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親敬老活動心得體會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孝親敬老活動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孝親敬老活動心得體會1
老齡問題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弘揚尊老敬老美德,發展老齡事業始終是黨和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責。我公司切實加強對老齡工作的領導,將老齡工作納入日常工作中。
宣傳貫徹《老年法》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司切實將宣傳貫徹《老年法》作為依法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一件大事來抓,把尊老敬老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貫穿于開展老年人工作始終,全面落實,認真抓好。
尊老敬老,關心生活,積極為老年人做好事、辦實事
1、走訪慰問,關心老年人生活情況。公司堅持冬送溫暖夏送清涼制度,扶貧幫困,噓寒問暖。每年都在春節、端午節和重陽節等節日,上門進行慰問,對身患重病,身邊無子女的老人更是關懷備至,并聯系醫院為他們上門治病送藥。在走訪慰問中,除了送上慰問金外,還送上米面、食用油等食物,有效地解決了困難老人的實際問題,使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受到了老人和社會的贊譽。
2、開展豐富多彩的尊老敬老活動。一是樹立文明新風,宣揚尊老敬老典型。二是開展特色活動。利用公司資源,組織老人進行春季踏青活動,受到眾多老人的喜愛。
孝親敬老活動心得體會2
孝親敬老是一件我們每一個人必須去做的事情,這些都是折疊尊敬的人,他們在年老的時候需要我們的照顧需要我們的幫助,讓他們能夠有一個美好的晚年是一個正常人都應該做的事情啊,孝親敬老活動心得體會感悟一起感受一下!
孝親敬老活動是一個很有意義的事情,這是我一直喜歡做的事情,這跟我小時候的`教育有關系,我的爸爸從小就叫我要學會尊老愛幼,我一直記在心里。
我原來以為敬老活動都是帶著孩子一起去,主要是給孩子起到一個好的榜樣,從小教會他們尊老愛幼,但是這一次我全身心投入進去我才意識到,以前我的做法都是表面的,真正參與進去你會發現這是一件凈化你心靈的事情。
就拿送老人東西這件事情來說,以前我都是在網上搜一下,大家正常都是送些什么,襪子手套圍巾這些,但是這次我走在街上,仔細的把這件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去做,這時候天氣雖然有點涼了,但是老人們一般都是在太陽底下曬曬太陽,手套圍巾這些的用處并不是很大,如果送一些帽子,不僅能擋風還能保暖,老人們一定喜歡,就送去了帽子,老人們都是很開心的。所以敬老這件事情,只要我們有心,想仔細一點,不當做一個表面的事情去做,就一定能夠做好的。
以前每次帶孩子去敬老院的時候,都是按照流程來做,送禮物剪指甲洗腳這樣子,每次老人們看我們去看他們都很開心,我以為他們是真的開心,但是這次我帶著孩子們去看老人們的時候,以為老奶奶和老爺爺看見小孩子就拿出吃的送孩子,孩子當然是很開心,向爺爺奶奶道謝,爺爺奶奶也特別開心,他們也很孤單啊,孤單才是他們最大的困擾啊。老人們喜歡看著小孩子們在自己的眼前玩耍,想讓孩子們跟自己互動,這樣他們才覺得自己是活著的啊。
老人們不需要我們給他們洗腳剪指甲,這些他們自己可以做,他們需要的是我們和他們交流,去了解他們,讓他們感受到其實我們也是需要他們的。這樣老人們才會真正的開心啊!
孝親敬老活動心得體會3
今天上午,根據學校要求推選一名“孝親敬長”的標兵,我在班內開了一個小小的班會。首先由學生自薦,開始是張博君,他說自己每天幫助樓上的王爺爺遛狗。他說完后就沒有人再說了。于是,我根據昨天晚上學生和家長寫的在家中的表現,點人來自我介紹。十幾個學生說完后,大家選擇了張博君、袁泉、程浩然和馬淦鐘四人。接下來投票,袁泉最多,其次是馬淦鐘。于是,我又讓他們進行了一次更具體的表述,然后讓大家發表意見,最后進行投票。最終,馬淦鐘以17票獲得班內的“孝親敬長”標兵的稱號。雖然他做的也只是幫助家長做做飯,倒杯水,但是,對于現在的孩子來說,連偶爾掃一次地都算得上是讓父母感動的事了,相比起來,又的確很了不起。
所以我想,讓孩子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不會影響他們的`學習,相反,還會讓他們學會一些生活的能力,體會父母的辛苦,做事也會更加細心些。曾經在三月5日,學校發起學雷鋒和敬母親的活動,我在班內安排了三個任務:
1、每天做一件好事,不論大小,記錄在本上,月底上交。
2、為家長寫一封感恩性,家長看過后寫感想。
3、為家長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最后,到了月底,每個人再寫一篇感受。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我看到了家長容易滿足的態度。這也是當今社會的普遍現象。不過還好,一些家長能夠認識到孩子的問題,能夠積極配合學校工作,使孩子圓滿的完成了一次次的任務。我希望,每一次的活動都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同時喚起家長的重視。
孝親敬老活動心得體會4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為百行首”。愛老、尊老、敬老、助老作為中華民族幾千年燦爛文化之精髓源遠流長。對于現在的我們來說,秉承起愛老、尊老、敬老、助老的傳統美德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為積極響應分局老齡委的號召,我單位也開展具有公司特色的敬老愛老活動。正所謂:重陽佳節情意濃,時代迥異一脈通。唐宋登高插茱萸,明清賞菊酒一盅。尊老敬老新風尚,和諧社會蔚新風。春風吹暖神州地,古節注入新內容。
尊老敬老一直以來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在今天這個物質愈加豐富的時代里,中年一代的人們卻工作日益繁忙,無暇顧及到身邊的父母。所以,現在的社會有了很多內心孤獨無依的老人。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和青年志愿者就非常有義務來擔起這個社會責任,繼續發揚這個延綿千年的.傳統美德。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一份努力,給老人帶去關愛、歡樂和溫暖,樹立榜樣,營造全社會尊老敬老愛老的良好風尚,培養和提升公民的社會公德意識。對此,我們感到很光榮,很自豪。我們希望
通過我們的實際行動,傳遞愛的接力棒,給老人們帶去物質支持和精神關懷,引起社會各界對老年人群體更多的關注。
這一切都凝聚了我們對老人們無微不至的關愛。職工們將把敬老愛老的思想融入到日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把敬老愛老的火種傳遍每一個角落。
孝親敬老活動心得體會5
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規范。今天,這種傳統美德應該繼承和發揚光大。
目前,在社會上形成了敬老不足,寵少有余的風氣。在學校,相當一部分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個人利益至上,不關心集體和他人,不愛勞動,不尊重老師,給老師取綽號,當眾與老師頂嘴,甚至侮辱謾罵老師,對集體活動缺乏熱情這絕不是個別現象,看了真讓人痛心、擔憂。因此,在青少年學生開展孝親敬長教育,對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高民族道德素質,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對中小學生進行孝親敬長的道德教育,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教育活動,必須通過學校和家庭兩個主渠道開展。學校教育應形式多樣,生動活潑,我認為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1、在學校德育活動中滲透孝親敬長的教育,以實踐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行動中表達自己的關愛。如有針對性的對學生布置“親情”作業,象“祝福長輩生日”、“籌備溫馨晚餐”,在母親節、老人節、教師節組織學生與家人、親屬、老師進行一次坦誠的交流,送自制的小禮物等。在班級開展感恩教育主題班會,舉辦孝親敬老的專題講座。讓學生認識到孝親敬長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2、在學科教育中滲透孝親敬長教育。課堂是德育教育的主陣地,老師的導行,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根據學科特點,充分挖掘教材中有關孝親敬長的.德育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如思品教材中《家庭劇場》、《青春故事》,語文課本中《背影》、《我的母親》等,教材中人物的言行為學生做出了光輝的榜樣,會讓學生思維受到啟迪,心靈得到凈化。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體會到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個人最起碼的道德準則。
3、輿論要大力宣傳孝道。學校要充分利用校園廣播、宣傳專欄,大力宣傳孝親敬長的典型人物和事跡。可以開展以“孝親敬長”為主題的演講比賽和作文競賽,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尊重老人。還可以通過文藝演出等形式營造濃厚氛圍,讓學生明白今天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養育之恩。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是自己應自覺承擔的社會責任。
目前,孝親敬長教育應加強家長工作,家庭教育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孝親敬長的楷模。家長要時刻不忘照顧年邁的父母,同老人共聚同樂,盡一份子女的責任和義務。孩子耳濡目染,也會逐步養成孝親敬長的好品德。
2、要從小事著手培養孩子孝親敬長的行為習慣。如:父母勞累時,孩子應主動幫助或請父母休息一下;父母外出時,孩子就提醒父母是否遺忘東西或注意天氣變化;父母生病時,孩子應主動照顧、安慰父母、接待客人等。要求孩子主動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有利于孩子養成孝親敬長的習慣。
3、家長還應積極主動的配合學校開展各項活動,平時應經常到學校,與學校保持經常的聯系,才能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孝親敬老活動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孝親敬老的名言11-29
孝親敬老的經典名言經典12-20
孝親敬老活動心得體會04-23
敬老孝親心得體會10-23
與孝親敬老有關的名言10-19
關于孝親敬老的名言12-01
[精]敬老孝親心得體會06-14
孝親敬老活動心得體會9篇09-30
孝親敬老倡議書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