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傅雷家書》讀后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傅雷家書》讀后感1
“一個人沒有靈性,光談理論,豈不成為現代學究、當世腐儒、八股專家也鮮矣!為學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養氣節、胸襟、目光。”通”才能成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觀天的危險”這一段家書,算得上精辟深刻!傅雷對兒子的期許便如自己一樣,把自己做學問的感觸與孩子分享,用心可謂良苦,學習、干事最怕一知半解、浮躁淺薄,個人覺得認真專注于一件工作或者事物的方方面面、多個角度、多個維次,才能通透,從學習上來講是善于學習、能真正學懂,從工作上來講是到位、妥帖。這一點無論是哪一代人的哪個方面,都值得深思!也與一個人的空性、悟性有關。這當然不是一知半解的沾沾自喜、坐井觀天,更不是浮于形式的'夸夸其談、走馬觀花!一代大家傅雷在此為我們所有人做出了好的榜樣。
“練琴的時間必須正;,不能少,也不能多;多了整個的人疲倦之極,只會有壞結果。要練琴時間正常,必須日常生活科學化,計劃化,紀律化!自己彈的曲子,不宜盡彈,而常常要停下來想想,想曲子的意境、境界,追問自己究竟要求的是怎樣一個境界,讀書筆記.這是使你明白你所要的是什么,而且先在腦子里推敲曲于的結構、章法、起伏、高潮、低潮等等。盡彈而不想,近乎即興表演,彈到哪里算哪里,往往一個曲子練了二三個星期,自己還說不出哪一種彈法最滿意,或者是有過一次最滿意的彈法,而以后再也找不回來。假如照我的辦法作,一定可能幫助自己的感情更明確而且穩定!”
本想作出刪減,細細讀來一個長者和父親的殷殷期盼,實不忍辜負,姑且消耗大家的耐心!傳道、授業、解惑,授之以漁,我想異國他鄉的傅雷在讀到此處,一定感慨父親的苦心孤詣,而所有的讀友亦能感到一個父親用心的深遠、細膩,父母是兒女最好的老師!對于求學上進的傅聰而言,這是茫茫學海中的一盞明燈,既有方法論又有可供實操的提升方法,既厚重又樸實!現實中的例子和教育,在此不予置評,正如佛渡有緣人,個中意味可體悟不可言談。
這算得從此書讀出的父愛的厚度!
《傅雷家書》讀后感2
家書是親人交談的媒介。以情為筆,寫下每一句話,字里行間流露出深厚的親情。翻過每一頁,薄薄的信紙上傳達著真誠的話語。傅磊父子之間深厚而溫暖的友誼在這本簡單的家書中流淌。
傅聰于1954年1月18日前往波蘭。傅雷一家一夜沒睡好,一直醒來。母親哭成淚人,眼睛腫得不成樣。傅雷,他一遍又一遍地回憶起傅聰的童年,內疚填滿了他的心:雖然我埋葬了我的過去,但我不能埋葬我的錯誤。孩子,孩子,孩子,我想擁抱你來表達我的遺憾和愛!雖然傅雷一直以嚴格的標準要求傅聰樹立嚴格的父親形象,但他對孩子的關心和愛總是和別人一樣。但父親一直含蓄,像茶一樣淡泊,只有在這離別的時候,我們才能窺見這滔滔江海般的深愛。然而,傅雷可以說是成千上萬的父親之一杰出代表。他并沒有盲目地指揮傅聰該怎么辦,而是提出建議,引導傅聰尋找方法。比如傅雷就傅聰對杰老師的看法給了他建議和幫助,教傅聰要冷靜理性地處理事情。傅可觀的回復中,傅雷仔細考慮了影響和原因的各個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尊重傅聰的想法,讓他仔細考慮,做出選擇。傅雷的教育是一種放手的教育。他主張做人第一,其次是藝術家,然后是音樂家,最后是音樂家。教傅聰如何做人,強調他時刻關心祖國。溫室里的花很弱,大自然中的樹能承受風雨。他為傅聰的成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使傅聰成長為一棵不怕風雨的大樹。
這些讓我想起了我的父親。生活中,父親對我的教育比同齡人更嚴格、更獨立。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要求我幫助家人做家務,經常和我討論和探索一些有意義的問題。在我的記憶中,有很多我的朋友可以但我不能做的'事情,也有一些他們不必但我必須做的事情。然而,他教我要學會獨立,讓我在困難面前更加冷靜,讓我的思維更深刻,在成長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遠。現在,我已經知道我父親在我背后的努力和良好的意圖了。他含蓄的父愛就像一個明亮的月亮,照耀著我前進的道路。贊美偉大的親情!也稱贊淡泊如清茶,深沉如江海的父愛!
《傅雷家書》讀后感3
知子莫若父,愛子莫若父。傅雷的一封封長信中,我讀出了那種專屬父親的深沉的愛。同時,我也讀出了“比賽不是在塑造藝術家,而是在制造鋼琴家!
傅雷在家書中對孩子的鞭策和關切,分明是一個舐犢情深的父親形象。憑心而論,有這樣一位父親,對于孩子的童年來說是災難性的。對于孩子的管教過于嚴厲,導致其失去了應有的爛漫的童年。藝術之路是孤獨的,需要異稟的天賦和不懈的練習。傅雷將自己的成長經歷和藝術見解投射到傅聰身上,渴望著孩子能在人格和藝術上精進。“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睙o疑,作為藝術家和作為普通人的命運是截然不同的,藝術家“又熱烈又恬靜,又深刻又樸素,又溫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活脫脫的`完美人格;普通人則不必受這些約束,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扒灰的扒灰,罵街的罵街,執著于情迷,在生活瑣事上擰巴成癖。藝術家是孤獨的人,理想的人,敏感的人。
書信中曾有多處傅雷催促傅聰來信,父母深切地期盼遠在異鄉的兒子能跟他們說上只言片語,就算短短的簡信也好,能給予父母極大的寬慰。假如傅聰會知道父母只能和自己通信十二年,還會一封家書拖上個三五月才發出么?可能,從出生到讀書長大,父母每天都陪伴在身邊,讓我們總會覺得父母是能相伴我們很久很久的人兒,反而就覺得小事和家人沒那么多好交代的,離開父母就覺得自己有忙不完的事,疏忽了他們的愛與期盼?蓵r光如流水,一對中年人的時光更是易逝,多珍惜一些,不要吝惜自己的時間多給予他們一些陪伴,哪怕是小小的微不足道的,在父母眼中也是彌足珍貴的。
“多多休息,吃得好,睡得好,練琴時少發泄感情,(誰也不是鐵打的。┥钣幸幝尚,自然身體會強壯,精神會飽滿,一切會樂觀!
《傅雷家書》讀后感4
但丁曾說過“世界上有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边_芬奇也說過“父愛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庇H情是這個世間、這個社會中最美好的情感。《傅雷家書》便是如此。不需要多么生動的修辭手法,也不需要多么細致的描寫方法,僅用父母與兒女交流的信件就可以成為一本好書、一部好作品。就像一家四口每天坐在桌前聊天,分享著這一天經歷的故事,經歷后的感想。總之,親情是堅不可摧、牢不可破、揮筆成文的一種情感。世間萬物皆有情,唯有親情最珍貴。
從這部作品我們可以了解到父母永遠是愛我們的,所以我們要懂得感恩。要從父母開始,再到他人、朋友,幫助過自己的所有人,再上升到國家。要從一點一滴開始,一點一點匯流成小溪、小河、大江、大海。只要心中有愛、心中有情,一步一步的去感恩、去包容、去守護,這個世界才會更加幸福快樂。
父母的恩德比天大,每一個做子女的人,要踐行孝道。想父母之所想,急父母之所急。正處于青春叛逆期的我們要盡量不與父母吵架,幫父母做一些基本的家務活。父母嘮叨時要虛心聽取意見,等父母說完后,再與父母商量對錯。嘮叨是父母關心我們和愛我們的表現。如果父母不再嘮叨了,那么就代表他們已經不再疼愛我們了,不想管教我們了。
怎樣減少父母對我們的擔心呢?作為初中生的.我們,首要任務就是搞好學習。只有努力學習,考上理想的高中、大學,才能給自己創造更多更好的學習機會,開啟我們智慧的大門,增強未來謀職干事的本領。當前我們要專心對待每一門科、每一堂課,不偏科、不落課,課前做好預習,課堂上認真聽講,思維跟著老師指揮棒轉,記好筆記,課后消化吸收,把老師講授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努力做一個孝敬父母、勤于學習、善于思考的新時代中學生,以報答父母養育之恩、老師育人之情、社會和諧之愛。
《傅雷家書》讀后感5
家書本就是親人間互通信息的書信,《傅雷家書》卻成了社會的財富,那一封封家信在真誠、平等的感情基調上升華,以它濃濃的人情味,深深的愛國情,演繹了一部無處不在閃動著慈父之愛、友誼之情的交響樂,這是一部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傅雷先生從做人、對待藝術、日常生活三個方面對兩個兒子進行悉心指導。孩子的成長往往離不開父母的精心指導和教育,所以我感謝生活,感謝父母無私的愛。當與父母間有一段短短的距離,跨過,便是心與心的'交流;當有一扇心門的阻礙,敲開,便是情與情的交融。
在又熱烈又恬靜,又深刻又樸素,又溫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真的傅雷文字中,我窺見了一個朋友式的父親形象。他寫在紙上的這些家常話語,如山間涓涓流水,緩緩流過我心間。
于生活而言,傅雷先生說過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生命如洪水奔騰,只有沉得下才會浮得起,不知在哪個海洋深處遇見暗礁,面對挫折越是迷茫無所適從,越會消極低沉,陷入所謂的排擠和深淵中去了。風云變幻,沉浮不定。有坎坷的起伏跌宕,也有晦暗的沼澤,但心靈要選擇陽光。那么在通往成功與幸福的道路上,我們已經遠離了黑暗和沉淪。在那時的時代主流中如何自處,在困惑時如何堅守,既像一句溫柔的撫慰,也飽含著綿延不絕的,巨大的能量,行云流水的日子卻能沉淀下傅雷先生許多陌生的痕跡,像是悖著世俗的渾不在意,像是將超然不羈化作柴米油鹽的煙火氣。這種不慌不忙溫暖的力量才是人心所向。
于藝術而言,我實在是感慨傅雷先生是否就天生該做這一行的。在藝術各個領域造詣極深。一切一切,他的慨嘆又是如何能夠豐富細膩到這個程度?我沒有高深的知識去研究傅雷與他的孩子對藝術有多專業,只有用一顆虔誠的心去摸咂品味。詞句中好像帶著巨大的信息量,同時又無比簡潔?捎钟袔讉人是傅雷呢,這樣一個可以將自己所求與藝術結合起來的人,這樣一個一直與藝術靠的這么近的人。
再多的言辭不及切身體會,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歲月的篩子一一濾過,但不變的是這種永恒的愛,寫下的每一筆每一畫,都是父親對孩子的希冀!
《傅雷家書》讀后感6
我讀過一篇名為母愛如母愛的文章Q》,母親不會寫字,所以每次簽字都在上面寫字Q,我不明白這是什么意思,覺得很丟臉。長大后,我依然是媽媽的牽掛。最后,我意識到我其實就像Q字母里的小尾巴,是媽媽永遠放不下的那端。其實很多時候你會發現父母的喋喋不休其實是擔心,父母的嚴厲指責其實是關心,父母的高標準其實是放不下的。因為他們認為我們做的不夠好,但不夠好,不能自我學習,有意識地學習。其實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是最不能放下心,最驕傲,最心疼的。其實不僅僅是母愛Q,父愛也是如此,就像《傅雷家書》中嚴厲而慈愛的父親一樣,不是嗎?
孩子還小,就一個人出國留學。面對語言、學習、禮儀、生活等壓力,壓力,他的父親給了他很多意見和鼓勵。充滿期待和愛的海,把父母的關心和思念送給了孩子。1954年1月18日晚至1966年6月3日,這么多家書難道不代表他們對孩子的關心嗎?這不是父母最基本的擔憂嗎?
信中有父親對孩子的鼓勵,對孩子的教育,當孩子獲得榮譽時的驕傲,當然也有對孩子的情感指導。我認為這是每個父親或每個孩子都知道的。不可避免的是,這些家庭書籍對孩子也有很高的標準要求。當你讀到這些書時,你會想起你父母嚴肅的臉嗎?你現在能理解父母的良好意圖嗎?
我們是父母,為了孩子,不怕困難,不辭辛勞,只要對你好,能幫到你,我們總是盡力給。你覺得這句話很熟悉嗎?事實上,我們的父母經常說:只要是關于學習的,盡量給我能給的,即使是賣鐵的鍋也應該供你學習。事實上,你可以在《傅雷家書》中找到你父母的`影子,看看他們作為父母愛我們的心情。
也許你認為你已經獨立成長了,但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父母的糾正。嚴格不是錯的,而是一種刺激,一種促進。也許很多時候,我們應該從父母的角度來思考。
成長,這是一個無知和困難的過程,但我們必須經歷,必須成功地通過,如果你仍然在與父母爭吵,糾結,那么請仔細閱讀傅雷的書,有感情和成長的決心,相信我,它會讓你受益很多。
《傅雷家書》讀后感7
今天我讀了《傅雷家書》,通過這本書我讀懂了許多道理。
父母是我們身邊最親近的人們,他們時刻關懷著我們,在身邊教導著我們。傅雷通過書信的方式溝通。正是這一封封的書信,感動著我們,打動著我們。
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的,睿智的,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傅雷對當今中外的學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
愛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對兒子的愛卻沒有成為那種普通的溫情脈脈,而是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把舐犢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對兒子童年嚴格的管教,雖然不為常人所認同,但確乎出自他對兒子更為深沉的愛。
在書中我也讀懂了自己面對以后的生活不是手忙腳亂地去過。而是控制好每一件小事,讓自己的生活秩序有條不紊,不去因為瑣事而放寬自己的事業要求。不因為自已要做一些額外的工作而影響了自己的想法,讓他的理解你,懂你。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于字里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通過這些書信,不僅兒子和親人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通過這一條紐帶,也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后來的事實證明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沒有說過或做過的言行,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熏陶,這與父親在數萬里外,給兒子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時間,距離都不是問題,有心的父母,你那顆不眠的愛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書,人生紅加油站。
《傅雷家書》讀后感8
《傅雷家書》給了我許多影響,傅雷的嚴謹作風和深遂的思想潛移默化地教導了我;我喜愛這本書,敬佩傅雷為人與學識,羨慕他和一家的相親相愛,感動于文字間的深情,又為傅雷和其夫人和自殺感到難過。下頭是讀書時作和一些摘抄,我喜愛像傅雷這樣一位長輩的諄諄教導。(摘抄如下,讀后感略)。
一位純潔、正直、真誠和靈魂有時會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難、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于人群的絕境,而最終真實的光芒不能永遠淹滅,還是要為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當得到的尊敬和愛。
一個人孤獨了思想集中了所發的感情都是真心實意。你所賞識的`李太白、白居易、蘇東坡、辛稼軒等各大詩人了是我們喜歡的,一切都有同感,亦是一樂也,等到你有什么苦悶、寂寞的時候,多多接觸我們祖國的偉大詩人,能夠為你遣興解憂,給你溫暖。
把自我的思想寫下來,比著光在腦中空想是大不一樣的。寫下來需要正確精密的思想,所以與在紙上的自我檢討,格外深刻,對自我也印象深刻。這也證明你的感受力極快。但天下事有利有弊,有長必有短,往往感受快的不能沉浸得深,不能堅持得久。但你至少得承認,你的不容易“牢固執著”是事實。我此刻異常提醒你,期望你時時警惕,對你新感受的東西不要讓它浮在感覺的表面,而要仔細分析,究竟新感受的東西和你原先的觀念情緒表達方式有何不一樣。這是需要冷靜而強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的。慢慢的你會養成另外一種心境對付過去的事,后是能夠想到而不是驚心動魄,能夠從容客觀的立場分析前因后果,做將來的借鑒,以免重蹈覆轍。一個人難有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于被回憶侵蝕…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過感情,就是要你把這件事當做心靈的灰燼看,看的時候不免感觸萬端,但不要刻骨銘心地傷害自我,而要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吊的心懷
《傅雷家書》讀后感9
第一次聽到傅雷先生的名字,以為他是個外國人,后來了解到他是我國著名的文學翻譯家,同時也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我對他是十分敬佩的。
因為傅雷先生的關系,我買了《傅雷家書》來看,雖然只是簡單的書信,可里面包含的卻是濃濃的愛子之情。
因兒子離得較遠,因此傅雷先生自能用比較獨特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寫信。當然,在這些書信中也透露出傅雷先生對自己孩子的牽掛和愛。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傅雷先生總是耐心在書信的指導孩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問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蛟S有的人認為這是一種嘮叨,這不是嘮叨,這是愛,是無私的父愛,是不求會好的父愛。父愛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覺到了那就不是父愛了,父愛在無形中教你如何堅強、自立。
在書信中,傅雷先生自責自己對兒子的管教嚴格,手段“殘忍”,這是自己的'錯誤。哎,其實這是愛子情深!“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傅雷先生在兒子幼時,嚴加管教、一絲不茍,“殘忍地虐待”了兒子傅聰。聽來笑話,哪里有父親虐待自己的親生骨肉的呢?俗話說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師用的是嚴父底下出才子。
傅雷先生對兒子的教導方式,是中國父母的好榜樣。但我不希望家長不要只學傅雷先生的一個“打”字,那樣光打孩子只會給孩子帶來無盡的痛苦,要是“打”會有樂觀的結果,那么孩子們還有什么生活的余地。我只希望家長能用平和的口氣和的口和自己的孩子好好談談。平時,父母對我們實行“暴力”的時候,我們應該抱有理解的態度,我們要體諒父母的心急如焚。因為他們這么做是對我們好,也是恨鐵不成鋼。畢竟父母們都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
父愛如山,他們雖然沉默,卻用寬厚的肩膀承載起子女的每一次成長,母愛如海,她們用柔軟的胸懷,包容我們一次次的任性。《傅雷家書》不僅父母需要讀,孩子更需要讀,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父母,讓所謂的“代溝”不再成為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障礙。
《傅雷家書》讀后感10
正是他們嚴格的家教陶冶出一個世界級的藝術大師。正如好友樓適夷面對傅雷對兒子傅聰的家教的過嚴過細卻“不以為然”。然而就是這樣嚴格的家教,才造就了他不俗的一生,并給千千萬萬的父母留下了一面寶鏡,照一照我們給了孩子一些什么吧?為了孩子我們自己怎樣做事做人?
在書中我們不光看到了一個嚴格的戒子而又親切關子的父親,同時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長。他的音樂譯著和兒子溝通交流,他把對祖國的'發展的關切之情,以及對祖國的熱子同樣流露給學生,傅雷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心力,在對社會祖國和人類世界盡自己的責任。兒子傅聰,在異國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么豐富的養料,但父親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處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邊,時時給他指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有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當成長的道路,通過這些書信,不僅兒子和親人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通過這一條紐帶,也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后來的事實證明不管國內家庭所受到的殘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沒有說過或做過有損祖國尊嚴的言行,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熏陶,這與父親在數萬里外,給兒子殷切的子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時間,距離都不是問題,有心的父母,你那顆不眠的子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書,人生的加油站。
這種關子不是意識一個階段,而是伴父子而來。這位嚴肅的父親,從來就沒有推卸自己的責任,即使在上海被日本包圍成孤島時,他就把孩子關在家中,而且很早發現在他幼小的身心中,有培養成為音樂工作者的素質,正如他對自己對人對工作對生活各方面都要求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精神一樣,對待幼小的孩子一樣,他親自編制教材,給孩子制定日課,一一以作則,親自督促,嚴格執行,他規定孩子怎樣說話,怎樣行動,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他做到了,也一同要求兒子做到了。真乃真父子。我為人間的這一遭父子情驚嘆,對,是朋友,是同志。
《傅雷家書》讀后感11
這一封封傅雷寫給兒子的信,充滿了濃濃的對兒子的愛,全部融化在字里行間。傅雷夫婦在信中的諄諄教導,與孩子的真誠交流都是愛的體現。
這是一本教育孩子的好書,同時也是子女了解父母的好書。子女與父母都可以通過這本書了解彼此,拉近之間的距離,促進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的發展,消除代溝。傅雷在信中寫給子女的每字每句都已成為經典,成為永恒。
在這本充滿父愛的.讀物中,有一句話讓我感受到傅雷對兒子的教育十分看重:“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無非是完美。但完美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所謂完美像水中花、鏡中月,始終可望不可及!边@句話讓我感受最深,完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我們可以以這個為目標而奮斗。
“家書值萬金。”這一句話足以體現出傅雷對于兒子的愛。
父與子之間通常都是一個打與被打的關系。有的兒子因為從小被打而害怕父親,有的則因為叛逆與父親漸漸疏遠,誰也不讓著誰而出現隔離。而傅雷與兒子之間的關系卻不是這樣。雖然說天下沒有一個父母不愛子女,但是像傅雷夫婦這樣的卻難以找出第二對。所以更應該說他們之間的關系讓人羨慕。
傅雷夫婦在書中教育兒子先做人,后成家,超脫小我,獨立思考,因材施教。體現一種美好的教育思想。這或許是兩個成功者的重大原因。不過,同樣還有自身的努力與拼搏。
傅雷說過:“多思考人生問題、宇宙問題。把個人看得渺小一些。那么自然會減少患得患失之心。結果身心反而會舒坦,工作反而會順利!边@句話我很贊同,及使你與眾不同,有過人才能但是如果從人生、宇宙的角度出發你就是渺小的。當你站在某個區域的頂端時,你就會在想會不會有別人超過我,把我擠下去之類的。如果你換一個角度,認為自己有不足的空間不斷進取,那么效果也是不同的。
成長中的我們,應當從各個方面吸取教訓經驗以及真理,無論是出自父母或朋友之口。其實這也是為了今后健康成長。
《傅雷家書》讀后感12
“去我常問到你經濟情況,怕你開支浩大,演出太多,有傷身體與精神的健康;主要是因為我深知一個藝術家在西方世界中保持獨立多么不容易,而惟有經濟有切實保障才能維持人格的獨立。并且父母對兒女的物質生活總是特別關心。再過一二十年,等你的孩子長大以后,你就會體驗到這種心情。”這是《傅雷家書》中的一小個片段,這樸實無華的句子中蘊含的是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深切關懷和濃濃期盼。
傅雷先生不僅是一個優秀的文學翻譯家,更是一個極其稱職的父親。他在兒子傅聰留學海外的過程中,先后寫了近百封家書給他,教導他立身行事、愛國成才,把中華民族的優秀道德融入了對兒子的諄諄教誨中。由這些信件匯集而成了《傅雷家書》——是一本教導中國孩子如何做人的書。
《傅雷家書》中有許多讓人感動的細節,譬如,身為父親的傅雷為了彌補愛子因遠離故土而產生的諸多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日漸陌生的因素,不顧重重的困難,堅持給孩子郵寄有關的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宋詞、明曲,還有自己的譯作。在信箋中他闡述著民族的文化哲學思想,不止一次給兒子糾正用錯了的字詞,為的是讓兒子明白:作為一名炎黃子孫,他是足以驕傲的,因為祖國有著無盡的文化財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國人的血脈里傳承著!他要培養的不是一個優秀的音樂家,而是一個熱愛祖國,有責任心的`中華兒女。
我的父親在外賺錢,很少回家,他雖然沒有像傅雷先生一樣給我寫信,即使是每次打電話時也是匆匆說幾句話就掛斷了,但我知道他很愛我,他賺的錢全都用在了我的學費或其他開支上了。他雖然不是一個偉大的人,卻是一個偉大的父親,他或許不會像母親一樣天天陪在我身旁,但他給我的愛卻一點也不比母親的少。他雖然不會說出“我擔心你”之類的話語,但我知道,他時時為我的成長保駕護航,讓我健康成長至今。
父親的愛很深沉也很深厚,正如歌里唱的一般“給你的愛一直很安靜……”
《傅雷家書》讀后感13
在父母身邊我們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年幼時他將我們藏在羽翼下,小心翼翼的將一切風雨絕隔,呵護著我們的天真。漸長時他們一定是苦惱的,這世上千奇百怪,擋在我們身前怕礙了我們長大,跟在我們身后怕來不及阻攔我們受的傷害。
期待我們永不知這世界還有灰暗,卻又怕我們懵懂不知世事。世間每一對父母都是如此矛盾的,在遠與近中取舍徘徊,尋找一個合適的尺度,而傅雷幾乎將這一點做到了完美。嚴師、慈父、益友,在一個孩子的成長中父母能做到的,他幾乎做到了極致。許多人說這是中國父母必看的書,看過之后我卻更希望每一位子女細細品讀。讀懂父母的愛,是我們成長不可或缺的一步。不要讓他們等的太久。
“親愛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墒菦]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么。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只是你的一切終身會印在我們腦海中,隨時隨地會浮起來,像一幅幅的小品圖畫,使我們又快樂又惆悵!边@段話看得我鼻子一酸,如此細膩的情感讓我難以想象是出自那個嚴謹近于殘酷,倔強甚至有些暴躁的學者之口。
而且,他謙虛誠懇地說:我與兒子的相處中,學得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升華。教會我們如何和孩子相處,以怎樣的一種姿態交往。孩子經受痛苦時,他說: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為孩子包辦,而為孩子這種蛻變的過程而高興,并且鼓勵他藝術要有更誠摯的心,得失成敗盡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于心。
為了指導兒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習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堅強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煩惱,他說: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他的目的。
面對現在大學生郵給父母的待寄匯款單,沒有其余的問候,而傅雷告誡兒子寫信就是強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極好的訓練。在如今是多么需要啊。
《傅雷家書》讀后感14
冬日,狂風呼嘯的早晨。在放著杯熱氣騰騰的茶邊,我翻開《傅雷家書》,在氤氳中我仿佛理解了傅雷的良苦用心。
起初,《傅雷家書》令我感到厭煩。但其中對兒子傅聰的關心體貼無不滲透在那樸實無華的文字之中,像一位語重心長的老人緩緩地給予人們諄諄教誨。
傅雷與傅聰談論藝術的完美部分在我心中久久不能抹去。信中寫道“你提到perfection(完美),其實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個人生、世界、宇宙,都談不上perfection(完美)。”而這句樸實的語句中實則蘊含著人生真諦。這恰恰體現人生中對自己、目標、理想的.追求。完美總是相對而言的,缺憾也是一種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眼光,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在追求完美的路上,傅雷認為“perfection像水中月,鏡中花,始終可望而不可即!痹谏钪,遇到挫折或無法達到目標時,內心的煎熬,夜晚在被床上的輾轉反側,第二天醒來時的睡意綿綿,以及一個個出神焦慮的瞬間都是逐夢之旅的一個個小插曲,帶給自己非同一般的滋味……
不妨拋棄一切憂慮,不妨放棄無盡的惋惜,執筆書寫下自己的青春。當甜美與痛苦交錯前來,方知日常點點滴滴的珍貴。從平凡中書寫不凡,保持一顆對生活熾熱的心,在道路上憑著老黃牛的那股韌勁找到對理想信念的堅守。
傅聰在一次訪談中說“所謂完美就是走向死亡”。完美乃是缺憾中的滿足。傅聰先生將畢生精力投入到鋼琴藝術之中,并;貒谓!爸井敶娓哌h”不僅僅是一句空話,而是人生中的不懈追求。即使世界上的完美可遇而不可求,當你能做到永葆初心,執著地在黑暗時分走下去時,你也能一窺生活的平凡美好。
用心去追求,用實踐去證明,用熱血去踐行,你也能看到生活背后的萬千美好……
《傅雷家書》讀后感15
幾天前,我在網上書店發現了一本名為《傅雷家書》的書!都視窇撌亲髡邔懡o家人的一封信。帶著一點好奇,我把它列為我的床頭書。讀了幾天后,我的是,我能在這個年齡讀這本書。
在這本書里,我讀了兩個字——愛與孝。傅雷寫給兒子傅聰的每一封信都包含了他對兒子的愛。傅聰是在傅雷的.嚴格管教下長大的,因為父母都希望孩子長大后成功。也許傅聰沒有被傅雷寵壞的童年,但傅雷對他的嚴格愛對他將來的成功至關重要。
在傅聰剛出國留學的日子里,我相信他很不舒服。畢竟,他第一次離父母這么遠,但傅雷給他寫了一封信。他這樣告訴傅聰,他的父母還在你身邊,這會給傅聰一顆孤獨的心一種極大的安慰,讓傅聰有一種父母和他相鄰的感覺。
當傅聰取得小成績時,傅雷告訴傅聰不要驕傲,讓傅聰明白繼續學習新內容,提高自己,為他未來更大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指導。雖然傅聰不經常回復,但傅雷仍然不知疲倦地寫信給傅聰,我們不難感受到父母對孩子深深而沉默的愛,只是為孩子付出更多,而不是為孩子有任何回報的愛。
其次,我想說孝道這個詞。當我讀完整本書時,我覺得這是一個讓我特別感動的地方。傅聰對父母的回復可能太少了,尤其是當他剛出國的時候。從傅雷的信中可以看出,傅聰經常幾個月不回復一次。在那個溝通不發達的時代,我離父母很遠,幾個月沒有回復,這是傅聰在我看來做得不好的地方。
傅雷和妻子走得這么突然,沒有給傅聰留下孝順的機會,傅聰以后也會后悔的。隨著我們一天天長大,父母會一天天變老,我們和父母的距離也會越來越大。父母仍然關心我們,也許只是我們感覺不到。我認為即使我們很忙,我們也應該時不時地花點時間和父母在一起,即使只是一個電話,也會讓父母感到滿意。不要等到父母走了才想孝順,才想關心父母,不要像傅聰一樣留下遺憾。
很高興讀到這本書,讓我從傅雷的角度看到父母對自己的愛,讓我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
【《傅雷家書》讀后感】相關文章:
《傅雷家書》心得04-09
傅雷家書的心得06-15
《傅雷家書》的心得12-29
《傅雷家書》心得04-19
傅雷家書心得03-22
關于傅雷家書心得04-28
閱讀《傅雷家書》心得03-14
讀傅雷家書心得03-26
傅雷家書閱讀心得04-04
《傅雷家書》閱讀心得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