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心得體會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心得體會1
“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以強化理論學習指導發展實踐,以深化調查研究推動解決發展難題。”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是科學合理有效決策的有力支撐,廣大黨員干部要以本次為契機,邁開腿、張開嘴、沉下心,下足真功夫,“多走一步”讓調查研究“深入三分”。
真入實地、足踐以知,調研腳步要在“多走一步”中“深入三分”。
“近的遠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眾表揚和批評都要聽,真正把情況摸實摸透。”調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也是黨員干部體察民情民意的重要利器。無論是各地特色產業發展還是民生政策措施,亦或是百姓當前的意愿需求,只有腳步踏出辦公室的“圓圈外”,只有“身到心至”,杜絕搞“出發一車子、開會一屋子、發言念稿子”式的調研,防止扎堆調研、“作秀式”調研,才能搞清楚問題是什么、癥結在哪里。廣大黨員干部要認真研讀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邁開腿”“跨開步”,常坐群眾的“熱板凳”,常聽常思群眾“心里話”,用“真心”換“真情”。既去發展迅速的地區學習先進經驗,也去困難多、群眾意見集中、工作局面打不開的地方了解具體情況,綜合、全面地梳理發展的“堵點”“痛點”“難點”,做到“收獲滿滿”。
去偽存真、以點帶面,調研方法要在“多走一步”中“深入三分”。
調查研究要講究方式方法,要找準脈絡精準發力,大而化之只能事倍功半。“群眾的很多想法,往往不是在那些很正式的場合、當著很多人的面會講出來的,而是要同他們身挨身坐、心貼心聊才能聽得到。”調研時要放開架子張開嘴、放下身段問民情,只有融入到群眾中去,交幾個能說心里話的基層朋友,才能聽到真話、察到實情。“要看后院和角落,不要只看花瓶和盆景。”泛泛而觀抓不住問題的本質,也達不到調研的目的,廣大黨員干部要牢牢掌握調查要點,學會與群眾坐“一條板凳”,解除思維定勢,努力拓展延伸,做到“以點帶面”而非“以點概面”,用好交換、比較、反復的方法,真正做到“研”之有物。同時,要甘當基層“小學生”,摒棄“驕”“嬌”二氣,常懷“半杯水”心態,向群眾請教、向前輩請教,善于“剝絲抽繭”,直擊問題本質。
求真務實、靶向發力,調研成果要在“多走一步”中“深入三分”。
在《談談調查研究》中指出:“衡量調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調查研究的規模有多大、時間有多長,也不是光看調研報告寫得怎么樣,關鍵要看調查研究的實效,看調研成果的運用,看能不能把問題解決好。”調查研究的最終目的是解決問題,廣大黨員干部要全面梳理匯總調研情況,總體分析面上情況,細致深入解剖“麻雀”,做到“抓大”“抓小”“抓牢”,把握問題的'本質和規律,找到解決難題的辦法和路徑。兼顧當前問題的解決和未來長遠發展的需要,逐一梳理形成問題清單、責任清單、任務清單,逐一列出解決措施、責任單位、責任人和完成時限。對短期能夠解決的,立行立改、馬上就辦。對“牛皮糖”類的頑瘴痼疾,要明確“作戰目標”,以“遇山開路、逢水架橋”的拼勁、“不破樓蘭終不還”的魄力,做到問題不解決不松勁、解決不徹底不放手,真正實現“調”以務實、“研”以致用。
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心得體會2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提出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并作為在全黨開展的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開展國情調研是組織部門培養鍛煉選調生的關鍵一環,也是選調生深入基層、了解基層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種方法。廣大選調生要深刻認識開展國情調研的重大意義,堅持問題導向、走好群眾路線、學會抽絲剝繭,確保能“選”準課題、“調”出癥結、“生”成對策。
穿“問題導向”之針,引“精準調研”之線,確保“選”準課題。
確定選題是做好調研工作的基礎,曾用非常生動的比喻來說明調研選題的重要性:調研選題就像搞科研,選題選好了就向成功走出了一半。“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調研開始前,我們首先要對村情村貌有較詳細的了解,基層、農村治理、村集體經濟發展、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等重點工作都需了然于胸,然后找準“小切口”,確定選題。要做到“見渺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聚焦“小切口”,找到“突破口”,堅持問題導向,既看“高樓大廈”又看“背陰胡同”,花細功夫摸清真實情況,有的放矢、抽絲剝繭、切中要害,善于從小事件中發掘大信息。
穿“群眾路線”之針,引“實地調研”之線,確保“調”出癥結。
“不吃梨子,怎么知道梨子的滋味呢?”“調查研究是一項講求方法的藝術”,唯有得其法、循其理,方能找得準、查得透。“群眾不講真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你的來意是否于他們有利。”“群眾不講真話,不怪群眾,只怪自己。”所以我們開展調查研究,要“身入”更要“心入”,要帶著感情下去、帶著責任下去、帶著問題下去,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準確了解群眾所憂所盼,從而聽到真聲音、掌握實情況、解決難問題。“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多從“草野”“江湖”中聽取意見,要深入田間地頭和村屯農家,與群眾談心說話“嘮嘮家常”,用沾滿泥土的“鐵腳板”來丈量民情,扎扎實實地“蹲下去”,從而察“真情”、取“真經”。
穿“抽絲剝繭”之針,引“有效調研”之線,確保“生”成對策。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調查研究就像“十月懷胎”,決策就像“一朝分娩”。我們要充分認識到,調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決問題,調查結束后一定要如“解剖麻雀”般不斷地“比較”和“深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要切實可行,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較強操作性,做到出實招、見實效。“責字當頭,效字為先。”國情調研是為民而來,要保持求真務實的作風,努力在求深、求實、求細、求準、求效上下功夫,調研成果要見成效,必須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千萬不能走馬觀花、囫圇吞棗、敷衍了事。廣大選調生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在摸實情、察民意的基礎上,了解群眾的“急難愁盼”,幫助群眾解決實際難題,把調研成果轉為實實在在的舉措,以調查研究推動工作開展,真正為群眾謀福祉,切實提高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足感。
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心得體會3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中強調,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要帶頭抓好調查研究,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增強問題意識,真正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
調查研究是傾聽民意、摸準實情、推動落實、評估成效的重要抓手,有的干部開展調研只走一馬平川的“好路”,樂于去先進地區學習經驗,不敢到困難較多、情況復雜、矛盾尖銳的地方去研究問題,影響了調查研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成效。黨員干部開展調研要行之有向,多趟鄉野泥路、多探險路梗阻、多解群眾難處,在調研中訪實情、求實解、出實招。
多在泥路“下馬觀花”,以“鸕鶿入水”之姿沉下去、訪實情。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調查研究的重點是發現和解決問題,而人民群眾最了解實際情況,最容易發現問題,也最有解決問題的經驗。開展調查研究必須要眼睛向下、腳步向下,在一線傾聽最真實的聲音,觀察最真實的情況,決不能搞跟著劇本走的“盆景式”調研。黨員干部要以“鸕鶿入水”的方式踏踏實實沉下去,帶著感情與群眾打交道,真心實意地了解人民群眾的真情實感,換得基層一線真實情況,要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時刻保持甘當小學生的姿態,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中主動問計于民、問策于民、問需于民,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
多在險阻“上下求索”,以“滾石上山”之力迎上去、求實解。
調研要多到困難多、群眾意見集中、工作打不開局面的地方去。當前,有的干部為調研而調研,甚至“圖方便”,開展帶著調研結論、再找地方例證的“逆向式”調研,這樣的調研察不了實情、觀不了全貌、也得不到解決辦法。調研必須保持“滾石上山”的姿態,葆有追求真理、修正錯誤的勇氣,多在險路中“上下求索”,敢于正視調查了解到的真實情況和各種問題,將問題導向貫穿調查研究始終,不斷追根溯源、一插到底,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理清主要矛盾與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關鍵問題研究思考,以此找準問題源和突破口。
多在難處“修橋補路”,以“近林知鳥音”之舉鉆進去、出實招。
解決問題的實效是檢驗調查研究的根本標準。調研不是一場放松身心的旅行,而是一場絞盡腦汁的考試,考卷上是一道道民生題,需要我們在不停探索中給出答案。在調研中發現的問題,黨員干部要以“近林知鳥音”的態度鉆進去,由小及大、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解剖麻雀”,在抽絲剝繭中挖掘問題成因、抓住問題本質、形成調研成果,并逐步轉化為整改問題、化解矛盾、引領發展的“引路石”。要用好交換、比較、反復的方法進行立體式分析,通過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穩扎穩打中解決難題,一絲不茍開好良方“治病”,推動問題真正得到有效解決。
【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如何做好調查研究心得體會01-27
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心得體會最新08-20
調查研究工作計劃02-26
教育實習調查研究報告02-04
教育實習調查研究報告最新10-31
高考心得體會 高考心得體會01-23
心得體會12-07
美術的心得體會 美術社心得體會06-17
押運工作心得體會推薦_工作心得體會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