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藝心得體會【實用】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茶藝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做為院拓所接觸的第一門課程——中國茶藝。在教學這門學科以前,我僅僅了解到中國茶葉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和飲茶對健康的眾多好處,除此之外并沒全面的了解。在通過一整周的茶藝課程學習后,我對茶器、茶的種類及泡茶的基本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這門學科區別于其他課程,它更注重實踐,強調我們的動手能力。盡管期內換掉了幾位老師,但他們都很耐心且恪盡職守。課程開始時,老師們介紹了一些基本的理論知識,隨后播放影片,并親自給我們示范。由于這是我第一次觸碰這門課,我對這些茶器特別感興趣。
我家并不是那種常喝茶家庭,因此基本沒有泡過茶。很多茶器都是在這門課后才了解到的。比如,形似鐵夾的被稱作茶夾;形似勺子的稱為茶勺;呈環狀斗狀的叫茶漏;形似細頭針的被稱作茶針或茶通;偏平彎管棍子外形的叫茶刮;而形似花瓶的則稱為茶瓶。
茶道學是一門全新的課程,包括了知識、情感與意向的部分,既是綜合學科,也是整合的科學。在學了茶的相關知識后,我逐漸形成了各種體會。根據教師播放的視頻,我了解到制做茶過程需要的是多么嚴謹和負責的態度,從摘茶到殺青、揉捻、干躁,每一個步驟都至關重要,容不得任何馬虎。正是由于茶農的認真工作和細致心態,才使我們能夠在家里品嘗到香氣四溢、熱騰騰的好茶。它們加工方法令我深感茶道的復雜和深厚內涵,這其中蘊含著高尚的品質。了解到茶的制作工藝如此繁雜后,我也體會到茶的濃香厚實是多么寶貴。
以后,還學了多種茶的沖泡方法與技巧,泡好一壺茶的關鍵有三個要素:第一是茶的用量,第二是泡茶用水的溫度,第三是浸泡的時間。用量是指適量的茶;水溫是指用適宜溫度的開水;而沖泡茶葉的時間也同樣重要。
在科技迅猛發展、工作節奏緊張的社會中,在繁忙的學習與工作之余,泡上一杯淡茶,品位它苦中帶甜、飲后回甜,嗅一嗅那素雅怡人的香味,何等令人心靈寧靜。根據理論結合實踐的學習,在各位老師的指導下,我對茶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們每個人繁忙了一整天,何不抽出一些時間,慢下腳步,靜心飲茶吧!
【茶藝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茶藝心得體會12-01
茶藝心得體會09-23
茶藝培訓心得體會03-28
茶藝心得體會15篇12-16
茶藝心得體會21篇03-02
茶藝學習心得體會03-16
茶藝的心得12-02
茶藝培訓心得體會11篇04-29
茶藝培訓心得體會(11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