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讀后感[精]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愛的教育》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愛的教育》讀后感1
《愛的教育》這本書采用了日記的形式,以四年級學生安利柯的口吻講述了許許多多感人的小故事,有父母在他日記本上的勸誡,有老師和學生的日常,也有“每月故事”。其中,最令我動容的,是”六千英里尋母“這則故事。
十三歲的意大利少年瑪爾可的母親為了給家里賺錢,兩年前獨自到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做女仆,一年后便失去了音信。小兒子瑪爾可便踏上了千里尋母的征程。旅途異常艱險,錢包被偷、雇主搬家,他又在南美大陸上開始了冒險。在陌生的城市闖蕩,受盡冷落,輾轉多地,惡劣的環境,身體的病痛,不斷地折磨著他的身心。雖幾經絕望,但仍然有一束希望的明光照亮他的前路。許多意大利人在南美洲生活,瑪爾可也多次受到了他們的幫助,不論是在物質上還是精神上。躺在病床上的母親,也在思念著瑪爾可。當瑪爾可出現在母親的病床前時,兩人喜極而泣,母親的病也奇跡般地好了。
在我看來,使瑪爾可跨越無數艱難險阻找到他母親的,就是愛。身處異地,同鄉的愛不僅給予了他物質上的支持,更使他尋找母親的決心更加堅定。一句鼓勵的話語,一次暖心的關懷,都化作他前進的動力。更重要的時瑪爾可自己對母親的'愛。每當希望渺茫時,每當瀕臨絕望時,瑪爾可總是一遍遍地在心中呼喚母親的名字,在祈禱中堅定自己的精神。憑借著堅定的意志,六千英里,彈指一揮間,母子終得團聚,這一切,都是愛的力量。
從這則暖心的故事中,我們便可一窺“愛“是如何成就人類的。驅使人類行動的,有許多復雜的情感,比如欲望,嫉妒,怨恨等等。其中,與動物不同的,也是最美好純真的一種感情,便是愛。喜愛自己,便能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對他人的關愛,讓同情心在我們靈魂深處萌芽,給這個世界添上名為人情味的一筆。在對自己和對他人的愛中,人類變得自強,變得互助,人性變得有了溫度。
既然如此,我們便可得知愛的重要性了。對自己多包含一點愛,自信地面對明天的自己;對他人多給予一點愛,。即使每人貢獻一點點愛,這些愛凝聚在一起,也能成為巨大的力量,化為堅定的信念。在如今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人和人之間的疏遠,也許就是缺少這么一點愛而導致的吧。
《愛的教育》讀后感2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說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深深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如果說愛是一次旅游,也許有人會有異議。但愛正是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們為了某一天刑滿釋放,得到超脫而干沉重的活兒;那么這樣的生活必將使人痛苦厭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于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于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于生活的追求。
如果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么,我認為這就是對于國家的崇高的愛。也許它聽起來很“口號”,但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這種愛應牢牢植入我們的心田。當讀到安利柯描繪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為國炸斷了雙腿,淋彈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同樣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光明,同樣可以拋棄一切地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折服。我不需為祖國拋頭顱了,但祖國需要我們的還有很多。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么”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完成了對于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
《愛的教育》讀后感3
一個人要是有了一顆無私的愛心,就會是一個擁有一切高尚品質的人。在愛的教育這本感人的書中,處處都有這種人。
小主人公恩利科是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生活條件相對優裕,家庭環境輕松、快樂、和諧,父親是位工程師,父母都是樂善好施的人,常常教導恩利科要幫助窮人和有困難的人,恩利科有一本與父母及姐姐共享的日記,里面記載了恩利科平時的所作所為、所感所想,父母及姐姐所寫的勸誡啟發性,老師在課堂上所宣讀的每月故事的,他告訴我們這些小讀者,一個人從小不僅要學好各種文化知識,還要學習比這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對祖國、對家鄉、對人民、對父母、對師長、對同學、對周圍所有人的愛與尊重。
《愛的教育》里沒有令人乏味的說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跡。它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少年鼓手、帶病上課的老師、賣炭人、小石匠…以及他們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實、可信的技術,把讀者帶進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受到教育。這本書里充滿了愛,充滿了令人羨慕的愛。
讀了這本書,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日記是《我們的老師》。這篇日記里寫了老師很親切、很溫柔,不管學生做錯了什么事情,他都會原諒學生,對待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兒女一樣。作者把老師和學生之間寫得非常形象、生動,把他們之間發生的事情寫得很具體。從中我知道了老師對學生的愛就像空氣,每天都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忽略,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命。
讀完了《愛的教育》,讓我深深地陷入了沉思,愛的教育是什么?我在書的封面找到了答案。素質教育就是愛的教育,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笑、對同學的關心,是我們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質的基礎。
我希望同學們和我一樣,在愛的海洋里暢游,讓我們把《愛的教育》中的愛飾演到我們的生活中吧。
《愛的教育》讀后感4
這是一部獻給9歲到13歲小學生的書,是由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撰寫的,內容新穎,情節感人至深。凡是讀過這部書的人,都無法抗拒它的魅力,這本書是無可爭議的愛的典范。它那激蕩的情節無不使人流下動情的淚水。
《愛的教育》充滿了兒童情趣的幽默語言和19世紀時意大利引人入勝的習俗風尚,描寫了發生在學校、班級和家庭里的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父母對兒女的一片摯愛之心和殷殷期盼,師生、朋友、同學之間的愛和友誼,對祖國神圣的愛,無不溢流于紙上,動人心魄,其中的“每月故事”在意大利和許多國家早已家喻戶曉,成為教育和鼓勵孩子們積極進取的名篇佳作。
全書沒有豪言壯語,有的只是樸素平淡的語言、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的人與人之間的那種真摯的情感讓人感動不已。比如賣菜婦女、鐵匠的兒子、老石匠的兒子、賣炭人的兒子、少年鼓手、父親的'老師、帶病上課的教師,等等。其中有好多是我們的同齡人,如安利科的好朋友卡隆,他不僅品學兼優,而且樂于助人。看見比自己小的同學丟失了買筆記本的錢,站在大街上哭時,果斷地把自己的錢給了他;他還是個同情弱小、能為朋友敢于犧牲自己生命的人;他常常痛斥那些欺負別人的人;他非常愛他的母親,他會花幾天的時間給母親寫一封長達八頁紙、四周還畫上花邊的信作為生日禮物獻給母親。這是一個多么可敬的孩子啊!
還有那個年僅11歲的愛國少年,為了祖國的尊嚴而拒絕施舍,盡管他十分需要那些錢;還有為救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被車軋碎了腳骨頭的洛貝諦;還有那個既熱愛學習,又熱愛勞動,把勞動當作娛樂,善于利用時間的可萊蒂;還有……這些平凡而樸素的小人物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對生活充滿愛,對他人友愛,熱愛祖國和家人,勇于為他人奉獻。正因為有了他們的愛,他們的生活才顯得那么多姿多彩。
書中還講了好多其他的同齡人和善良友好的家長、慈祥疼愛學生的老師,還有許多英雄。他們都是我學習的榜樣,他們教我懂得了什么是愛,懂得了怎樣生活,怎樣學習,怎樣做人。朋友們,讓我們一起去向卡隆、洛貝諦他們學習吧,少一點自私,多獻出一點愛,用愛的鑰匙去打開人們封閉的心扉吧!
《愛的教育》讀后感5
今年暑假,老師布置了一項讀一本好書的任務,我與媽媽一起到書店挑選了一本《愛的教育》,我利用假期的時間把它讀完并悟出了一些道理。
《愛的教育》是一部風靡全球、膾炙人口的佳作,是由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花了近十年時間才完成的。小說通過一個意大利四年級小學生的日常生活,講述了一個又一個感人的故事。全書共100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主人公安利柯的日記;他的父母在他的日記上寫的勸誡啟發性的文章;以及10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小故事。《愛的教育》一書無論哪一章、哪一節,都把“愛”表現得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或者是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或者是朋友之間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文中眾多的人物都刻畫得栩栩如生,有知錯就改的安利科,有珍惜友誼的克萊蒂,有高尚的卡隆,有待人友好的克洛西,有廢寢忘食的潑來可西,有舍己為人的洛貝蒂……通過文字,我仿佛感覺到這些人就在我的身邊。
《愛的教育》里有一個故事讓我最為難忘。這個故事講了主人公安利柯跟媽媽到了畸形兒院門口,媽媽卻不讓他進去,而是獨自去探望了畸形兒。事后,在寫給安利柯的信中,媽媽這樣說:“像你這樣健康的孩子進去,一定會給那些不幸的殘廢孩子帶來心理壓力,他們時常為自己的殘廢而深感不幸,那是一種怎樣的情景啊!”
我感動了。安利柯媽媽的'心靈多么美好啊,她處處為別人著想,為了不傷別人的心,她不讓自己健康的兒子進畸形兒院,她才是真正做到了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現在,能像安利柯媽媽一樣為別人著想的人有很多(比如,那些在公交車上為“老弱病殘”者讓座的人),但是有一部分人卻只考慮到自己,甚至有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傷害他人(比如,有些家長因為怕自己的孩子吃虧,而教導他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這些人與安利柯媽媽比起來是多么渺小與可恥啊!我們也應該像安利柯媽媽一樣,多為別人想一點。
看了這篇感人的文章,我想,如果所有人都像安利柯媽媽一樣,世界將多么美好!啊,同學們,行動起來吧,向安利柯媽媽學習,學習她的善良,學習她為別人著想的精神!
《愛的教育》讀后感6
《愛的教育》是一個意大利小學生安利柯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在四年級這一學年中的學習和生活,每一則日記都講述了一個關于愛的故事。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祖國,每一種愛都深深地種在安利柯的記憶里。
《可愛的新老師》不愿意責罰班中的任何一個學生;《弟弟的女老師》到家里探望生病的弟弟;《老師們和校長先生》用盡了心力教育學生;《學校的女教師們》像媽媽一樣愛她們的學生;《助教老師》脾氣超好,學生怎樣搗蛋他都不發怒;《病中的老師》鼓勵安利柯“要努力學習數學,世上沒有做不到的事情”;《父親的老師》對學生嚴格要求,卻常常寬恕學生的錯誤。安利柯筆下的師生之愛不停地碰撞到我的心靈。
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日記本,記錄下心靈深處那個的愛的故事。
那天我生病了,“嘀嘀嘀”,媽媽的手機收到了老師的短信。“孩子,今天是母親節,老師給你留一項特殊的作業,用心寫出十種你感受到的媽媽給予你的愛,并且大聲地說給媽媽聽。祝你早日康復!落下的知識老師會幫你補上。”
兔年快到了,“嘀嘀嘀”,媽媽的手機收到了老師的短信。“20xx,我們心相連,學習同在;20xx,我們信心滿,努力永遠。老師祝22班每一個可愛的孩子健康成長!祝各位家長新年快樂!”
就要期末考試了,“嘀嘀嘀”,媽媽的手機收到了老師的短信。“今天的語文作業是針對練習卷中的錯題進行復習,相信自己是最棒的.。九點準時睡覺,預祝全體同學在明天的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媽媽手機里的信息經常會刪掉,可是老師的信息一直保存著。我告訴媽媽,將來我有手機了,讓媽媽把老師的信息轉發給我,我要收藏這份愛。我和安利柯一樣是四年級學生,我和安利柯一樣愛自己的老師。
合上日記本,我再一次翻開了《愛的教育》。此時,一輪紅日照亮了我的心海。
《愛的教育》讀后感7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通過自己的兒子的日記而改變的一部小說,原名《一名意大利小學生的日記》,是亞米契斯的代表作。這部作品講述的是發生在四年級,以一個小孩子安柯利為主人公發生在他身邊的事。講述了他身邊的美與丑,真與假,善與惡,以及他身邊的每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
令我最感動的還是其中的一個故事,叫《小抄寫員》。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叫裘里亞的少年。他的家里非常貧窮,爸爸白天在鐵路上工作,晚上還要兼職抄500份紙條以貼補家用。沉重的工作讓父親漸漸感到力不從心,于是裘里亞就開始都偷偷地幫助爸爸抄寫紙條。長期的熬夜造成裘里亞睡眠嚴重不足,搞得學習成績直線下降,爸爸不明情況,于是就責備他,他只能忍著淚水,繼續偷偷的幫爸爸抄寫。終于,有一天爸爸知道了此事,他們一家抱到了一起。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認為沒有錯,因為現在的我們,只知道依賴家長生活,都過著“小公主”“小皇帝”般的生活,沒有人能體會到生活的艱辛與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在想如果我是裘里亞,在爸爸訓斥我的時候,我絕對會不干了,并很憤怒地將事實的真相告訴他們,并摔下那些紙條轉頭就走,根本不會還像裘里亞那樣忍著淚水,一聲不響默默忍受。這就是愛的力量!
泰戈爾說過:“愛就是充實了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愛就是平平淡淡,簡簡單單。是愛讓我們這個世界充滿了精彩,是愛讓我們的人生有喜有哀。愛是奉獻,我們有付出,我們也有得到,愛讓每個人都感到無比的幸福。
這本書教會我們要真正的把愛心,獻給需要的人,應當從點滴的小事做起,從換位思考做起,學會理解、諒解和寬容。我們逐漸長大了,很多事,同樣也需要去理解辛辛苦苦教我們的老師,和養育我們的父母。
《愛的教育》讀后感8
《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認為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于愛的一些思索。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里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
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于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于生活的愛。
《愛的教育》讀后感9
前兩天,我看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書中一個個愛的小故事深深吸引了我,使我受益匪淺。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以四年級學生安利柯的眼光通過日記的形式完成的一部愛的作品,書中介紹了無數種愛,有父母之愛、同學之愛、師生之愛等等。雖然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是感人肺腑的。整部小說以一個小學生的眼光審視著身邊的美與丑,惡與善,完全在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愛的教育》這本書告訴我們:想要成為一個有勇氣、充滿活力、正直的人,首先得對世間、對事物充滿愛,真心誠意為他人著想。俗話說的好,愛是一種無限的力量。它可以驅使你的動力,讓你成為對世間有用的人。 在我們身邊,也發生過許許多多的小故事,這些微不足道的故事在不段喚醒人們,在不斷教育人們,在不斷感動人們。就拿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來說吧!那些奮勇抗戰的官兵們救了多少條無辜而寶貴的.生命!每當官兵們發現地里有受難的同胞是,它們就會不斷地鼓勵受難的同胞,用愛的力量讓受難的同胞們堅持,從而獲救。這種愛就像一跟隱線,拉扯著同胞,鼓舞著同胞,感動著同胞,挽救著同胞。后來,這種愛也成了千百萬人學習的榜樣。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些人因為過分地愛導致了極為悲慘的后果。如太多的膩愛,不正義的愛……所以我們在學習愛的同時,還要注意分別善與惡,做一個正直的人,《愛的教育》這本書中的羅伯蒂就是一個舍己為人的好學生,他為了救即將被車撞的一年級的小學生,腳不幸被三輪車車胎壓到,可當他醒來時的第一句話就是問那一個一年級的小學生的情況。瞧,多么可貴的愛啊!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學習《愛的教育》這本書中的所有主人公,充當一個充滿愛心的小使者,為社會做出無私的貢獻。
《愛的教育》讀后感10
《愛的教育》是一本著名的讀物,一直放在學生讀物的首位。當然,這是有原因的,他向我們展示了積極向上的不同的愛。
這些不同的愛,也都是通過主人公安利坷自己與周圍的人發生的事情表達出來的。
對父母的愛,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潑列科西。他的父親從不管他,還整日酗酒,虐待潑列科西,可是潑列科西從未恨過父親,而是一如既往的愛著父親,照顧父親。在他的眼里,父親的擁抱,父親的溫暖比獎牌更重要。
對朋友的愛,當然少不了卡隆。卡隆長的高大,力氣也大,有一顆善良的心,別人對他開玩笑,他也不生氣,但只要有人對他說謊,他便要火冒三丈,和那個人拼命。他非常講義氣,絕不對學校里的“惡勢力”低頭,絕不允許這些“惡勢力”欺負弱小的同學。當一位二年級的同學丟了買練習本的錢,在街道大哭時,卡隆便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零花錢給了那個同學,盡管自己家也不那么富有,甚至偏窮。
對老師的愛,這非安利坷的父親莫屬。當安利坷對老師產生不滿,并說著老師壞話時,父親便以寫信的方式,告訴安利坷自己的錯誤,而不是用打罵的方式。從中也突出了安利坷父親對安利坷深深的愛。
當然,這本書中不單單只有這些愛,還有很多隱藏著的.愛去發現。他們雖然不同,但都是積極向上的。其中,我最佩服的便是卡隆。他對朋友,對弱者的關愛與幫助,突出了他身上人們少有的正義,樂觀和絕不向“惡勢力”低頭的高貴品質。他的這些精神品質都值得我們學習,值得我們思考,同時也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最重要的,還是他對學習的態度,他的數學之所以學的好,便是他學習態度的端正和上課的認真,這正是我們所有人必須學習的。
《愛的教育》將我們生活中的愛展現的十分透徹,同時也向我們展現了生活的美好。
《愛的教育》讀后感11
在這個紛紜的世界海究竟是什么《愛的教育》給了我們答案。《愛的教育》采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一個叫安科麗的男孩的成長故事,記錄了他在家庭,學校,社會的見聞,字里行間洋溢著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感謝恩之情。愛是這本書的主旨,愛如空氣將我們包圍,因為他的無影無形而總被我們忽略。父母的愛、老師的愛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身邊。書中的.我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老師無私偉大的教誨,生病時同學的關心陪伴讓我們感動不已。書中一個個小小的故事,不僅是書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樣讓讀者被其中所體現的強烈情感而震撼。
在現代教育中,不管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愛的教育》都應該是其核心,是其基礎。有了《愛的教育》,我們才會用一種純真的眼光去看待這個社會,才會以感恩的心態面對這個復雜社會中的一切。受過《愛的教育》的人才是健康的,完整的,合格的人,由這樣的人組成的社會才是完整的社會,讀過《愛的教育》的人都會被書中所描繪的社會所吸引,我想這應該是《愛的教育》的魅力所在吧。
我們在生話中要推廣“愛的教育”。在身邊見到暴力教育要及時阻止,比如:發生在我身邊的一件事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就在前幾天,鄰居家的小孩把作業本落在學校的桌箱里面了,他的父母聽了,拿起皮帶就是一頓猛打。這時被陽臺上的我看見了,我立刻飛奔過去,對鄰居說:“叔叔阿姨,你們不能使用暴力解決孩子犯錯的問題,應該問他為什么犯錯并讓他改正就行了,他忘記作業本可以打電話和老師溝通或者重新買一本做就可以了,為什么非要打他呢?你們越打他越怕,要用‘愛的教育’教育孩子。”
你們愛他,就不能打他,每個小孩子都會犯錯誤,要給他改正的機會呀!叔叔阿姨們聽完后臉紅了,還說,以后再也不打罵孩子了,要用“愛”教育孩子。從那天以后,我再也沒有聽到鄰居家小孩子的哭聲了。愛的教育要宣傳,見到暴力教育要制止,打罵暴力不正確,我們要用愛的教育來育人。
《愛的教育》讀后感12
艾得蒙多·德·亞米契斯是意大利著名作家,意大利主要報紙的記者,他關注社會問題,繼而投身政治,參加社會主義運動,1879年至1889年的10年間,他寫了許多有關社會題材的著名作品,如《散文集》、《朋友們》、《大西洋上》等。而在他的眾多名著中,我最喜愛的,還是他在1886年寫的一部小說——《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原名《一名意大利小學生的日記》,是通過埃·德亞米契斯的兒子的日記改編的。這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說,以一個四年級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講述了從三年級10月份開學的第一天到第二年7月份在校內外的所見、所聞和所感,全書共100篇文章,包括發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還包括父母為他寫的許多勸誡性的、具有啟發意義的文章,以及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9則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通過塑造一個個看似渺小,實則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讀者心中蕩起一陣陣情感的波瀾,使愛的美德永駐讀者心中。整部小說以一個小學生的眼光審視著身邊的美與丑、善與惡,完全在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愛的教育》中有一篇文章名叫《純真的'孝行》,文中有個叫潘克希的孩子,他十分刻苦,只可惜,他有一個貪杯的父親。他的父親整天酒杯不離手,而且,每次喝醉了回來,往往無緣無故地踢他、打他,亂摔他的書本。可是潘克希從來沒有提起過這些。甚至,在別人說他父親時,他還會拼命反駁,總說“我的父親非常愛我!”,不過說的時候,聲音總是很低,同時還流下了眼淚……這,雖然不是什么轟轟烈烈之事,甚至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但這卻是世上最最真摯,最最純真的孝行。
《愛的教育》這部作品中融入了種種人世間最偉大的愛:老師之愛、學生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同學之愛……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感人肺腑。讀完了它,我對愛,有了一種新的認識——每個人的身邊都充滿了愛,只看你會不會去感受。
《愛的教育》讀后感13
假期里,我看了一本意大利亞米契斯著的《愛的教育》,愛,一個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純潔的愛,愛是無私的,愛是博大的,僅有生活在愛的海洋里,才會享受愛。而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后,我才真正領悟了愛的境界。
《愛的教育》介紹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猶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又何其難!在安利柯的生活中,父母教師如此細膩的用行動教會孩子怎樣去愛。《愛的教育》中,作者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的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么“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明白,愛,是無處不在的。我們一出生,就沉浸在愛的海洋里,有父母的愛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愛。漸漸長大了,上學了,又有教師的愛,同學們的愛。愛就如空氣一般,我們身邊到處都是愛,我們從未離開它。愛能夠使人絕處逢生,愛能夠使浪子回頭,愛又能夠激發人無窮的力量。
透過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溫暖:把學生當親人的`教師!當安利柯的教師說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女兒;我愛你們,請你們也喜歡我!你們之中,我一個都不愿責罰,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讓我們全班成為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于他,這位教師的坦誠深深地打動了我!他讓我們意識到,教師或家長用平等的目光看待孩子是多么重要!
這本書教會我們要真正的把愛心,獻給需要的人,應當從點滴的小事做起,從換位思考做起,學會理解、諒解和寬容。這不僅僅是大人們的事,我們逐漸長大了,很多事,同樣也需要去理解辛辛苦苦教我們的教師,和養育我們的父母。
《愛的教育》讀后感14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一個四年級學生記錄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以及長輩之間的融融之愛,讓愛變成了永恒的主題。
在《愛的教育》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抄寫員》,至今讓我記憶猶新,歷歷在目。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小男孩敘利亞。雖然他家里生活拮據,可他父親對他卻是百般疼愛,對他百事依從,但在學習上對他特別嚴厲。敘利亞看到父親工作這么辛苦,于是決定半夜起床偷偷幫父母工作,以至于他的學習成績一落千里,父親對他越來越失望,可又無可奈何。終于有一天父親知道了真相,懵住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感受到了愛與被愛的能力。
想起那次登山遠足,我不管不顧地往前沖,一味地把父親的提醒拋在腦后,還一直為自己的勇往直前而沾沾自喜。當看到父親上氣不接下氣地登上山頂,還沒有來得及休息,就惡狠狠地訓斥我說,“你以為自己很了不起是嗎?你不知道一個人爬古道有多危險,萬一出了事,跌個頭破血流的怎么辦?”而我卻是一臉的茫然。下山的時候,我又要一勇當先了,可我發現下山的路比上山的路更艱難,特別是踩上那些油光發亮的落葉,腳底更滑一不留神就有可能變成肉球滾下山去。這時,爸爸告訴我,讓他走在前面,讓我斷后,即使我一不小心沖下來,他也能用他的身體擋住我,每當遇到陡峭的斜坡,爸爸總是先小心翼翼地走下去,然后回過頭來伸出他布滿老繭粗糙的雙手緊緊地握住我的小手,這樣一步一步地領著我下山,一邊還不時地教我各種下山的方法,等到了山底下,發現父親的外套早已被汗水浸透,有些被曬干的地方還出現了白色粉末狀,媽媽說那是汗水蒸發后變成了鹽巴。這時我的心仿佛被什么東西給塞住了,說不出話來。
我在父親的關愛下成長,現在我已是青春少年,再過十年二十年,父親變得蒼老起來了,而我已是玉樹臨風的青年,那時我是否會牽著父親的手陪他散步,登古道領域大自然的每一處風景,就像當初爸爸陪著我一樣。這需要我們仔細思考,想著想著,淚水擋住了我的'視線,一股孝意上心頭。
父親的愛,像是一杯香氣四溢的濃茶,父親的愛,像是無邊無際的大海,父親的愛更像是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大山,因為他有著大山一樣深厚而要馥郁的深情。
【《愛的教育》讀后感】相關文章:
愛的教育教育心得03-01
愛的教育心得05-05
《愛的教育》心得04-12
愛的教育心得感悟 愛的教育讀書心得感悟02-17
閱讀愛的教育心得04-05
讀《愛的教育》心得04-09
愛的教育的名言警句12-04
《愛的教育》閱讀心得10-18
關于愛的教育名言03-06
名著《愛的教育》心得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