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外婆和我》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愛——外婆和我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愛——外婆和我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外婆和我讀后感1
“在綿長而幽深的親情面前,血緣又算得了什么呢?”“若有來世,我多希望這份血脈親情能夠延續。”暑假里,我抽出快被我遺忘的《愛:外婆和我》這本書來讀,又讀到了這個感人的句子。
這本書作者是殷健靈,主要記錄她外婆的生活。外婆名叫劉鳳英,年輕時在鄉下領養了“我”的媽媽。也就是說,“我”的'媽媽不是外婆親生的。但這有什么關系呢?外婆愛著“我”,寵著“我”。外婆八九十歲,身體好的出奇:她天天照看“我”,做飯洗衣;她變著花樣給“我”做點心和甜點;她換乘三次公交來到“我”的大學送被子……最終,外婆在九十多歲時遭遇了死神的逐漸吞噬。她漸漸不能跑,不能走,不能吃,不能睡……九十九歲時,外婆寧靜地離開了人世。
書中,外婆年輕時,“我”依賴著外婆。“我”漸漸長大,卻不懂得心疼外婆,不知道珍惜與外婆相處的時光。當外婆老時,“我”才恍然醒悟。在外婆的生命進入倒計時時,“我”因工作常常晚歸,很少能陪外婆。本來“我”要買電梯房,后來沒買;“我”沒想到將水果打成汁喂外婆;我要帶外婆看戲,要帶她去曬太陽……可“我”始終沒實現,讓“我”覺得愧疚。
你聽過沙漏的聲音么?沙沙,沙沙。它流逝的聲音就像生命逝去的聲音。生命時刻在縮短,對親人的愛是等不了的。當然,這本書讓我想到我的外婆。
她胖胖的,戴著老花鏡,嚴格中透著慈祥。她給我做好多好吃的:玉米餅、酥肉、叫花雞……她教育我做人的道理、接送我上下學、陪我做游戲,我卻常跟她拌嘴,不知體會她的感受。她不會跟我吵,只是默默地為我付出。這本書教會了我親情是什么,是長輩對晚輩的關懷,是晚輩對長輩的孝順。
這本書讓我更加感受到親情的珍貴。生老病死,世事無常。愿從今往后,我們能感恩親情,好好珍惜與親人在一起的每一天,每一分鐘,每一秒。
愛——外婆和我讀后感2
“在綿長而幽深的親情面前,血緣又算得了什么呢?若有來世,我多希望這份血脈親情仍舊能夠延續。”
在這個漫長而寂寞的寒假里,我再一次從書架上找出這本殷健靈寫的《愛——外婆和我》來細細閱讀。在這本書中,作者向我們描述了與九十九歲的外婆度過的美好歲月,展現出一幅幅溫馨美好的畫卷,尤其是最后外婆永遠地離開了。不管看了多少遍都那么令人動容,讓人潸然淚下。每每讀著這些從心底里流淌出的文字,都會使我憶起我的外婆。
我和殷健靈一樣,也是在外婆的疼愛下長大的.,小時候父母因為工作忙,把還沒學會走路的我送到外婆家。雖然我三四歲就回到了父母身邊,但在外婆身邊生活的日子,是我童年最快樂的時光。
在我的記憶中,我的外婆臉上總帶著慈祥的微笑。她從未打罵過我,也不會要求我做什么,我說什么她都答應。但當我有錯誤時,外婆卻不再縱容我,會慢慢教我改正,因此我們有時候會引發一場小小的“爭辯”。一歲多時,外婆教我識字,那時我分不清“貓”和“描”,硬是把“描紅”說成“貓紅”,外婆一聽,呵呵地笑了,她跟我講,這是“描”,不讀“貓”,可我打心眼里覺得這是“貓”,于是反駁說這就是“貓”啊!后來外婆坐下耐心地給我解釋了一遍又一遍。我不知外婆哪來這么多耐心來同我解釋,也許是來自愛吧。
我覺得我的外婆和書中的外婆有太多相似的地方了!她們都是從骨子里疼愛自己的晚輩,把關愛都留給了我們。每當我讀到殷健靈的外婆病倒時對殷健靈說的這句話:“外婆不能再照顧你了。”淚水就會忍不住奪眶而出,因為我的外婆曾經也對我說過類似的話。我不記得當時發生過了什么,只記得當時外婆有點難過地對我說:“外婆老了,恐怕不能照顧你很久了……”當時年僅兩歲的我聽了這話后心中也不禁蒙上了一層淡淡的憂傷和害怕——外婆要離開我了嗎?那是我第一次感到生命的短暫。似乎從那以后,我就變得懂事了許多,會幫外婆掃掃地,拎拎東西、捶捶背,這也就是當時我能為外婆做的事了。
讀完這本書,我更加地感受到親情的珍貴。雖然我的外婆還健在,還能走得很快,但終有一天她也會離我而去——這一點沒人能改變。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和親人在一起的時光,別到最后只留下后悔和遺憾。
【愛——外婆和我讀后感】相關文章:
《愛:外婆和我》讀后感10-19
我和我的祖國讀后感01-02
《我和我的啞巴父親》讀后感02-22
《我和我的父輩》心得體會03-19
我和我的祖國心得體會06-09
《我和我的祖國》心得體會04-21
我和我的父輩心得體會03-18
我和我的祖國心得體會03-25
蘋果樹上的外婆讀后感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