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么活著》讀后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為什么活著》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為什么活著》讀后感1
在這次暑假前學校為了豐富我們學生的暑假生活,給我們發放了很多有意義的文學著作。我拿到的則是稻盛和夫的《人為什么活著》這本著作。其實自己也一直想讀讀這位日本名人的著作,體會一下他與普通人不同的精神世界。
這本書主要是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從宇宙、心智、欲望、人類的本性、人生的考驗、苦惱與憎恨、共生與競爭等多個維度深入探討了“人為什么活著”這一哲學基本命題,并由此展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與經營智慧,揭示了企業永續經營、基業長青的奧秘所在。本書是寫給每一位中國企業家的心靈讀本,是企業家的人生與經營指導書。
雖然我不是一位企業家,只是一位很普通的學生,但這本書對于我以后的人生、職場,以及我對夢想追尋的道路有著指引方向的重要作用。其實人為什么活著?是一個人生目的。有些人活著,他等于死了,因為他只是得過且過,機械性的度過每天。而有些人死了,他卻等同于活著,因為他的靈魂還在不斷的追尋著。稻盛和夫認為人從生到死這期間,怎樣把靈魂變得純潔,這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成功和失敗、幸運和災難,人生中遭遇的一切事情都可看作上蒼對我們的考驗,是上蒼給我們的“提升心性、磨練靈魂”的機會,因此我們要由衷感激。這一觀點是存在宗教信仰的。
其實,我自己就簡單的認為,人為自己活,也為別人活。為自己活是,生命是我們自己的,它來之不易,作為一個人是有思想有追求的,在人生路上我們只有懷揣著夢想,經歷一些磨練,才能使自己生命更有價值。而為別人活是,社會是一個由多個人組成的大家庭,我們生存的物質條件也是他人創造的,都是相互依存的關系,所以說我們也是為別人而活的。
稻盛和夫還分享了他事業成功的秘訣,就是:有堅定的經營哲學,并將之與員工共享。我想這也是很多企業家要學習的地方。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很員工的關系都是比較和諧的。還有對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人生·事業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這也是上次去格萊美公司時老總和我共同解析的人生方程式,他也是經常拜讀他的著作。成功的人總是不斷的借鑒,所以我們要想提升我們的境界也要經常讀好的名人著作。
這本書讓我收獲很多,我想我還會繼續讀稻盛和夫的著作。
《人為什么活著》讀后感2
回顧成長的歷程,曾多次被問及過這樣的問題:你是為了什么而活著?似曾記得,第一次面對如此問題時的迷茫與不屑一顧,因為那時感覺問及此問題的人亦或無所事事,亦或衣食無憂,而自己都不是。后來,隨著年齡、知識、見識地漸長,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也慢慢有了雛形,漸漸地懂得了人活著就是要努力去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對于那時的我們,實現人生理想的最好方式,似乎就是認真學習,考上大學。
因此,在很長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似乎就是在為了考上大學而活。為此,即使是每天凌晨起床,凌晨睡覺;即使是一個月面對四次折磨人的考試;即使是犧牲著自己健康的同時還要忍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即使這種活法真的很累很累,可我們也沒有厭倦和選擇逃避,仍不甘落后地勤奮努力、不懈奮斗著。為什么呢?因為我們知道那時的我們活著是為了什么!
進入大學后,整天沉浸在大學生活的安逸、舒適中,自己的人生理想也在不經意中漸漸地迷失、湮沒,至于自己為什么活著,已毫不在乎也無暇顧及。那時在自己腦海中,活著似乎就是為了享受如此安逸的生活。
可時光荏苒,安逸的生活就如同精心編制的美夢,當你還沒有悠閑去欣賞夢里的風景時,就不得不被社會的現實所吵醒。剛步入社會,就不得不去面對繁雜的工作、面對完全陌生的環境、面對復雜的人際關系,接踵而至的當然是煩惱、痛苦和煎熬。記得在云桂項目的那段時光,繁重的工作任務與工作壓力如同天空密布的'烏云,把自己壓得都快透不過氣來,最嚴重時甚至想到了辭職一走了之。
當然,那段困苦的時光總算是熬了過來,困難、壓力、苦惱過后自然是成長與收獲,可如今回首那些煎熬的時光,仍是百感交集也仍然有很多的困惑,經常會思考為什么當人面臨如此困苦的境地時,還依然要去堅持呢,難道人活著就是為了承受苦難的嗎?難道一定要在苦難中才能超越自我、提升自我嗎?難道不能退一步海闊天空嗎?人到底是為了什么而活著呢?
生活總是那么的平淡卻又那么的出乎意料,時常會在不經意中創造出一些令人雀躍的驚喜,即使你還不懂的“人為什么活著”。而與《人為什么活著》這本書的不期而遇正好淋漓地詮釋了生活中這種驚喜的存在。
《人為什么活著》讀后感3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題記
讀這本書時,我不太習慣作者的敘事方式,沒有過多的煽情,文筆太樸素,語調冷淡,甚至于冰冷,以至于當悲劇和死亡接踵而至時,胸口像被悶錘重擊,痛得喘不上氣。
《活著》以第一人稱的敘述為主,講述了福貴出身顯赫的二世祖,由于賭博輸光了家產,變成了徹徹底底的窮人,在此之后,又痛失親人,父親、母親、兒子、妻子、女婿、孫子一個一個相繼死去,有些是天災,有些是人禍,有些是命中注定。最終,只有一個老人與一頭老黃牛相依為命。
做人不能忘記四條,話不要說錯,床不要睡錯,門檻不要踏錯,口袋不要摸錯。
這是福貴在農婦們聊天時插嘴說的一句話,也是他在經歷生活的大起大落后總結的生活真諦,簡單樸實的話,卻含義深刻。福貴其實是民國時期紈绔子弟的縮影,他們愚昧,奢靡,放縱,最終在時代洪流的裹挾中失去生存的空間,唯余茍延殘喘活下去的意志。這似乎是宣告舊社會的破產,也在警醒荒淫放縱的人類。
雖然書中的人一個接一個死去,但作者在描寫這些死亡的同時,也給了我們很多希望:家珍重新回到徐家,福貴從軍隊逃回家里,有慶上學念書,鳳霞嫁給二喜,每次家人死去后會有新的生活希望帶給福貴,死亡沉重,命運多舛,但終會多了些生的盼望。也正由于每一次新的.生活剛剛開始,卻再次陷入命運的玩笑,才顯得生命的珍貴和命運的難以捉摸。
《活著》描寫的是失去,告訴我們的是得到的意義;描寫的是死亡,告訴我們的是活著的意義。福貴的命運仿佛像定好的結局般不可更改,在旁觀者的視角里不斷苦熬著,而作為他的一生故事中的主人,他又只是那個時代的一個普通人,生活著。末了哼著: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晚年做和尚。消失在視野中。活著的意志,是他唯一沒有被奪走之物。作者:王琪
【《人為什么活著》讀后感】相關文章:
《活著》心得04-14
活著的閱讀心得04-18
活著閱讀心得10-07
《活著》閱讀心得09-12
《活著》閱讀心得04-18
活著讀后感01-11
《活著》讀后感12-30
活著讀后感02-07
《活著》讀后感12-26
【實用】《活著》讀后感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