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本教育學習心得優秀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么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本教育學習心得優秀,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生本教育學習心得優秀1
今天上午在灤平一小聽了三位老師的匯報課,下午在職教中心進行了評課和生本教育培訓,我認為對我這種非科班出身、半路出家的人來說特別的有用。希望這樣的活動以后能越來越多,幫助像我一樣的年輕教師提高水平,爭取早日成為名師,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現把我的收獲匯報如下:
一、對生本教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以前看到生本教育感到陌生,查閱了資料也都是理論,懂得的一知半解。今天真正懂得了生本教育的三部曲:前置性學習,小組合作交流,小組展示。最重要的是今天的講解是結合課堂實際進行的,深入淺出,讓我理解的更到位。
二、一直以為升本課堂老師會更輕松,現在發現生本課堂對于老師來說不是更輕松,而是肩上的壓力越來越大。生本課堂上,學生自由發言,想法千奇百怪,很多時候超乎我們的想象,在課下備課時我們不可能備到,這對教師的知識掌握的深度和廣度要求越來越高,對教師的.課堂調控水平、應變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的教師應該是知識博大精深,能力超群的。
三、生本課堂上學生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但教師的主導作用更不可以忽視。教師在課堂上不僅僅是傾聽者,還是引導者、調控者。如果課堂上教師不注意引導,讓課堂跑偏,那么是十分可怕的。
四、生本教育的三部曲環環相扣,每一步都有學問。前置性作業的布置要基礎、簡單、開放、把握重點。每一節課該如何去布置,需要教師深思熟慮。小組合作交流中教師該怎么去做,怎么去發現也是有學問的。小組合作展示中如何引導學生,引導到那個程度合適也是有學問的。具體這些都要從實踐中去探索,思考。
生本教育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就我所教班級的目前情況來看,開展生本教育還有一定的難度。試過幾次,參與的學生寥寥無幾,沒有成功。有自己的原因,也有學生的原因,很多學生不具有良好的作業完成習慣,更別提前置性作業了,加之家里的各方面條件也有限。但是我不會氣餒,還會繼續努力,一步步往前走,爭取早日實現升本教育。
生本教育學習心得優秀2
第一次聽說“生本教育”還是在校長到廣州學習歸來。通過校長的講解和有關資料的補充,使我初步的認識到“生本教育” 那就是“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俗話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生本教育給我的感受就是這樣,把課堂的主動權放給學生,其實這也正是課程標準所倡導的。生本教育課堂,就應該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構成積極歡樂高效的課堂。
本學期,學校也要求每位教師認真學習生本教育的理念、理論,并能夠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中。因接近學期末,我們音樂剩下的內容也不多了,也按生本教育的有關理念,給學生設計過兩課的預習作業,通過預習作業上的內容,自主的把握課文內容,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我再拿出一節課來進行小組交流、回報。因是初次嘗試,學生在匯報時的語言流利性、邏輯性的層次性比較差,但是從匯報的情況來看,學生在課下確實是搜集、交流過了。生本課堂就要求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要符合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程理念。因此我們教師在傳授知識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正確、合理的運用小組合作交流,讓每位學生在小組合作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長的幸福。
一、學生得到了釋放
生本教育的理念: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以前在我們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在口若懸河、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學生們干巴巴的坐在那里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并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節,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并沒有真正體現出來。“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孩子們很放松,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
二、老師角色的變化
以前的時候在課堂上老師總是嘮嘮叨叨,生怕學生們聽不懂,總是反反復復的講個不停,自從接觸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才意識到,這樣的老師太強勢,而且發現在教學中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愿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到最后卻往往是自己失敗。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是(在教師幫助下的)兒童發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對于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引導。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么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
周五聽了這幾節“升本課”,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課堂上該說些什么不該說些什么了,一開始總感覺本節課的知識點應該由學生來生成,自己盡量不敢多說話,但是后來才知道,老師應該學會恰當的去引導孩子、做小結,并不是什么都不說,要把握好一個度,這一點還需要在今后的課堂上繼續努力學習。
三、生本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我們通過這幾節課,發現生本課上的孩子們都是自信的、快樂的,現在我有時候體會到這一點,當學生從自己研究和探索中發現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時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悅。但是,更多的時候是憋著一股氣,每次都在想:孩子們怎么這么不會合作?語言表達能力怎么這么欠缺?每次做總結時怎么總是說不在點子上,還那么啰嗦?實際上,他們的現狀其實很正常,因為在前期,我們并沒有在課堂上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的這些方面的好習慣,現在,我們剛剛開始接觸生本教育,作為老師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夠,又何況是孩子們呢?生本教育要有合作意識,更多的是學習上的創新意識,我深切的意識到,孩子們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
生本教育學習心得優秀3
20xx年7月16日至20日我參加了全國中小學體育教研員培訓,在這幾天的學習培訓中,我有幸觀看了教育部專家及教材修訂學院院長、教授的精彩報告,使我感悟頗多,受益匪淺。他們的報告,帶給我的不僅是知識上的收獲,更是能力的補充。培訓的時間雖短,但給了我強烈的感染與深深的理論引領,讓我明確了教研員的角色定位,深刻地領悟出一種思想、一種境界、一種努力的方向。通過學習,我有了以下幾點體會:
一、轉變思想
通過培訓,使我對教研員這個角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教研員不只是聽課、評課、檢查常規教學工作這么簡單。教研員是老師的老師,是專業引領者、指導者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和教師們一起研究、探討存在的具體問題,看到教師們看不到的,想到教師們想不到的,有著榜樣作用。
二、理論提升
專家們的精彩講座給了我一次次心靈的撞擊。聆聽了教育部教育司司長楊貴仁就新課標下的工作對全國體育教研員工作要求及期望,關注學生健康成長,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季瀏講座的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他通過大量的理論知識講座作了全面的剖析,使我茅塞頓開;聆聽了潘紹偉、汪曉贊、譚華、陳雁飛等教授專家的講座,使我認識到要想成為優秀的教研員,必須重視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和專業素養,促進自身專業發展,不斷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分組討論聆聽了全國各地的教研員關于網絡教研的思路與方法,使我懂得了一些使用技巧,知道了如何建立自己的網絡平臺,如何利用這個平臺進行交流和學習,充分提高了自己網絡研討能力。
三、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
教研員是學校教研工作的引領者和指導者、是老師的老師,要想真正地成為老師的老師就要學無止境。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學習,才能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教學理念,才能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這樣教學研究才能深入,教學質量才能保障,教學成果才能豐碩。
“語言是花苞,行動是果實,”有了深刻的.培訓體會,就要把它付諸于行動,在今后的教壇上,我要把學到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實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并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校本培訓,帶領全體體育教師積極學習新課標、新課改,更新觀念,努力提高教研活動的有效性、實效性,力爭在教育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
總之,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斷開拓創新,使自己的專業知識更高,更智能化,走進課堂,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指導服務,有自己獨特的學科見解,成為讓教師信服,具有人格魅力的教研員,努力適應教研工作的需要。讓我們快樂健康享受教師的快樂健康成長。
生本教育學習心得優秀4
通過這幾天生本教育理論研修班的學習,我們先聆聽了華南師范大學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理論”,立時讓我耳目一新;又聽了四節生本教育課,耳聞目睹“生本教育”的成果;接著又聽了承德教育局副局長蕭俊泉教授的《新課程背景下生本教育的管理與實踐報告》,有茅塞頓開之感,下面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當前,素質教育的呼聲鋪天蓋地,作為處在教育最前線的教師無不摩拳擦掌,紛紛投入到了教改的熱潮之中。那么,教學改革將何去何從?呼聲極高的是“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然而在以上的教育觀中,老師的'仍是排序在第一位的,學生為主體仍是排第二位的。誠然,教師在課堂中應該導,但教師如何“導”,導到何種程度?“導”在課堂教學中占多少比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怎樣真正體現?我們的研究卻重視不多。而郭思樂教授正是抓住了這些問題,站在教改的至高點上對生本教育進行了精辟的論述。
“教育的本質就是要激揚生命。而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宗旨是高度尊重學生,全面相信學生,一切依靠學生。對待教育,如果我們能表現出教育的文明和氣度,那學生一定能給我們帶來一份驚喜,一份感動。”郭教授充滿教育智慧的話語讓大家心里豁然開朗。
生本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這里表面上看不過是句序的顛倒,實則是一個重要的指導思想。先“主導”后“主體”,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狀態,而先“主體”后“主導”,學生則處于主動激活狀態,他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智能,培養創造力,因而我們說教育無論怎么改,都不能忘記教育面對的是人,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孩子,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
一直以來,我們的教師都認為孩子只是一個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的教案以教師思路為主,以教師好教為原則,牽著兒童鼻子走,扼殺了兒童自主認識事物的積極性,因而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率不高。也許有人會說:“是啊,我們知道兒童有認識能力,可就是他們不愿學習,怎么辦呢!”其實,學習與吃飯一樣,是人的天性,孩子們是愛學習的。我們都知道,小孩子一旦接觸了外界,就會不斷地提出問題,經常問一些為什么的問題;可是,經過幾年、上十年的教育后,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學生不管知道不知道,再不愿意問為什么了,這是為什么?這難道不能引起我們的深思嗎?我們仔細想想,就可以醒悟,就會明白“教育過程的主人和主力原來是兒童自己,我們只不過是兒童自主發展的服務者和仆人,我們必須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否則,我們的教育工作就會做不對,做不好,做不了。”郭教授為我們指出了一條路:一切為了學生,全面依靠學生,以學定教。生本教育的方法是全面依靠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發他們的潛能,使他們的學習處于最自然的狀態。“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采取了以學定教的教學方法,是我們應該追求和推崇的。如同給腳提供合適的鞋,我們需要提供給兒童適合的教育,當教育適合兒童時,我們也就可以看到兒童忘記了自己在學習,忘記了自己是在課堂上,甚至忘記了自己,這時人的內部自然規律起作用了,兒童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空前提高了。所謂適合學生的教育,這就是生本教育。
生本讓我們激動,也讓我們看到了教育的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要樹立生本主義的行為觀,全面依靠學生,讓他們自己去學、去探索、去研究、做有創新精神的人。
【生本教育學習心得優秀】相關文章:
生本教育學習心得03-16
[精華]生本教育學習心得08-11
生本教育學習心得5篇【精選】01-23
生本教育學習心得13篇(推薦)01-21
生本教育心得05-20
生本學習心得體會02-16
生本教育的心得體會02-11
生本教育心得體會03-13
生本教育心得體會(精)12-16
生本教育培訓心得體會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