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實訓心得體會范文3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么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汽車實訓心得體會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汽車實訓心得體會范文1
為期一個星期的汽車拆裝實習(發動機、變速器拆裝)在金屬的回響中落下了大幕,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親手摸到真實的發動機和變速器,也是在大學期間首次進行的汽車專業課程的實習。
總的來說這次為期一周的實習工作是有趣的,而且具有比較高挑戰性和非常濃厚好奇感的實踐,我相信這次的實習必將會影響到我今后的學習工作,也是我學習汽車專業的一個轉折點,同時我還學習到了很多重要的經驗。
上了半個學期的汽車構造知識理論課,終于迎來了一次從理論到實踐的實習機會,讓我深深的感受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真理性,也體會到了理論與實踐想結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沒有實習之前,只是在課堂上聽老師介紹各種汽車構件的感性認識,有種未見廬山真面目的朦朧感。
然而親自動手拆裝書本上所描述的汽車構件之后,讓自己更深層次的掌握了相關知識,也基本上理解了發動機和變速器以及與其相關聯的汽車構件的工作原理。
本次實習的第一個項目拆裝發動機,發動機是汽車的心臟,也是汽車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拆裝發動機中,我們組主要拆裝了一臺豐田寶馬M30B35直列6缸發動機,這可是名牌發動機啊!所以我覺得很榮幸能親手拆裝高級的發動機。
發動機的外表裝有發電機它有齒輪與飛輪相嚙合;起動機用于開啟發動機的運轉;分電器和高壓線圈用于提高電壓和分配各缸點火的先后順序;拆開汽缸蓋之后就感覺這臺發動機的'工藝性比較高,因為里面的各零件之間相接的很嚴密,而且各零件的精度也很高;此發動機的噴油方式是多點電控噴射;在排氣管尾部還有氧氣傳感器。
但是,我們在拆裝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我們所遇到的問題就是拆下來容易裝上去難,最后還要老師指點才完成了這項任務,造成這個原因主要是我們對整個發動機的各部件的組合以及它們的工作原理理解不夠透徹。遇到類似的這些問題也是好事,讓我學到了怎么樣去處理困難、解決問題,收獲到更多的知識。
本次實習的第二個項目是拆裝變速器,變速器分為自動變速器和手動變速器。我們組主要拆裝了一臺本田雅閣平行軸式自動變速器。
汽車實訓心得體會范文2
在之前金杯模塊的學習當中,我們對四輪定位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進行了實際操作。在今天雅閣的四輪定位之后,感覺兩者既有相同之處,又存在很大的區別。前期的準備工作基本是一樣的,檢查懸掛、制動轉向系統是否正常,以及輪胎氣壓,車身高度等。最大的區別是:金杯車的后輪不需要調整。因為它的非獨立懸掛決定它沒法調整。而雅閣車把后輪是獨立懸掛,是需要調整的。而且還要先調整后輪,因為前輪的數據是以后輪做為參照的。還有在金杯車上角度是有專門的調整設置,而雅閣車上是沒有專門調整設置。
比如,前輪外傾角,在金杯車上可調整下懸掛臂的偏心螺絲來改變前輪外傾角的大小,但在雅閣車上則不可以調整。而有些在設計上似乎不可調整的角度,但在保證汽車正常行駛,而且不會出現安全隱患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改變零件的形狀來達到調整的目的。從而使車輛有更可靠的操控性與舒適性。比如前輪的主銷后傾角,金杯車可通過調整后置穩定桿的長短來調整。而在雅閣車上是前置穩定桿,而且在設計上穩定桿是不可以調整長短的。但我們的可以通過另外一些途徑來達到調整的目的。方法有三:
一、用車床加長穩定桿緩沖膠端的環段口的長度,使穩定桿緩沖膠與隔套有更多的余地往后移動,這樣可以使穩定桿襯套與下懸掛臂的固定螺絲之間的距離變短,使主銷后傾角往的方向移動。
二、改變穩定桿的密度,彎度越大,穩定桿緩沖膠補套與下懸掛臂的固定螺絲之間的距離也就越短。而在實際訓練中,我們也采用了這樣的方法(因為沒有車床),但這種方法存在一些弊端。
我們開始發現主銷后傾角負角度太大,于是我們拆下穩定桿決定將增加它的密度。于是我們拿到車間的壓床上用壓床的壓力使之密度增加。但試后才知道,這是徒勞。穩定桿是一根硬度很高的鋼條,想利用我們現有的壓床不可能將其變得更彎。于是在羅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拿到鈑金班,利用氧焊把穩定桿中部燒紅,使其硬度下降。然后用鐵錘敲擊使其變彎。彎度是增加了,但發現裝到車上螺絲并不好裝。因為穩定桿后端與下懸掛臂的連接處有四顆固定螺絲,四個螺絲孔與前橋上的隔套安裝孔,三孔是成一條線的。在敲擊穩定桿時,穩定桿肯定有往兩邊扭曲。于是兩顆固定螺絲無法裝入孔內。通過幾次修改后,才勉強把螺絲用扳手擰到底。但這樣存在一定的隱患:一、因為螺絲強擰入而造成受力不均,螺絲容易滑牙而出現翻松。二、穩定桿被燒紅,對鋼性與硬度肯定會有一定的影響。
三、通過改變穩定桿隔套的長度來達到調整目的,但這樣損失了車輛的舒適性。用為隔套變短了,緩沖膠肯定會被壓縮的更厲害。被壓縮的緩沖膠緩沖效果變差。特別是在過減速帶與顛簸路面時。做四輪定位增加舒適性本來就是一個原因,但這種做出來反而舒適性變差了。
綜合以上所述,如果條件允許,顯然第一種是最理想的,而且是必須首選的,以上所說的三種方法,都是主銷后傾角負角變太大而將其往正方向移動的。如果是主銷后傾角正方向太大,就是在穩定桿緩沖膠墊層后再加裝一定厚度的`墊片,使其往負方向移動,最終達到理想角度。
前束角,區別在于金杯車是前置橫拉桿,而雅閣是后置橫拉桿。前置橫拉桿調長橫拉桿前輪向外偏轉,縮短橫拉桿前輪向里偏轉,而后置橫拉桿則剛好相反。
雅閣車的后輪調整,后輪的前束跟金杯車的外傾角的變化原理是一樣的,都是通過調整偏心螺絲。只不過偏心螺絲設計的位置不一樣,所以改變的角也不一樣,金杯車上設計在輪胎下部,這樣有利于輪胎的下部左右擺動來改變外傾角的大小,而雅閣車上的偏心螺絲設計在后輪的前部,通過輪胎前部的擺動來改變后輪前束角的大小。
后輪主銷后銷角,雅閣設計的可調整。有同學說可以在穩定拉臂的緩沖股座上裝緩沖膠螺桿的位置兩邊周車床加工兩條一模一樣的槽位,讓螺桿能前后移動達到調整目的。但我認為,穩定拉臂本身就是用來增加后輪下懸臂的剛性的。如果在緩沖膠座上切槽會影響穩定拉臂的剛性。而且怎樣來前后推動穩定拉臂。所以我不贊同此做法。
后輪外傾角,在設計上是不可調整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在上擺臂的固定螺絲處加裝墊片來改變后輪外傾角。當然我們在調整前要知道多厚的墊片改變多大的角度。0.3-0.5mm厚的墊片可改變3’-5’的角度,1.0-1.5mm可改變,2’-30’的角度,2.0-3.0mm,可改變25’-35’的角度。這樣就可以根據電腦檢測出的數據來計算需要加裝多厚的墊片。在加裝墊片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加裝墊片后,原來的螺桿長度是否夠長。如果出現角度偏差太大,要確認所選車型是否正確,一般情況下,角度偏差不大,加一塊1.5mm左右的墊片,螺桿是夠長的,如果確認所選車型無誤,那么有可能是車輛使用時間太長,上擺臂與固定節臂出現變形,或曾經發生撞擊。此時螺桿就有可能不夠長。如果不夠長,螺桿只能吃到兩圈螺牙,表面上已經緊固了,但車輛在行駛過程中上擺臂是不停擺動的,螺桿很容易出現翻松,造成整個后輪往一側傾斜,出現方向不易操控,距偏,甩尾。如果在高速中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所以,螺桿不夠長時,一定要更換大小一樣,長度長一點的螺桿,并確認能擰到底。
四輪定位完成后,并不代表所有數據都是準確無誤的。我們要通過試車來確認外傾角、后傾角、前束是否真的都沒問題,如果在試車過程中出現方向有偏,剎車印顯示偏磨,方向盤難操作,那說明外傾角還有問題。如果出現方向盤重,發抖,急剎車時偏向一側,那說明主銷后傾角還有問題。如果直行時要經常歸正方向盤,說明前束兩邊有偏差。如果出現以上情況,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手工微調。
通過雅閣的四輪定位我學習到,我們在做四輪定位時,不要墨守成規,懸掛結構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有些看似不可調的角充,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所定位車的懸掛結構。我們還是能從中做出相應的調整。讓車擁有更好的操控性與舒適性、經濟性與安全性,這是我從這次實訓中所收獲的。
汽車實訓心得體會范文3
我在學期初進行了具有本專業——車輛工程特色的實習課程——汽車駕駛。當我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內心很是激動,興奮之情溢于言表。坐在空曠的自習室,一個人經常幻想著駕駛的樂趣與快感,幻想著"快如疾風,順如閃電"的激情,幻想著加速瞬間身體后傾的愉悅;也許耳邊還會有呼呼的'風聲,也許頭發會恨帥的飛舞,這一切令我神往和充滿期待。
然而,當我真的迫不及待的踏入這一天——xx月xx號,我很理性的收回了我的浪漫。從老師的訓話中,我得知汽車駕駛容不得半點馬虎,也必須腳踏實地,因為這絕非兒戲!我深深吸了一口氣,暗暗告訴自己:加油!
xx月xx日上午,實習正式開始。上午屬于認識實習,老師很耐心得向我們講解了必要的理論知識,包括汽車構造概述(重點是發動機)、如何啟動、換檔以及行車時應注意的一些基本問題。而后大家很踴躍地回答了老師的問題,我也積極得向老師提出了自己內心的疑問,老師很耐心也很熱情地做了解答。在老師的要求下,我們很快分好組,然后在老師地指導下進行換檔練習。我們的駕駛用車是大眾桑踏納,古董一級,據老師說年齡比我們要大!我很認真得按老師的教導練習著:松油門,踩離合到底,右手換檔(整個過程目視前方),緩慢松離合,加油。主要是練習手感,培養"無意識換檔"操作。下午,我們學習轉方向盤,即雙手呈"十"字狀交叉換位轉動方向盤至卡死(練習用車已懸空)。第一天很輕松,但我覺得很充實,因我我又學會了很多。 xx月xx日上午,我很早來到場地,繼續練習和鞏固昨天老師教導的基本技能。我知道萬丈大廈平地起,沒有深厚的功底,談不上進步更無從飛躍!經過一上午的練習,我已頗具手感。下午,老師說"實戰演練",我再次狂熱起來,因為我等待了很久,期待了很久。驅車半小時,我們來到南郊三環附近一新修路段特偏僻處練車。我自告奮勇第一個練,雖說已練了一天半了,但那畢竟是"死車"啊。點火之后,我開始狂緊張,離合松不到位,車也卡死兩次,總感覺雙腿在顫,但絕非車身搖晃所致,操作方向盤也不像練習時那么簡單,車不走直線,拐彎時甚至轉不動。在老師的指點下才勉強過關。當然我的表現不算太壞,畢竟是第一個,開到這份上也比較滿意。另一個組員就比較驚險了,點火之后,他加油過大,方向盤也沒抓緊(也許是抓得太緊),竟一直沖出人行道,最終車沖過石階,卡死在花壇中。坐在車中的我驚出一身冷汗!通過這次實戰檢驗,我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晚上躺在床上,我深刻地檢討著自己的表現,吸取教訓,爭取明天的進步。
【汽車實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汽車實訓心得體會04-27
汽車實訓心得體會07-13
(精)汽車實訓心得體會10-21
汽車專業實訓的心得體會03-10
汽車實訓心得體會范文03-10
汽車實習報告 汽車實訓報告總結03-30
汽車駕駛實訓心得05-01
電工實訓實訓心得體會09-03
汽車駕駛實訓的心得體會范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