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記金華的雙龍洞聽課體會
引導語:記金華的雙龍洞聽課體會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于記金華的雙龍洞聽課體會范文,歡迎閱讀!
記金華的雙龍洞聽課體會一
今天有幸看了一節教學視頻,《記金華的雙龍洞》受益頗深,總結如下:
首先,教師對詞語的把握較好,例如“蜿蜒”一詞,教師抓住長城一句中,加以配圖理解,使學生體會了詞語的意思,并交給了學生在句子中理解詞語的方法。
2、教師對課文脈絡抓的特別清楚,其實這篇文章的線索學生抓不準,但是老師意圖的形式展示,使學生有了思路。
3、重視學習方法的滲透和指導。課堂上,李老師結合學習內容,找出學生感受最深的孔隙一段,指導學生學習用圈畫關鍵詞語、句子的方法感受“路上”景物的特點;指導學生用在旁邊批注的方法學習課文,及時記錄下自己的閱讀感受,學有所獲。
4、朗讀的指導建立在學生自己感悟的基礎上,注意給全體學生朗讀實踐的時間與機會,朗讀過程充分,訓練扎實。
5、最精彩的是教師對空隙的分析,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使人在讀中,在感受中體會孔隙的窄和小。
總之,這節課收獲不小,讓我知道現在的語文應該怎么上。
記金華的雙龍洞聽課體會二
《課標》說:“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說簡單一點,這句話就是說:“要在語文實踐的過程中培養語文實踐的能力。”聽了由甘蜜老師執教的《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這堂課的教學,充分在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同時,也完全達到了這一要求。而且,我認為,這也是甘老師“指導學生朗讀,這看起來是在進行工具性的訓練(如果硬把工具性與人文性分開來說),但學生在一次比一次讀得更好的同時,就一次比一次更好地闡發和接受了所讀文章的人文因素。”這一論斷的自我實踐。
在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將解讀文本與感受人文自然合一,盡量以“語文的手段”解決語文的問題,減少非語文手段的運用,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努力倡導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的理念,才能體現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記金華的雙龍洞聽課體會】相關文章:
《記金華的雙龍洞》讀后感02-06
小豬變形記的聽課心得09-16
實習生聽課體會02-10
聽課心得體會12-01
聽課心得體會02-02
聽課的心得體會10-09
聽課心得體會07-30
聽課心得體會【精選】08-29
聽課的心得體會12-26
聽課心得體會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