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心得體會優秀(15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么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和我的祖國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我和我的祖國心得體會1
在國慶節期間,我和媽媽去電影院觀看了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
在這部電影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個愛國片段,是講述了1949年毛用電動升降桿的`故事,耳士兵們又不讓進去了,所以那個負責人,他只能自己按照的規律整齊的,縮小了三倍,然后又需要國歌,他找了很多人,終于找到了一個可以唱歌的人,并且非常準,按照升國旗的標準,反復試驗,突然那個頂著的東西掉了,需要用鋼材質練成的才夠堅硬,他們只好找村民們村尋找三化學材料,最終煉成鋼,但還需要上正好風很大抓他們,同心協力將鋼球悍在了天安門的國旗桿上,第二天,他站在毛主席身后,親眼目睹升旗,他掉下了眼淚激動極了。
這就是愛國精神,這就是我和我的祖國!
我和我的祖國心得體會2
我的祖國很古老,它有著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我的祖國很年輕,它才剛剛踏上通往美好未來的航路。我的祖國很美,那如畫的風景,百看不厭。我的祖國很強大,因為它擁有無數堅強的兒女。下面是為大家收集的關于20xx我和我的祖國優秀心得我和我的祖國感想精選5篇。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時光正在飛逝,科技正在開展,我的祖國早已從戰爭的硝煙中解脫出來,經過了多年的戰爭,她的身上已經變的傷痕累累,這些傷疤至今仍然清晰可見,她參經被多個國家所侵略,一些領土被瓜分,可是,今日的在軟弱被人欺負了,她已經擺脫了昔日的貧困,變成了一個團結,繁榮,生生不息的央央大國,民也擺脫了東亞病夫的“榮譽”稱號。
在這片土地上,河流縱橫交織,山峰高聳入云,草原一望無際,甘甜的河水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在她廣闊的土地上生活著56個民族,她是十三億共同的母親。
縱觀歷史,中國已經經過了五千年而依然興盛,雖然從唐代至清代中國的領土在漸漸縮小,可是她依然頑強的“活”了下來,而且日益強大起來,最終成為了一個不可欺負,不可無視的擁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
一個團結的國家,她雖然擁有56個民族卻可以互相和睦相處,每個少數民族都擁有不同的文化習俗,這便形成了中國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例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的那達慕大會。各個民族在衣著方面也有很大的差異,由于中國地域廣闊,因此每個省市之間的風景,習慣,動植物也不盡相同,例如:煙臺的海,吐魯番的葡萄節,云南的熱帶雨林,東三省的霧凇等。中國各個地區的氣候,農作物也不一樣,例如:南方盛產水稻,北方盛產小麥,青藏高原盛產青稞,北方寒冷,南方溫暖潮濕,青藏地區寒冷枯燥,西北地區晝夜溫差大,降水量少。
僅擁有悠久的歷史,而且地大物博,有著豐富的礦藏資源,氣候復雜多樣,是一塊風水寶地,在歷有許多的人都想爭得這塊土地。現在,中國的.經濟開展地越來越快,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許多,從原來的溫飽到現在的小康,宏大的跨越。中國在科技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許多的事情都讓機器代替,加工一些東西也不用自己動手做,使一些東西加工地更加完美,并且,我國還研究出了核武器,成為了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之一,沒有國家再敢侵略中國了。此外,中國還是一個農業大國。
中國在經歷了一段屈辱的歷史后,為了洗盡那一段屈辱的歷史,在不斷的開展,現在的中國已經不在屈辱,被人看不起,現在的中國正在向曾經侵略過她的人展示著自己的成就,似乎在大聲訴說著什么,沒錯,就是:不是東亞病夫!我們以行動告訴世界,我們是不可侵略,不可戰勝,不可無視的。
然而,處在科技日益開展的今天,看著祖國日漸強大的我們又能做些什么呢?我想,也許就是趁現在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吧!國家給予了我們那么好的學習條件,所以,我們以后要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回報祖國。為了自己,同時也為了國家,努力學習,這是我們的義務也是我們的責任。使我們的生活變的更加美好,也為我們的后代創造更加美好的條件。希望我們的祖國越來越繁榮興盛,永盛不衰!
我和我的祖國心得體會3
我讀到這樣一篇文章《我和我的祖國》,這篇文章闡述了改革開放30年中國的發展歷程,以及汶川地震中顯現的偉大的民族精神,還有中國為了迎接世博會所作出的努力。通過這篇文章,我看到了祖國的強大,也被作者那深深的愛國情懷所感動。
沒有一個民族,像中國人民這樣在千年的歷史上對人類作過巨大貢獻。沒有一個民族,像中國人民這樣經歷過深重的苦難和屈辱。沒有一個民族,像中國人民這樣不屈不撓,堅忍不拔,英勇頑強。
與古國歷史共光輝的炎黃子孫,幾千年的'拼搏奮斗,使中華民族始終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四大發明做貢獻,萬里長城振國威,蘇軾堅貞不屈,岳飛精忠報國,李時珍嘗盡百草,徐霞客踏遍山河,林則徐虎門銷煙,董存瑞勇炸碉堡……我們這個千年古國,歷史故事之多,如同海浪揚波,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故事,卻給朋友們講的不多。你們知道,我國13億人口,半數以上誕生在新中國,當你們的父輩——五六十年代的少年兒童說起自己當年的生活和知道的故事,你們覺得陌生。而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21世紀的主人,應該知道、應該記住偉大的新生的共和國的腳步。
1949年新中國誕生,使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從苦難中走向新生。東方的雄獅從沉睡中覺醒了,在這片貧窮與落后的土地,幾代人艱苦奮斗,經歷了勝利與曲折,有多少人為它獻出了青春和生命,才建立起今天你們看到的正在走向繁榮富強的祖國。共和國的腳步,走過了不平凡的路程——45個春春秋秋,16425個日日夜夜,多少壯麗輝煌的事跡,多少為國為民的典范,我們只在這本小書里講了45個真實的故事:百萬農奴的翻身、川藏公路的建成、第一顆人造衛星升空、聯合國確立我國合法席位以及大慶鐵人王進喜、兩彈元勛鄧稼先……從不同側面幫助我們了解這段歷史是前無古人。這次讀后感讓我了解不少知識。
我和我的祖國心得體會4
中國上下五千年,有著很多輝煌的歷史,也有著很多令人自豪的事情,在五千年遙遠的時間里,有許多國家想侵略我們中國,但因為我們人民團結友好,堅持不懈,最終侵略我們國家的外國人被我們趕走了。
1949年在北京天安門舉行了隆重的開國大典,在這期間,有一個人叫林治遠,他是一位工程師,他負責升旗的電力系統,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林志遠研究每一個細節,當老百姓得知需要稀有金屬時,把家里的金屬全部翻出來,真是令人淚目!
令我感覺感動的有回歸和北京你好。回歸講的是香港回歸交接儀式的故事,主要是中國外交官和外國人談判,中國國旗要一分一秒不差的升起!北京您好您好,是一個司機抽到了開幕式的門票,一路上各種顯擺,被一個來自四川的小孩兒“買了”!原來,北京奧運的欄桿是孩子爸爸修的,爸爸死到了汶川,出租車司機很感動,最后把門票送給了這個來自四川的小朋友!
我們的祖國是最偉大的`,我們的祖國也是最強大的,最團結的國家!我為我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自豪!我愛你祖國!
我和我的祖國心得體會5
今天晚上,媽媽和爸爸帶我去看了我和我的祖國。電影那里有五個故事,我最喜歡第一個故事,名字叫【前夜】,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升起了屬于建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團結一心,不畏艱難,讓我深深體會到內心深處,祖國,我為你自豪,為你驕傲。
我和我的祖國心得體會6
今天是國慶節,也是祖國母親的七十歲生日,我們一家人去看了一部電影,名叫《我和我的祖國》。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七個故事:第一個故事講述的是林治遠為開國大典的自動升旗裝置付出了很大的心血;第二個故事講述的是原子彈爆炸成功的事情;第三個故事講述了女排奪冠的事情;第四個故事講述的是香港回歸祖國的事情;第五個故事講述的是一張北京奧運會門票的.故事;第六個故事講述的是神舟十一號返回艙回歸的故事;第七個故事講述的是2015年閱兵飛機護航的故事。
觀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心里在想:我是中國人!因為我們的祖國慢慢走向強大,不再像從前一樣弱小了!
我和我的祖國心得體會7
70年,彈指一揮間,但在“吃”的問題上人們卻經歷了不平凡的幾個階段:50年代,才解放不久,雖然農民分得了土地,組織了互助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生產熱情也異常高漲,但積重難返,短時間內還解決不了溫飽問題,于是,“青黃不接”、“半年糠菜半年糧”仍普遍存在。我的家雖然是個“下中農”,但我仍天天纏著爺爺“要吃莊巷饃鋪的白蒸饃”。
生活正在日新月異地向上攀升,祖國卻遭遇到了三年困難時期。那時,嚴重的自然災害加上蘇聯逼債,全國上下、就連毛主席他老人家在內也得勒緊褲帶過日子,我們一家人和許多家庭一樣也倒退到了“窮得叮當響”的地步。“半年糠菜半年糧”又出現在農村中。那時,我在永濟縣開張中學任教,成天總是帶領學生到灘地里挖野菜,把洋角角、地地菜都挖完了,榆樹葉、刺蓬、灰條也被搙光了,還不夠學生灶上吃;我雖然是個教師,但每次回家,母親都會給我帶一袋(用枕巾做成的袋子)蔓菁讓我吃;人們都說,那一年是蔓菁和蘿卜救了人,的確如此。那年冬天,到處是油菜地,一到晚上,油菜地里擠滿了人,都是“偷偷”來掘蔓菁的,隊長見了也權當沒有看見,為的.是“救人一命勝造七級符屠”。當時,我在中學里教語文,語文課里也專門增加了鄉土教材:《丁丑大荒記》,碑文確是一篇極為重要的歷史文獻,如實記述了光緒三年在晉南一帶所發生的旱災給農村帶來的滅頂之災,它以雄辯的事實教育后人“當以耕九余三,耕三余一”“以足食為先務”“以食為民天”。可見,當時災荒嚴重到了何等程度!
由于災荒潑及面廣,國家適時出臺了票據政策,一切憑證購買。記得當時扯布得布票,吃糧得糧票,買肉得肉票,買副食憑得副食票,沒有票證就買不到東西。一次,我去西安辦事,忘記帶全國糧票,吃飯就遇到了麻煩,飯都吃完了,卻拿不出全國糧票。一個紅領巾見了,急忙給了我半斤糧票才解了我燃眉之急。
我們運城盛產小麥,但我們的供應標準卻是每月28斤,細糧卻只供30%,“吃不飽”是個普遍問題。
黨的七屆三中全會后,全國各地普遍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就大大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于是,糧食成倍成倍往上長,小麥畝產七、八百斤,玉米畝產雙千斤,人常說,“手里有糧心里不慌”,糧食市場也開放了,只要有錢就不愁買不到糧食,一日三餐的餐桌上也發生了根本變化,雞鴨魚肉、精粉大米成了家常便飯,原來飯桌上幾乎沒有白蒸饃,現在的飯桌上黃金糕卻成了人們養生的追求;原來餐桌上的野菜,是被逼無奈,生活所迫,現在餐桌上的“野菜”卻成了人們養生的一種奢求,一種享受;原來很難吃到的大米白面、精粉、精米,不但在餐桌上屢見不鮮,而且有不少還被粗茶淡飯所替代,不是食客“吃不起”,而是食客們專門點的“金飯譜”,因為食客認為,“以粗代細”已經成了他們“健康之必須”;過去人們所羨慕的“下館子”現在也成了尋常事,而且把進農家樂,吃農家菜,吃粗糧野菜當成了一種時尚,一種追求,“走,到農家樂去!”成了人們的口頭禪,因為進了農家樂,才能滿足他們對“土”的、“野”的和“粗”的需求。
我和我的祖國心得體會8
放假前一天學校組織了以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主題的升旗儀式,每位老師,每位學生手里拿著小國旗。當國歌響起,國旗生起,我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樣,眼睛濕潤了。身為中國人我無比的自豪和驕傲!
讓我也感到很震撼的`是,大家一起唱起《我和我的祖國》并揮舞著手中的國旗,那一刻是那么的壯觀。
我和我的祖國心得體會9
國慶節放假第二天,媽媽帶我觀看了《我和我的祖國》,含著淚看完了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非常感人,它分成了7部分來講祖國的發展歷程,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部分———前夜。它講述了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艱辛的籌備工作,主人翁林志遠,為了電動升旗儀式能順利進行,一個月沒有回家和家人團聚,三天三夜沒有合眼,為確保升旗儀式順利進行,全身心的投入研究電動升旗桿,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失敗,再來,失敗,再來,甚至親自爬上升旗桿固定滑輪,汗水,不知道流了多少次。在他不懈的努力下,和眾多愛國人士的幫助下,最終讓開國大典升旗儀式順利進行。
我們現在幸福的生活是千千萬萬的革命前輩用鮮血換來的,我們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也是革命前輩用汗水,淚水拼搏而來,我們要愛自己的祖國,同時作為一名小學生,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將來為祖國獻出自己一份力。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我和我的祖國心得體會10
今天,讓我來給大家講一講《我和我的祖國》里面的另一個故事,它的名字叫“護航”。
“護航”主要講述的是飛機備飛的呂蕭然,舍棄小我求大我,在國慶節那天,為了保證其他飛機的'飛行安全,寧愿放棄自己參加國慶盛典的機會,她的故事讓我覺得自己是多么的自慚形穢,我之前經常和弟弟爭東西,鬧矛盾,我要多向他學習,爭取改掉自己的壞毛病。
我和我的祖國心得體會11
《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在國慶前夕把我點燃了!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7位導演聯手打造,加上總監制黃建新,這群國內最出色的說故事的人,又說出了七個好故事。
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故事的發生是離我們最近的。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著陸,劉昊然與陳飛宇飾演的鄉村少年,與它發生了一場奇妙的邂逅。少年,遇到了史詩。再往前推,文牧野執導的《護航》,回到女飛行員參與2015年9月3日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天空上飛過“殲十”戰斗機,而宋佳、佟麗婭一身裝備,英姿颯爽,帥到炸裂。女子,成為了英雄。再往前走,寧浩導演的《北京你好》,2008年北京奧運,一張門票讓葛大爺樂得開著出租唱著歌,什么門票?北京奧運會門票。當看著葛大爺身著印有奧運吉祥物的.衣服,站在鳥巢人群中,看煙火綻放、見證家門口辦奧運,那一刻,大爺,見證了歷史。再來到1997年7月1日,薛曉路執導的《回歸》,預告片中,惠英紅飾演的香港警察在交接儀式之前,特地交代任達華飾演的鐘表鋪老板調準時間,因為“今晚是重要的日子,一秒都不可以錯。”而當時間到了那一分那一秒,杜江、朱一龍飾演的升旗手、護旗手邁出昂揚的步子,一步步走向那個光輝歷史時刻。香港,回歸了祖國。繼續往前推,1984年8月8日,徐崢導演的《奪冠》講述的,是中國女排奧運會奪冠的故事,雖然郎平都親自來劇組了,但徐崢卻是從小學生“轉天線找電視機信號”的視角再現了當年的那一場全民體育狂歡。到最后,孩子,成為了英雄。再往前,“爭氣彈”一聲巨響,震驚世界。而張譯與任素汐飾演的愛人,卻被川流涌動的人群隔開,于時代潮流之中兩兩相望。張一白執導的《相遇》說的是,一旦“許國”,便只有相遇,沒有相聚。最后,來到故事的最起點,管虎導演的《前夜》中,黃渤飾演的角色爭分奪秒,克服重重困難,確保新中國第一面國旗在開國大典上順利升起。這個故事,說的是1949年10月1日的前夜,那是整部電影的開篇,也是新中國嶄新的開始。
七個故事,做到了有笑點、有淚點、有緊張點、也有燃點!在我的心里不斷翻滾,令我心潮澎湃,這部電影受歡迎,是理所當然的!
我和我的祖國心得體會12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哥哥去電影院看《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我們還買了爆米花。
《我和我的祖國》共有7個故事組成。
《前夜》講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故事。
《相遇》講的是1964 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的故事。
《奪冠》講的是1984年8月8日中國女排奧運會奪冠并首獲世界大賽三連冠的`故事。
《回歸》講的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的故事。
《北京你好》講的是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故事。
《白晝流星》講的是2016年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的故事。
《護航》講的是2015年9月3日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的故事。
這部電影真的太好看了,我希望我的同學都能去看看。
我和我的祖國心得體會13
今天我媽媽帶我去看了<<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里面有4個故事,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第2個小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叫陳冬冬的小朋友。為了讓大家看到中國女排乒乓球決賽。失去了和好朋友最后見面的機會。陳東東的好朋友叫小美因為他要去國外上學。送給冬冬了一個乒乓球拍。冬冬的每一場比賽都是用這個乒乓球拍。最后冬冬成為了一名優秀的乒乓球手,贏得了非常多的獎牌和獎杯,為國家爭光。
影片的.第一個故事,同樣讓我很感動。講述的是開國大典,為了升旗儀式能夠順利舉行。升旗設計師的林志遠,如何克服困難,最后保障新中國的第一面國旗順利升起的故事。他幾個月不回家,一直在研究所里研究怎么樣才能讓國旗順利升起。他克服了種種困難。大家齊心協力,熱心的人民群眾為他送來了需要的材料。他克服了自己的恐高,在升旗前完成了任務。使開國大典順利舉行。
這部電影非常好看。建議大家也要看一下,非常值得看。他們的愛國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我和我的祖國心得體會14
今日,爸爸媽媽帶我一起去看了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看完之后我的心里布滿了感動。
這部電影由《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和《護航》這七個故事,是按時間挨次播放的。
其中有兩個故事讓我特別感動。
第一個讓我感動的故事是《北京你好》,講的是一個北京的出租車司機在一個偶然的時機得到了一張奧運會開幕式的入場券,他無論見到誰都向人家顯擺這件事情,可是一時疏忽被一個四川來北京看奧運會的小男孩給偷走了,他最終將這張特別寶貴的票重新拿回來的時候,他問這個四川的小男孩為什么肯定要看奧運會,這個小男孩說他的父親就是建筑鳥巢的一個工人,在汶川地震中去世了,他肯定要完成爸爸的心愿,來看一看奧運會。這個出租車司機在經過慎重考慮以后將這張入場券送給了四川的小男孩。
還有一個叫《前夜》的故事讓我感動。為了讓中國的第一面國旗在開國大典上升起,林工程師在經過了許多次試驗后,最終用電子按鈕的方式將國旗升起。其中,當工程師有困哪需要幫忙時,全部的鄰居都伸出了救援的`雙手。
看完《我和我的祖國》之后,我感受到了祖國的進展是由很多個無名英雄的犧牲換來的。我祝福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越來越富強興盛。
我和我的祖國心得體會15
作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影片,《我和我的祖國》于近日宣布定檔國慶節。作為該片的總制片人,黃建新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影片將回望新中國成立70年來全民的共同回憶,聚焦重大歷史事件下普通人和國家命運相連接的故事。與以往大型的獻禮題材影片不同,該片將由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璐、徐崢、寧浩、文牧野七位導演共同執導。
據了解,影片的7位導演分別代表著中國的4個年代,陳凱歌出生于1952年,張一白、管虎生于上世紀60年代,薛曉路、徐崢、寧浩都是上世紀70年代生人,去年憑借《我不是藥神》為人所知的文牧野,則是導演團隊中最年輕的一位,出生于1985年。“七位導演,七部短片,單元獨立,共同禮贊祖國,對我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談到這種拍攝方式所帶來的挑戰時,徐崢直言:“獨立短片的合成雖說已不是電影(制作)方式的創新,但是挑戰依然很大,主要在于如何選好主題,讓主題統領全篇且豐富。”
一旦抓到一個自己特別想表達的題材,這一切都是按照你的想象去規劃、去構建的時候,就是一件非常過癮的事情。”在徐崢看來,這部電影主角是艱苦奮斗、平凡的中國人民,表達普通的個體和祖國大事件相遇在一起,碰撞出來的能量。“信任更是重托,將盡自己全力完成這部在中國影書寫新的篇章,凝結著祖國不同時代的力量,在宏大的歷史視野下,用心、用情、用光影講述的每一個我和祖國的故事。”
憑借在電影《我不是藥神》中的動情表現,徐崢獲得許多觀眾的贊譽。對此,徐崢表示,無論做導演還是演員,在享受創作過程的同時,要有所表達,獲得觀眾在情感上的認同。在現實主義的這種題材里,為人民抒情抒懷,傳遞社會性。我們需要在電影里面看到中國人自己的英雄,看到希望,這是文化自信的生動表現。“一部電影能揭露現實,能促進社會進步,就是好電影。”
在談到未來的創作計劃時,xx表示,自己將繼續捕捉群眾在奮斗中的精彩故事,深入挖掘豐富的內心世界,也讓“小人物”成為創作主題銀幕主角,真正讓作品贏得人民贊譽。徐崢強調,優秀的影片不僅僅是反映社會現象,而是在更深處讓波瀾涌向民眾胸膛,在社會發展、法治進程、文明進步中起到真正的推動作用。
國,是什么?
從政治意義上來講,國家是經濟上占據統治地位的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工具。它永遠是國民心中最堅實的后盾。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更應不忘初心,始終心系我和我的祖國。
從我們呱呱墜地開始,國家是我們的第二個母親。我家的相冊里至今仍存放著的,是我年幼時,母親拿著小小的國旗站在我的面前,告訴我這是永遠要銘記的東西。
牙牙學語時,在父母的教導下,我首先認得中華,那是永遠不能忘卻的東西。這短短的兩個字,凝結著中華民族多少的血淚與辛酸,給了多少中國人民在困難面前奮斗的力量。
后來啊,在學校里,我首先學會吟唱的,是那激昂澎湃的國歌,首先明白并且深深扎根于我心中的叫做“我是中國人!”
一年級的時候,剛開始學國歌,大家一起抄著歌詞,沒有嬉笑打鬧,沒有竊竊私語,有的只是一個個年幼的孩童們,一筆一筆的書寫下祖國長長的歌謠。唱國歌時,我們筆直地站著,或緊張,或激動,千言萬語也道不盡的,盡是祖國。伴著那雄渾激昂的樂章,用我們稚嫩的童聲高唱出祖國的希望。
學校里,升旗儀式是必不可少的,我們站在操場上,看著國旗緩緩升起,我抬起頭目送國旗,多么希望我是那升旗手,可以拿著國旗,將它升上;又希望我是那風,定要緩緩地吹過,輕輕撫摸,揚起國旗飄逸的、鮮紅的衣裙,讓它展現在千萬人眼前,讓人們見證國旗的風姿;我更想做那陽光,絕不炙熱,只是柔柔地灑下恰到好處的'光,打在國旗上,為它鮮紅的衣裙增添一點點的光輝……
終于夢想成真,我成了一名升旗手,心中的澎湃自是不必多說。接過國旗的那一刻,我的手顫抖著,緊緊地抱住國旗,想要把它揉進我的胸中,傾訴心中萬般感情。
外出旅游,我曾用雙腳丈量過神州大地上許許多多的土地,腳踏在中國千萬土地上小小的一片,明白我的祖國文化豐富,地大物博。
我也曾……
我最親愛的祖國,我永遠緊貼著你的心窩,你用你那,母親的脈搏,和我訴說……
你訴說著長征的艱難,訴說著百萬雄獅過大江的萬丈豪情,訴說著抗日戰爭的血淚,訴說著開國大典的萬般雀躍,訴說著中國的成立,訴說著中美外交正常化的歷程,訴說著改革開放的欣喜,訴說著博鰲亞洲論壇的順利舉辦,訴說著金磚五國的成立,訴說著全國的正式開幕,訴說著“幸福是奮斗出來的”,訴說著中國發展的“長征路”!
至今,我仍未忘卻中華,仍未忘卻國歌,仍未忘卻我國旗下的宣誓,仍未忘卻歷史書上中國的坎坷經歷,最不能忘卻的,是我和我的祖國。
我記得周總理曾講過這樣一句話“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源泉”,作為新世紀的青年,或許祖國的過去我們不曾參與,只能在紀實等各種資料中體會到往日的篳路藍縷,但如今我們卻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得到中國當下的日新月異,強盛壯大,也能在網上、在新聞中處處看到華夏兒女一脈相承的民族自豪感,千萬心聲匯聚成一句話“我們愛你,中國”。
對于我來說,兒時第一次感受到祖國的存在,是學習國歌的時候。當自己在一步一步的成長,知識一點一滴地在腦海里定居,我從歷史中回顧中國的過去,在地圖上領略中國的幅員遼闊,還記得小時候特別喜歡在地圖上看來看去、指指點點,用小腦瓜認真地嘗試記住一些城市好聽的名字,我知道我的家鄉名作中國。
當然對于我們這一代很幸運的是,我們的成長過程也伴隨著中國在二十一世紀翻天覆地的變化。前幾天,我也不知為何突然想看《北京歡迎你》的MV,在手機上搜到這個視頻,邊看邊想象當時08年北京的盛況。“我家大門常打開,開放懷抱等你”,四海五洲,齊聚于此,共同編織一支奧運狂想曲,多少個振奮人心的時刻、多少次感動不已的瞬間都已流淌進時間的大河,鐫刻在北京、在中國的記憶里。從一次次申奧到成功舉行夏季奧運會,中國以開放的姿態向世界展開懷抱,我們國人也得以看到這個多元的世界。
不論是初中12年的倫敦奧運會,還是上高二時16年的里約奧運會,時刻關注著中國的比賽已成為一種定時習慣,和身邊的同學一起在大洋彼岸的中國為出征的奧運健兒加油。每每看比賽時,就會有一種大家在共同呼吸的感覺,當五星紅旗伴著國歌冉冉升起時,有時自己也會感動到眼泛淚花,而這份感動也是祖國給予我們的。
對于我來說,真實感受到國家的強大已經超出我所認知的時候是在高中,高中階段算是個信息量的時期,每次提筆寫關于國家作文的時候,各種素材實例就會在腦子里打轉,可見這些年中國各個領域的革新與發展。就拿傳統文化來說,這幾年中國文化類綜藝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國*藏》、《經典詠流傳》都在創新形式中弘揚歷史傳統文化,畢竟幾千年的文化底蘊于此,可以說這也是我們自己的血和肉。
而祖國的脊梁或許便是我們實打實的國力,作為一名理工科學生,自己的理念第一次被影響是因為高中老師給我們放映的一個紀錄片,這個紀錄片素材為高鐵建造與運行,觀看之余,我被片子中數據的精確度以及運營網絡的流通所震撼,或許從那時候第一次堅定了自己學習理工科的想法。中國的宏偉工程有很多,“天眼”、港珠澳大橋等都是中國為之驕傲的名片,而這些建設背后的科學家與工程師們令人肅然起敬,我一直很敬佩這些大師,正是這些人的杰作構建起了中國堅硬的身軀,有了當下嶄新局面。
小時候,老師問我們的理想是什么,有多少人脫口而出,我想做科學家。上了大學,我問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我說我想做科學家。今天看了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不言其中違背科學的情節,我被打動了,被親情的溫暖所打動,被救援隊的無私所打動,被整個流浪地球計劃所打動,而這些種種的背后我感受到了科學的力量,雖說不真實,卻深深地吸引了我,只愿做國家的一顆小螺絲釘,奉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
自懵懂無知、不知愛國為何物開始,到青少年有些模糊又有些憤青的愛國之情,再走到今天,心里知道方向在何處。中國已走過將近70年歲月,或許于祖國,我們只是十幾億分之一,但祖國于我們卻是。
【我和我的祖國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我和我的祖國心得體會03-25
《我和我的祖國》心得體會04-21
我和我的祖國心得體會06-09
《我和我的父輩》心得體會03-19
我和我的父輩心得體會03-18
今年春天又被我和我的祖國戳中了心得03-21
我和我的家鄉心得體會范文09-01
我和我的祖國演講稿02-22
我和我的祖國的演講稿02-04
我和我的祖國演講稿【薦】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