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讀后感(通用)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紅樓夢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紅樓夢讀后感1
自古皆有多情者,他們為愛情、親情、友情,付出了一切,乃至于生命。也許是因為對悲慘愛情的情感,我拿起了這本深奧的《紅樓夢》。
莎士比亞曾說:“太完美的愛情,傷心又傷身。”可在讀了紅樓夢后,我不禁想,太悲慘的愛情,又何止傷身又傷心。
美人林黛玉,為情而亡。
其所愛之人賈寶玉,嘴中還在吟唱“我所居兮,清埂之峰。我所游兮,鴻蒙太空。誰與我逝兮,吾誰與從。渺渺茫茫兮,歸彼大荒。”
佛教云人生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娑婆世界,一切莫非是苦。
愛別離苦,即使不是死別,或為謀求衣食,或因迫于形勢,與相親相愛的人生離,也將感到痛苦。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親如父子,近如夫婦,亦難得終身相守,又何況其他呢?萬法無常,愛別離之苦,是誰也無可避免的`。
所以說愛別離苦是人生的一大苦,度過了,萬世歸塵。
沒度過,必成心魔。
賈寶玉,他和林黛玉真心相愛,互為知己,但在賈母等人的安排下,他被迫娶薛寶釵為妻。終因雙方思想不同,且無法忘懷精神上的伴侶林黛玉,婚后不久,寶玉就出家當和尚去了。
林黛玉,寶玉成親日,病逝蕭湘館。
愛情是盲目的,沒有看清,也不可觸碰。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愛得并不驚天動地,卻愛得痛徹心扉。
從《紅樓夢》我了解到,也許人生中你的最愛不可以和你廝守,可是只要你心中有她,她心中有你,一切便可。孤獨時唱唱張杰的《這就是愛》“可能回憶掉進了大海,可能有些往事回不來,可能歲月會偷走等待愛,很久,也許,會分開”這也許是最好的解釋。
想念時,你可以站上屋頂,大喊:“這就是愛,這就是愛。”
或許正如林黛玉《葬花吟》中的一句“一朝紅顏春盡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讀完《紅樓夢》我曾作詩一首“朝夕之間榮也過,只留滿地遍情仇。雙玉之情猶可見,只是
人死萬事空。”
“笑”癡情——“笑”癡情······
紅樓夢讀后感2
從小,我們就聽過很多關于閱讀的名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中國腹部有詩歌和書籍等。書籍對人們來說非常重要。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與書籍攜手合作。
小時候媽媽給我買了插圖版《紅樓夢》。我記得那本書的封面是大紅色的,紅樓夢這個詞也很可愛。那本書不厚,大概只詳細寫了原著中幾個特別有趣和精彩的地方,其他部分可以省就省。孩子不能理解它的意思,我也不例外,只把它當作故事。當我的枕邊書從《睡前小故事》變成《紅樓夢》時,我的心有點失落,因為當時我無法理解,所以我只能記住主要人物和情節。
初中的時候,又有一本《紅樓夢》,比小時候厚多了。我可以從目錄中體會到這部小說的豐富內容。它講述了賈府興衰的全過程,揭示了當時社會的各種現象。這本書里有很多文言文句子,當時對我來說還是有些困難的,但是精彩的情節總是吸引著我,也能理解一些事情的前因后果。對賈寶玉和林黛玉悲慘的愛情故事感到悲傷。那時候,每天晚上睡覺前,總會看到幾章,對曲折的情節印象深刻。
后來,《紅樓夢》也是必修科目之一。再次拿起這本書是另一種感覺。突然發現對其中人物的看法也發生了變化。更喜歡落落大方的薛寶釵。這一次,我不再只看到寶玉黛玉愛情故事的凄涼,看到了更多層次的.東西,還發現了古詩詞、醫學等領域的知識。曹雪芹小說中,曹雪芹花了一生的心血,現了廣闊的社會背景,描繪了當時中國社會的世俗風情。
紅樓蘊含著人間悲歡離合,讓多少人留下了遺憾之淚。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認為宏偉的大觀園是一個夢想的地方。而此刻重讀紅樓夢,我明白自己錯了,那華麗的外表,隱藏著骯臟的一面。林黛玉和薛寶釵只是封建禮教的受害者。當時封建禮教的罪惡并不僅僅描述了劇中人物的最終悲劇,而是反映了一個時代和一個社會的黑暗。
這樣一本書,成了我從小到大的枕邊書,和我一起成長。相信以后再重溫的時候,會有另一種體會。
紅樓夢讀后感3
曹雪芹于悍紅選中批閱十載,增添五次,攥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
紅樓夢典型的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包含了中國傳統的文藝,哲學宗教等豐富的內容。還展示了絢麗多彩的中國明間世俗文化,舉凡衣飾,飲食,居所,以利風俗等,都得到了細致生動的表現,構成了一個色彩斑斕的藝術世界。
紅樓夢總的思想是反封建主義,在這樣的主題下,作者通過賈寶玉,林黛玉這兩個典型人物,對當時現存正統的封建社會秩序都表示反對,因此,這兩個典型就成為封建社會的叛逆形象,也造就了他們日后在情感上的共鳴。
作者通過賈寶玉對歷來認為天經地義的`價值理念進行重估和顛覆,嘲諷了各種貌似崇高神圣的傳統價值觀念。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包含著對社會性,規范性禮教的反抗意識。他們在遭遇人生痛苦時又不能象老莊那樣游世超脫,賈寶玉常常為每一個姐妹的出嫁或死亡而痛不欲生,林黛玉甚至對花開花落也異常敏感,所以他們談不上是經虛涉曠的道學超越。賈寶玉最后舍棄紅塵,林黛玉因愛而死,客觀上宣告了統治達數千年的傳統文化理想至此已經不再收拾世道人心。
并且寶黛的愛情是具有深刻內涵的,他們的愛情不時一見傾心的愛情,而是在長期相處共同生活中產生的愛情,這樣的愛情也就有了生活和思想的基礎。他們的情,是世俗泥潭中的鮮花,不敢稱其實出淤泥而不染,卻是腐朽中的永恒。其悲劇結局,雖為作者審美理想的破滅,但反而更璀璨,生命因毀滅而更輝煌。
曹雪芹在寫紅樓夢以前,中國并沒有自敘傳性質的小說,因此,紅樓夢自然是一部偉大的杰作,它本身所開始的中國小說發展史上的新階段,不幸也就及生而終了。
紅樓夢讀后感4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一場紅樓中的夢事,寫盡人間的悲歡。”
考考你,這是哪本書的開卷言?你說對了,這是我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的開卷詞。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也是最具有叛逆性格的三個人物:賈寶玉、金陵十二釵的林黛玉以及丫環晴雯。
《紅樓夢》是曹雪芹的代表作,原名《石頭記》。該書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衩三個人的愛情婚煙悲劇為中心,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線索,蘊含了封建社會的'婚姻悲劇。
故事里,金陵十二釵中的林黛玉最為悲慘。小的時候她的媽媽死了,于是她舅母把她接到家里。她寄人籬下,渴望真摯的愛情。但是在那冷漠森嚴的封建社會中,她只能凄婉地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生活中的無奈把她變得多愁傷感,變得“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然而,黛玉和寶玉的愛情卻成為悲劇,正應了那句:“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從上到下的人都當他是寶貝,他當然不覺有別啊!因與黛玉“既熟慣,更覺親密;既親密,則。”
聯想我們現實中也一樣,剛認識時,彼此客氣,容易處些,后來慣熟了,卻老是吵架,甚至有人發出“情到深處人孤獨”之嘆,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榮、寧府女眷們賞花喝酒,是家常便飯,“并無別樣新文趣事可記”,真是好日子!
劉心武在電視講《紅》時,特別點到“賈母素知秦氏是個極妥當之人。乃重孫媳婦中第一個得意之人。”,以前看書時都沒在意這句話,若不是聽了課,實在是看不出這句話的特別之處。
寶玉不喜讀書,見了勸人勤學苦練的畫《燃藜圖》心中不快尚情有可原,小孩子大多不喜讀書,怎么看了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轉身就走?可見,此時的寶玉,未開化,對人情世故不感興趣。
紅樓夢讀后感5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以榮國府為中心,以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為主線,講述了金領貴族名門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轉至衰敗的過程,以大觀園的點滴瑣事,還原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展現了窮途末路的封建社會終將走向滅亡的必然趨勢。
并以其曲折隱晦的`表現手法、凄涼深切的情感格調、強烈高遠的思想底蘊,在我國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會圖景、建筑金石等各領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價值,達到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被譽為“我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
我覺得,《紅樓夢》中,最值得學習的,就是其中的詩句了,在第三十七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蘅蕪苑夜擬菊花題》中,眾人以白海棠來作詩,他們作的詩一首比一首好,一個比一個妙,尤其是林黛玉作的那句“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我覺得這個“偷”和“借”用得特別好。還有薛寶釵作的那句"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珍重芳姿晝掩門”讓人感覺白海棠是賢淑而端莊的。還有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薛蘅蕪諷和螃蟹詠》中,眾人吟的菊花詩也是很妙,其中瀟湘妃子的《詠菊》中那句“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
特別優美。作者會寫詩已經夠厲害了,還會根據各種角色的各種性格來作詩,就更厲害了,作的詩還那么優美,蘊藏含義,真的是太厲害了!非常值得我學習。
《紅樓夢》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林黛玉了,雖然她有些多愁善感,謹慎多疑,但她坦率純真,聰明過人,才學橫溢,作的詩特別優美,引人深思,與寶玉同為封建社會叛逆者,我很欣賞、很佩服她的才華,也很喜歡她率直的性格。
《紅樓夢》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積累了許多好詞好句,了解到了當時封建社會的生活。
紅樓夢讀后感6
《紅樓夢》,以上層貴族社會為中心,生動地描述了18世紀末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全書規模宏大,結構嚴謹,人物形象生動,語言優美,具有一些明顯的藝術特色,值得后人品味和欣賞。
小說作者充分運用了中國書法、繪畫、詩歌、歌曲、音樂等一切優秀的傳統技法。并展現了一個社會生活的悲劇。比如賈寶玉和林黛玉一起讀《西廂記》,埋黛玉的花,救花救蝶,文清補皮毛,鮑芹造雪,黛玉燒文稿等。這些也都表現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的浮圖、詩意的眉眼、聰慧的表情、深邃的笑容、動人的垂淚、脫俗的品味和天生的文采,這些都是作者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藝術修養培育出來的結果,她那充滿詩畫的特殊魅力始終蕩漾在十二釵群里,東方文化的芬芳也就此散盡。曹雪芹真實再現了《紅樓夢》中人物的`復雜性,讓我們讀起來仿佛作品中的人物和生活中的人物一樣真實。《紅樓夢》里的賈寶玉不可能是德、笨、善、惡、公平、正直的。不僅賈寶玉、林黛玉是把作者的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放在一起的主角,就連臭名昭著的人物王力可鳳姐也沒有把她全部寫壞,而是在可憎中夾雜著一些可愛,從而表現出各種矛盾復雜的現實情況,形成迷人的現實。
作者善于通過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藝術描寫,揭示其不同尋常的審美意義。甚至一些不成文的、沒有記載的社會習慣和細節,在《紅樓夢》中也有生動的描繪。
《紅樓夢》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僅在國內成為中國小說文學難以征服的頂峰。而且在國際上也受到許多國家學者的重視和研究,有法國評論家稱贊說:曹雪芹具有普魯斯特敏銳的目光,托爾斯泰的同情心,繆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爾扎克的洞察和再現整個社會的自上而下各階層的能力。
紅樓夢讀后感7
一次偶然的邂逅,打開了《紅樓夢》,于是我認識了她林黛玉。她,讓我深感震驚,寶黛前所未有的愛情,流傳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貶。誰有這個資格?從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在我心中蕩漾,來回,隱約聽到她微妙的呼吸,她悲傷的臉,憔悴但非常迷人。她哭了,因為只有放縱的哭了才會更舒展,笑容才會更綻放。閉上眼睛,仿佛看到了他溫柔的眼神,閃爍著淚水,讓人沉迷其中,為之動情,無法自拔。
人們經常評價黛玉的`小脾氣甚至心胸狹窄,但我不這么認為!因為在這背后,只是因為她太在乎寶玉了,因為深愛,切愛,所以不能介意。我總覺得寶玉給黛玉的時間太少,黛玉的心太細膩,寶玉卻體會不到。在她抑郁的那一刻,她的心情就像一個迷路的孩子。寶玉不該來的問候會被她的問候會被她拒絕。她很殘忍,很兇猛,但她無意中接受了。這不是因為她不接受,而是因為她太不舒服了,所以她不得不用詩歌來發泄她長期無法積累的情緒。
詩歌是她美麗的靈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當我讀到她的詩,總有一種發人深省的感覺,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像一把鋒利的刀,深深地插入讀者的心中,讓一個人窒息的幻覺,看不見誰抓住喉嚨,無法擺脫悲傷,只能不情愿地放下書,讓自己慢慢醒來。記得她的《葬花詞》:依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花依知是誰?春殘花漸落,就是紅顏老死的時候。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看完就像被萬箭穿心,肝腸寸斷。
她的眼淚像涓涓細流一樣流淌,匯聚成一股清泉,澄清了她的悲劇。她哭了,因為她太委屈了。她悲慘而富有同情心。在這樣的社會里,她和寶玉的愛是不允許的。她對寶玉太癡迷了。她一生都很悲傷。然而,臨終前,她笑著喊道:寶玉,寶玉……然后她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雖然她的故事已經結束了,但它給我留下了成千上萬的思念。合上書想封住內心的塵埃,但當我閉上眼睛時,應該被囚禁的悲傷像塵埃一樣在空中飛翔、旋轉和跳舞。
紅樓夢讀后感8
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四大名著,喜歡的一個文筆很好的作者是《紅樓夢》的忠實粉絲,喜歡看的電視劇《甄嬛傳》據說也有紅樓夢的影子,但卻一直都沒有看過《紅樓夢》。
首先是看到大部頭的書就害怕去開始看;第二是習慣了看雞湯書,會覺得看小說沒有用處;第三是根本靜不下心來去看這樣的古代文學著作。
今年想提升一點自身的內涵,于是想到了看《紅樓夢》。
最開始看完了一本版本,看完后有了一些大致的了解,就多了一個小目標: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完一遍正常版的《紅樓夢》。
很奇怪我選的這本書不是直接從正文開始的,而是有關紅樓夢的各種評論和介紹。例如金陵十二釵、例如老太太和劉姥姥。
還記得以前上學時看過電視劇,講劉姥姥進大觀園這一集,覺得不太喜歡她這樣粗俗的人。
但,看書才更了解背景。劉姥姥的女兒家里窮,好不容易才想到王夫人這繞著彎的一門親戚,但女兒女婿都不愿意去攀親戚,于是劉姥姥才親自上門走親戚。
劉姥姥如果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她應該也不愿意去攀這遠房的親戚,而且在親戚家里各種丑態逗親戚開心。
想起了小時候也有一些不走動的親戚上門借錢之類的,那時候其實是不喜歡的。
但現在會覺得,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沒有美其名曰要順其自然,而是想辦法去利用自身已有的.資源,哪怕是遠房親戚那種很渺茫的資源,至少也要嘗試。
當然并沒有鼓吹大家去借錢,也希望自身以后盡量不要找別人借錢。
但看了紅樓夢里的劉姥姥,我特別尊重為了更好生活而努力的人。
我也會努力把《紅樓夢》看完,希望能記錄更多書后感。
每次寫書后感的時候,都覺得自身正在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著。
紅樓夢讀后感9
四大名著之首,《紅樓夢》是著名清朝作家曹雪芹撰寫的一部長篇小說,原名《石頭記》。
記得很小就開始讀《紅樓夢》,那時,印象中大觀園里的打打鬧鬧是一本《紅樓夢》,總之,這本書只記錄了賈史王薛世家的興衰史。
可再仔細品讀,這本書不只是一個俗氣的故事,這故事背后,有著不為人知的凄慘。
有著世外仙資的林黛玉,才華出眾,卻多愁善感。母親早逝,她只得寄人籬下,與賈寶玉情意相投,怎料來了個寶釵,拆散了他們,黛玉最終也含淚而終。如果她自幼是個健康快樂的姑娘,那故事的結局定會改寫。
常聽人評價黛玉小性子,可我不這么認為。在這背后,也只因她在意寶玉,她的心太細膩,寶玉卻體會不到,于是她只有用詩發泄內心的'情感。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除黛玉,《紅樓夢》中其他女子的結局,又何嘗不令人嘆息呢?
寶釵在寶玉出家后,只能空閨獨守;
晴雯僅十六歲,被迫害而死;
香菱兒時被拐,最終魂返故鄉;
妙玉被人劫持,途中又不從遭殺;
紅樓夢,又如人生一出戲。
夢迷夢醒,戲里戲外,夢里是荒唐,戲外是荒涼。
正如小說本身收尾之詞:
為官的,家業凋零。
富貴的,金銀散盡。
有恩的,死里逃生。
無情的,分明報應。
欠命的,命已還。
欠淚的,淚已盡。
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幸。
看破的,遁入空門。
癡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盡鳥投林,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紅樓夢讀后感10
《紅樓夢》是一部偉大的中國經典文學作品,是曹雪芹創作的杰作,對后代有著巨大的影響。通過描述賈府的興衰,這部作品揭示了封建社會將走向衰落的命運。小說中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也是對封建社會血淚的抱怨。
《紅樓夢》作為一部文學巨作,具有很高的文學藝術鑒賞力。例如,在《劉奶奶進大觀園》中,人們被劉奶奶逗樂的情節非常精彩,讓讀者有一種置身其中的感覺。“……史湘云撐不住了,一口飯噴了出來;林黛玉笑得喘不過氣來,躺在桌子上,哎喲;寶玉早早滾到祖母懷里,賈母笑得抱著寶玉叫心肝……“同樣是寫笑,但每個人的'表情和動作都不一樣,描寫生動、生動、具體,從側面襯托出劉奶奶的幽默,以及賈府喜歡她的原因。
《紅樓夢》中人物眾多,出現的人物有400多個,很多人物性格特征鮮明,栩栩如生。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劉奶奶等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說賈寶玉吧,他表面上玩世不恭,頑皮,輕挑,內心卻善良純真。雖然他出生在一個貴族家庭,但他討厭自己的封建階級,認為人只有善惡美丑,從來沒有貴賤之分,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他的話充分體現了他同情女人、尊重女人、倡導人權平等、男女平等的寶貴觀念。尤其是他與林黛玉純潔的愛情,更體現了他思想的成熟。
讓我們來看看林黛玉。她純潔坦率,清高孤傲,多愁善感。她骨子里對封建道德的叛逆深深吸引了寶玉。她的“農今天把花埋在笑癡里,他知道他是誰”和“一旦春天美麗老了,花就死了”寄托了黛玉凄涼的人生經歷,但也從另一個角度向我們展示了中國古代社會閨房中優秀文學才女的風格 。
《紅樓夢》不僅是中國文學的璀璨明珠,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未來,它將一如既往地以無限的魅力吸引更多的讀者。
紅樓夢讀后感11
這本書并不像劉心武說紅樓那么好讀 -里面沒有聳人聽聞的觀點或驚心動魄的情節。也不像周汝昌的紅樓小講那樣蜻蜓點水,淺嘗輒止。但是書里的十五篇文章,每篇都論據確鑿,絕不無的放矢。各個專題按照一定邏輯展開,有深度亦有廣度。 第一講 曹雪芹和他的文學世界 劉夢溪 第二講 解讀《紅樓夢》之路 馮其庸 第三講 紅樓夢是怎樣成書的? 蔡義江 第四講 紅樓故事及文本寫作 馬瑞芳 第五講 紅樓夢的.意蘊 葉朗 第六講 紅樓夢與儒道釋三教關系 龔鵬程 第七講 紅樓夢的女性觀和男性觀 劉敬圻 第八講 紅樓夢與現代性 李希凡 第九講 賈寶玉的叛逆思想 張錦池 第十講 王熙鳳的魔力與魅力 呂啟祥 第十一講 紅樓夢對于傳統的超越與突破 孫遜 第十二講 紅樓夢的版本和續書 劉廣定 第十三講 樹陰與樓影 - 典范說之于紅樓夢研究 童元方 第十四講 紅樓夢與中華文化 周汝昌 第十五講 永遠的紅樓夢 劉再復 這十五個專題基本覆蓋了紅學的幾大流派,有主流觀點亦有一家之言。比如說第十二講對各版本的介紹,清晰明了,是考據派的基礎。第九講對賈寶玉的分析鞭辟入里又不落窠臼。從這本書開始研究紅樓,才不至于讓初學紅樓的人從一開始被某些個別大家牽著鼻子走。 當然個人認為這十五篇也有點良莠不齊。其中第六講的論述主要以后四十回為依據,實在很難服眾。雖然儒道釋這個切入點很好,但是不能把前八十跟后四十分開討論,是致命的缺點。周汝昌的第十四講有點像他寫紅樓小講一樣,尚未展開便已結尾。跟其余十四篇相比,實在有敷衍之嫌。最后,第一講和第三講雖然好,但是內容上有重復之處,大家看的時候自行跳過便是。
紅樓夢讀后感12
一句話滿紙荒唐的話,一把苦澀的淚水。都云作者癡迷。誰解決了味道?它寫下了作者的辛勤工作和悲傷,也表達了知己難以找到的無奈和沮喪。我最喜歡的書之一是曹雪芹先生寫的《紅樓夢》。
《紅樓夢》是一個杯子,它不僅是曹雪芹先生的真實寫照,也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使一個繁榮的國家衰落。曹雪芹先生花了十年時間完成了這項工作,用細膩巧妙的文筆描述了一個繁榮的國家。
讀完《紅樓夢》后,我感到非常難過。我甚至有點討厭為什么作者把《紅樓夢》的.結局寫得如此悲慘,這與《紅樓夢》前部分的憤怒和繁榮不符。但后來我逐漸明白,當時的社會是如此的黑暗,這只是社會的演變過程。
林黛玉給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雖然很多人不喜歡她多愁善感的性格,但我似乎理解她的困難。她的父母從小就去世了,她覺得自己的世界有多孤獨。為了保護自己,她只能用刻薄的語氣對待別人,這也是她形成自然懷疑的情感因素。林黛玉在凄涼中死去,身邊只有一個丫鬟為她默默哭泣。這時,我也想起了她被預言的悲慘生活。
賈寶玉,一個看起來虛弱天真的男孩,也有一個堅強的男人,也許最終沒有人會想到他會出家,因為他看到了凡人的世界,他是一個渴望自由的人,當姐妹們抱怨生活,他的心逐漸成熟,更不用說在這個腹部婚姻的時代,對他來說是一種深熱。與此同時,他也是一個癡情的人,他可以對林黛玉絕望,從這也可以看出林黛玉之死對他的打擊有多大。我不禁為賈寶玉感到難過,完美的青春被切斷了。
《紅樓夢》中人物的命運幾乎都是悲慘的,從王熙鳳的一從二令三休到薛寶釵的可嘆停機德,金簪埋在雪里,再到林黛玉的可憐詠絮,玉帶掛在里面。曹雪芹先生曾痛苦地寫道:趁著這無奈的日子,傷心的日子,孤獨的時候,試著譴責愚蠢的忠誠,于是表演了這個紅樓夢。
《紅樓夢》一書讓我感慨萬千。它讓我第一次走進作者的作品,體驗作者的悲傷。隨著時間的推移,生命的年輪不斷旋轉,但誰能讀懂曹雪芹夢中的淚水呢。
紅樓夢讀后感13
我讀了《紅樓夢》一書,書中以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故事為主線,用賈府的興衰作為背景,寫出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與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悲劇。
作者曹雪芹通過《紅樓夢》,揭示了腐朽封建社會,也表達了他的不滿與憤怒。故事講述的是從小體弱多病的林黛玉來到了榮國府,漸漸與生來嘴銜通靈玉而性格頑劣的公子賈寶玉相戀,又因鳳姐從中使用掉包計,使得賈寶玉娶了薛寶釵,讓林黛玉吐血身亡,賈寶玉從此心灰意冷,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的故事。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林黛玉,雖然她的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花前癡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就象一朵幽然獨放的`荷花,始終執著著自己的那份清純,“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最讓我欣賞的還是她詩情畫意,聰慧靈秀。黛玉每次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居于首位。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最嘆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唯一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
在一個封建社會里,大觀園中的男男女女們總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雖然林黛玉琴棋書畫無不精通,才情氣質人人稱贊,可到頭來,年紀輕輕就郁郁而死;寶釵凡事穩重,識大體,詩詞也樣樣精通,原是金玉良緣,可是因為木石前盟,使她一人獨守空房,誤了終生;迎春才貌雙全,卻嫁給孫紹祖,被丈夫折磨而死……
我感嘆賈、林兩人愛情的悲劇與那些敢于反判那個垂死的封建貴族制度的人,同情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會的虛偽道德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在他們心中,一邊是封建社會必須追求的功名光環,一邊是心馳神往的自由之身。在面對封建禮教下的種種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為代價,自由之身的追求始終不棄。
五年級:溫子健
紅樓夢讀后感14
我一直愛讀《西游記》,其它三本一概拋到腦后。所以一聽說是《紅樓夢》閱讀課,我想一定又有不少作業,而且讀的又是愛情書。可不巧宣傳單還是被媽媽找到了,秘密地給我報了名。
第一次上課,我背著一本厚如枕頭的書,被當作跳蚤一樣踢出家門,然后沉悶地走向丁丁家,看著900多頁的《紅樓夢》,我好想拉門就走。可是不好意思呀!只好死馬當活馬醫,打算熬過去。
一節課過后又有一大張讀書筆記要寫,雖然極不情愿,但不得不動筆。剛開始花了4個小時,密密麻麻寫了一版,好累啊。
接下來我逐漸發現,丁丁媽媽的課特別具有趣味性,丁丁媽媽總是那么天真寬容,她課堂從不會有錯誤和正確之分,她會認真地聽大家發表自己的看法,而且還會記下來,鼓勵大家積極分享觀點。我們從不會有壓抑感,我們都喜歡。大家相互吐槽,分享自己的`生活經歷,還總是共同享受水果與蛋糕這樣的美食,我們在愉悅的氛圍里慢慢進步了。
我開始迫不及待地想上丁丁媽媽的課,每一次做讀書筆記,我也不再懊惱了,找到了自己的讀書方法:先看一遍書,做上記號,打上草稿,在書上再謄寫;或先讀一個自然段,再判斷怎樣分段,畫出一些你喜歡的精彩句子,寫出自己的感受。下筆如有神,我寫讀書筆記,越來越迅速自如了。《紅樓夢》里的人物命運都不太好,因此讓我起了憐憫之心,這里面有許多精彩、栩栩如生的細節描寫,特別值得我們一讀,不知怎么我越來越愛看《紅樓夢》啦!這段學習開啟了我對閱讀經典書籍的興趣。
我們在一起曾有許多小插曲,有同伴們活靈活現的人物角色扮演,我們度過了許多歡樂時光,在歡笑聲中進步成長!
紅樓夢讀后感15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紅樓夢開篇即一個“淚”字,從中不難品味出紅樓一夢的辛酸、悲哀。
說到淚,大家一定會想到位居十二釵之首的黛玉。
黛玉多愁善感之極,常常觸景生悲:聽到女孩子們演習戲文時唱到“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便想到諸如“水流花落兩無情”的話語,不禁“兩眼淚汪汪”了;看到落花,立刻又勾起傷心,一人到葬花處痛苦一場;看到寶釵母女共敘天倫,不禁又心酸落淚?其實,黛玉原本也是“雪為肌膚,花為腸肚”的人,只是年幼的父母雙亡,寄人籬下,促使她成了那種遇事哭哭啼啼的人了。
黛玉的淚,不只是為自己而流,更是為自己的男顏知己|——賈寶玉所流的。
寶玉,一出生就有一塊通靈寶玉,自幼被賈母疼愛,照理說,他這個“富貴閑人”應該別無所求了吧,然而,在這個“大觀園”中,他其實也是很無奈的:與丫環金釧兒的幾句玩笑話,卻使得她投井身亡;晴雯只是不安現狀,反抗,而落得病死的'下場?寶玉,雖然是賈府的少爺,但卻無力反抗?當他好不容易“等”來一個知他的黛玉,卻又“迎”來了金玉良緣?
按理說,寶玉與黛玉,一個喜歡一個愛,兩人情投意合,這哪里有錯,沒有錯嘛,但這錯就錯在兩人生在富貴世家。
賈府表面上金錢、利益源源不斷時,他正在迅速破落下去,他需要薛府的財力支持,再加上“金玉良緣”之說,于情于理,似乎寶玉與寶釵非得在一起了,于是,便有了悲劇的開始?
紅樓夢看似以“寶黛”二人感情為基礎,展示了一個家族的興盛衰敗,實則,諷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
紅樓夢的價值,已超出了文學……
【紅樓夢讀后感】相關文章:
紅樓夢讀后感【經典】08-02
紅樓夢讀后感(精選)01-10
紅樓夢讀后感01-06
《紅樓夢》讀后感01-12
紅樓夢的讀后感03-04
紅樓夢讀后感01-10
《紅樓夢》讀后感03-07
《紅樓夢》的讀后感07-06
【薦】紅樓夢讀后感01-27
紅樓夢讀后感【薦】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