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個性對集體的作用的班主任工作體會
擔任班任工作已有好幾年了,而我所帶的兩個班在其他老師看來歸為“亂班”一類,但我卻不這么認為。難道學生只要守本分,規規矩矩,太太平平,功課好,聽老師話,就是好學生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這種陳舊的觀點,從根本上忽視并壓抑了學生的個性,把學生都趕進了同一個模子里去擠壓,使個性在集體中找不到得以生長的土壤。一個真正班集體的形成應該是從學生出發,從他們的個>文秘站-您的專屬秘書,中國最強免費!<性出發,使三十多個在集體中遵循規范,發展自我,讓集體的其個性發展提供自由而廣闊的空間。當然,這里所說的張楊個性,絕非自由放縱而不加約束,造成個性意識的無限膨脹。它必須是以不與集體的要求場與利益相抵融為前提,學生民表現出來的個性應該是為集體所接受和認可的那部分,個性培養也是集體主義觀念熏陶下個性的充分發展。我認為,真正的個性教育是培養人的自主性的獨特性,使之在心里上逐步形成獨立的價值體系和心理特征。個性的有無將直接影響到一個人是否具有獨立思考、判斷問題的能力,是否具有求新、創造的欲望,而這些能力將成為個體在當今社會尋求發展的重要素質。有人可能會有這樣一個顧慮:學生的個性發展是否會導致一個班級顯得散漫,學生只顧個性的孕育,而不顧集體的利益呢?就我幾年班主任工作的體會,我覺得恰恰相反,發展學生的個性對一個良好班集體的形成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集體不正是由一個個個體組成的么?發展了個性,不就等于在發展集體?要形成良好集體關鍵在于高度關注每個學生獨特的個性,使每個學生面為集體的教師,只要每片樹葉爛了,整座森林當然也瑰麗多姿的。
作為班主任,應該調動,引導學生的個性為集體服務,變以往那種集體壓抑個體,個體服從集體的被動局面為個體與集體共同茁壯成長。具體的說,這種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體現在班級的凝聚力的形成上不少班主任常常為班級缺少凝聚力而苦惱,平時班里搞活動,總是幾個班干部在忙碌.更多的同學則是“事不關已,高高掛起”。這恰恰是他們未能充分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導致的。一個良好的、充滿凝聚力的班集體,離不開個人發揮作用。一般來說,小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表現”的欲望,有獲得集體承認的愿望。作為班主任,應鼓勵學生大膽釋放這種欲望,使學生的優良個性自覺地表現出來,并肯定他們對集體的貢獻,讓每一個學生都意識到自己在集體中的地位和價值,他們自然就會向著這個集體靠攏,把個性的成長與集體的成長綁在一起,以其充分發展了的個性為集體服務。學生的參與是最寶貴的,盡管他們的個性有時顯得幼稚可笑或者會出錯,但千萬別去斥責他們。因為孩子的心靈很脆弱,一但你這么做了,要想再次激起他發展個性的欲望就會變得困難重重。只要為他們提供施展的機會,多給一些鼓勵的微笑,他們自然會調整自己。在上學期的下敬老院,探望孤老的活動中,我班的同學就禮物問題上產生了分歧。有的學生說帶梨、桃子、蘋果等;有的學生則認為多吃梨和桃子對老人身體不好,還不如帶些蛋糕;還有的則提議西瓜、哈密瓜……反正,眾說風云,出了一籮筐的點子。我當時并沒有利用班主任的權威去替他們作決定,我覺得那樣做會挫傷一部分同學的個性意識,而那不是我所樂意見到的。于是我讓他們每個人的意見得以充分表達。互相自由的碰撞,在交流中逐步形成統一。而這時,他們每個學生的個性意識提供一定的空間,他們定能很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華,同時也會珍惜這個機會。這樣,集體的凝聚力何愁建不起來呢?二、體現在學生個性差異的互補上蘇聯教育家科爾瑪娃曾說過:“一個人的個別性及其內部精神世界將永遠有別于另一個人的個別性及其精神世界。”所以,每個學生的個性均有差異,有其自身的特點,但也是片面和不完整的。作為班主任,功忌把分數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而應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個性的優點,對于那些各方面表現平平的學生,班主任更應該發掘他們身上尚未被人甚至未被已知的優勢。便使他們的個性同樣得以充分的展現。我班的王俊杰,成績一般,在班里也算得上是個調皮搗蛋學生。
平時,也總有老師向我告他的狀。但我卻發現他的嗓音特別好,于是在一次主題班會上,我讓他做主持人,剛開始,好多同學都反對;但結果我是對的。當學生一旦生活在集體中,他自然會與周圍的同學有一種對照,從而發現自己個性方面的不足,那么,個性差異就能得以互補。對一個班級來說,學生間互補的個性無疑是集體的一筆財富,學生的個性會整合成集體的特色,無論是繪畫的、唱歌的、朗誦的、跳舞的、運動的,以及各門學科,都不乏強者。這樣一來,班級各項活動地也就能很好地開展起來,而個性的互補使集體也如一座森林一樣,容納了不同種類的樹木,因而也就顯得多彩多姿態,充滿微型機。三、體現在班級管理自主的提高上要形成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學生自主能力的高低是個關鍵。如果在一個長期被老師“管怕”了的班級中,習慣上的惰性使學生始終在等到待班主任發布指令,盡管看上去學生老老實實,班級太太平平,可這樣的班主任事必躬親,學生按部就搬的模式對于培養學生的自理、自立能力不會有什么益處。只有讓每個學生的個性都充分地突現出來,其內心深處才會產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沖動和欲望。
在學生自我孕育、培養個性的過程中,他必然會主動去尋找訴說個性意識的位置,這時只要班主任適時地予以引導,在班級管理方面為他們提供適合其個性特點的位置,如讓愛勞動的人做勞動委員,表現力強的人表演節目等,這樣學生自然會十分樂意、用心地去做。有時出于扭轉某些學生身上不良個性的角度考慮,也可以讓容易急躁的人作紀律委員,讓性格內向的人主持十分鐘隊會,迫使他們正視自己弱點,在現實的磨練中去培養完美的個性,這樣做充分利用了學生抒發個性的需要,使他們自覺自愿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去,在學生的個性得以實現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自我管理的主體意識,讓學生真正成為集體的主人。總而言之,個體和集體之間就好比是一片樹葉與一座森林之間的關系,森林的茂密離不開枝葉的蔥郁,森林的多彩源于枝葉的絢爛,所以要形成一個良好的班集體,發展學生個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個性對集體的作用的班主任工作體會】相關文章:
集體培訓心得體會02-11
集體備課心得體會04-02
集體備課心得體會(精選)11-07
集體備課的心得體會01-09
集體備課心得體會12-15
集體培訓心得體會12-30
集體工作總結01-06
小學集體備課心得體會05-22
集體備課心得體會[合集]01-14
集體備課培訓心得體會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