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年輕老師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年輕老師培訓學習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年輕老師培訓學習心得體會1
作為一名剛剛踏上講臺的年輕教師,我有幸得到了這次暑期網絡培訓的寶貴機會。沈峰老師的講座沒有枯燥的理論,而是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以及她的親身所見案例進行分析,講解。聽完之后,我有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沈峰老師的提點仿佛是一劑良藥,讓我真正理解了如何上好一節課。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什么是一堂好課
沈峰老師一開始便提出了一個問題“什么樣的課才是一堂好課?”在我看來,一堂好課就是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掌握老師所講的內容,老師教的順心,學生學的開心。在聽了沈老師的講解后,我才發覺自己的認識有點膚淺。沈老師提到:
(1)教——得法。也就是說,教師在教學要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
(2)學——明白。這是站在學生層面上的,學生必須知道自己學習了什么,更要懂得一些學習策略。
(3)考——滿意。也就是學生在考試中能取得較好的成績。
她覺得,學習必須有一定的壓力和負擔,有壓力才有目標,學的才有收獲,才能考的滿意學生才會有成就感,這樣學習的興趣才能提高。我很贊同沈老師的第三點,回想自己的教學實踐,
第三點是造成學生兩極分化的根本原因。學生考的滿意,越學越有勁,成績自然好;反之,如果學生考的不好,自然喪失了自信心,負擔會越來越重,成績也會越來越差。就拿我們班來說吧,班上有幾個學生英語學習怎么也不入門,幾次考試下來成績也不理想,逐漸的變成了班級的后進生。因此,我采取了放大優點的方法,一旦發現他們在英語學習上的進步就積極的給予鼓勵,漸漸的,我發現他們的成績正穩步前進。每一次的成功對孩子來說是一次巨大的鼓勵,作為老師,應該幫助他們逐漸樹立起自信心,讓他們考的滿意,我們教的開心。
二、如何上好一堂課?
沈峰老師在講座中提到要想上好一節課,首先先要備好一堂課,其次是聽好每節課,最后才能上好一節課。在備課前,我們還必須明確有效教學的條件是什么。沈老師提到了一下幾點:
1)教學目標的設計要有可操作性,要具體明確;
2)教學過程的設計要合理,連貫,有邏輯性。這一點是我在教學中經常困惑的問題,我覺得一節課如果能夠做到前后呼應,融會貫通真的很不容易。反思我自己的教學,有許多時候沒有做到知識的連貫性,有時候把單詞和課文的教學分離開,重視對詞匯、句型的教學,卻忽視了對課文的整體呈現;有時候活動與活動之間沒有聯系,設計的活動只重視形式而不重內涵,活動沒有完整性和層次性。表面上學生學的很開心,貌似達到了教學效果,但是回頭想想整個課有點支離破碎的感覺。只有老師的思維清晰連貫,學生才能夠跟著老師的思路走,在一定程度上也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新知識的教學要從激活學生的現有知識、生活經驗和興趣入手。這一點是我以前沒有注意到的,其實每一個學生并不是一張白紙,我們在教學中往往忽略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教了我們不該教的的東西,因此設計出來的活動往往是無用的,為此,沈老師特別舉了一個例子,讓我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點也是值得我認真反思的。
4)指示語要有可解釋的功能,注重情境創設,情境的創設是不是具有可解釋的功能。這點我有深刻的'體會,在大量強調情境教學的前提下,許多教師在自己的課堂上盡量多的創設一些情境,試想一下,這些情境是否能夠真正的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還是為了創設情境而創設呢?有些情境是否會誤導學生呢?沈老師舉了兩個教學案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教師為了讓學生理解hungry這個詞創設了一個情境,但是這個情境并不能順利的引出hungry這個單詞,學生的反應超出了教師的預設。因此,怎樣創設適合的情境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說到備課,沈老師首先讓我們明白應該怎樣進行教學設計,包括教什么(要到哪里去)、怎么教(怎樣到那里去)、和教的怎么樣(是否到了那里)的三個問題。回想自己一年的教學,關注的更多是怎樣教和教的怎么樣,對于教什么沒有真正的給予重視。在備課室,沈老師提到了“一課三備”的理論,一備:鉆研教材,獨立思考,形成“初案”;二備:博覽群書,融會貫通,寫出“教案”;三備:課后反思,精益求精,補充“另案”。在這三點中,我覺得自己沒有一點是真正做好的。沈老師說的對,在備課的時候千萬不要就課論課,一定要研讀其它的教材,這一點讓我十分敬佩,也許這就是差距吧!回想自己的教學,更多的只局限于所教課本,而現在我終于明白 “教師要有一桶水”的意思了,只有多研究教材,才能將知識融會貫通,在教學中得心應手!
談到聽課,我還是第一次聽到“一課三品”的觀點:
一是這節課應該怎樣上?——做到“知其然”;
二是這節課為什么這樣上?——做到“知其所以然”;
三是這節課還可以怎樣上?——做到“知其末盡然”。
在自己的聽課過程中,我往往忽視了第一點——知其然。每次聽課總是有點匆忙,直到教室里才知道聽課的內容,這就解釋了為什么每次聽課總是一頭霧水的感覺了。沈老師說的對,在聽課前必須換位思考自己如何上這堂課并回憶自己的教學,這樣可以避免否定自己的想法,被執教者牽著鼻子走。這一點也是今后我需要改正的地方。
教學就是一項雙邊活動,教師要上好每一堂課,學生每一堂課要好好上。從課前準備再到課后反思,環環相扣,缺一不可。“眼中有學生”,“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了解學生的需求,隨時調整我們的教學策略,這樣才能對癥下藥。相信做到這幾點,我們的課堂一定會更精彩!
年輕老師培訓學習心得體會2
上周周日周一我們教育局為了我們這些年輕老師、這些沒有經驗的老師以后能夠勝任班主任工作組織了為期兩天的培訓學習。通過這兩天的學習收獲頗多。感慨極深。下面我就來將自己的心得體會做如下匯報。
周日上午郭文革老師對“今天我們如何做老師”這個問題展開了自己的經驗介紹。他覺得名師出高徒,高徒捧名師。要想做好一名優秀的教師。
一、要有崇高的職業理想。師德主要體現在老師的事業心、責任感、使命感。
二、堅定地職業信念。教師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教好學生。不能出現”我能教好嗎?能管好嗎?這樣的疑慮。
三、多元化的知識結構。
四、必備的專業能力。
五、健康的身心素質。
每方面郭老師都做了認真的分析和講解。并舉了自己教學中的一些案例。緊接著是康磊老師為我們講解的班主任工作續資。他認為:班主任工作想大問題做小事。班主任管理的`三種層次:人治、法治、自治。他還把班主任分成五種類型,分別是:班官型、班媽型、領袖型、導師型、科學家型。對每種類型的班主任都做了細致的分析。康老師還在班里開了班博,用來發布學生的成長記錄。還有在學生中開了夢想報,題目為“放飛夢想,共同成長”。主題為:孩子,我們在等你長大。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康老師為學生設計的班徽。從七一班到九一班都有好看并且富有深刻含義的班徽。這些班徽從一方面促進了學生的團進,另一方面也讓學生更有積極地心態去學習。下午育才學校的優秀一線教師利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體驗給我們上了兩節富有實際意義的挺進我們工作的課。主題是“身為一道彩虹,雨后就該閃亮整片天空。”主要介紹的是自己轉變差生的點滴體會。她覺得愛是教育永恒的主題。她堅守信念,城建同盟,重立自信。她愛生如子,俗語說的好,母不嫌子丑。老師也是這樣的。她降低學生的標準,從零做起。在班級管理中她營造氛圍,她認為潤物是隨風潛、細無聲的。在班級文化建設上細心精心的設計,多方面搜集材料。精心打造偶像級靈魂人物。深思熟慮擬定班徽。準備家校聯系本。她給學生下達這樣的要求:簡單地題拿高分,復雜的題拿低分,不會的題也不要空著得蒙三分。她告訴學生天道酬勤,成功永遠屬于付出者。
【年輕老師培訓學習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教師學習培訓心得體會03-26
音樂老師培訓學習心得體會05-06
教師學習培訓心得體會優秀04-14
教師外出培訓學習的心得體會04-23
教師培訓學習心得體會10-01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05-29
學習培訓的心得體會05-02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06-13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