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雨花臺烈士陵園觀后感
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上,會觀看欣賞許多優秀的作品,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雨花臺烈士陵園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雨花臺烈士陵園觀后感1
我來到雨花臺烈士陵園,感覺到一種肅穆的氣氛。在這里,我看到了各種形式的烈士紀念設施,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輝煌歷史和無畏精神,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反侵略戰爭的殘酷與艱苦。
雨花臺烈士陵園整體氛圍肅穆莊嚴,讓人感受到了歷史的厚重。在進入園區之前,就可以看到兩側立著的“鐵騎長城”石塑,仿佛看到了一班將士披荊斬棘浴血奮戰的場景。整個陵園里密密麻麻地分布著各種形式的紀念碑、紀念館、雕像等設施,這些設施嚴肅而莊重,都是向英雄們致敬的方式。
在這里,我看到了不少標志著歷史的紀念碑。其中最顯眼的就是中央烈士紀念碑了。這座紀念碑是為紀念抗日戰爭中為國捐軀的烈士而建,寓意是“血淚鑄就”的愛國主義精神。在紀念碑上刻著毛澤東的挽詞,讓人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和英雄的精神。
烈士紀念館是講述雨花臺的歷史和烈士的事跡的`重要場所。館內展示的烈士遺物、文學作品和圖片等細節,讓人們可以感受到抗戰時期英雄們的不屈和無畏。在講解員的講解下,我了解了一些被封存的歷史資料,想象了一些抗日武裝的爆炸和猛攻,感覺到了這段歷史時期的磨難。
此外,在烈士陵園的廣場上,我看到了抗日烈士群像,他們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英雄的一代代代表,他們表現出了里面戰勝外來侵略的無畏精神。
總之,在雨花臺烈士陵園,我深刻體會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戰爭時期對抗外來侵略的堅定、機智果敢以及團結協作。這種精神值得我們銘記和傳承,讓我們更加自信和堅定地迎接新的時代。
雨花臺烈士陵園觀后感2
去南京期間,在朋友的熱情邀請下,瞻仰了雨花臺烈士陵園,實在是很受教育,不虛此行。
南京雨花臺原本是江南著名的風景區,明清時代被列入“金陵十八景”。然而從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這里成為國民黨屠殺共產黨人及愛國志士的主刑場。這二十二年中,約有近十萬的共產黨人、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革命的志士、愛國人士在此被殺害,壯烈犧牲,這里撒滿了烈士們的鮮血。1949年12月12日,南京市第一屆第二次人民代表會議作出建設雨花臺烈士陵園的'決議。雨花臺開始全面綠化造林、修建道路的工作。1950年建起了奠基紀念碑,在烈士殉難處建立了紀念性標志。1984年4月破土興建雨花臺烈士紀念館,1988年7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據說以前雨花臺烈士陵園也是收門票的,但現在已經免費開放,供群眾緬懷為國捐軀的烈士們。雨花臺的建筑古樸典雅,簡潔莊重,具有民族風格,走進白色花崗巖墻面的雨花臺紀念館,展廳陳列的烈士大多非常年輕,犧牲時平均年齡不足30歲,有些還沒有結婚甚至沒有戀愛過,年齡最小的烈士是年僅16歲的袁咨桐,他在臨刑前一天,在一張自己的照片背面寫下了“永別人世”的絕筆,這張斑駁的相片如今陳列在展館里。170位烈士中,約有60%受過良好教育,從介紹和留下來的照片看家境優越,很多都是名牌大學畢業:著名工人運動領袖鄧中夏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許包野烈士曾留德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施滉烈士當年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獲得碩士學位。英名榜上有2401位烈士,還有許許多多不知名的烈士們長眠在這里。
雨花臺烈士陵園觀后感3
20xx年3月,我來到了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參觀。這是一座紀念抗日戰爭中英勇犧牲的烈士的陵園,也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象征之一。在這里,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我們偉大的先烈為保衛祖國、民族尊嚴付出的巨大犧牲和無私奉獻。
進入雨花臺烈士陵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高大的雄偉的建筑——雨花閣,這是一座武裝斗爭史陳列館。在這里,我看到了當年南京保衛戰和淞滬戰役中的壯麗戰斗場面,看到了許多烈士的'照片和資料,了解了國軍全力抗戰的壯烈歷程。
除了雨花閣,還有烈士墓群。我在這里看到了各種類型的烈士墓碑,有普通烈士的,也有將軍、政治家、文化名流的,每一座墓碑都深刻地表達了烈士們的犧牲精神和愛國情懷。在烈士墓前,我深深地鞠躬致敬,默哀表達對先烈崇高的敬意。
不僅如此,還有一座烈士紀念堂。這座大氣、雄偉的建筑,是為紀念在抗日戰爭中英勇犧牲的南京市市民而建的,是大型烈士群體紀念建筑之一。烈士紀念堂內部設有藏經樓、禮堂、紀念館等,內部陳列了大量歷史資料和烈士遺物,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先烈們為民族獨立、人民幸福而奮斗的精神。
在參觀完雨花臺烈士陵園后,我感觸頗深。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先烈們流血犧牲換來的,我們應該銘記歷史、珍愛和平。更要繼承和發揚抗日精神,為國家繁榮和人民幸福而努力奮斗,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不懈奮斗。
總之,雨花臺烈士陵園是一個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的重要場所。在這里,我真切感受到了中國抗日戰爭中烈士們英勇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更深刻地認識到了我們的責任和使命。讓我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為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
雨花臺烈士陵園觀后感4
雨花臺烈士陵園位于江蘇省南京市中華門南約500米。陵園以自然山林與名勝古跡為依托,綿延數里。這里山丘疊繞,松柏高聳。沿路灌木成林,綠茵如氈。自1927~1949年,約有10萬革命志士殉難于此。20xx年5月1日,我們《今日家教》小記者下江南采訪團來到這里,緬懷用熱血和生命造就美好河山的烈士英雄。
拾級而上,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雕像。一個共產黨人,年輕而英俊,強健而魁梧。身上卻衣衫襤褸,傷痕累累,雙腕還帶著被掙斷的沉重鐵鏈。那緊握的雙拳,那緊閉的雙唇,那憤怒的眼神,仿佛正怒視著兇惡的劊子手。
巴金在散文《日》中寫道:為了追求光和熱,人寧愿舍棄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的死。這些偉大的革命先烈,正是懷著這樣一種信念,為了新中國的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用血肉筑成了我們新的長城!作為和平年代的新一代,我們應當了解新中國的來之不易,并繼承革命前輩遺志,努力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美好!
在莊嚴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前,在革命烈士的注視下,我們莊嚴的宣誓:“……緬懷先烈,牢記傳統;不畏艱苦,努力拼搏,踏實做人;為青春的理想而努力拼搏,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發展努力奮斗!”
當我走出陵園,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之下再次擁入在祖國的懷抱之中,我感覺我的心已移植入這塊神圣的凈土,接受這場靈魂的洗禮!
我愛我的祖國!祖國在我心中!
雨花臺烈士陵園觀后感5
千盼萬盼,寒假終于到了。今年寒假,我們四(3)班雛鷹小隊的假日活動是“參觀雨花臺烈士陵園”。“吃水不忘挖井人”,我早就想去祭拜這些烈士們了,沒有他們的犧牲,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1月20日中午,我和爸爸早早地就來到烈士陵園的南大門,等待其他雛鷹的到來。沒過多久,人都到齊了。小泓的爸爸是我們這次活動的負責人兼講解員。在小泓的爸爸帶領下,我們開始出發了,沿著臺階走向高聳入云的烈士紀念碑,紀念碑位于雨花臺的頂端,碑身正面是鄧小平爺爺親手題寫的“雨花臺烈士紀念碑”八個多光閃閃的大字,紀念碑前面是一個英雄的雕像,他手戴鐵鏈,毫無畏懼地走向斷頭臺。
我們繼續往前走,來到了一座大樓前,那樓雄偉壯觀,三角形的樓頂寬足有幾十米,大如泰山。樓的`下面,樓梯如長龍一般蜿蜒通向兩扇大門,樓中央鑲嵌著一枚輝章,因為里面圖案非常像太陽與月亮在一起,所以稱為“日月同輝”。
最后,在小泓的爸爸的帶領下,我們還參觀了烈士群雕,小泓爸爸說:“這些群雕由179塊花崗石組成,高10.3米,寬14.4米,一共由九位烈士形象組成。”群雕生動展現了烈士們大義凜然、不怕犧牲的光輝形象。
這次參觀很有意見,讓我受益匪淺,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建設好國家,不負先烈們的厚望。
【雨花臺烈士陵園觀后感】相關文章:
參觀烈士陵園觀后感08-22
烈士陵園觀后感優秀心得優秀12-11
烈士陵園掃墓活動總結11-03
烈士陵園社會實踐報告01-28
參觀烈士陵園策劃書03-21
去烈士陵園掃墓個人心得03-13
掃烈士陵園心得體會11-25
參觀烈士陵園心得體會08-10
參觀烈士陵園心得體會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