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父與子》有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父與子》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父與子》有感1
在前幾天,我剛剛讀完了《父與子》這本書。書中以漫畫的形式講述了一位父親與一位兒子,兩人發生的生活趣事,如:父親把自己藏在蛋糕里嚇唬兒子;父親醉酒,給鏡子里的自己剃胡子;兒子用父親的光頭畫畫等搞笑幽默的事,這些事經常逗得我哈哈的笑,笑得我上氣不接下氣。
書中主要以生活中的小事寫的,我認為這樣很親切。但是讀久了,我也會發現書中的道理。
在有趣的發明中,父與子在設計各種發明,有:象棋領帶、無頂的帽子、帶鎖的上衣等有趣發明。我十分羨慕父與子:為什么它沒能設計出這么多的發明?后來我才發現,這些僅僅是想象!我陷入了沉思:生活會中是不是也有像父與子一樣的人?
我想到了鄰居洋洋。洋洋有一次來我家做客,他見我在畫大公雞,也想學。于是,我一心一意,教他學畫大公雞。我一邊低頭小心翼翼的畫畫,一邊告訴洋洋:要畫好大公雞的.肚子……下筆要輕一點……肚子要畫圓,不然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結果,我讓他畫大公雞時,他卻說他只是想畫,并不想畫。
后來,我把《父與子》這本書給他看,洋洋似乎也明白了,一心一意跟我學。最后,他畫了一幅很好的風景圖。我認為:做事不能只想不做,想做就要好好的,認真的做,堅持做下去就一定會成功。
《父與子》教會了我許多:要孝敬父母,要體諒父母,不能糊涂地辦事……父與子是一本好書,我決定要好好珍藏它,讓跟多人知道父與子的精神。
讀《父與子》有感2
今天,我看了一篇短短的故事,而這個短短的故事卻讓我恍然大悟,讓我徹底改變了對父母的態度。
短文主要寫的是一父一子,一個老人和一個兒子到公共浴室里洗澡,而兒子要先脫,再給老人脫衣服。旁人卻說先給老人脫,因為老人衣服多,兒子卻不贊同,說父親先脫就會凍著。浴室里的人鴉雀無聲,大家都被這個孝順的兒子給折服了。讀了這個故事,我深受感動。
以往,我是那么的'沒禮貌,對媽媽大吼大叫,媽媽給我削蘋果時,用小刀削了一小塊,我一見蘋果不完整,就不要了!媽媽好心好意幫我削蘋果就可以了,我竟拒絕!比起文中這個大孝子我是那么的慚愧。
小時候, 媽媽給我洗澡時,媽媽生怕把我凍著,開著太陽能熱水器,把我洗得干干凈凈。我倒是干凈了,媽媽卻濺了一身水,我連句謝謝也沒說就跑了。我遠遠不如那位孝子,孝子生怕把父親給凍著了,我呢?洗完就不管媽媽了,媽媽卻在一旁冷得打顫,我好后悔我當時的舉動,我怎么不拿一件衣服過來給媽媽換上,至少媽媽不會打顫。 唉!我真不該啊!再想想,《三字經》里的“香九齡,能溫席。”我如今都十二歲了,還這么不懂事,從沒為媽媽做過什么事,真是慚愧之極。
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對待媽媽,報答媽媽的養育之恩,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又怎么能報答得了媽媽那深厚的愛呢?不過,我也得從一點點小事做起,盡我的孝心。因為,中國是禮儀之邦,盡孝是我們炎黃子孫應有的品德。
讀《父與子》有感3
在暑假里,我讀了一本長篇連環漫畫書,書名是《父與子》。它的作者是德國漫畫大師埃·奧·卜勞恩,書中寫出了父子的真摯情感,一個個生動幽默的'小故事吸引了我。
我喜歡書里的兒子,因為我和他在某些地方就像照鏡子似的一模一樣。他調皮、聰明、善良,我也一樣;他打碎花瓶、弄壞玩具,我拆過鬧鐘、扯壞窗簾……雖然他和我一樣都犯過錯,但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我們都是不完美的,所以才需要不斷讀書完善自己。
我也喜歡書里的父親,他疼愛呵護兒子,有耐心。印象深刻的一個小故事是《哄兒睡覺》,它講的是:兒子一次又一次的不睡覺,父親一次又一次的陪他玩,不厭其煩,耐心哄他,直到自己都玩累了,最后成了“哄父子睡覺”了。
讀完這本漫畫書,我更加理解了父親對兒子的愛,也更加的愛我的爸爸!
讀《父與子》有感4
在班級讀書活動中,我快樂地閱讀了德國漫畫大師埃·奧·卜勞恩的漫畫集《父與子》,書中一個個讓人會心一笑的漫畫故事深深撥動我的心弦。每讀一個故事,就會讓我回憶起生活中,和爸爸、媽媽的點滴溫馨,嘴角就不自覺地上揚。書中的父親就像我的老爸,是那么親切、可愛。
《請給我四張兒童票》講述父親喝醉酒犯錯誤的故事。一天,父與子乘火車外出游玩。下了火車,大家覺得又累又渴,剛好看見有賣果子酒的小攤。清涼爽口的果子酒讓人精神一振,父親一下子買了三大瓶,靠著大樹一杯接著一杯,太爽了。本來以為只是果子酒,多喝也沒有關系,沒想到還是會喝醉的。太陽落山了,父與子要買火車票回家了,這時父親已暈暈乎乎,眼前竟然晃動著四個兒子,就對售票員說:“請給我四……四……四張兒童票。”
哈哈,這則漫畫不禁讓我啞然失笑,類似的糗事我不也犯過?那還是我很小的時候,有一年夏天,爸爸在喝楊梅燒酒,一個個紅艷艷的楊梅就像一顆顆紅寶石在酒中若隱若現,一股淡淡的酒香引得人饞涎欲滴。“爸爸,我也要!”爸爸笑著挑了一個給我,我津津有味地吃著。這時的楊梅沒有了酸味,咽下后一股清涼的香味在嘴里回蕩,味蕾仿佛在那一刻被喚醒!我忍不住又要了一個,竟一口氣吃了三個,臉紅得就像個小關公。后來發生了什么,我已沒有印象,據媽媽說,爸爸堅決不再給我吃,我還一個勁兒地哭呀,鬧呀,真滑稽。
《父與子》這本書用簡單的線條將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一件件溫馨、幽默小事記錄下來,處處洋溢著動人的'天倫之樂,處處閃爍著作者與眾不同的智慧。當我們抱怨有那么多作業,抱怨每星期要上培訓班,抱怨不能玩電腦時,是不是也學著作者用心去感受學習中的樂趣,用心體會生活給我們的饋贈,用愛去寬慰父母的辛苦?這樣我們的生活就會是一個個動人的故事,身邊就會處處蕩漾著快樂的歡笑,我們就會有更大的勇氣迎接明天的挑戰。
這個夏天,我看了一本被稱為“德國幽默象征”的書它就是《父與子》。
這本書的作者原名是埃瑞克·奧賽爾。后改用筆名卜勞恩。
這本書講述了父親與兒子的幽默故事,其實都是卡勞恩的真實寫照。
父親是一個禿著頭,長著大胡子,又十分愛孩子的父親,只是這些愛的方法有此特殊。比如《糟糕的作業》里兒子不會寫家庭作業,父親幫他寫,結果事情敗露了,父親被老師k了一頓。
兒子則長著刺猬頭,又十分的調皮,不過他還是很愛爸爸,他有時候也常常耍小聰明,但也常常聰明反被聰明誤。比如,有一天子回家發現家里冒煙以為家里著火了,就端了一桶水滅火,結果子剛倒完水,父就拿著雪茄出來說:“我只是在抽雪茄。”
這本無字卻能帶給我們歡樂的書,也帶給我們一段感天動地的父子親情。
讀《父與子》有感5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古今中外,贊頌母愛的詩篇很多,但是贊頌父愛卻其少。其實父愛如母愛一樣偉大而無私,而且,他比母愛更深沉。
《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片課文講述了1994年,美國絡杉磯發生大地震,一為副請不顧自己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難,救出自己的兒子及其同伴的事。這位兒子為什么能夠戰勝一切困難,耐心地等待爸爸來救他?這有是什么原因使他們父子這么堅強?這樣想著想著,眼前便出現一幅悲傷的畫面:一位父親在黑沉沉的夜晚用雙手挖開眼睛的障礙物,舍命救兒子,而在的.地層底下的兒子卻告訴自己的同伴爸爸回來就他們,沒有絲毫害怕的樣子''''''這一切別人都未能做到的事,而這對斧子卻能夠耐心堅持的做下去。表達了這為父親一種“不放棄‘“責任感‘的人,而這為兒子是一個對爸爸充滿自信“有責任感‘的人。
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我就不時想起過去我和爸爸之間的事。記得去年的時候,爸爸從老師那得知我的作文水平下降了,就馬上到郵局訂購一年的xx給我看,我卻只看笑話而那優美的文章我也只不過是囫圇吞棗地看一遍罷了,根本不知道里面的中心是什么。當爸爸問我時我就張冠李戴的亂說一氣,使爸爸非常傷心。
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著篇課文,我真是受益匪淺。是它讓我明白了父愛的偉大而無私,今后,我要認真的學習,以優異成績來報答爸爸對我的愛。
讀《父與子》有感6
在寒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很有趣的漫畫書。那就是《父與子》
雖說是漫畫書,但是這本書對我們沒有在學習上的危害。因為他就是講一個可愛兒子和一個和藹老爸之間發生的故事。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幽默、和藹、寬容的大胡子父親和調皮、聰明、可愛的刺猬頭兒子形象。
這里面一個漢字也沒有,卻每一個故事都能讓人輕易讀懂,展現了生活的實質。《父與子》中的故事都源于現實生活中,主人公父親和兒子是卜勞恩和自己兒子的'真實寫照。
我喜歡這本有趣的書《父與子》。建議你也去看一看吧!相信你也會像我一樣喜歡上這本書的!
讀《父與子》有感7
《父與子》是一本漫畫書,講述了一對父子之間的故事,比如: 如此射靶,生發術,輕松搞定等。
輕松搞定是下雨天,父親與兒子都沒帶傘,他們前面有一個人打著一把傘。父親走過去,把那個人放在他的肩膀上,這樣父子兩人也都能打到傘了。
這一個個小的故事生動形象,充滿了溫曖和歡笑。融入了濃濃的'父子之間的感情,是值得我們閱讀的一本好書。
讀《父與子》有感8
這是一個誰都怕自己說得不深奧,不深刻的時代,有很多人都是這樣,明明自己搞不懂某一件事情,都在那兒跟風,在那兒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而我讀了《父與子》之后,好像忽然發現了人生中的無限樂趣。
輕輕合上《父與子》這本書,里面的內容在我的腦海里不停的縈繞,里面的一字一句,一圖一文像放電影一樣,一幕幕的在腦中“播放”,令我無法遺忘。
回想剛有這本書時,一點也不喜歡,一直被我遺忘,甚至連看都不看一眼。有時候都想把它送別人了,但由于老爸的“金箍咒”一直催著我看這本書。
我只好提起這本書的一角,慢慢吞吞地走到書桌前,扶著頭,無精打采的瞧著,剛開始看時,覺得這本書也太小兒科了,還是漫畫,太幼稚了,還當我是三歲小屁孩呀!
在心中暗暗責怪著爸爸,于是,我抱著只是翻翻看的`心里,開始東看一眼西看一張的胡亂翻著,我本以為這本書非常難看,會像睡前故事書那樣,一邊看著,會一邊睡著,特別無聊。
可是,我第一次錯了,這本書不僅讓我越來越想看,而且越來越精神了,漸漸地,書中幽默可愛,機靈古怪的父子倆深深吸引了我,使我愛上了這本書了。
《蛋糕沒放葡萄干》這篇講的是父子倆一起做葡萄干蛋糕,好不容易做好了面團,放進了烤箱,準備休息,兒子忽然發現葡萄干沒有放。若是我的話,我一定不停地抱怨和發脾氣。
但是可愛的兒子卻靈機一動,讓父親把玩具槍拿下來,把葡萄干放進去,等蛋糕烤后用槍打進去,他們最終還是一起高高興興的吃到了葡萄干蛋糕。
你說這個兒子是不是十分聰明?這也給我帶來了啟發,人生中不可能一帆風順,十全十美,難免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但是遇到的時候我們要動腦筋想辦法,而不是一味地抱怨,沮喪和發脾氣,我們應當抱著積極的心態,要相信積極這位超人會給事情帶來轉機,帶來意料之外的驚喜呢!
再看《不需再想》時,我又差點流下“金豆豆”。這壞人總是欺負那位父親,把煙灰噴到他臉上,嘲笑他,還搶他的帽子,用手把帽子捅一個洞,光頭父親都默默地忍受著,可是當壞人把兒子的氣球用煙頭戳破時,這位父親忍無可忍,把壞人打得落花流水。
這偉大的父親,使我想到了自己的父親,盡管他也和書中的父親一樣并不完美,一樣有缺點,可他對我的愛和書中那位平凡而有趣的父親對他兒子一樣深,只是表達的方式不一樣而已,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也可以收獲快樂和感動。
《父與子》不僅給我帶來了歡樂,也教給了我哲理——無論小孩還是大人,只要彼此相愛,相互包容,心態幽默平和,生活就處處都是美好,處處都是驚喜。
讀《父與子》有感9
《父與子》描寫的是父與子沖突的主題。這一沖突在屠格涅夫筆下著上了時代的色彩。巴扎羅父與子
夫代表了19世紀60年代的年輕一代——激進的平民知識分子。而巴威爾和尼古拉則代表了保守的自由主義貴族的老一代人。當然,在對待年輕人的態度上,父輩中的人們態度各有不同,尼古拉比較溫和,希望理解子輩,想跟上時代,只是不太成功。巴威爾則固執己見,信奉貴族自由主義,對年輕人的反叛耿耿于懷。父與子的沖突在廣義上表現為巴威爾和巴扎羅夫之間的對立,由此,在巴扎羅夫身上塑造了時代“新人”的形象。父親的.最大成功就是兒子超過了自己。
人生的路上多了一個同伴,也多了一個摯友。父親從此再不孤獨,父子倆一同匆匆趕路,一同去走人生之路。這是一條或許曲折或許平坦的人生之路。當父親有了困難時,第一個想起的是兒子,當兒子有了困難時,第一個想起的就是自己的父親。兒子小時父親是他的呵護神,兒子大時父親是他的智囊和參謀;兒子小時是父親的開心果,兒子大時是父親的頂梁柱。父親因為有了兒子,兒子因為有了父親可使兩人曲折的人生路程變得平坦,平坦的路程變得更加順暢,父親因此有了加力器,兒子有了航標燈。都說兒子是父親的未來希望,其實也是父親生命的延續。父親因為有了兒子,而充滿了對未來生活的希望,沒有了后顧之憂,兒子因為有了自己的父親,對未來生活更加自信,高高揚起生活的風帆。父親是兒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兒子做事的參謀,也是兒子遠行的后方;兒子是父親的未來,自己未竟的事業就在兒子身上。兒子需要父親照顧的時候,那是因為兒子還小,父親需要兒子照顧的時候,那是因為父親已老。兒子小的時候,眼中的父親是天下最能的人,是英雄;等兒子長大了,眼中的父親總是那么傳統,很保守。等兒子快老時,才發現原來父親是那么英明,自己有很多不如父親的地方。世俗的眼光總歸是世俗的眼光:三十歲之前看父敬子,而三十歲之后是看子敬父。父親有父親的優勢,有經驗,老道;兒子有兒子的優點,有朝氣,創新。父親的成功不一定是兒子的成功,而兒子的成功就是父親的成功,父親的最大成功就是有一個超過自己的兒子。每一個做父親的都是在自己父親的陪伴下,走完自己的前半生;而自己的后半生則是在自己的兒子陪伴子,這是一條永不間斷的人類繁衍的鏈條。家族是這樣發展,民族是這樣振興,人類是這樣生息。兒子總是在父親的陪同下走好他的前半生,父親總是在兒子的陪同下走完他的后半生。當父親做成功了一件事,人們會說:“那是由于父親的經驗豐富,”當兒子做成功了一件事情,人們還會說“那是由于后生可畏,年輕有為”。如果父親做失敗了一件事情,人們會說:“那是廉頗老矣。”如果兒子做失敗了一件事情,人們會說:“還太年輕,不成熟所至。”
人生的旅途總是要伴隨著成熟和稚嫩、歡樂和懊惱、成功和失敗,之所以這樣才使得人生更加神秘和豐富多彩。
其實,父與子原本就是一個人,兒子是父親的裂變,兒子是做父親沒有做完的事情的委托人。兒子會為有一個成功的父親而自豪,父親會為有一個成功的兒子而驕傲!
讀《父與子》有感10
暑假,我看了一本書叫《父與子》,這本書雖然一個字都沒有,但它的資料十分豐富,從那一幅幅幽默、富含哲理的畫面中,我很清晰地看到了有字一樣的內涵,每個閱讀《父與子》的.人都無不為這一對從不安分,總得惹出點兒事來的父子發出由衷的發笑,并從中獲得歡樂。
《父與子》由他們平常點滴生活開始,他們過著歡樂的生活。車子壞了用腳蹬著走。父親吸煙被兒子以為著火了,立刻就取一桶水潑過去。兒子打翻了墨水瓶,父親要打他,可他發現兒子褲子破了,就先幫他縫補褲子,兒子以為沒事的時候,縫補完了還是照樣打他。還有一個讓家長簽字的絕招,兒子問父親:“你能蒙著眼睛寫自我的名字嗎”結果父親上當了,兒子把試卷給蒙著眼睛的父親簽字,簽完了父親還在為自我能蒙著眼睛簽字而驕傲。
在看這本書時,我會不時發出咯咯的笑聲,也能夠說出其中大概的資料,這就說明我能夠看明白圖意。說到這,你們肯定會問,不是說這書沒文字,你是怎樣明白的呢是的,正因為這書沒文字,才讓我看著圖上生動形象的畫面,發揮自我的想象,不僅僅培養了自我的觀察本事,并且還能把他內在的語言轉述給別人聽,發展了語言思維,真是一舉兩得。
我要多謝這位德國作家卜勞恩:“是你帶領著我們走進了幽默漫畫的世界。”
讀《父與子》有感11
今年寒假,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做《父與子》,它是由德國著名作家埃奧卜勞恩寫的,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生活中的趣事。
在書中,父親長著一大把胡子,而且還是個禿子,挺著個將軍肚,看起來模樣非常滑稽。兒子留著刺猬頭,穿著一件綠T恤和一條紅褲子。
這本書是以漫畫的形式分成一個個小故事來寫的`,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一本吸引人的書”這篇漫畫了,內容講的是有一次在吃飯的時候,父親叫兒子來吃飯,結果叫了幾遍兒子都沒有回應,于是父親便到兒子的房間里,發現兒子正在津津有味地看著一本小人書,父親見狀,就叫兒子趕緊去吃飯,可父親卻被書中的內容吸引住了,等兒子準備吃飯的時候,發現父親沒有跟來,兒子氣沖沖的去叫父親,可到他自己的房間時,被眼前的情景給呆住了,原來,父親跟自己一樣,趴在地上,不時地抬腿放腿,有興趣的讀了起來。
之所以我最喜歡的是這個故事,是因為他非常的貼近生活,還時不時用上夸張的手法來逗人笑,同時,也正是因為故事題材貼近生活,才能讓這本書不同于其他漫畫,并成為這本書聞名于世的一個重要原因。
父與子漫畫充滿了人性的溫情和幽默,把普通民眾的生活通過父子間的表露刻畫出來。洋溢著暖暖的社會現象,整部作品中,生活背景發生了一些改變,但父親和兒子那善良、樂觀的本性卻一直沒有改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父與子》初中生讀后感例文8篇”,以供大家參考借鑒!
讀《父與子》有感12
在我上三年級的時候,媽媽就給我買了《父與子》全集,里面的一個個故事幽默搞笑,充滿溫情,我經常一邊看一邊忍不住哈哈大笑。
書里的父親是一個胖乎乎的人,禿著頭,慈愛而親切,還有點童心未泯,兒子留著刺猬頭,調皮而可愛。父與子之間發生的故事處處蘊含著父親與兒子之間深深的愛。而我更喜歡那個頑皮,有點愛搗亂,卻又透著機靈的兒子。在漫畫《繪畫的`局限》中兒子的頑皮搗蛋和機靈就表現的淋漓盡致。
一天,兒子在家里打曲棍球,一不小心打破了鏡子,幾塊碎片掉在了地上。兒子害怕父親批評,焦急的坐在地上冥思苦想。終于,他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先用曲棍球棒把鏡面全部打碎,再用顏料在原來的在原先掛鏡子的墻壁上畫上父親的樣子。畫好后,父親正好來照鏡子,兒子看著父親,生怕他看出破綻。父親一邊照“鏡子”里的自己,一邊打著長長的領帶,當他身時,突然發現“鏡子”里的自己是帶著領結的,可他剛才明明是打領帶的呀!兒子觀察到父親疑惑的表情,急忙溜走了。
“瞧,文中的兒子機靈吧!”
還有一集特別好玩,父親帶著孩子去拾破爛,被門前的管家攔住了,管家氣憤的說道:“唉,唉這不是你們該來的地方!”父親憤怒的拉著孩子走掉,換了一件新衣服。大搖大擺的走了進來。管家見了忙說:“貴賓,你請。”到了里面父親說了一句:“這下可以安心撿破爛了吧!”
其實這篇小說沒有說明什么,它也沒有什么特殊含義。只是記錄了一對父子的美好生活,記錄了這位父親對孩子的付出,父親對孩子的期盼。他帶領著孩子跨向了成功的道路!
讀《父與子》有感13
我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后,讓我感受到了深厚的父愛。
“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是父親常常對阿曼達說的話。當地震發生時,“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不顧自己的生命,沖向他兒子的學校,他想起對兒子說的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讀著讀著,我仿佛看見了父親對兒子的'愛,仿佛聽見了父親對兒子說的話。讀著讀著,自然想起了父母對我的愛。
平常爸爸場給我買很多玩具,可我很少玩。可爸爸還是一如既往的照例行事。除了這些,他還每個星期六送我去上英語課,不論是傾盆大雨,還是艷陽高照,他都會按時送我上課。他還會做很多好吃的東西,如手抓餅、蛋炒飯、鹵雞蛋……我吃在嘴里,甜在心里,體會到了“父愛如山”。父愛是一座山,那兒女就是花草樹木,山擁抱著、養育著、保護著花草樹木。爸爸對我也是如此。
這篇課文通過一個真實動人的事情,譜寫了一首父愛的頌歌。
讀《父與子》有感14
看了孩子的課文,感觸很深,文中表現了一對在地震中的父與子,父親對兒子阿曼達的愛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這種愛無私,深邃。災難過后,父親表現出一種永不放棄,靠著堅強的毅力堅信自己能挽救兒子的生命的決心。而阿曼達也深信父親永遠會和他在一起,所以這讓阿曼達感到一種無限的溫暖,心無雜念靜靜的等待父親的救助。這需要多么深得信任與依賴呀,這種感情在生命中如此偉大,無不讓人動容。
而阿曼達呢?他表現出一種怎樣的友情呢?當父親來救助他時,他卻讓別的同學先離開。這正是人間愛的延伸。阿曼達忘我真誠,這種同學之誼,平凡之中見偉大。如果世上有奇跡,我想這就是吧。愛的力量是無窮的,只要我們不放棄,隨時都會有奇跡出現。這篇文章告訴了我們一個真理。
縱觀 古今中外不難發現,東方的'傳統文化與西方的人文思想在家庭倫理的理念中,愛是一脈相通的,人是一脈相隨的。人類只有團結友愛,不輕易放棄,那么沒有任何事情能擊垮我們。在災難中我們才能成長,才能學會怎樣做一個堅強充滿愛心的人。感謝父子帶給我們的啟示。
讀《父與子》有感15
我最喜歡的書是《父與子》,這本書主要講了很多他倆的小故事,父親與兒子不管什么時候都在一起,表達了他們之間的深厚感情,其中有個小故事我特別感興趣,就是他倆在有不可垂釣告示牌附近釣魚而被河道巡警關進了河道內的一間小屋反省,當第二天巡警來釋放他們父子倆時,發現地上有一堆魚,原來他們被關起來了也阻擋不了他們是從窗戶處繼續釣魚,哈哈,真是不趣。
讀這本書我感悟到這個一個有愛心,有童心,有趣的'父親,父子倆的感情非常好,父愛是偉大的,我真的希望我的爸爸能夠像這個父親一樣能帶著我去釣一次魚,帶我去游樂場瘋玩一天。
【讀《父與子》有感】相關文章:
父與子心得體會10-30
《父與子》讀后感04-02
父與子讀后感04-14
《父與子》讀后感03-27
父與子心得體會優秀12-27
[精品]父與子讀后感01-03
父與子漫畫讀后感12-16
《父與子》讀后感范文04-26
《父與子》讀后感[必備]11-16
《父與子》讀后感優秀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