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實習體會:如何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靠的是長年累月的積累,堅韌不拔的訓練。要想培養杰出的語言表達能力,就必須在平時的工作、學習、生活中多聽、多說、多讀、多寫,特別是要有意識地寫。只有反復進行寫作訓練,才有可能培養出出眾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這里,我們僅談談語言表達與思維過程的緊密關系。
語言表達,就是按照一定的思路將所考慮的內容用文字符號固定下來。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思維內容要尋求一定的形式與之相適應,另一方面表達形式又要求思維內容能夠符合其規范。語言表達這種“形式”與思維過程這種“內容”的辯證關系如下:
首先,思維內容在付諸語言文字的過程中進一步深化。思維在人的頭腦中具有快速、簡潔的特點,它的作用主要在于達到自我理解;而語言文字的表述則要求準確、清楚,能夠為他人所理解。所以思維內容在付諸語言文字形式的時候,語言對思維起著檢驗、過濾的作用。思維在語言的作用下,原先模糊的要變得清晰,原先雜亂的要變得有條理。思維根據語言文字表述的實際效果,內容單薄的再進一步充實,理解膚淺的再進一步加深,局部不合理的再進一步修正,形象不鮮明的再進一步突出其特征等等。因此,思維的文字表述過程,是思維反復深化、思維內容進一步充實、思維過程進一步嚴密、思維質量進一步提高的過程。
其次,文章形式反作用于思維過程,使思維內容的表達能夠符合文章形式的要求。文章的內容決定文章的形式,但文章形式又對文章內容起著制約的作用。在思維內容付諸語言文字的時候,思維內容總要尋求一種適當的形式來表達,而當這種形式一旦確定之后,這一形式便又反作用于思維,要求思維內容能夠符合其形式的要求。例如詩歌、散文、戲劇、小說等不同的體裁形式,即對思維有著不同的要求。一旦選定詩歌這一形式,思維的內容就必然受到詩歌語言、結構、節奏、韻律等方面的制約。在這一階段,思維只有在文章形式的作用下對思維內容進行反復的改造,才能達到文章內容與文章形式的有機統一。古今中外,杰出的領導人才都具有優秀的文字表達能力。語言表達的基本要求是準確、簡明、有條理、有層次、有說服力。當然,在寫作時也要注意文章的行款格式、標點、字跡等,不能“一逗到底”或“一點到底”,也不能“龍飛鳳舞”,更不能信手涂鴉。在整個寫作過程中,詞能達意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增強文字表達能力,一個好辦法就是多讀、多背、 多記那些優秀的政論文章,比如《人民日報》的社論等,讀多了、背多了、記多了,就會對文字產生一種靈感,就能更好地駕馭文字。甚至即使是依葫蘆畫瓢,也能寫出像樣的文章來。
【教師實習體會:如何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相關文章:
教師提高心得體會12-15
如何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心得11-08
教師素質提高培訓心得體會01-21
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心得體會優秀10-08
企業如何提高執行力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1-12
教師語言心得體會06-10
教師素質提高培訓心得體會10篇11-13
教師素質提高培訓心得體會(10篇)11-19
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心得體會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