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竽充數的心得模板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濫竽充數的心得模板,歡迎閱讀與收藏。
濫竽充數的心得模板1
《濫竽充數》里面講了:戰國時期,齊宣王喜歡聽吹竽,就讓一群人吹給他聽,有個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也因此混了進來,每次吹竽南郭先生也鼓著腮幫,假裝吹。卻得到了和別人一樣的俸祿。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王也喜歡聽吹竽,但他不要一大群人吹,而要一個一個的單獨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生活里,也有很多的人濫竽充數。數學課上,老師讓大家一起讀概念,有些人不專心讀,臉望著天花板,張著嘴對著口形,因為他沒不專心,所以也不對。老師看出了這一點,就讓我們一個一個的去給她讀。結果他們讀得坑坑巴巴。護狐貍尾巴就露出來了。還有上音樂課的`時候,音樂老師讓吹豎笛。內些不好好學的同學就不會,還按著笛孔,假裝吹。結果老師以考試,那些濫竽充數的人一首曲子都不會。
我希望大家認真學習,不要自做聰明、濫竽充數。否則,就是害了自己,你早晚會后悔的。
濫竽充數的心得模板2
濫竽充數這個成語講的是:有個對吹竽一竅不通的人叫南郭,他在齊宣王吹竽的樂隊里面混,因為樂隊有兩三百人,所以他沒有被別人發現他不會吹竽。一天,齊宣王去世了,齊湣王當了國王。齊湣王喜歡聽單人吹竽,他讓吹竽的'人輪流吹給他聽,南郭只好偷偷逃跑了。
南郭在齊宣王還在世的時候可以說是如魚得水,國王換成齊湣王的時候卻漏了餡,只能逃之夭夭。
比如在學校,有些同學老師讓背課文他不背,老師讓全體背的時候他在里面濫竽充數,老師讓一個一個背的時候,就露出了馬腳。
所以說沒有名副其實的本領,只能混得一時,混不了一世。濫竽充數,是無法逃過時間的檢驗的。我們千萬不要學習南郭先生,只有努力學習,認真學習,練出一身真實的本領,你想濫竽充數也用不著了。
濫竽充數的心得模板3
翻開了寓言故事這本書,我又讀起了這個寓言故事。—《濫竽充數》
這個寓言主要敘述了:在戰國時期,齊宣王很愛聽竽聲,并且300人合奏,他對每一位樂師都有重賞。有一天,南郭先生也入對了,可是南郭先生并不會吹竽,于是每次吹奏時,他便裝腔作勢,蒙混過關。齊宣王過世,齊緡王繼位。他也喜歡愛聽吹竽,但到了后來,卻喜歡聽獨奏,南郭先生知道了之后,就嚇得連夜逃跑了。
讀過《濫竽充數》其實無異于是是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告訴我們做人不要像南郭先生那樣不學武術,經不起考驗。
要想有一番好成就,就必須勤學多思,用心求實,干什么事情都不能弄虛作假,自欺欺人,這不正所謂眼望高山,腳踏實地,我明白了一個人要做國家的棟梁就必須求實,不能有半點虛假,更不能濫竽充數哦。
濫竽充數的心得模板4
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國君齊宣王很喜歡聽吹竽,又好講排場。他組織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樂隊,讓這三百人一起吹竽給他聽。有個南郭先生,他根本不會吹竽。但他還是混進了樂隊中,他和別人一起吹。跟著別人的.聲調走,一天天悠哉悠哉的混飯吃,他心中還暗自歡喜。可是,南郭先生這樣的“好日子”并沒有一直持續下去。
齊宣王死后,齊湣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很喜歡聽吹竽,但他不喜歡聽大家合奏,讓樂隊的人單獨吹給他聽。南郭先生這才知道自己混不下去了,便灰溜溜地逃走了。
看了這篇成語故事,我明白了:南郭先生不會吹竽,但他一直混在樂隊里,一天天悠哉悠哉地混飯吃。南郭先生沒有真才實學,他只能混在能人中充數,可以說是以次充好,以假冒真。
只有那些有真才實學的人,他們的好日子才會長久。如果你沒有真才實學,靠欺瞞混飯吃的話,終究會露餡的。
濫竽充數的心得模板5
今天,我讀了《濫竽充數》這個故事,它是這樣講的:
戰國時期齊宣王喜歡聽竽的合奏,就在宮廷里組織一個三百人的大樂隊,有個叫南郭先生的人,他根本不會吹竽,但聽說在宮廷里當樂師能享受優厚的待遇,他就在三百人的樂隊中裝模裝樣地吹竽。齊宣王死后,他的兒子齊泯王即位,他也很愛聽竽,不過他認為合奏太吵,不如獨奏好聽。南郭先生沒辦法,就悄悄溜走了。
這個故事讓我知道沒本領的冒充有本領的.,在真正需要的時候本領發揮不出來。我們在學習當中,要認認真真,踏踏實實,會就是會,不會的話要虛心請教別人,直到自己完全掌握為止。長大才能當一個有用的人。
【濫竽充數的心得】相關文章:
《濫竽充數》讀后感03-13
《濫竽充數》讀后感匯總15篇07-13
《濫竽充數》讀后感(必備15篇)09-23
CRM實驗心得-實驗心得05-22
初一心得軍訓心得03-02
培訓的心得03-29
義工的心得03-25
素描的心得04-04
《守株待兔》心得04-05
社團的心得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