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家教家風的心得體會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庭家教家風的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庭家教家風的心得體會 篇1
一、通過教育,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家風家教有正確的認知。源遠流長而又獨具特色的家風家教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得以延續的重要載體和媒介,為何歷經千年的發展之后,在近現代被人們否棄、淡忘,國人對家風家教缺乏正確的認知或是最為重要的原因。在現代化浪潮迅猛推進的時代境況中,人們更多地關注的是“效率”“時尚”等象征“現代”與“進步”的新事物,而家風家教則被當作“傳統”“封建”或者“落后”的代名詞,還沒來得及仔細反思就被時代拋棄了。然而,流逝的時間和生活的實踐證明,我們在拋棄、遺忘家風家教的同時,也毀掉了中國傳統文化賴以延傳的根基,丟掉了安身立命的財富。因此,我們要“找回”被遺忘、被忽視的家風家教。在此過程中,教育所要發揮的首要作用就是喚醒國人,讓大家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家風家教有正確的認知,既要看到其時代局限性,也要看到其價值和作用。這里的關鍵是要把關于家風家教的認知貫穿并融合到國民教育的各個層次,讓每一個中國人都深諳家風家教的重要性以及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關于家風家教的悠久歷史。
二、通過教育,矯正當前家教重智識教育而輕德行涵育的偏差。家風是家庭教育中最傳統、最傳承、最基礎、最難忘的行為規范,家教是對人生影響最貼切、最直接、最深刻、最長久的育人方式。如今,面臨功利主義思想在社會的蔓延和滲透,面臨傳統文化教育的逐漸缺失,面臨獨生子女抗壓能力的弱化,面臨電子產品對家庭日常交流時間的擠壓等挑戰,當下中國的家教幾乎完全蛻變成了智識教育,德育已成為了家教的輔助。不可否認,知識的教授理應成為家教的重要內容,但德行教育乃家教之本,沒有良好的德行,即便懂得再多的科學知識也難以“成己成物”。集孔孟等圣賢道德教育之大成的《弟子規》里講的“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強調了德行教育的重要。
三,引導每家每戶培育和發揚良好的家風家教。小到家庭的傳承,大到社會文明的延續,良好的家風家教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什么樣的家風家教,就有著什么樣的家庭傳統。每個家庭的家風家教雖各有不同,但所有優秀的家風家教的根本都是教人崇德向善的。一個家庭若想成為社會的健康細胞,每個家庭成員都應按照社會對家庭的要求來塑造自己,都應用社會主流價值取向來規范個人的行為,都應用道德準則進行自我約束,都要從家長的言傳身教做起,從自己做起,從娃娃抓起。只要每個家庭都有了好的家教家風,就可以影響社會的風尚。
家庭家教家風的心得體會 篇2
弘揚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是我們每一個家庭的責任擔當,更是我們黨員干部的責任擔當。黨員干部樹立良好家風,要以自己的思想道德情操,給家人一個榜樣。
在湖南省永興縣,至今流傳著大將黃克誠的家風故事。說黃老奔跑革命,40多歲才有了孩子,舐犢情深較之常人更甚,但是他對子女要求卻非常嚴格,曾給子女們立過很多家規:“你們要學革命,不要學世故。千萬不行不學革命,卻把世故學會了。”“你們要靠自己的努力奮斗成才,不要靠我的什么關系、后門,我黃克誠是沒有什么后門可走的。”“小汽車是國家配給我辦公用的,不能私用。”
何謂家風?《辭海》中說明:“家風,猶門風。指一家的傳統作風、風尚。”我國是一個有著5000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崇尚操守廉潔之風。在豐富的傳統文化中有很多關于治家的經典語言,如“上梁不正下梁歪”“撒什么種子開什么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治家嚴,家乃和;居鄉恕,鄉乃睦。”等等,講的都是家風對一個人的`影響。由此看來,良好的家風,如同一棵小樹成長時所需的空氣、土壤、陽光、水分,只有這些具備時,小樹才能成長為參天大樹,才能成為棟梁之材。
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有什么樣的做人看法和做事方法,作為黨員領導干部來說,家風還連著作風,影響著黨風、政風。家風正則作風優、黨風清、政風淳,家風不正,就簡單滋生腐敗。縱觀領導干部貪腐的案例,大多數背后都是家風不好,妻子兒女品德不端,有人將會利用家庭的弱點作為攻擊的突破口,如向黨員干部家人行賄,拽其邁入貪腐之門,走上貪腐之路。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講的就是一個人把家庭經營好了,才能把國家治理好,社會才會和諧,天下才會太平。作為黨員干部,只有樹立良好的家風,才能樹立純凈的黨風、政風,才能抒寫親民愛民的奉獻篇章。黨員干部樹立良好家風,要常修家風之課。
一方面要言行一樣,做好子女的榜樣。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在發生多大改變,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改變,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意家庭、注意家教、注意家風。作為黨的領導干部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家人的榜樣,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常常自警、自醒、自律,作表里如一、言行一樣的表率,做到家里家外一個樣,要“立言立行”,做好子女的榜樣。
另一方面要從嚴治家,在親情中升華。家事不是小事,“一室不掃,何以掃天下?”對領導干部來說,在干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應留意抓好家風,對自己的配偶子女,常常進行政治思想與志向信念教化,一旦發覺有不好的苗頭出現時,要剛好制止,賜予指責指正,假如家人的確出現了違反黨紀國法的狀況時,決不包庇袒護,在生活、工作中,時時到處,帶頭樹立好榜樣。
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親屬樹立正確價值觀,也才能端正家風,建設新時代的家風文化,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中生根,在親情中升華。
家庭家教家風的心得體會 篇3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我家就存在著:尊老愛幼、團結友愛、誠實守信、
樂于助人、寬容。
我們家尊老愛幼的事情有很多,比如:“上次在公交車,我坐在座位上,慢慢變得擁擠起來。在鑫隆這站,上了一位老人,大約有七十多歲,我便把座位讓給了那位老人。但老人說:“不用了,你坐吧。”我用了很多辦法說服這位老奶奶,她才肯坐下,老人還夸我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呢!”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管在家里還是外面,父親、母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會讓著我們,而我們也要聽他們的話,所以,尊老愛幼是每個人都不可缺少的。
記得有一次,在滑沙場的時候,有兩位外國阿姨在問我父親什么,父親聽不懂她們說的話,就把我叫去了,父親讓我去幫助她們,我說:“不,我不想去。”但說完,我還是鼓起勇氣說了出來:“Hello,can help your。”意思是:“你好,我能幫助你們嗎?”她們說:“Hello,why?”意思是:“你好,你說什么?”我就又大聲的重復了一遍。可她們還是這句話:“Why?”我在想,他們聽不懂我說話嗎?難道她們不是英國或美國人,可是她們會說英文啊!我沒能幫助到她們,但我也很高興。父親說:“你已經很勇敢了,你有勇氣去幫助她們,跟她們對話,就代表你有著一顆樂于助人的心,你今天好棒啊!”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要有一顆善良、幫助他人的心,用多少錢都買不回來的,那就是金子般的心。
每個家,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假如你多一份愛心,多一份寬容,多一份善
良,多一份尊敬、謙讓、團結。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尊老愛幼、團結友愛、誠實守信、樂于助人、寬容。這就是我家的5大家風。
家庭家教家風的心得體會 篇4
什么是家風?家風就是一個家族對修養、氣質、智慧、人品的傳承,家風是由父母家族長輩身體力行言傳身教用以約束和規范家庭成員的一種風尚和作風,這樣一代代的傳承。家風一旦形成就能不斷繼承和發展,使整個家族有了一種靈魂和底蘊,家風傳承越久家族底蘊越深厚。
首先是修養,一個好的家風會讓人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前幾天在公交站臺有一幕很讓我感動,有一個年輕的.媽媽帶著她幾歲的小女兒在公交站臺等車,小女孩手里吃著零食,然后隨手把垃圾仍在了地上,她媽媽望著她對她說“媽媽在家里怎么教你的?亂丟垃圾是不對的,趕快撿起來丟旁邊的垃圾桶里”小女孩彎下腰把垃圾撿起來丟到了垃圾桶里。年輕媽媽的教育讓行政作風的廉潔公正則需要家風正統來保證。
家風影響社風,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石。社會是千萬家庭的總和,家風匯聚起來就是社風,多數家庭家風淳樸,則社風淳樸;社風的急功近利,則說明多數家庭也是急功近利的。近年來人們對物欲的過度追求現象越來越嚴重,拼豪宅、拼豪車,甚至有結婚彩禮都明碼標價的奇葩景象。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不僅是人人“倉廩實衣食足”的物質生活,還應該有“知禮節知榮辱”的社會風氣。而改變社會風氣不能一蹴而就,著眼點仍需在家風。
優良家風需傳承,社會正氣需弘揚,這不僅是利己的“小事”,更是利民的“大事”。在全社會弘揚家風的建設,不僅能揚善于小,防惡于微,更能引導人們摒棄浮躁功利,重塑文明榮辱。而家風的建設也不是輕而易舉的,需要榜樣力量,社會的持續關注和人們的長期努力。
家庭家教家風的心得體會 篇5
家庭是每個人成長的溫床,家風家教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一個家庭的家風家教,直接影響到子女的品德修養和未來的發展。幾年來,我通過親身經歷和思考,深切感受到了家庭家風家教的重要性。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對家庭家風家教的心得和體會。
首先,家庭是培養子女價值觀的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第一位接觸到的人,他們的言行舉止、態度和價值觀念會直接影響到子女。父母要以身作則,注重言傳身教,將正確的價值觀念傳遞給子女。例如,我父母在家庭中總是強調誠實、努力和對他人的尊重。他們從來不撒謊,鼓勵我們努力工作并對別人保持禮貌。這些原則和價值觀滲透在我們的生活中,成為我們的行為準則,對我們的成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其次,家庭是塑造孩子性格的關鍵環境。一個和睦、溫暖的家庭能夠營造出良好的成長氛圍,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和素質。在我家,父母常常教育我們要友善、寬容和有愛心。他們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關懷,更是心靈上的關愛。每當我因為學習或生活上的問題感到困惑和沮喪的時候,他們總是耐心傾聽并給出建議。這樣的溫情和理解塑造了我積極向上、樂觀向前的性格。
此外,家庭是傳遞傳統文化的重要場所。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傳統美德對于我們的成長至關重要。在我家,我的父母非常重視傳統文化的.教育,鼓勵我們學習、感受和傳承中華文化。年年歲歲,他們都會教我們拜年、包餃子、猜燈謎等傳統習俗。我記得小時候,每年的農歷除夕夜,我們都要全家團結一致,守歲到深夜。這些傳統讓我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親情,同時也讓我們對中華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同。
最后,家庭是教育孩子責任和各種生活技能的最佳場所。在家庭中,父母教會我們如何照顧自己,如何管理財物,以及如何尊重他人。這些所謂的小技能在日常生活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此外,家庭還是培養孩子責任感的地方。父母通過給我們一定的家務勞動和責任,讓我們明白生活需要付出努力,并讓我們習得了承擔責任的品質。
綜上所述,家庭家風家教對于孩子的成長具有巨大的影響。在家庭中,父母要以身作則,培養良好的價值觀念;家庭要營造和睦、溫暖的環境,塑造孩子積極向上的性格;同時,家庭要傳遞傳統文化,增強孩子對中華傳統的認同;最后,家庭要教育孩子承擔責任和各種生活技能。在一個和諧的家庭中,孩子能夠茁壯成長,真正成為有益于社會和國家的人才。因此,我們每個家庭成員都應該認真思考家庭家風家教的問題,做好自己的本份工作,為家庭的和諧和孩子的健康成長做出自己的努力。
家庭家教家風的心得體會 篇6
家是濃縮的國,國是放大的家。那么,家風是什么,我理解的是一個家庭或家族長期以來形成的能影響家庭成員精神、品德及行為的傳統風尚,是一種特色文化的傳承。可以說,良好的家風,是家庭建設的核心,燭照著每一名家庭成員的心靈世界,成為每個人的精神源泉。
家庭是精神成長的沃土,家國情懷的邏輯起點在于家風的涵養、家教的養成。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為基礎,以治國平天下為旨歸,把遠大理想與個人抱負、家國情懷與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傳承家風和家教的本分。
好的家風,勝過萬貫家財。孩子的世界是簡單的,他們的行為和價值取向最容易受到家庭的影響,如果孩子從小缺少良好家風的熏陶,從小缺乏正確的價值涵養,將來又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足,乃至干有所成?所以,先賢們歷來重視家風家訓。
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撰寫《訓儉示康》家訓,教育兒子及后代繼承發揚儉樸家風,永不奢侈腐化。“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是明朝朱柏廬的治家格言。被傳為佳話的“六尺巷”故事,時任禮部尚書的'張英“讓他三尺”,拓展的不惟街巷之寬與道德之厚,還開化奉揚了煦暖人心的佳美嘉善之家風、民風、社風。
老一輩革命家,無不嚴格持家、奉行清正家風。毛岸英從蘇聯留學回國后,毛澤東把他送到農村和工廠接地氣;劉少奇長女劉愛琴讀大學時回家要車接,劉少奇知道后嚴肅批評說“坐電車和公共汽車不一樣嗎”;彭德懷教育侄子:“近水樓臺不得月”;李先念告誡子女:“你們誰要經商,打斷你們的腿”。這些家訓、家規,彰顯出共產黨人特有的風范風骨,成為后人寶貴的精神財富。
家風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家風是社會和諧的基礎細胞。在中華文化傳統中,“家”具有獨特的地位,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弘揚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使家庭生活充滿樂趣,更具溫馨氣氛,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播撒下德行的種子,是抵抗壞風氣毒害的最好良劑。人格塑造家風,家風孕育人格。對領導干部而言,家風更是關系到作風能否端正、廉潔能否守住。好的家風能為廉潔奉公提供精神支撐;反之亦然,家風不正、家教不嚴,相互影響、惡性循環,最終會突破法治的底線、走向腐敗的深淵。近年來,出現的“大老虎”及家庭式腐敗現象的出現,莫不緣于此。
家庭家教家風的心得體會 篇7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一直重視家教。歷史上見諸典籍的家訓并非鮮見,為后人稱頌的也許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國家規家訓的一大特點,成為日常生活行為規范的有機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一些家風家訓中的精華融入新的`道德建設中,很多喜聞樂見的家訓,已經是“家家之訓”,形成家家之風。
毛澤東同志曾強調:“戀親不為親徇私,念舊不為舊謀利,濟親不為親撐腰。”領導干部要正確對待親情,做到“發乎情,止乎禮”,關愛不溺愛、善待不縱容,管好自己不出事、管好家人不添亂、管好下屬不掉隊。要加強對配偶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的教化約束,不得默許他們利用特別身份謀取非法利益。一人不廉全家不圓。領導干部自己不出事,又加強對家屬子女的教化管理,整個家庭乃至家族平平安安,這也是一種華蜜。
培育良好家風,關鍵在立家規、正己身、懂真愛。立家規,就是發揮祖訓家教在家風建設中的涵養和約束作用。家庭是思想性格的塑造場,家教是人生價值的奠基石,是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個人到國家、到天下,“家”是最重要的紐帶,父母長輩溶化在愛之中的家教,是最能融入我們血脈的東西。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特別重視立家規。周恩來同志要求家人和親戚嚴格遵守“十條家規”。這些都為我們樹立了范例。
好的家風才能創建出好的家庭,俗話說:家和萬事興,相互體諒、相互寬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和的前提,在此基礎上的家庭,才是華蜜美滿的家庭。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家庭和諧,社會才會穩定。家規是春雨,潤物無形。樹立美妙的家風家規,傳承悠久的國風國規,中國這只文明和善英勇的東方古國最終將讓世人敬佩!
家庭家教家風的心得體會 篇8
家庭是我們人生的第二所大學,家風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是對家庭成員的教養、學校、社會的重要支撐。家風好,家庭才會和睦,社會才會和諧。我們家庭是家庭的一分子,我們每個人都是父母的孩子,我們都應該以家為榮,同時也應當以父母為我們增一份孝心。
一、要培養學生的愛心
我們家中的女兒和小女兒們是最小的,所以從小養成愛心,這是最大的愛心。在生活當中,我們都要關注一些孩子們,尤其是在學習上。她們是一個特別愛學習的孩子。在學習上,我們給她們講方法,讓她們養成一個好學習的習慣。她們還會主動幫助我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孩子從小就養成愛學習的好習慣。
二、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在生活中,我們要給予孩子一定的愛。比如,在生活上給她們講解一些自己生活上的事,幫助她們樹立一些正確的觀念,使她們在生活上感到集體的溫暖,培養她們的責任感。
三、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四、培養孩子的興趣
我們家有時間的時候就給他一些愛好,讓他做做喜歡的事情。比如,他喜歡玩電腦游戲,我就給他講講我們愛看的書,讓他主動看。
五、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六、尊重孩子的.選擇
不管做什么事情,我們都應該尊重孩子,給予孩子自由,給他們的空間,給他們的權利。我們做家長的,應該用一顆包容的心去對待孩子,不能用的標準去要求孩子,不要用的標準去要求孩子,這樣做是很難的,甚至是很難達到的。
七、培養孩子的性
孩子在一個人的世界上是不完整的,所以,他的性在很大程度上體現為成熟的性格。在他剛出生的時候,就有一個很特別的朋友,叫肖川。小肖川是一個非常有愛心、非常愛學習的孩子,他的學習成績也非常優異,是一個讓老師們頭疼的一個孩子。在他的學校,他每次都很認真地學習,不懂的就問。在他家里,大人們都說自己的孩子不愛上學,所以老師們都特別注意對孩子的教育。
八、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國的未來。我們作為家長,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榜樣,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家庭家教家風的心得體會 篇9
“家和萬事興,只有家里和和氣氣的,我們的大家,我們的國家才會越來越昌盛。”x月xx日,xx街道聯合xx學校開展了一場主題為“家風抵萬金”的講座,轄區百余居民參加了此次活動。
此次活動旨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傳承好家風好家訓,傳遞向上向善正能量,促使大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社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美好。
什么是家風?家族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的好的品德,能夠一直延續下去就成為了我們家族的風氣。家風好,這個地區的民風就好,國家就好。就像詩經中的《國風》和《雅頌》在唱歌的過程中就把這個地區的純樸善良的民風表現出來了。講座中,金色朝陽培訓學校的王虹老師首先為大家講解了家風的含義。
隨后,她講道:家風家訓融于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之中,是每個家庭教育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重要教誨。家庭成就孩子的教養,品格來自家庭的傳承。“傳統文化是寶,我們要一起學習。”
“我大家講一個真實的例子。我一次我去王府井,看見一個父親領著xx歲的左右的孩子玩。正巧,這個父親接了個電話,他馬上說,這事我幫不了你,我現在不在xx,在xx呢。”聽了xx老師的分享,大家哈哈大笑。xx老師總結說:“教育孩子從小就要讓他學會誠實,家長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
xx老師結合自己成長的經歷和對家風、家訓的感悟,運用生活中鮮活的事例,為大家講解了《庭訓格言》部分內容,列舉了誠以及xx的家教,通俗易懂地教居民們如何培養子女、孫子、孫女,以及如何營造良好的家風、家訓。有的居民拿出筆記本做著記錄,有的居民用手機記錄下講課場景,現場熱情火爆,響起陣陣掌聲。
講座結束后,居民 家是溫暖的港灣,家是風雨中的避風口,家是親情的教堂,同樣也是教育我們的良好處所。家風、家訓、家規則是引領我們走向成功之島的啟蒙老師。
爸爸告訴我,家風,是家族的`傳統、規范及習俗,一家或一族世代相傳的道德準則和處事方法,也是上輩人對下輩人的言傳身教,是靠自身的行為影響下一代。
媽媽說,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
現在我知道了家規,是祖上對家族的行為規范。是由一個家族所遺傳下來的教育后代子孫的準則。
每個家都有屬于自己家的家風、家訓、家規。
要說起我家的家風、家訓、家規,那是在一次包餃子中得知的。爸爸媽媽告訴我做人的道理,首先是勤學,要奮發學習。其次是上進,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我能行。然后是誠實,不誠實的人,哪會讓別人信任、依賴于你呢?
媽媽說:“你現在洗手時,每次洗完后水龍頭不關,白白浪費了很多水。”然后她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你要節約水資源。”從那一刻起,我知道了“勤儉節約”。
爺爺奶奶告訴我三句話。第一句話是尊敬長輩,無論你將來走到了哪兒,你看到長輩都要有禮貌。第二句話是孝順父母,父母將你帶到了世上,并養育了你,長大你一定要報答、孝順他們。第三句話是自強自立,將來你無論做什么工作,都不要依賴別人,靠著自己的實力工作,要勤奮進取。
我們家的家風是勤學、上進、誠實、善良。家訓是尊敬長輩、孝順父母、自強自立。家規則是勤儉節約。
良好的家風、家訓、家規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力量,它們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
我愿在這滋養心靈的港灣里健康成長!
家庭家教家風的心得體會 篇10
家是濃縮的國,國是放大的家。那么,家風是什么,我理解的是一個家庭或家族長期以來形成的能影響家庭成員精神、品德及行為的傳統風尚,是一種特色文化的傳承。可以說,良好的家風,是家庭建設的核心,燭照著每一名家庭成員的心靈世界,成為每個人的精神源泉。家庭是精神成長的沃土,家國情懷的邏輯起點在于家風的涵養、家教的.養成。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為基礎,以治國平天下為旨歸,把遠大理想與個人抱負、家國情懷與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傳承家風和家教的本分。
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撰寫《訓儉示康》家訓,教育兒子及后代繼承發揚儉樸家風,永不奢侈腐化。“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是明朝朱柏廬的治家格言。被傳為佳話的“六尺巷”故事,時任禮部尚書的張英“讓他三尺”,拓展的不惟街巷之寬與道德之厚,還開化奉揚了煦暖人心的佳美嘉善之家風、民風、社風。
家風建設修身為先。打鐵還需自身硬,完善個人修養,是社會道德規范的延續,也是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傳承。修身一方面是提高個人道德素質,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另一方面,作為領導干部要懂得知足,提高自身政治警覺性和政治鑒別力。魏征說:“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領導干部應將廉潔自律克己奉公的思想深深烙入腦海,淡化個人得失,在為民務實中實現個人的價值。對領導干部而言,家風更是關系到作風能否端正、廉潔能否守住。好的家風能為廉潔奉公提供精神支撐。反之亦然,家風不正、家教不嚴,相互影響、惡性循環,最終會突破法治的底線、走向腐敗的深淵。近年來,出現的“大老虎”及家庭式腐敗現象的出現,莫不緣于此。
家風建設重在傳承。中國傳統教育講究言傳身教,教育不僅是文化知識的傳播,還是道德修養的映射。在家風建設上,古語說,母慈而子孝,兄友而弟恭。優秀的個人修養是可以通過自身的言行舉止和為人處世感染下一代的。
對領導干部而言,家風是砥礪品行、干事創業不可或缺的精神指針。成長于克勤克儉、崇儉抑奢的家風環境,自會多一份厲行。
家庭家教家風的心得體會 篇11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我們從父母身上繼承得來的不只是一個光榮的姓氏,更有父母輩走過荊棘之路的“愛”的傳承。“愛”在漢語中是個多義詞,包含了愛情、親情、友情以及人對所有事物的根本情感。愛祖國、愛家庭、愛他人、愛崗敬業……都是愛。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高舉“愛”的火炬,將潔身自愛、愛崗敬業,愛祖國、愛人民融入到生活工作中,燃旺家風火焰,勇往直前。
高舉“出淤泥而不染”潔身自好的“自愛”火炬,照亮堅定前行的決心。母親雖然目不識丁,但從我記事起,就耳提面命地教育我:“做人要自尊自愛,忠厚純良,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小時候,我對這句話懵懵懂懂,認為只要愛自己,不做虧心事就行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了歲月的洗禮、社會的歷練、風霜的淬煉,我才深刻地領會到“在道德的真空里,我們仍然能潔身自好,守身如玉,以致我們現在能夠俯仰無愧。”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要努力成為正直賢達之士,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夠潔身自好,不隨波逐流;能清醒地認識形勢,憂國憂民,“心不清則無以見道,志不確則無以立功”,用自己的微博之力,貢獻出力所能及的力量。
高舉“我不擔當與阿誰”愛崗敬業的“責任”火炬,燃旺事業紅紅火火。父親一生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地為家庭、為子女付出,在工作中亦是辛勤勞作,忠于職守。他為人處世的`作風,也影響了我對“責任和擔當”的理解和詮釋。樹立強烈的事業心和進取心,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埋頭苦干,要有“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擔當,無論什么時候,該做的事知重負重、攻堅克難,頂著壓力也要干;該負的責,挺身而出、沖鋒在前,冒著風險也要擔。愛崗敬業,在崗一分鐘,負責六十秒,認真做好手里任務,并且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最好的質量出色地完成本職工作,做到對工作的執著和熱愛,最終達到“文經我手無差錯,事交我辦請放心”的境界,讓事業欣欣向榮。
高舉“以天下為己任”愛國愛民的“博愛”火炬,燃旺國富民強的火焰。“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父母最愛說的話就是:“要好好學習,掌握本領,以后有出息。”爸媽的叮囑和期望雖然寥寥數語,但對我的影響卻很是深遠。一個有出息的人,一定自尊自愛、獨立強大、心系天下、學識淵博、技能精湛……自己也在為這個目標勇往直前。“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心懷國之大者,堅守初心使命,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工作本領,攥緊手中的“接力棒”,在服務大局中更好履職盡責,努力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
胡適在《我的母親》中寫到:“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我們從父母身上學到的精神力量,指引我們奮勇前行。我們要高舉“愛”的火炬,代代相傳,燃旺家風的火焰,照亮人生路。
家庭家教家風的心得體會 篇12
家風是什么?我認為家風就是父母最不能容忍我的地方!
父母不能容忍我落淚,不能容忍我逃避!不能容忍我畏懼!不能容忍我放棄!男兒應頂天立地便是父親長對我說的話,他總認為男兒應該堅強剛毅,父親的想法一直伴隨我成長并潛移默化的影響我。
曾經,我一味去逃避,很幼稚的以為沒有那幾本文憑,我依然可以混的出人頭地,風生水起。父親面對整日渾渾噩噩的我,對我說了意味深長,至今乃至將來都不會忘掉的一番話:“身為作者,不能因為沒有靈感而不去作文;身為警察,不能沒有熱情而不去救人;身為工人,不能因為懶惰而不去工作;你身為一名學生,你不能對學習毫無興趣而不去學習。做好自己該做的這本就是了不起的。而自詡強者的你,逃避是你的失敗。”那時的我,只是明白,只是懂得應該去學習并也為此付出了努力。
但是,一而再再而三考試的失利,使曾經那個輟學荒唐的念頭竟又死灰復燃。
母親哭罵道:“你還是不是男子漢,難道學習的困難把你折磨如此不成人樣嗎?”面對母親潸然淚雨。麻木之間,心靈觸動,意識到自己的不孝讓母親如此憔悴。恍惚之間,終于明白自己的失敗不是落魄和狼狽不堪而是失去面對坎坷的勇氣與信心。正如,困難不是人生的全部,但連困難都征服不了,又何談征服整個人生。
父母親很討厭不陽光不樂觀的我,因為他們認為用消極的態度看世界整個世界也是灰暗的。灰暗世界里,看不到明媚與美麗。
他們也不能容忍我不自信,因為他們認為只有擁有自信的人才能將昨日的努力在今日明天的.戰場上百分之二百的發揮。
他們鼓勵贊賞我的寬恕,他們喜歡那種像天空一樣寬闊、透明,像大海一樣廣浩深沉的心胸氣度。而我在時間的流逝中,也漸漸明白了這些金玉良言,漸漸明白了成長為一名男子漢應該放棄和應該拿起的東西。
在征途中,我也難免遇到心煩意燥,遇到不如意的事,怎奈年少輕狂欲與天公試比高,不知淡然為何物的我常常顏面盡失。
母親用溫暖的手撫摸我受傷的肩膀,父親用平靜的口吻啟蒙我的思想。
家風,是伴隨父母親以及幾代人,十幾代人對人生,對美最真摯的感悟。
而我也隨著時間的慢慢的沉淀,逐漸感悟家風的真諦。逐漸明悟,堅強、剛毅、自信、樂觀。
【家庭家教家風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家庭家教家風心得體會04-16
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心得體會09-12
家庭家教家風心得優秀11-07
家庭家教家風學習心得體會06-05
家風家教的心得體會07-01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08-31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03-01
家教家風心得體會02-23
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小學生心得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