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實驗學習心得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生物實驗學習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生物實驗學習心得 篇1
在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為期兩個月的實習使我受益匪淺,我不僅學習到了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收獲了經驗與體會,這些使我一生受用不盡,記下來與大家共勉:
1、手腳勤快,熱心幫助他人。初來匝道,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份內之事,都應該用心去完成,也許自己累點,但你會收獲很多,無論是知識與經驗還是別人的稱贊與認可。
2、多學多問,學會他人技能。學問學問,無問不成學。知識和經驗的收獲可以說與勤學好問是成正比的.,要記住知識總是垂青那些善于提問的人。
3、善于思考,真正消化知識。有知到識,永遠不是那么簡單的事,當你真正學會去思考時,他人的知識才能變成你自己的東西。
4、前人鋪路,后人修路。墨守陳規永遠不會有新的建樹,前人的道路固然重要,但是學會另辟蹊徑更為重要。
5、獨立而不孤立。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實驗,但要記住與他人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實驗和實驗事永遠不是你自己的。
6、實事求是做實驗。不騙自己更不要騙他人。
7、認真仔細地做好實驗紀錄。不要當你真正用到它時才知它的重要所在。
生物實驗學習心得 篇2
動物學是生物學基礎學科。在中國近代第一份生物學高等教育專門的課程表中動物學實驗安排在第一學年,每星期10個課時,僅次于第三學年的植物學實驗20課時,位于第二。1913年1月12日教育部公布《大學規程》,生物學分為動物學與植物學兩門,并對兩門學科的課程進行了明確規定。20年代中后期,一批留學生學成回國,從事生物學教育,實驗生物學課程也紛紛發展起來,如1929年,壽振黃在清華大學開設胚胎學課程;1930年,蔡堡在中央大學開設胚胎學和實驗動物形態學課程。解放以后至1956年,全國各所大學生物系基本上設置的是生物學專業。1991年,當時的國家教委根據國內人才培養的需求和專業設置過細的問題,提出了寬口徑培養的人才培養規劃。
根據國家教委的指導精神,1991年生物學教指委在內蒙古大學召開了工作會議,會議探討了生物學專業設置問題,提出了國內生物類本科生專業設置的指導性建議,生物科學專業基礎課逐漸走上了6+_模式,即植物生物學、動物生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6門主要課程,另外根據學校的不同和特點,設置了分子生物學,生態學等_門課作為補充。1998年以來,全國高校的生命科學學院在211工程、基地建設項目、世行貸款國家財政撥款項目及國家有關部委與地方政府共建項目契機下,深入進行實驗課教學改革和實驗室建設,探討出了一條培養具有創新思想和較強綜合分析能力與動手能力的、面向21 世紀生物學人才需求的實驗課改革和教學管理體制改革道路。
知識學習的重要方面是學會運用它,并用它來啟迪智慧、塑造性格,動物學實驗課程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對大多數接受過動物學科嚴格理論學習、實驗訓練的學生來說,無論他們進入產業界從事管理工作,還是到中小學當教師,他們將是醫藥、農學、生物技術產業最優秀的人才資源。
實驗訓練是培養高質量生物學人才的關鍵之一,它可以充分提高學生的科研素質及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中,科學方法、科學觀念、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的培養是其核心任務?茖W精神、科學態度、科學觀念、科學方法又是創新能力的必要基礎,是每一個公民迎接知識經濟挑戰所需必備的基本素質。
科學方法的本質是科學的思維方式,每一種科學方法的背后都包含著一種科學思想。學生在實驗課程中首先是科學方法的獲得。學生將逐步學會操作一些具體的科學方法,并知道如何選擇使用:這些方法都適用于什么場合、情境或問題;在面對什么問題時,我們應該選擇應用哪些方法。其次是科學觀念的獲得。學生們將在課程教材安排的學習活動中逐漸認識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最終標準;當新的`事實和證據出現時,科學家們就著手修正曾經被認可的理論,我們所學習的各種知識只是目前我們所能獲得的對世界最合理的解釋,但隨著實踐的發展,這些知識有可能被修正。第三是科學態度、科學精神的獲得。當學生通過逐年不斷的學習,了解了這些科學方法,科學觀念,那么,在逐年的實踐中,他就能夠逐漸學會在面對問題時自覺應用所學的科學方法、科學觀念,并形成一種不唯書、不唯上,不人云亦云,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形成一種質疑的習慣,批判性思維、獨立思考、自我反思的習慣,對新事實和不一致的敏感能力,從習以為常的現象或理所當然的想法中找出矛盾、提出問題的能力。
生物實驗學習心得 篇3
一、開拓我的實驗教學眼見
有些實驗在平時教學時,總覺得過于復雜繁瑣,從沒有去實踐操作過,更沒有想過新改進,而這次真的讓我開了眼界,如: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和條件,可以同時探究二氧化碳、水、陽光三個因素,探究水時用單面刀片切葉脈使無水和有水形成對照,探究陽光這個條件是,在脫色時用錐形瓶代替小燒杯效果更好,而且節省能源又安全,又如:焦作市第十九中學的原艷玲老師探究的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消耗氧氣這個實驗,她大膽嘗試,用注射器抽取氣體驗證二氧化碳的做法,既簡單又便于操作,材料選取方便,可以輕易實現重復實驗,不怕多班教學材料用具準備不足,探究吸煙危害健康中鄧春老師用蟋蟀、蝗蟲、蚱蜢等昆蟲代替水蚤,效果比水蚤明顯得多,這些無不與平時的扎實功夫密切聯系,無不與教師的孜孜不倦、努力嘗試實踐相聯系。
二、體會到實驗教學創新之艱難
各位選手進行了精彩的表演后,選出了前兩名,這前兩名教師介紹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平時教學中的做法是,原艷玲老師提出了“指尖上的生物學”讓我大開眼界,明白了可以用生活中廢棄品為材料,變廢為寶,為生物學服務,如教材中的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灌水排氣法操作復雜,效果不明顯,在實踐過程中,原艷玲老師和她的.學生還發現了煮熟的菜豆放時間長了也會發酵,也會使石灰水變渾濁,這個細微的發現足見她平時功夫之深;xx第三中學的崔鍵老師創新了“測定食物中的能量”時,先從課程標準解析,確定了本課的學習目標,然后小組合作探究新知,這樣學生充分地參與,將原有的裝置改成了三個版本,即改進版1.0,升級版2.0,終極版3.0,這樣的成果是多么壯觀,徹底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為主動,這些是我在平時教學中根本沒有做到的,看到后深感慚愧,自嘆不如。后來,一位高中組的老師講的《滲透實驗的改革》,也讓人銘記在心,他為了解決半透膜的問題,不斷地嘗試,用魚鰾,用豬膀胱,用雞蛋膜,用洋蔥內表皮,不斷地嘗試,困難重重,但從沒有放棄,解決了又遇到怎么固定,仍是不斷地探究,真切地體驗到作為科學家的堅持不懈的精神。
總之,本次學習之旅收獲不少,也見識了許多教學能手的真知灼見,實驗創新應讓學生多參與,多給學生進行實驗的機會,實驗創新應落實在課堂上,不要再望而卻步,不要再紙上談兵,要實實在在地進行。
【生物實驗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生物實驗學習心得(集合12篇)09-29
生物實驗學習心得體會10-01
生物實驗心得范文10-10
生物實驗創新心得06-18
生物實驗個人總結01-31
物理實驗學習心得03-26
學生實驗學習心得03-26
數學實驗學習心得08-10
生物新課標學習心得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