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讀經典書心得
我們心里有一些收獲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讀經典書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教師讀經典書心得1
讀了《一份特別教案》這本書心中有一些體會,深知要當好新時代的教師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為人師表”則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師生關系主導在教師,據有關調查表明,教師的行為和態度是決定師生關系親疏的決定因素,70%以上的受訪問者認為影響師生關系的主導因素在于教師,66%的.學生認為自己和班主任的關系還可以,24%的學生認為和老師關系比較融洽,因為老師和藹可親,或是因為自己學習好老師喜歡。只有少量學生認為和老師關系不太好,原因是因為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好或不守紀律。過去那種認為師生關系情同父子母女的傳統認知受到了挑戰。而且,師生關系和學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聯系。隨著學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們與班主任的關系出現趨于平淡的趨勢,也就是說年級越小、學歷較低的學生與班主任的關系越好。而學歷較高的大學生,他們生活學習獨立性更強,與教師的接觸機會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了解的機會,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認為自己與班主任的關系一般。
師愛最為公眾期待
教師應該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主動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愿意與學生成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自己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樹立較高的威信。
教師要重視教育法規的學習,具有依法執教意識,以及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辨識力,要尊重學生,不得變相體罰。
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如教師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備”、“嚴格負責”,又要“幽默風趣”、“熱情活潑”;對教師素質,要注意培養學生喜歡的“幽默”、“熱情”、“機智”等特質;對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舉止優雅”、“談吐高雅”等較高素質修養層次的追求。
教師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師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一名稱職的教師要以對歷史、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書育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熱愛學生的老師最受歡迎學生渴望的不僅僅是從老師那里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師的關愛。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師生關系的潤滑劑!
教師讀經典書心得2
周六下午外出時發現公交車上出現了很多提倡大家讀書的名言警句,又聽到公交車新聞報道說有關部門和單位都在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目的是鼓勵大眾多讀書,我才知道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我想世界讀書日的設立更多地是想起到導向的作用,旨在鼓勵人們多讀書,讀好書。非常認同《中青報》中這樣一句話“真正的讀書人只要遇到一本好書,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有空就會品讀,在他們看來,天天都是“讀書日”,而世界讀書日只是讀書的契機,至于到了這天是否讀書則是其次了。”
隨著科技的飛速前進,相應的電子產品應運而生,無可厚非,這些電子產品印證了人類的進步。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人們更愿意通過手機、電腦等方式進行閱讀,傳統的紙質閱讀顯得有些落伍,而且銷售量也收到了極大的沖擊,特別是正版的圖書在網絡書籍和盜版書籍的夾縫中生存。電子書籍攜帶固然方便,但是它存在“閱后即忘”的不足,所以真正要想達到讀書的目的,還是要靠紙質閱讀,而這就需要我們的長期積累與堅持。真正喜歡讀書的人更熱衷于案頭的紙質書,沉浸在墨香中。
回想起英國學習時坐火車的一段經歷。一行幾人興沖沖地上了火車,車上人不是很多。但是我發現車上的人幾乎都在讀書看報,和書本上描述英國人坐火車的'狀況一樣,與國內亂哄哄的氛圍截然不同(這里不深究文化的差異)。旁邊的乘客在我們幾個外地乘客嘰嘰喳喳進來時就皺了皺眉頭,剛開始我們還是比較矜持的,說話聲音盡量小,但是幾分鐘后就原形畢露了。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讀書人拿起背包離開了那節車廂。當然,在候機大廳,他們也都捧著書在看。
據說在每一個猶太人的家里,當孩子剛剛懂事時,母親就會翻開《圣經》,將一滴蜂蜜灑在上面,然后,讓孩子去吻《圣經》上的蜂蜜。接著,母親會告訴孩子:書本是甜的。
在猶太人的家庭中,父母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家里的書架一定要放在床頭,這是他們這個民族世代相傳的做法,以此對書和知識的看重。如果誰家把書架放在床尾,就會被認為對書和知識的不敬而受到大家的蔑視。在世界擁有圖書和出版社的數量上,以及在每年讀書的比例上,猶太人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和國家,是世界之最,這一點就令人佩服。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放眼世界時我們不能忘記國學。“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閱讀是我們民族前進的動力,是走向文明大國的推力。借世界讀書日這個契機,希望我們多一點冷靜,少一點喧囂,多一分面對知識的赤子之心,少一些急功近利的焦躁。
讓我們“好讀書,讀好書,悅讀書”。
教師讀經典書心得3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說:“一本教育雜志,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啟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小學數學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如今,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小學數學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她的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致。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數學教改的沖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小學數學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小學數學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小學數學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小學數學教師》為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找到教學的“亮點”。閑暇時翻看一下里面的內容,總是對自己教學的一個充電。學記》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學然后知不足也。”對于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愚以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
教師讀經典書心得4
自畢業在中學任教已近20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所讀近百本有關教育的書籍中,我覺得對我印象最深刻、專業成長最有益的書就是“名師課堂魅力經典解讀叢書”之《中國著名特級教師課堂魅力經典解讀》,這本書從詩意課堂、簡約課堂、幽默課堂、激情課堂、智慧課堂、情智課堂、民主課堂、情境課堂、生命課堂9個章節入手,總結了全國名師的教育教學經驗,并對其教學特色進行了探討,并揭示他們的教學魅力。
很欣賞了周益民老師的詩意課堂《白鷺》,周老師將課堂作為學生和教師棲息之地,讓課堂充滿著濃濃的詩意,涌動著詩的靈性,洋溢著詩的浪漫,彌漫著詩的芳香,流淌著詩的精彩,將白鷺的美,呈現在大家的眼前。那不能不說是被感動、被震撼,詩意的靈魂與血脈將文化傳承,詩意的神韻和風采將智慧高揚,無不驚嘆詩意課堂的“真、善、美、適、神”。
倡導課堂簡約之美,孫建鋒的《最大的麥穗》,三尺講臺、幾株麥穗,讓我們聽到了學生思辨的聲音,聽到了學生智慧碰撞的交響。沒有繁瑣的分析,卻有富有個性的閱讀,孫老師通過自己獨特的教學魅力,引導學生憑借語言文學,對語言文學,對課文的題為、思考,讀出疑問,讀出新意在這樣的簡潔流暢的課堂中,平淡而不平庸,真正簡潔而不簡單,。
幽默課堂,體現在于永正“派往兒童精神世界的天使”的理念上,體現在支玉恒“機智迭出,詼諧幽默”課堂調控上,體現在賈志敏“保護學生的`自尊”的教學機智上,體現在薛法根“讓人拍案叫絕”的爐火純青的幽默藝術上。
在充滿激情的課堂中,我感受到了猶如撒滿七彩陽光的綠地,竇桂梅把激情灌輸到整個課堂,就像是激情燃燒的玫瑰,動情處激情飛揚,憤慨時扼腕長嘆,一次次的教學中,一次次與學生得到心靈的共振,讓課堂上“激情造就良師”,讓課堂“永葆激情本色”。
課堂也是智慧的課堂,那如沐春風、心靈交流、震撼心靈的智慧課堂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從于永正、吳正憲、黃愛華、詹明道老師中感悟到課堂呈現智慧的魅力,感受到以情激情,以情喚情,以智啟智,以思啟思的情智交融的魅力課堂。
課堂還是民主的課堂,情境的課堂,生命的課堂,課堂讓學生釋放真情,袒露心跡,課堂也是一個讓學生演繹豐富多彩、變化多端的小世界。
假期認真研讀一個個案例,不難看出名師利用巧妙的設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突破了教學的重點、難點,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獲取知識。它給枯燥的數學知識賦予了生命的內涵,它使課堂教學成為一個師生“學習共同體”,在共同學習的過程中,師生之間是一種精神交往關系,教學過程因此成了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成了學生自由表達觀點,暢談體驗,充分展現個性的過程,成了師生雙向交流的互動過程。
“鼓舞人心的課堂輝映著學生最健康、最富有成效的品質”,我當自省之,天道酬勤、勤則不匱,我將以我的耕耘換來學生的收獲、自己的成長。
教師讀經典書心得5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為趁著青春年少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在走上了三尺講臺之后,由于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為趁著青春年少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在走上了三尺講臺之后,由于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并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小學語文教師》。
一本書刊或雜志能夠成為讀者的朋友,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學語文教師》就是我的摯友。我和它的相識其實很平淡無奇,當我初為教師時,為了走好以后事業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準備,其中有一項就是到校圖書室借閱書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而這些,我都通過《小學語文教師》獲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說:"一本教育雜志,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啟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小學語文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如今,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小學語文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同時《小學語文教師》推出的"大語文教育文摘",
從大語文的角度,精選報刊精華,為我們及時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開了我們的教育視野。此外,"園丁故事"、"封面人物",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們認識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小學語文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小學語文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小學語文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小學語文教師》為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獲,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同時我想《小學語文教師》也一定將與我攜手同行,共同成長,共創未來!
教師讀經典書心得6
拜讀了朱永新老師所著的《致教師》,這是一本到目前為止對我作為一個教師來說收效最快、影響最大的精神食糧。書里提到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對學生一視同仁?反問自己是否真正做到對學生一視同仁時,相信部分教師會心虛不能肯定回答。其實在每個班級里,總有些孩子招人喜愛,有些孩子乖巧聽話,還有些孩子不愛說話、相對愚鈍,特別是那些老是惹麻煩的孩子,很難讓人喜歡。盡管教師們都同意應該一視同仁,但在不知不覺中還是表現出不一致。而朱老師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只要你相信孩子,孩子就會自信,孩子的不同,不能夠成為我們厚此薄彼的理由”。是啊,我們之所以會對孩子有不同的態度,往往是因為我們給孩子貼上了不同的標簽。外貌美麗、乖巧聽話、聰明能干、沉默寡言、頑皮淘氣等等詞語,都是一個又一個的標簽。一旦貼上了就像“牛皮癬”一樣難以卸下。這種先入為主的有色看法直接影響教師的態度。雖然家庭造成了孩子的千差萬別,但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天使,作為教師,要給孩子自由,給他時間,給他空間。同時要善于發現學生的特別之處,及時鼓勵表揚,也許他們會爆發出我們難以想象的能量。所以,教師們都應該記住:只有你不放棄,孩子才不會自棄。只要你還相信,孩子就會自信。
我覺得,教師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任何一個教育家都不可能離開前代人的教育財富。事實上,很多的教育家,只不過是把別人的財富應用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提出很多理論上的共鳴而已。你要自己去摸索,找到理論上的支柱和共鳴,現在不少教師找不到感覺,找不著“北”。作為一個教師,你跟
其他專家不一樣,需要各方面的知識,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真正給學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孩子年齡越小,他對教師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是把教師當作百科全書。在他們眼里,教師是無所不知的,如果教師是一問三不知,他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師應該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其次,理想教師還應該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成人世界和孩子世界是不一樣的,孩子們的世界有獨特的色彩、旋律和內涵。教師要和他們一起喜怒哀樂,要和他們共同成長,要成為他們中的一分子。教師需要有一顆非常年輕的心,才能與他們溝通,才能理解他們,才能夠得到他們的'愛。
總之,朱永新教授的《致教師》一書中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去追求的理想,我們一定要努力把這些理想化為前進的動力,才能使教育步入科學的軌道,才能使教育在中華大地上結出更加文明燦爛的碩果。它也將時刻警醒著我們去做一個新時代的“理想教師”,培育一群新時代的“理想學生”,教育的未來充滿陽光。
教師讀經典書心得7
讀一本好書,像是和它交朋友,像是給心靈洗澡,《做最好的老師》書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震撼著我的心靈,一直讓我感動著。我深深愛上這本書,如同愛著我的孩子們,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一步步向李鎮西老師走進。
人們給予教師許許多多榮耀的稱譽。“教師是紅燭。”、“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等等,尤其是中國儒家將尊師敬孔的思想發揮到極致,“天地君親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影響浸潤了中華文明幾千年。然而今天的教師不再擁有令人真正崇敬的榮耀和光環。重塑教師形象,還教師與教育最本真的面目,是我們每一個人民教師神圣的職責和不可推卸的義務。那么站在21世紀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課改背景下的今天,我們理想中的教師應該是怎樣的呢?在我們的心中應該建立起什么樣的教師形象呢?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給我了一些啟示。 “有人說,教師的生命像一個長長的句子,艱辛是定語,耐心是狀語,熱情是補語;又有人說,教師的生命像一個根號,一疊疊作業本為他的青春無數開平方。”其實這些都只說了一半。因為,對于幸福教育的教師來說,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復,而是創造;教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則認為:教育首先是一種服務,教師是一種帶有濃厚服務性質的職業。一種為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提供幫助的服務,一種為社會培養健康健全的人類的服務。也惟有如此,作為教師心懷一種服務思想,才可能從過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誤區中走出來,走進學生,親近學生,關心愛護學生,蹲下來悉心聆聽他們的`心聲,熟悉他們的呼吸,也只有這樣才能為他們提供最切合實際的東西,才能為他們鋪設好最適合他們的道路,讓他們能夠在及時的肯定和鼓勵聲中他們張揚個性,茁壯成長。其次,當代的教師還要樹立這樣的觀念:“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一名好教師,一名愛學生的教師,會將學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們,尊重他們,視他們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教學相長。再次,作為當代的教師還應該“善思“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根思想的蘆葦。”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教師應該是個思想者。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做個有心人,去認真總結教育的得與失。
職業教師選擇了我不是因為時代的需求,也不是李老師所遇到的那種原因,而是我自己的一些原因造成的,不管怎么樣,有一句話說得好,選擇一行,愛一行,我也是這樣,我不知道選擇教師這個職業對不對,但是當我面對那幫學生時,我覺得我應該做最好的老師,至少對得起這幫孩子!我現在一直在努力,盡我心去做我作為一名教師應盡的一切義務和責任。 以上就是我讀完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后的幾點不成熟的感想。
教師讀經典書心得8
讀了《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感觸很深。這本書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為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讀著書,讓人不禁為之激動、贊嘆、折服! 啟示一: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李老師提出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教師的童心意味著懷有兒童般的情感,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為知心朋友,贏得學生的心靈。教師的童心意味著擁有兒童般的興趣,教師的職業要求我們應該在任何方面都與學生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他們會不知不覺地把老師當作朋友。在與學生嬉笑游戲時,教師越是忘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啟示二:沒有愛,便沒有教育
李老師深深打動我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終如一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愛”是李鎮西老師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過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學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師愛”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間。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過去的教育方法。當學
生犯錯時,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了解學生犯錯的原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愛,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
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 愛,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
愛,也不應是對學生的縱容,而是“必然包含著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懲罰”。
愛,不只是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身體,而是要“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學生一起憂傷、一起欣喜”。
愛,不僅僅是只對自己所教的這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
愛,不是用一顆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顆顆童心,而是“需要一顆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只有這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只有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師讀經典書心得】相關文章:
教師讀于丹論語心得07-17
讀心理書教育心得11-13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15篇03-15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15篇)09-16
讀《塑造教師》心得體會03-19
教師讀論語的心得體會03-20
教師讀名著的心得體會11-27
讀《給教師的建議》的心得體會06-28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