讓我有不同的理解。
先說說寶玉吧。從紅樓里,我讀到了寶玉的叛逆。林黛玉進賈府的`時候,
《西江月》提到:“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哪管世人誹謗!富貴不知樂業,窮困難耐凄涼。可憐辜負好韶光,于國于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绔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他行為偏僻乖張,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他喜愛讀書,卻厭惡八股文不讀正經書,他喜歡“移人心性”的“雜書”。他對仆人沒有主仆限制,直接打破了封建秩序。他認為“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覺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因而喜歡混跡在脂粉堆里,喜歡與女子玩鬧。他對丫鬟們處處庇佑,“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說完寶玉,就不得不說一下林黛玉了。林黛玉敏感多疑,任性,小心眼。她父母雙亡,寄養在祖母家,即使有賈母的疼愛,她也認為她“寄人籬下”形事帶著一種小心翼翼。她多愁善感,我一些小事而獨自垂淚。這一點從她葬花可以看出。花謝花飛,明明就是一種自然現象。她卻聯想到了人生的悲歡離合,聚散無常。她為落花流淚,引寶玉為知己。她的內心讓人捉摸不透,時而又表現出來。她深愛著寶玉,卻又不能表白,她在寶釵出閣之日,焚稿斷癡情,最終死去,卻沒能了卻自己的心意。
對于寶釵,我向來是不喜歡的。但對她的評價褒貶各一半,不能說她好,也不能說她壞。薛寶釵是一個封建禮教的守護者,但同時也是一個被封建勢力迫害、毒害的受害者。她為人處事不像林黛玉一樣,真情流露,常常深隱心機。她熟諳世故,城府極深;這會做人,處處討好賈母。就如她生日時,賈母要她點戲,她依著賈母素日的喜好說了一遍,又將賈母喜吃的甜爛之食當做自己喜吃的食物說了出來,結果賈母更加喜歡她了。她秉承著不關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的處事原則,的確比黛玉酸刻薄的話語,更令人喜愛。
王熙鳳是曹雪芹塑造的一個比較成功的反面形象。她集中體現了封建階級的貪婪,兇殘,惡毒,陰險狡詐的階級本質。這個可以從曹雪芹描寫他的才能,淫威,貪婪,偽善的側面細節可以看出。但我又不得不說,王熙鳳是《紅樓夢》里面我很欣賞的一個人物。王熙鳳的出場,“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令我印象深刻,放在了心里。我欣賞王熙鳳的才能,精明能干,卻對她的陰險狡詐和狠毒不敢恭維。王熙風因賈璉調戲了她,毒設相思局,不可謂不狠毒。她二十歲協理寧國府,只一想遍概括出了五件寧國府的“風俗”。第一件是人口混雜,遺失東西;第二件,事無專執,臨期推諉;第三件,需用過費,濫支冒領;第四件,事無大小,苦樂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縱,有臉者不服鈐束,無臉者不能上進。以及寧國府中都總管來升聞得里面委請了鳳姐,將下人們聚集起來訓話,讓他們說話做事都小心些,不要把老臉丟了。“那是個有名的烈貨,臉酸心硬,一時惱了,不認人的。”可見王熙鳳也是個厲害的,且有才能。從王熙鳳弄權鐵檻寺,可知她的貪婪舞弊。再說秦可卿死前托夢給她說,“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登高必跌重”、“樂極生悲”、“樹倒猢猻散”,而王熙鳳想的卻是“有何法可以永保無虞”。秦可卿又說,“盛筵必散”,然后又贈了王熙鳳兩句話:三春過后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而王熙鳳到后來依舊貪圖享樂,未曾把秦可卿的話放在心里最終導致了賈府的敗落。就如那判詞里說的: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靈。家富人寧,終有個家亡人散各自奔騰。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好一似蕩悠悠三更夢。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呀!一場歡喜忽悲辛,嘆人世終難定!
“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曹雪芹的《紅樓夢》,塑造了非常多性格迥異的人物。他們都有各自的心思,但不管怎樣不是封建社會下的產物,被封建社會所毒害。他們有的平安的度過了一生,有的,在半路就夭折了。《紅樓夢》一書主要寫了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以及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婚姻悲劇。作者細致的描寫了悲劇發生的全過程,造成悲劇的全面、深刻的社會根源。
讀《紅樓夢》有感14
讀罷紅樓夢,只覺一股清風撲面,亦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作者以賈雨村開篇,道出了這出悲劇本就是夢游蠻荒之作,而賈府的繁華興衰也就自然是一場夢,可罷了,作者癡其味,讀者癡其事。
而我也是眾多癡人中的一個,也曾偷偷地為寶黛抹了不少眼淚,暗恨自己不在小說的'章節中,不能幫他們一把。有時會為了它坐在角落里暗自傷神,因為,大觀園里有在我心中留下抹不去痕跡的人。
此人便是林黛玉,嫻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黛玉是美的。她原是三生河畔的一株仙草,集天地之靈氣,下世為人,故,她是有靈性的,她的詩也是有靈性的。然而,她的身世卻讓她的性格十分敏感,有些偏頗,旁人嘆她尖刻,而我卻覺得恰是如此,她才能詩風玉琢,因為敏感是詩人的神經。“質本潔來還潔去”道盡心中無限事,在我心中,她是纖塵不染的仙子。
讀《紅樓夢》有感15
《紅樓夢》這部書,我看了數遍,從高中第一次拿到書,那么多年過去,這是為數不多還留在我身旁的書之一。86年版電視劇《紅樓夢》是我在大學百看不厭的劇集,每一幀都是世間最唯美的畫面。每每看書和電視劇,就是滿心贊嘆文字的細膩,畫面的唯美,隨著書中戲中主人翁的喜怒哀樂,也時而滿心歡喜,時而悲戚,心有戚戚焉。
《紅樓夢》把中國古典小說推上了巔峰,自從它問世之初,就得到廣大讀者們的.喜愛,然而,它的作者曹雪芹在其生前和身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都一直不為人所知。曹雪芹就是因為歷經滄桑,才寫出來了遠近聞名的《紅樓夢》。
【讀《紅樓夢》有感】相關文章:
讀《紅樓夢》的心得11-05
讀紅樓夢心得11-08
讀紅樓夢的心得范文08-30
讀《紅樓夢》的心得15篇04-02
《紅樓夢》讀書心得10-01
紅樓夢讀書心得09-30
紅樓夢的讀書心得01-12
《紅樓夢》 讀書心得01-11
紅樓夢讀書心得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