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貧困生家訪心得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么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貧困生家訪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貧困生家訪心得1
我身邊的很多人都是從貧窮的山村來這里的,誠如我們鐵道1101班的同學,大多數人都是農村的孩子。很多人都說,農村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我深有體會,相比很多的城市小孩,我們農村的孩子顯得的穩重,早熟多了,不為別的,只因我們自身的家庭情況,不允許我們像別人一樣任性。而通過此次去南寧市解元坡小學貧困小學生家里去家訪,我再次與一個農村的的小孩接觸,再次把心底的感觸挑起。
在家訪的過程中,我們更多的了解到***小朋友的家庭情況,我們從中了解到她母親一個人做鐘點工,收入不多,而她的父親一天收入才二十多元,實在是難以想象,一個家庭的頂梁柱竟是這么的不易,我們不知是什么原因使這位爸爸沒有了斗志,而甘于如此清苦,也許是因為曾經經歷了什么吧,又或許是因為沒有文化的原因,這些原因我們都只是猜想罷了。不過還好,家庭的因素并沒有影響到小朋友,沒有使她因此而變得孤僻、自卑。反之,她是那么的活潑開朗,又是那么的懂禮貌,學習認真,一個三年級的小孩,寫出來的作業是那么的清雅、整潔,這些讓我們倍感欣慰。
家訪回來后,我想了很多,想自己的,想別人的,想小朋友的。我想雖然我們也很貧窮,但只要我們能從平時的生活中省出那么一點,加起來我們就能幫助到***小朋友了,就像歌中唱的那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所以,獻出我們的愛,點綴那一點空白,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也讓***小朋友在溫暖中快樂長大。家訪中,馬主任還勸說了譚爸爸,勸他去學點技術活,學會了技術,生活也會得到很大的.改善,畢竟人還年輕,就這么枉費人生未免太可惜了。而我們的那份愛心也并不能成為她家的主枝,所以我真心希望他們家的家境得到好轉,希望下次去家訪,他們家已經換了個新面貌。
這次家訪讓我學會了很多,我們雖然有那么點窮,但窮并不能成為我們不學習的理由,正所謂人窮志不窮......也讓我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了,但愿人間處處充滿愛,生活更美好,明天會更好。
我是鐵道1101班一名普通的大學生,現擔任我們鐵道班的團支書。我也是從大山里走出來的孩子,深深體會到交通的不便帶來的貧窮,所以我立志要走出大山,去改變自己,改變我家鄉的面貌。
在家訪過程中,我們深入到***小朋友的家庭,首先講明我們來的目的,然后就進行交流、拍照。在交流過程中,我們得知這個家庭是不易的,父親的自身情況,小孩的情況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讓我們覺得資助這個小女孩是非常有義務的,正所謂,伸出你的手,拉住我,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雖然***出生在這種家庭,但她那活潑、開朗的性格絲毫沒有受到影響,她那端正、整潔的字體,她那彬彬有禮的態度,讓我們更加有必要去幫助她,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太多的經濟能力,但是我相信身邊的人也會在點點滴滴中幫助這些人群,讓她們感受到溫暖,感受到關愛。
在家訪的過程中,我們同樣也了解到***的父親一天的收入才有二十幾元,這對于一個家庭的頂梁柱來說,是遠遠不夠支付生活費等其他費用的,頓時,我的大腦中就閃過一個念頭,難道是曾經所受的挫折過多,消磨了他那積極向上的斗志,在此,我不得不深深感嘆一番,小朋友都能活得這么出色,這么向上,為何身為父親的譚爸爸不做出色點,做一個好榜樣呢?和我們一道去的還有馬昌寨主任,主任了解這一情況后,就與譚爸爸說:"農民工可以去學習一些技術,去培訓,這樣,工資至少也能比現在的多,才能養家糊口。"是啊!有這樣的好機會,為什么不充實自己。
家訪給我最大體會是拉近了與學生家長的距離,拉近了與學生的"心靈"距離,加強了溝通,增加了相互間了解。我想以后要盡可能多地了解他們,讓他們在溫暖中成長。
貧困生家訪心得2
“xx計劃”是由xx大學舉辦的扶貧助學項目,而作為“xx計劃”的志愿者,作為資助人與被資助人溝通的紐帶,我的工作就是利用假期做好貧困學生的回訪推薦工作,及時準確的將社會之愛傳遞到貧困學生及其家庭。幫助貧困學生順利完成他們的學業,將來成為一名社會有用之人。
我今年寒假的任務就是對我的家鄉xx縣各鄉村的學生進行回訪調查,發放資助款并推薦新的需要資助的學生。而負責這個工作的志愿者包括我在內共有三人,回訪學生有8人,推薦學生20人。這些工作聽起來很簡單,可要真正實行起來,就會發現沒想象中的那么簡單。
首先,我和一名志愿者用“xx計劃”的資助款總共1400元去給被資助的學生買他們所需要的東西,由于每個學生資助錢數,年級,家庭狀況不同,所需的學習用具也不同,又規定不能全部給錢,所以我們只能一大早約好一起在涇源縣城買東西,即便是買東西,感覺都很麻煩,還要根據每個學生的需要來買。我們經過商議之后,決定了要買的東西,然后就開始行動了,整整轉了一天的時間,才把東西買齊。
我們給每個同學都買了一個新書包,買了筆記本;還有一些初中生,幫他們買了復讀機以便他們能更好的學習英語;還有一些家庭條件比較困難的同學,我們直接給了他們現金讓他們可以買些需要的'東西。
接下來,我們開始了訪問的工作。雖然我老家在紅旗村,可我卻不是在那兒長大的,即便和爸媽去過幾次,也都只是在親戚家,感覺還可以。可沒想到這次去,看到那些學生的生活狀況,讓我感慨萬分。紅旗村共有五名被資助的學生,但住的都比較分散,況且我們對那兒的環境也不是很熟悉,只能邊走邊向村民們問路。紅旗村共分為六個村隊,而這些學生則分散在這六個村隊中,于是我們決定從最里面的一大隊開始。那天的天氣很好,但由于剛下了雪,雪開始融化,使得道路特別泥濘,很難走。每去一個學生家,我們都會按照“xx計劃”的要求,讓孩子接受物品,并讓家長簽字接收,然后學生就開始寫感謝信。孩子和家長都很高興,連忙感謝我們,他們總會很熱情的招待我們,端出家里的好吃的,為我們遞上一杯熱茶,嘴里還不停的說著“讓你們費心了,這么遠來給我們送東西,真是謝謝你們……”,喝著熱騰騰的茶,心里感覺暖暖的。讓我記得特別清楚的是有一個學生,她今年十二歲,當我們去她家的時候她正在和面,準備給家人做飯,而她的媽媽因為一次意外癱瘓了,每天只能癱坐在炕上,她還有一個弟弟也在上學,他們一家四口的經濟來源全靠他的爸爸夏天外出打工來賺錢,平時她連寫作業的地方都沒有。由于她們家實在比較困難,所以我們只給她買了個書包,然后把剩下的現金給了她的家人,讓他們買點需要什么東西。天冷的時候,她父親回來會照顧這個家,而到了夏天,她的父親會外出打工,照顧母親和弟弟的重任就擔在了她的肩上。一個十二歲的小女孩竟要支撐一個家,這讓我們這些大學生不由的產生了愛憐與欽佩。還有一個學生,她的姐姐學習本來很好,可是由于先天性近視高達xx度,即使戴著特別厚的眼鏡,看起字來依舊困難,無奈之下只好退學…….我們用了整整一下午的時間才完成紅旗村的訪問,雖然很累,但讓我們感觸頗深,似乎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也學到了很多……
這次的實踐活動,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天時間,但我卻學到了很多,從我接觸的這些學生,家長身上學到了很多生活的道理,做人的道理,這些只有你親身感受了,你才能體會到。同時要善于和別人溝通,人在社會中都會融入社會這個團體中,人與人之間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過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別人給你的意見,你要聽取、耐心、虛心地接受,這樣才能提高你的團隊意識。
知識的積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識猶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會衰弱,人缺少了知識,頭腦就要枯竭。而且在工作上還要有自信。
這次親身體驗讓我有了深刻感觸,這不僅是一次實踐,還是一次人生經歷,是一生寶貴的財富。在今后我要參加更多的社會實踐,磨練自己的同時讓自己認識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會就已體會社會更多方面。
貧困生家訪心得3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句話出自歌曲愛的奉獻,我覺得它很有道理,因為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會遇到一點困難,這時候就需要我們伸出援助之手。而我們今天的活動是拜訪貧困戶,給他們送去溫暖,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
我們在9:00到達了村委會,由郭會計帶我們去貧困戶的家里。我們到的第一個人家是羅奶奶,大概是60歲,她的腿腳不太方便。在和羅奶奶的交流中,我們了解到這里的村民是以種菜為生,奶奶的丈夫在昨天晚上12:00去縣城賣菜,早上回到家中睡覺。很難一個那么大年紀的人還要天天過著晝夜顛倒的生活。但是在中洲村,這樣的`人比比皆是。就像他們說的那樣,一天不干活,就沒有收入。奶奶臉上有著農家人特有的羞澀,看著我們給她帶的西瓜,直說不好意思,還讓我們拿回去。我們跟奶奶講了許久,奶奶才接下了我們的慰問品。
第二戶人家是梁爺爺他是因病制貧,病因是股骨頭壞死。不論是站在,還是坐著,腿上總是有陣陣痛感襲來,痛得讓人難以忍受,還沒有藥物可以控制,所以他平時的行走還得依靠拐杖。但是因生計所迫,他還是得下田耕種,收貨的蔬菜,和羅奶奶的丈夫一樣都要晚上十二點去縣城賣蔬菜,收入也深受市場行情影響。梁爺爺挽起他的褲子,我可以看出他兩個大腿的腿圍一大一小,小的是因為股骨頭在萎縮。而且這個病情會因為時間增加而越來越嚴重。
第三戶人家是一個45歲的郭叔叔,他有著嚴重的關節萎縮,從小學一年級病發到現在都只能依靠自己做的凳子行走。梁會計告訴我們,叔叔的父親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得病去世了。母親患有老年癡呆癥,送到了遠在廈門的弟弟家照顧。他一人獨自在家,又因為沒有讀過書,有什候跟他講遂川話,他都聽不懂,每天只能坐在大門口看著路上。因為行動不便,有個70歲左右的老奶奶會每天炒好菜后,放在電飯煲給他吃。至于米飯則由自己一點點的挪回電飯煲旁邊煮飯吃。看著那對于正常人來說,輕而易舉就能走完,而他需要挪動半天的距離,我不經感到一陣陣心酸。臨行前,隊員們拜托老奶奶切西瓜給叔叔吃。還囑咐了很多關于慰問品的保存事項。希望他能開開心心的過每一天!經常有人能陪他聊天!
貧困生家訪心得4
周末,原本可以休息一下。可是和同事進行了貧困生家訪。
周五下午我們驅車兩個多小時到了臨近的一個城市。這已經是我第二次進行貧困生家訪了。記得第一次是年前,去的是柳州。那次由于我們幾個沒有開車,也不知道路線,在市區坐了公交車,還沒有到站就下車了。結果我一個人拿著10斤重的禮品在雨中步行了5、6公里左右。結果一身西裝濕透了,回到招待所脫衣服出來的時候聞到衣服一身羊騷味。那衣服是羊毛料的!
這次家訪情況好多了。我們根據地圖自己開車幾經周折打聽終于到了學生家庭地址的村莊。問那些老人家,個個都說這本土話,語言障礙。還好有個年輕仔在家,問了才知道他們家搬家到鎮上了。
后來經過年輕小伙子的說明,我們終于循跡到了學生的家。家確實是如指路人說的五層樓,可是當我們走進的時候看到樓房就是胚房。一扇窗戶玻璃都沒有。當我拿著學生名字和家庭住址問那位在干活的`大叔說:“大叔,您這是@@@的家長嗎?”
此時這位大叔在忙活著的大叔看了我一眼(當時他正在給人家的農用車焊接東西)臉上的表情一下刷白,看著他當時的表情好像要發生什么大事似的。聲音中顫抖著說到:“我正是,有什么事情嗎?”
我當時立即說:“我是南寧職業技術學院的老師,我們來這邊順路來家訪的(其實是專程來家訪的)!”
當即,學生的父母馬上拉我和同事上樓要求我們坐下了,才又緊張又顫抖地和我說:“到底出了什么事情。你們和我說吧!”
我們再三說明了僅僅是來家訪的,孩子沒有什么事情。他還是沒有相信我們的話。話語中還是很緊張。
后來在詢問中,才知道,他家這房子是在20xx年就建成的。20xx年二兒子才考上我們學院。就在這一年,在柳州讀書的大兒子遇到了一場大病,結果大兒子的老師來的情景和我們一樣,結果一去看,要動手術,花了他們家五萬多塊錢,原本家庭條件就不怎么好的,現在三個孩子讀書,還有個妹妹在市里讀高中。作為父母的他們特別擔心孩子出了什么事情。看到我們一臉真誠的表達來意后,還不肯定地相信我們的話語,后來我們留下了電話,姓名給他們。
當時我環顧他家,看了家里的擺設。看了心中一陣陣寒意襲背。看著這父母的生活環境,家里一件像樣的家具都沒有。房子四周一個擋風的玻璃或者塑料窗戶都沒有。床上的被褥是那么的陳舊。吃飯的桌子椅子僅僅只能說是個能放東西和坐人的把子。看著這樣的情況,我心中多難受。可以用家徒四壁來形容這個家庭,為了孩子他們什么都沒有。不知道他們多大年紀了,但看起來樣子都50歲了。為了孩子他們的付出太多太偉大了!
我這人就是很容易感動的人,看到這樣的情境。我的心中在滴血,眼淚都差點出來了。我不僅為了他們感動,為做他們的孩子感到幸福。這樣的家訪真的太有意義了!希望他們孩子體會他們的良苦用心!
貧困生家訪心得5
耿青梅是盤錦市二中初一五班的一名學生,母親在她小學的時候就去世了,家里靠著父親一人頂著大梁,后來,父親身體也不好,常年有病。小小年級的她似乎看淡了生老病死,對前途也沒有感覺到有很大的壓力,用她的話來說,未來是不可預知的,現在能做的就是做好當前的能做好的事,不給人生留遺憾。她在和我們談話時沒有一點緊張,就讓我們覺得她像我們身邊的一個同學,一個很普通的同學。和初中生談話,很少有感覺如此親切的,一般都是被他們學校那種把學生當機器使用的制度給震撼住了。她為了節省家里的開支,選擇了徒步上下學,每天5里路的車程也練就了她強健的體魄,她在籃球隊里表現的很出色。在小升初的考試結束后她就巧妙的利用了假期的時間打工,在餅店當服務員。一個月就掙200元,對于她家來說200元已經是很大的收入了。在學校她擔任著班里的生活委員,平時組織班里的同學賣廢品勤工助學,也幫助同學在上學放學的途中采購日常用品。說實話,很佩服她,一個初中生能夠在生活的重壓下活的如此瀟灑。從她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中國外交事業的未來,她的那種闖勁真的.值得我們學習。她主動提出了帶我們去找其他的幾個要走訪的同學,果斷的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她說:“我知道你們這種活動需要一個本地的向導,要不
然會走很多彎路。我建議你們下次走訪的時候最好問到學生的家長的名字,要不然很多村里的人都是不認識小孩子只認識家長的。”她陪著我們一路走村,問路,定路線,她是立下了汗馬功勞。我們似乎把她當成了我們小組的成員,說說笑笑,一時間甚至忘了她那家庭的重擔,忘了她是我們走訪的一個貧困生。她向我說:“如果要選擇性資助的話,那就不要資助我吧,有更多的人比我更需要幫助。”在感受到她的真誠的同時,我似乎感受到了一種魄力,一種大無畏的精神。很多學生在爭取一筆助學金的時候都勾心斗角,把自己的家庭情況寫的一窮再窮,都在那里比窮,可是平時穿的衣服卻那么時髦,幾天就買一件新的。要不是這次走訪,我真的不知道什么叫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晚上了,她留我們在她家吃飯,飯菜很樸實,洋蔥兩碗,里面還混著很多肥肉,算是葷菜了吧,這可能是我們突然造訪他們所能提供的最高接待水平了。她的父親都舍不得吃菜,吃了一碗白飯算是填飽肚子。后來我們才了解到,早上5點,她的父親就醒了,開始勞作。我實在無法感受那種早上五點起床晚上十點睡覺中間的17個小時全部用來干農活和家務的日子。太辛苦了,真的太辛苦了,不容易的。現在,學校的3名老師已經和耿青梅結成了幫扶對子。天氣冷了,李飛老師把自己的棉襖、棉靴送來了;要買復習資料了,邵會老師又送來了書店的購書卡,中午的時候看見孩子就吃一個卷餅,我就會給孩子買一盒盒飯。在每年的扶貧幫困活動中我們每位老師都會資助學生100元錢,有的老師還會給更多。有時我就想“我少買一件衣服就夠耿青梅一家兩個月的生活支出了”,我就是用這種想法資助了一屆又一屆的學生,使我班的學生沒有一名是因為貧困而輟學的。
貧困生家訪心得6
經過一路顛簸,終于到達了水觀。和我想象中的家訪地點不同,這次的家訪地點真的是只能用“窮山惡水”四個字來形容。除了第一個蘇姓孩子是住在街上以外,其他的孩子都是住在真正意義上的大山之中的。通往大山深處孩子們的家的路途更為艱辛,處處均是狹窄小道,讓人走得觸目驚心,與此同時,也讓人心中無比的難過:那么小的孩子竟然要走這么遠這么險的路去上學!
幾乎每個被家訪的孩子的性格都挺內向,都很怕陌生人,當我們向他們詢問家庭情況和學習情況時,他們都顯得有些緊張和不自在。或許環境真的是能影響一個人的性格,封閉的大山讓孩子們的內心也封閉了起來。每當問起孩子們是否喜歡念書時,他們純凈的眼神和不好意思的肯定的回答,讓我的心里很難受。或許這個社會就是這樣,那些別人輕而易舉就能夠得到并且滿不在乎的東西,一些人強烈渴求得到卻無法好好的擁有。這里的孩子對教育的渴求亦是如此。
在家訪過程中,時不時聽到某某孩子輟學了,念完小學便不再繼續念下去了,或是去學習技術,或是就這樣留在家中務農。這讓人痛心疾首!人們都說“知識改變命運”,對這些孩子來說,學習真的是一條改變自己人生的'很好的道路。
我真心希望那些孩子的家長能夠重視教育,能夠知道教育的重要性,讓自己的孩子、支持自己的孩子繼續學習。同時也希望當地政府和社會各界能夠多多幫助這一類的孩子,或許在你眼中微不足道的力量,就能燃起孩子們對未來的希望之火!
貧困生家訪心得7
驕陽似火,依然掩蓋不住下村工作的熱情。昨天的任務是核對3村29戶困難家庭的基本情況。工作要求做到,所負責區域內各村上報的困難戶逐一走訪到位,做到要與戶主見面,了解家庭組成情況、收入情況、住房情況、致貧原因等一系列問題。
頭頂圓盤,從早上9:00開始入戶了解情況,一直到下午5:30才回到鎮里,這期間衣服始終是處于透明的狀態。一天下來,順利走訪了3村29戶家庭,了解核實了基本信息,農村致貧的家庭,無外乎以下三種情況:一是,因病致貧;二是,因殘致貧;三是,因缺勞力致貧。
因病致貧。家庭成員中有重大疾病者,醫療費用拖垮一家的經濟,影響了整個家庭生活狀況。在交流的過程中,特地咨詢了農村合作醫療的情況,現在的農村合作醫療還未能涵蓋所有方面,對于重大疾病,只能報銷極少部分的普通藥品的費用,對于類似開刀費、治療費、高等藥物的使用等則不能報銷,只能解決很少一部分的費用。對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有它積極作用的一面,邁出了全民醫療的步伐,要想真正的讓農民朋友看得起病,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還有許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個人意見:大病治療這方面需要加強,致貧家庭都是由于大病引起的,應該實行農村農戶的大病統籌制度,國家應該在這方面的工作了吧?對于重大疾病者,不光是農村村民看不起,城市居民也倍感壓力。
因殘致貧。家庭中存在殘疾人士,喪失勞力,從而失去主要生活來源,依靠他人照顧生活,拖累全家的生活。在走訪這些家庭的時候,有的到現在都沒有辦理殘疾證,在他們思想中,殘疾證沒用,不能得到一定的幫助,即使村干部為他們聯系好醫院、相關部門,村民都不去做鑒定。這說明我們的宣傳工作還沒做到位。國家此類人較多,尚未逐一涵蓋,致使部分殘疾患者對其失去信心,在我國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這需要國家的繼續發展壯大,擴大救助范圍,積極探索新渠道、新方式,以滿足廣大殘疾患者的生活需要,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
因缺勞力致貧。主要涉及單身老人家庭,子女分家,家中僅剩高齡老人生活,由于年齡過大,勞動力不足,只能種幾分地,維持生活,子女每個月給的生活費也是少的可憐。對于這樣的家庭,子女完全應該負主要責任,他們應該受到譴責,自己家的老人都贍養不了,甩手給國家,也不指望這樣的人對社會有什么貢獻。
在以上三種情況的調查中發現,每個家庭中都有年輕勞力在外打工,按理說可以負擔家庭的部分開銷,而恰恰相反的是這些年輕人在外不管掙多掙少,家里都看不到他們的錢,有的甚至還需要家里補助。為這些年輕人感到痛心,家庭生活已經窘迫,作為人子應主動承擔一些責任,為家庭分憂。牢牢樹立家庭的責任感,只顧自己的享受是萬萬要不得的。可能也是筆者的一概而論,也許他們在外確實沒掙到錢,也許他們在外也同樣辛苦、、、、、、,但我要說的,要喚醒他們的責任意識,多分擔。
通過一天工作,感觸很多,想法也很多。對于基層民政工作,要建立一個動態的管理體系,實實跟蹤低保戶的情況,避免出現人死還在吃低保,已脫貧還在吃低保,不該享受低保的人在吃低保,真正困難而應該享受低保的人享受不到的怪現象大發生。中國的社會只能是做到相對的公平,任何好的制度,往往都是被人為的破壞,總有那么一部分人利用權力去打破這種公平。制度再這么完善,也需要人去遵守。
【貧困生家訪心得】相關文章:
家訪的心得11-22
家訪的心得03-20
暑假家訪心得04-22
家訪工作心得03-10
家訪心得優秀10-30
家訪反思心得10-31
家訪感受心得01-21
家訪心得通用12-26
家訪的簡短心得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