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體育新課標的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么好的心得體會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體育新課標的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課標首先對課程的性質進行明確,讓學生喜歡并積極參與體育運動,通過增加體育和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的學習內容,讓學生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同時健全人格品質。為了讓新課標的“課程性質”更方便廣大讀者閱讀理解,我們通過整理把內容歸納如下:
課程特點:
基礎性、健身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等。
課程主體:
以身體練習為主。
課程內容:
以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
課程目的:
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實現兒童青少年全面發展。
課程意義:
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健全人格品質,提升國民綜合素質,推動社會文明進步,建設健康中國和體育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現實和長遠意義。
為了讓“課程性質”與新時期的教育核心素養進一步契合,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實現兒童青少年全面發展,分別從堅持“健康第一”、落實“教會、勤練、常賽”、加強課程內容整體設計、注重教學方式改革、重視綜合性學習評價、關注學生個體差異這六大區域對課程理念細化定位。
1、堅持“健康第一”
育體與育心、體育與健康教育相融合,“健康第一”是健身育人的本質教育理念,新時期中國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是立德樹人,引導學生形成健康與安全的意識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以此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全面發展,更有助于達到核心素養的根本教育任務。
校園武術的課程設計要在內容上甄選,套路、技法教學要以“健康第一”為教育理念,同時可針對當下青少年兒童身體健康凸顯的一些問題進行調整,譬如:近視、脊椎側彎、肩周、頸椎、肥胖等,精簡出針對性的身體健康調理武術課程設計,幫助學生恢復身體健康。
也根據校園的教學和學習環境特點進行設計,譬如:針對學生“久坐”問題,可以在武術課程中設計出爬行、鐵牛耕地等活動,以鍛煉腰部,抵消久坐對學生產生的身體隱疾。針對老師“職業病”問題,如咽喉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和多言耗氣的氣虛問題,課程設計融入改善此類健康問題的鍛煉內容,如通過“站樁”練習,可以幫助老師補充精力,調整身體疲勞,以此增加老師習武的參與度,讓校園身心健康在師生中全面發展。
2、落實“教會、勤練、常賽”
學生的持續學習力來源于需求和興趣愛好,課程教學理念要求面向全體學生落實“教會、勤練、常賽”的一體化教學設置,以激發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讓學生體驗運動的魅力,才能領悟體育的意義,在學習和練習中發揚刻苦的精神。學生要學會基本運動技能、體能和專項運動技能,還需要在課內課外提供更多時間讓學生進行充分練習,逐漸養成“校內鍛煉1小時、校外鍛煉1小時”的習慣,運用所學運動知識與技能,參與形式多樣的展示或比賽。
校園武術的推廣與發展更要注重“學、練、賽”一體化教學,學校內部和學校之間可以開展多種技能展示與比賽,展現武術精神和文化魅力。武術展示可讓學生感受動作招式的“形體美”、起伏轉折的“節奏美”,行云流水的“韻味美””,對于校園武術來講,不僅是體育鍛煉,還是一種身體美學。
校園武術有四個教學水平目標,除摔跤、搏擊等少量實戰類比賽外,推行中小學生《武術段位制》比賽設置,將能吸引更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20xx年11月北京市舉辦首次中小學生《武術段位制》段前級和初段位考評與競賽,考評方式釆取考評與競賽相結合,通過者將取得競賽和段位兩個證書,為在全國中小學范圍內推廣中小學生《武術段位制》帶來參照。
為在校園推行實施《武術段位制》,需要對學校武術教師加強培訓,在武術教師中組織中國武術四段、五段、六段的晉級考評,提升校園武術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將更有助于校園武術的推廣和教學。
3、加強課程內容整體設計
課程設計是實現教育教學的重要元素,課程整體設計課程內容要根據學生運動技能形成規律和身心發展規律,讓學生更融會貫通的學習和掌握基本運動技能、體能、專項運動技能和健康技能等,引導學生將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運用到體育學習、體育鍛煉、運動競賽和日常生活中,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實踐能力。
體育與健康課將于今年9月份新學期正是開始,武術走進校園,一定要以“武術學科教育”的新身份,課程設計以武術技藝練習為根本,融入武術文化的精神培養,圍繞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體和心理情況,增強孩子的體魄和抵抗力同時,還能以中國武術的精神和文化啟迪學生的心智,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塑造學生的品格。
課程內容要多樣性,武術游戲、武術操、套路表演都可以融入教學,增強運動體驗,協調發展運動能。武術游戲是以游戲的方式,開展武術動作、身體反應和思維的訓練,武術游戲更適合孩子的趣味心理,不同的武術游戲可以針對熱身、動作練習、反應力、注意力等進行設計。武術操是武術與音樂、舞蹈的結合,音律和舞蹈都可以影響和調節人的情志,武術操可以讓武術的基本動作練習更具有趣味性性和觀賞性。
同時武術可以嘗試與其他學科融合教學,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能力。譬如,與科學可融合,讓學生們綜合理解身體結構、力學原理、武術發力技巧解析;與生物學融合,讓學生們體驗身體結構與穴位、骨骼錯位與修復;與歷史課融合,讓學生感受莊子的“天子劍”、李白的“俠客行”、岳飛的“滿江紅”、道家文化的武當劍法、少林佛家禪宗的拳法;與語文課相融合,文人俠士的書法、文章、氣節與個人生平的講述。
4、注重教學方式改革
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要具備日常實踐性和健康教育實用性的特點,教學方式要從“以知識與技能為本”向“以學生發展為本”轉變。校園武術的教學開展要以新時期教育核心素養為基礎,教學情境要豐富多彩、生動有趣,同時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主動探究思索。教學方式向“以學生發展為本”改革,是為了塑造學生的自立自強意識,以品格培養和意識塑造為學生引導終身的成長方向。
5、重視綜合性學習評價
過去教學中出現了“唯成績”的目標論,缺失了教育的精神,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圍繞核心素養,開始重視構建評價內容多維、評價方法多樣、評價主體多元的學習成果評價體系。校園武術教學既注重武術基本運動技能、體能與專項運動技能,同時又關注學習態度、品德,并依次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和安全行為意識。那么對于武術學科的學習成果評價,可以制定明確、具體、可操作的學業質量合格標準,為有效教學、學生積極學習指明方向。
6、關注學生個體差異
校園武術教學要針對學生不同身體條件、運動基礎和興趣愛好,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通過興趣發掘、特長培養、專項訓練,以不同的學習目標和適宜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創造公平的學習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覺自己的特長,培養自己的愛好,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和學習體驗,讓校園武術發揮武術的價值和文化魅力。
新時代武術教學課程理念在校園展開武術教學,在課程設計上以身心健康為目的。先精簡出適合學生階段鍛煉的套路、招式技法,為繞“生活方式”進行運動內容設計,鍛煉可以融入到日常起居之中形成一種習慣。在練習過程中,通過鼓勵堅持培養耐心和行動力,通過動作修正調整,培養注重細節品質,武術教學,即是讓學生學習武術,也是在學習練習中健全人格的過程。
【高中體育新課標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體育新課標心得體會07-07
體育新課標心得體會(合集)05-28
體育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09-19
小學體育新課標心得體會09-06
體育新課標的心得體會08-25
體育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12-18
體育新課標的心得體會范文04-08
體育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優選]11-18
體育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優選】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