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后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深海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深海觀后感1
在我看來,有了《深海》,國漫長篇才真正第一次從借力中國神話慢慢發展到了終于能夠從更寬廣多元的維度去完成劇作,這不得不說是一次國漫敘事的里程碑
——國漫不僅僅只有古代傳說,現在也開始有了現代思考。
所以從劇情上來說,實在不應該被指責拉胯!尤其是帶著謎底看謎面的時候,你會恍然發現一切繁復華麗,一切光怪陸離,都有跡可循,事出有因;會發現原來整個故事是現實和虛幻的精妙互文,整部電影是畫面和表達的有機結合。再加上比我所能想象的夢還要更美的畫面,在影院看簡直不要太爽。
—以下內容涉及劇透—
先來復習一下高中政治必修四中的生活與哲學的基礎內容:
“存在決定意識,意識是存在的反映,存在的性質和變化決定意識的性質和變化。意識對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存在決定意識】
《深!返恼麄故事分為兩層,一層是現實世界,一層是深海大飯店這個奇幻世界。也就是說,一層是「客觀存在」,一層是「小女孩的主觀意識」。認真看到最后,你就會發現,奇幻世界中的每個人物,甚至寵物,甚至整個奇幻世界的世界觀,都能在現實世界中一一找到對應,并可以發現這些奇幻世界的角色,是在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被小女孩在現實中遇見,并進入到小女孩的意識世界的。而現實世界中不存在或者說小女孩不知曉的部分,在深海大飯店中也沒有。
【意識是存在的反映】
現實世界中,小女孩總是被責備、忽略,總是感到不開心,甚至會陷入極度負面的情緒之中,而她最大的寄托,便是她的母親。于是,在深海大飯店里,小女孩的負面情緒變成了攻擊飯店的惡魔,而找尋海精靈(童年故事中,媽媽告訴小女孩海精靈的歌聲可以幫她回到媽媽身邊)成了深海號的終極目的地。其他細節部分還有諸如:深海大飯店中的舵手老金反映著現實中的父親老金對小女孩的影響,還有廚師阿花見到參宿第一句話,對應著的現實中的后媽見她的第一句話,都是:“你的名字真好聽!
【存在的性質和變化決定意識的性質和變化】
在深海大飯店這個世界中,小女孩經歷了幾次對抗喪氣鬼以及打工生活交朋友的旅程,也許初看這部分我們會有一些疑惑,但是在最后三十分鐘謎底揭開之時,一切都會恍然大悟。原來,最初在深海大飯店世界里被認為“晦氣”,是因為現實中小女孩在書攤被小丑南河罵過“晦氣”,而深海大飯店中南河對于小女孩從最開始的討厭和驅逐,到最后的全力以赴守護,也對應著現實中南河對小女孩關系的改變。
【意識對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ㄌ^劇透,盡量隱晦一點)原本現實世界中的小女孩正遭遇著一些可怕的事情,甚至想要永遠留在深海大飯店,但是在深海大飯店世界中,南河最終告別小女孩,并鼓勵她相信生活中的每一次微小光亮,終于幫她走出了至暗時刻。還有海精靈疙瘩湯,其實也是一個關于意識的隱喻:沉溺于虛幻的夢境中,最終會虛度光陰,錯失現實。
當然,關于「南河」,你可以理解為現實生活中那個書攤上真實存在的小丑攤販本人,也可以理解為,是小女孩潛意識虛構的朋友,是我們每個人體內都蘊含著的堅韌生命力的投射。
縱然不快樂,縱然被責備和忽視,縱然生命中有無數無意義和至暗時刻,但是,我們潛意識里總還是會拼命尋找光亮、尋找快樂、尋找那個能夠支撐著我們活下去的依托,哪怕是虛幻的依托,哪怕是自欺欺人的童話。
從這個意義上講,與《深!纷罱咏,似乎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為了活著,為了減輕我們內心對自己的厭惡或罪惡感,我們編造童話,或者虛構朋友。如果是這樣,那么這部動畫的'內涵,就又更深了幾分。
總之,不論有沒有更深的含義,《深!纺軓拇嬖诤鸵庾R的角度去創作故事,首先就是一種對于劇作非常負責的態度。因為動畫電影,在我看來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奇幻,但奇幻不是隨便亂想,而需要完整的邏輯支撐,這樣創造出的奇幻世界,才能讓人信服。通常,我們選擇刻在DNA里的中國神話,這些故事天然是我們世界觀的一部分。但《深海》,選擇了弗洛伊德,選擇用哲學邏輯作為底層邏輯,來建構一個可以自圓其說的奇幻世界。
更珍貴的是,它還將這個核心,用動畫的形式,進行了最恰當也最有創意的表達。
試想,還有什么比數億個粒子建構的、如同打翻的調色盤般絢麗又繁復的深海世界,更適合類比「意識」的質地?又還有什么比在銀幕上放電影這個情節,更適合類比「意識」的運行?
我在影院看電影,我在影院是「存在」,電影是「意識」,而這個名為電影的「意識」里,又有「意識」中的「存在」,和「意識」中的「意識」。
電影啊,真的是一場造夢的藝術。而《深!,讓我在夢里,做一場關于夢的夢。
我想,這就是有些故事,一定要做成動畫不可的原因,我想,這就是動畫之所以可以稱之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也必須存在的原因。
我永遠愛動畫電影!
深海觀后感2
影片取材于真實事件:
20xx年4月20日晚,美國南部路易斯安那州沿海一個石油鉆井平臺起火爆炸,造成7人重傷、11人死亡,以當時油價81美金一桶來計算,一共燒損了3億9770萬美金,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漏油事故,堪稱“驚世之難”。
把真實的災難事件改編成電影,如果過分戲劇化,會引發諸如“不尊重事實”、“消費苦難”等爭議。
導演彼得博格為影片設定的寫實基調顯得非常嚴謹。
全片采用了手持式攝影,帶來強烈的不安定感,身臨其境。
他的意圖不是要讓觀眾去享受災難,而是要大家去反思為什么會發生災難,以及在發生災難的時候人們能夠做些什么。
在登上鉆井平臺之前,爆漲的可樂瓶、壞掉的汽車、調侃英國石油公司領導的紫色領帶會帶來厄運,突然撞上直升機的小鳥...這幾組鏡頭對災難即將發生做了足夠的心理暗示。
登上鉆井平臺之后,影片開始突出美國的石油雇傭工人與資方英國BP石油公司之間的矛盾。
英國石油公司為了利益最大化,決定盡快撤離這口已超期43天的油井,在撤離過程中急于求成,沒有按專業的規范流程來操作,結果導致了災難的發生。
這段內容非常具有批判性,是影片核心主題之一,強調了災難是人為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利益的驅使。
石油作為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它就像一頭被困在地底的巨獸一般,在被人類利用的同時,也帶來了戰爭、環境污染等嚴重惡果。
那些利用石油來榨取金錢的利益集團充滿著原罪。
《深海浩劫》以最本真的方式還原了石油業的工作現場。
特別是大量的專業術語,一時間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會無形中增加了觀眾的`距離感,但同時也將真實性做到了極致。
前半段的敘事鋪陳為這部災難片增加了較強的情節感與批判色彩。
這就是為什么《深海浩劫》的評分會遠高于《世界末日》、《20xx》、《末日崩塌》等傳統好萊塢災難大片的原因。
當然,影片也絕不缺乏震撼的災難場景,其場面布景和爆破調度堪稱完美,近30分鐘里高強度完成了各種超級大破壞。
高速膨脹、傾巢而出的泥漿流十分駭人,瞬間噴涌、連環爆裂的油氣團非常壯觀。
威力巨大的氣浪,隨時可以將人沖翻天。
大面積火海也是以前災難片少有亮相的,一片片傾盆火雨燃燒不停,讓觀眾為主角揪心。
本片的臨場感不僅體現在影畫上,精心調制的音效使得身臨其境成為現實。
在油井爆炸時,低音震顫感環繞其中,如同置身于現場;
當爆炸引起物體到處飛轉時,那種微震感和方向性,有種你想躲閃的感覺;
全方位、高密集的狂轟亂炸,令其迅速進入到這場事件中。
這也得益于劇組一比一建造了個水箱式的鉆井平臺:耗時近1年打造,設施設備非常齊全,還聘請了10幾位專家和事件經歷者做了相當科學的素材考證,這一切都讓影片顯得無比真實。
影片在批判反思之外的另一個主題是在逃難過程中傳遞了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
不再是傳統好萊塢災難片的個人英雄主義,而是強調團結互助。
其中一幕,起重機工人勇敢爬上吊車用吊臂擋住即將垮塌的井架,最后不幸犧牲的場景,令人肅然起敬,人性中偉大的力量被喚醒。
片尾大高潮,男女主角“You Jump,I Jump”的場面有種穿越到《泰坦尼克號》的即視感。
這種美式主旋律來得真切又感人,確實值得國內影人好好學習下。
導演彼得博格,拍過一批商業大片,國內影迷十分熟悉的當屬《全民超人漢考克》和《超級戰艦》,由于過分強調視覺沖擊而飽受北美影評人的詬病。
但近年來,博格似乎從《孤獨的幸存者》開始找到了自己拍電影的風格和方向,相對克制的紀實性,在商業與藝術價值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博格在突顯出其作者化的同時,也找到了自己的御用主演―馬克沃爾伯格。
之后的《愛國者日》和20xx年的《美國亡命徒》均是兩人的合作,也同樣取自于真實事件。
《深海浩劫》除了我們熟悉的馬克外,還有一干好萊塢大牌。
出演過《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空中監獄》、《赤焰戰場》的演技大神約翰馬爾科維奇,此番出演利益熏心的石油公司高管,其唯利是圖的本性,事件發生后驚慌失措的狀態都是奧斯卡級的表演。
好萊塢黃金硬漢庫爾特拉塞爾和昔日甜姐凱特哈德森,看見他們都倍感親切。
《深海浩劫》有一個小遺憾便是沒有提及墨西哥灣漏油事故所造成的巨大的生態環境破壞。
該事故一共導致了6104只鳥類,609只海龜,100只海豚的死亡,給生態帶來的惡劣影響至今都沒有消散。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災難電影,北美9月底上映,內地11月15上映,還算及時,沒有網絡盜版,推薦觀看!
【深海觀后感】相關文章:
《深!酚^后感12-21
《深!酚^后感13篇【精品】01-25
《荒野求生之狂鯊深海的復仇行動》讀后感11-17
創業觀后感08-09
畫展的觀后感09-10
南京觀后感10-02
《姜子牙》觀后感12-27
《芳華》觀后感11-18
《風之谷》觀后感10-25
《春》觀后感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