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u3evg"></i>
      1. <i id="u3evg"></i>

        《海上鋼琴師》觀后心得

        時間:2024-07-16 14:43:55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海上鋼琴師》觀后心得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海上鋼琴師》觀后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海上鋼琴師》觀后心得

        《海上鋼琴師》觀后心得1

          今天在家的時候看了一部電影《海上鋼琴師》。電影講述的是一個鋼琴天才傳奇的一生。

          1900年,一艘豪華的游輪上一個孤兒被遺棄在頭等艙,最后這個孤兒被船上的水手撫養長大,并把他取名為1900。后來等他慢慢長大之后,人們本來想把他送到孤兒院去,但是她卻忽然間消失了,等再一次找到的時候,他卻無師自通地顯示出非凡的鋼琴天賦。從那以后他就成為了這艘豪華游輪的演奏家。他不僅在那些頭等艙里面,給那些貴人彈奏鋼琴,他也給那些窮人彈奏鋼琴,他的音樂真的是絕無僅有的,每一個聽過他演奏的人全部都被他深深地打動,但是他永遠只在船上演奏,他從來都不曾踏上陸地,直到有一天他愛上了一個女孩,他仍舊是沒有為了愛情而踏上陸地開始新的生活。他曾就在那艘船上演奏,就有他自己的音樂,最后船毀了的那一天,他也陪著船一起葬身海底了。

          1900他從來都沒有離開過那艘船,他在船上過完了他的一生。很多人都在說900肯定很孤獨,但是我覺得他一點都不孤獨。我認為孤獨其實是一種主觀的心態,并不是說有人陪伴,就一定不孤獨。我很喜歡一句話,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孤獨是一群人的狂歡,所謂孤獨是在于你的內心是不是拒絕于別人產生交集,如果你跟一群人在一塊玩,但是你內心要更感覺不到任何社交的快樂,你不想跟大家一起嬉笑打鬧,而是自顧自的`做著自己喜歡的事,那么就算不是一個人也是一種孤獨。

          1900在電影中說過一句話,他說鋼琴有有限的88個鍵,而城市里有無數個間,但那是上帝的鋼琴,他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去彈奏。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吧,我認為他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的生命是非常的有限的。早晚都會離開這個世界,但是如果能在這個有限的時間里尋找到讓自己快樂的事情,就像1900一樣彈鋼琴,那么,這一生就是值得的。如果踏足陸地的話,1900可能會害怕自己會被這個花花世界所迷惑,有了這個東西就會想要另外一個東西去,到了這個城市又想要跑到那個城市,這樣的話只有無窮無盡的欲望都在折磨著他,這樣的話他還不如在船上這一方小天地做著自己覺得快樂的事情,這就足夠了。

          1900他就好像把生死置之度外,它有著自己的想法,并按著自己的想法去生活,不被外面的世界所誘惑,勇敢地做他自己,勇敢的走他自己的路。就算他只是在這條船上,就算最后聽眾只剩下自己,但是他這樣子就滿足了。其實這樣子的他才是不孤獨的,只要他內心足夠堅定足夠豐富,那么他一點都不會感到孤獨。反而是那些內心沒有目標,毫無目的的人才是感到最迷茫,最惆悵,最孤獨的人,因為他們連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

        《海上鋼琴師》觀后心得2

          這部影片的4K修復版最近在電影院上映,很多人都去重溫經典,幾乎所有人腦海中都縈繞著一個問題:他為什么不下船?

          該怎么向他們解釋?陸地上的人總是喜歡問為什么,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看完電影,在我腦海中一直回蕩著1900的鋼琴樂章,如密林流水,如大海波瀾,如智者低語,如人潮吶喊,置身其中,靈魂被其磁場吸引,一起共振起伏,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1900無疑是一個天才,而天才總是孤獨的。在其一生中,只有一艘名為virginian的郵輪,只有時而平靜時而波瀾壯闊的大海,只有熱火朝天的鍋爐房,只有一架普通的鋼琴,只有一波又一波游客聽眾,只有一個交心的朋友,只有一個喜歡而不可近觀的女人。

          膚淺的人類啊,如果1900沒有打敗爵士樂的創始人,怎會引得那么多人肯定他的`音樂才華,可見世間美好需要量化方能體現其價值。縱然你天賦過人,也得尋個舞臺證明自己,經歷一場大考贏得生前身后名,方不枉來人世走一遭。

          歷史的車輪轟鳴而過,新舊交替輪回不止,智慧的人勢必善于接納一切新生事物,守舊的人在時代面前只能做出無力得抗爭最終屈服或被時代碾壓。在黑澤明的電影中,武士往往是個悲劇形象,幾千年來引以為傲的冷兵器在熱兵器面前不堪一擊,末了還要被嘲諷一句“大人,時代變了”。從明治維新以后,日本人開始變得聰明,勇于接納西方工業革命帶來的先進文明,將自身的文化棄如敝履,這就是日本逐漸強大的原因,同時也是日本人漸漸喪失信仰。人性變得多樣化。人格越來越不可控的原因。從現在的香港青年身上我們可以管中窺豹。

          人類發展幾千年,終于意識到,只有科技可以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給生活帶來大大的便利,實現一些夢里才有的東西。文化和藝術,則越來越多地作為一個時代的符號保存在歷史博物館里,或者作為激發人們靈感的工具,又或者,被某些癡傻的人畢生追求,反而成就了人生至美。

          如今是信息時代,人類發展日新月異,從廣義上來說,一切機械化。電磁化。信息化的過程被稱為人工智能(AI),它將漸漸取代一切重復性。有規律可循的人類勞動,舊行業漸漸消失或者成為時代的縮影。對于時代的先驅者,我們應該緊跟他們的步伐,開創新的紀元,對于那些堅守的人,我們應該致以崇高的敬意,把他們放在Placeholder的位置。

          人到了一定的歲數,就不再對山的另一邊懷有興趣和激情,山的另一邊不過是另一座山。當1900看到工業文明中的紐約高樓林立,人行如螻蟻,便不再心生向往,余生有音樂相伴,夫復何求?

          人活百年如曇花一現,該怎樣度過才最有意義?有過激情燃燒,游過低谷波濤,也曾拂衣逍遙,回首往事不過拈花一笑。

          現在人與人的隔閡越來越大,哪怕是坐在對面的父母與子女,雖是近若咫尺,心卻相隔天涯。90后不再了解80后,00后不再了解90后和80后。戰爭年代漸遠,衣食漸足,信息傳達漸速,傳統文化漸亡。也許有一天,性別已趨于中性化的20后小朋友看著電視上的武俠劇,會發出疑問:這些人蹦蹦跳跳的,不累嗎?

          對那些曾經養育過。幫助過我們的人,我們是最不能忘懷,所以,最后還是要說一句:Thanks Danny!

        《海上鋼琴師》觀后心得3

          總覺得有夢想的人很了不起,看了《海上鋼琴師》后才明白把理想當作生命來敬重的人才真正的值得敬畏。

          一個被遺棄在弗吉尼亞號船上的棄嬰,因為他被發現于新世紀的第一年的第一個月,所以取了一個特別的名字1990。他生于海上,當他八歲時就在歐洲和美國之間往返了50多次,“The ocean was his home”是對他最貼切的概括。

          他向往自由,熱愛音樂,也給了音樂一個最好的詮釋。當弗吉尼亞號在巨浪中搖擺時,當大海在瘋狂的咆哮時,1990卻能歡快地沉浸在他的音樂中,在音樂中徜徉,任鋼琴和自己在音樂大廳里自由的游動,他在與海共舞,于夜幕下金色大廳中沉醉在歡快的華爾茲里,是的,他是一個perfect and crazy dancer。

          他有過自己心愛的女孩,卻沒來得及告白,離別時的一吻讓他驚喜到無法自拔。他試著離開大海去尋找這個心愛的姑娘,可是,當他踏上甲板,走下扶梯的那一刻,卻沒能說服自己,于是他扔掉自己的帽子,轉過身又回到了那個他一生也沒能走出的地方。轉身的那刻,他似乎知道了自己的一生該何去何從,就如同坐在鋼琴前彈奏一樣,態度堅定而果斷;他似乎聽到了琴鍵在等待那些把它們激昂成旋律的`音符,而這些音符從他的手下流淌出來,像是性之所至、信手拈來,其實這些音符只是靜靜的流淌在他的血液里,與生俱來。

          如果說他這一生有兩次機會走出大海,那么一次是為愛,最后一次生命的呼喚,但是他卻為了自己的信仰——音樂——他活著的信仰放棄了最后一次生存的機會。當他的朋友邁克斯在裝滿炸藥的廢船上找到他時,他毅然地拒絕了,他說那個他出生的地方承載著他的夢想,但他的夢想卻僅限于船頭到船尾,世界從他身旁經過,他卻波瀾不驚。

          當熊熊的烈火燃燒時,1990還在用他的手在空氣中彈奏著那架“Gold’s piano”;當熊熊的烈火燃燒時,燃燒的還有他那不滅的夢想以及對音樂的信仰。

          他的執著化作烈火,漫燒于天際,染紅一方;他的炙熱化作陽光,讓冷漠的心融化,讓熱忱的人讓發狂。

        《海上鋼琴師》觀后心得4

          單位同事熱情的授之以魚,讓我很快的如愿以償,看到了兒子極力推薦的意大利影片《海上鋼琴師》。

          電影講述了一個天才鋼琴師從出生到死亡始終沒有踏上過陸地的傳奇故事。

          影片的主人公1900的存在似乎歸之于大海。嚴格講是屬于那艘能承載兩千人的維多利亞號巨輪。是浩瀚的大海給了他靈感,讓他無師自通地成為出色的鋼琴師,88個琴鍵在他的手中似水般流淌,令前來挑戰的爵士樂鼻祖謝利也目瞪口呆;也是深邃的大海教會他對世界細微而深入的觀察。

          1900是個天生的鋼琴家,也是個天生的思想者,他不是害怕世界的陌生而不踏上陸地的,因為一個連死亡時都能面帶笑容悠然自得講著左右手笑話的人是不會害怕任何事情的。他是在追求生活存在的好處,大海、維多利亞號就是他的世界,鋼琴就是他的人生,離開這任何一項,他將無法正常呼吸,1900告別時曾說過,我的世界就是在這艘船上,我能夠用88個鍵彈奏像大海一樣無限寬廣的音樂,在那里我能看到天邊的盡頭。沒有盡頭的世界畢竟比不了船上那樣簡單的生活。換句話講,1900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吧。

          六噸半的TNT埋葬了偉大而又無人知曉的1900。他的朋友小號手邁爾斯曾說過你其實只需一小步,就上岸了!這一小步始終沒有踏出。一個連死都不怕的人,竟不敢冒險,這也是我看了片子后情緒久久不能平靜、為之惋惜之所在。如果從非藝術的角度講,1900人生的價值不應這樣地消盡,他就應出此刻另一條船上,或是沖破心中的樊籬,到岸上給更多的.人帶去美的享受,這樣人生也許會更加光鮮奪目!

          《海上鋼琴師》最經典的地方就應是它的配樂。劇情與音樂配合的天衣無縫。空闊的舞廳里鋼琴隨著海浪飄動,琴技比試時的激烈彈奏,感情到來時的迷惑,不需要剩余的對白,音樂足以完美演繹出其中的精髓。無論是激情四溢的,還是感傷懷悲的都深深打動著我……在餐廳的那一場隨著海浪拍動而進行的華爾茲鋼琴舞,讓人大開眼界;與爵士樂大師謝利的琴鍵上的較量將整個片子推上了高潮。美侖美奐!驚嘆不已!

        《海上鋼琴師》觀后心得5

          我想你們岸上的人,把時間都浪費在問為什么了,冬天剛到就等不及夏天,夏天來到又害怕冬天的來臨,總是在尋找不屬于你的四季如夏的世外桃源,我想這并不適合我。

          《The Legend of 1900》

          《海上鋼琴師》是由朱塞佩托納托雷執導,蒂姆羅斯、比爾努恩、梅蘭尼蒂埃里主演的劇情片,于1998年10月28日在意大利上映。該片改編自亞利桑德羅巴里克文學劇本《1900:獨白》,講述了一個被命名為1900的棄嬰在一艘遠洋客輪上與鋼琴結緣,成為鋼琴大師的傳奇故事。該片4K修復版于20xx年11月1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太多的言不由衷,不過是歲月的內容。

          題記

          我挺喜歡記下電影里的某些臺詞的,不知為什么,他給我留下的印象卻只有那個戴著圓頂氈帽,穿著駝色大衣的軀干,船上的海風很大,風中略顯形銷的他望著遠方,他看到了一切,卻依舊迷茫。

          作為弗吉尼亞號上的鋼琴師,1900始終是船上人眼中最耀眼的那一個。因為他是海上的鋼琴天才,人們可以沉醉癡迷于他的琴聲之中,隨著琴鍵狂歡;他可以與杰利羅爾莫頓一較高下。僅憑這些,他足以被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家。

          但也僅僅如此了,我有些不忍稱他為天才,因為差異導致孤立,天才則注定孤獨。盡管船客陶醉于他的琴聲,但當女神像出現在海霧中,一聲America的嘶叫,沉醉的觀眾頓時便作鳥獸散,只留下1900坐在琴前,大廳里的回音還沒有散去,而大廳里卻只剩下他一人。

          他們聽見的,只是他的琴聲。

          他迎接著船客那狂風暴雨般的掌聲,對他那飽含溢美之詞的喝彩。卻從沒有人真正地停下來和他說說話。

          對于他們來說,1900只不過是在漫長航程中一個過于精美的展品罷了。琴聲響起,眾人瞠目結舌;琴聲落下,眾人又如丟煙頭般將他棄之不顧。

          或許只有小號手馬克斯是弗吉尼亞號上唯一一個能夠聽到那架鋼琴在1900手指下發出的真正的聲音,但他不懂,他只能默默地聽著,給予這位鋼琴師應有的尊重。但也正是馬克斯的尊重,保護了這塊璞玉的完整與獨立,讓我們的1900永遠保持本心。

          繁華的城市應有盡有,唯獨沒有盡頭,1900終生未踏上陸地一步,而是選擇與弗吉尼亞號一起走向毀滅。正如他所說的那樣,繁華城市下的琳瑯滿目,卻不曾存在欲望的盡頭,眾人畢生追求的美國夢,在1900看來不過是沙灘上海潮退去而隨之涅滅的泡沫。絕妙琴聲中的狂歡,浮華都市中的奢靡。凡人的糜爛看似充滿激情,卻更加突兀了他心中的孤獨。前往紐約的'人妥協著都市的黑洞,努力使自己活久一點;而1900卻愿為了自己的88個琴鍵和盡頭而與之玉碎。

          No Man Is An Island,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十七世紀英國詩人約翰多恩曾這樣寫道。的確,每個人都與他人孤島相連,我們在其他人身上尋找著彼此人性共通的部分,然后流著眼淚相互慰藉,心里想著:原來他/她也是這樣的啊。但不相通的部分呢,與他們永不相通的1900呢。至此我才發覺,其實每個人心中都一座永不相連的孤島,都有一條孤獨航行的船舶。我們在與他人互相慰藉的同時,盡管有諸如馬克斯這般可以聽到我們心聲的人,但最深處的聲音,,那永遠無法交叉,懂得的只有我們自己。就像1900躲在輪船之中聽著琴聲。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有些心聲,那永遠無法交叉的源頭,是只能留給自己聽的,永遠無法溢于言表,永無交叉的盡頭。

          每個的人生都不相同,每個人的經歷也各有差異,這正是我們內心孤島的源頭,也正是這座孤島,讓我們每個人都得以成為獨立的個體,也就正如前文所說的那樣:

          太多的言不由衷,不過是歲月的內容。

        《海上鋼琴師》觀后心得6

          這樣的臺詞太沉重。《海上鋼琴師》。

          本來對于生與死的話題,太重太重,我盡量的克制自己不要去思考,過好每一秒每一分每一天就好。可是,總是有那么一些時刻,讓我不知不覺的沉入對于生命這樣深刻話題的思索中。其實,每每思考,最后總會以得不到結果而告終。

          下午有人在MSN和我聊天,說了很久很久,關于恐懼,關于長得看不到盡頭的人生,關于生命的意義,在電腦這頭,我一直扮演著一個開導者的角色。幾個小時之后,我覺得筋疲力盡。真的。有許多的問題,常常我也會覺得困惑。生活平靜如水的時候,我也會覺得了無生趣的看不到盡頭;獨自一個人的時候,我也會覺得仿佛是被這個世界遺忘;面對選擇的時候,也會患得患失不知道如何選擇;愛上一個人,也會為這個人的一點點小小的情緒而驚慌失措胡思亂想。嘿,我也只是個普普通通的人。

          要怎么樣呢?我沒有那么勇敢,敢于結束自己的生命;也沒有那么懦弱,膽小得活不下去。你看,無論如何,不論是高峰還是谷底,生命的盡頭,都是殊途同歸。

          有人說,閉上眼,什么都不想,也就是幾十年。可是對某些人而言,這把像白開水一樣的軟刀子,也會一刀一刀的要人命。

          他繼續問我,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我如何能知道?除了你自己去走,誰又能真正的告訴你?

          一種很悲痛的感覺,是覺得這樣的規律太殘忍了,一種無法掙脫的殘忍。就像人生或許最有趣味的,就是你永遠不知道接下來你會怎么走,而如果一旦你知道了,那樣的人生或許就沒有任何刺激性可言了吧。我真想,和電腦對面的他說上這么一句,可是好奇心極其大的某人,似乎興趣不減。現在的自己,總是覺得很多時候,挺悲觀的。對人性,對人生,其實,也有許多開心的時光不是嗎?可是人的心理特征總是會更深刻的記起那些開心時光的'背后,比如說,一曲終了,音止人散,空留1900一個人孤獨守著鋼琴。站在舞臺中央的人,對曲終人散的孤獨寂寞,或許要比一般人體會得更加深刻。Jakie是這樣,Pianf也是這樣,而這里的1900,還是這樣。上天在某一方面給你天賦的時候,也會在另一方面讓你體會人性更加深刻。這就像是蹺蹺板的兩端,如果你選擇了跌宕起伏,那么必定會有高潮和低潮,而普通的人,雖然看不到頂峰的風景,可是他們的人生永遠是平平靜靜。

          想起曾經和朋友聊天,我說,很羨慕她現在過著平靜的生活,老公,孩子,完成了人生兩件大事,而我還在繼續漂泊。她回過來說,可是我看到了許多的風景,我選擇的是走出去,而她選擇的是留下來。你看,就是這么簡單。可關鍵就是,人生從來不可能從頭來過,選擇了就得繼續走下去。所以,在這樣的時刻,還不如用一瓶酒把自己灌醉,然后安然睡去最好。

          就這樣。哭了。

        《海上鋼琴師》觀后心得7

          《海上鋼琴師》一出生就被遺棄,他是一個偉大的天才。天才其實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所有的天才都是異類。而再體面的異類都不會被人真正地愛。

          梵高、莫奈、高更、特斯拉、維米爾、伽利略、哥白尼、布魯諾……哪一個偉大的天才被當時的人們理解尊重過?一個都沒有。他們歷經磨難,被人視為異類,卻帶給世界無與倫比的美麗。

          《海上鋼琴師》故事主人公1900,就是一個給世界帶來無限美好的異類。他看似得到了無數人的掌聲,可是他和船上的眾生有著一道不可逾越的心理鴻溝。

          看完《海上鋼琴師》,我腦中立刻浮現《月亮和六便士》描寫的那個畫家,那個傳說的以高更為原型的故事。這兩個故事有太多太多的契合點。

          同為一個偉大的藝術天才,面對月亮和六便士的選擇,他放棄一切,地位、名利、金錢……放棄了平穩良好的生活環境,甚至放棄自己的親生兒女還有妻子,他拋棄一切就為了實現畫家的夢想。在社會上立足,很多人都會給自己樹立廣大的人脈、良好的形象,功成名就,富貴榮華、樂善好施、左右逢源……鋼琴天才1900完全可以下船,過上一種光耀燦爛的生活,就如他唯一的朋友小號手麥克斯說的:你將受到人們的歡呼,將很快進入富裕階層。

          但是天才們特立獨行我行我素。他們通通都不要,他冷酷淡漠、難以近人、喪心病狂、像一個沒有感情的機器,不懂維持也不屑維持愛情友情親情,他不在意是否被眾人唾棄,不在意在別人那里自己得到什么樣的評價。他只想畫畫,他只想彈琴,他只想探索,做的一切只為了內心最原始的天才沖動,所有的所有,都可以是那股元氣理想的犧牲品。

          《海上鋼琴師》最可貴之處,我們并不只是驚嘆天才,每一個觀眾都能從影片中找到那個自己。曾經不妥協的自己,或者完全妥協于世俗的自己。

          這是一部你在不同年紀,會看出不同感覺的電影。年輕時候也許看不懂,只單純知道1900是個天才,不懂他的執拗,不懂他為何不與陸地為伍。麥克斯說我們一起下去能賺大錢,1900不為所動,他看著偌大的城市,一眼看不到盡頭,心生倦意,頓感無趣。

          把帽子果斷丟進大海,1900重新回到屬于自己的船上。世上就是有這樣的人,不需要那么多的選擇,不需要那么多女人那么多房子那么多風景。心里只裝得下那個唯一,一艘船、一件事、一個人,一個信念與理想。

          “城市看不到盡頭”我們人類的生活看得到盡頭么?盡頭和未來常常讓人感到彷徨。

          生而孤獨,孤獨的美麗。1900眼里,船頭船尾、鍵起鍵落中閱盡了人生。這是一種凡人無法超越的極致浪漫,也是一出絕美悲劇。

          真希望更多的經典電影修復重映。以前會惋惜1900很自私,為什么不走下船好好活下去,去追求幸福,前途一定不可估量。這次再看甚至有些羨慕他的堅定,理解他的一塵不染甚至是他的偏執。對于生在長在郵輪上的他來說,或許幸福根本不是嘈雜城市里煙火氣息,也不是動動手指就可以金缽滿罐的俗世和體面。

          看盡了那艘郵輪承載著的來來往往的故事和夢,他是真的怕了深不見底的城市嗎?可到現在我們又有誰不怕呢?我們細想我們不也是留在這里沒有下船么?

          再看斗琴這場戲,已經不像第一次看時熱血澎湃,而是心里的復雜,這里已經奠定了結局走向。“斗”是俗世里的'事,是觀眾和朋友強加在他身上的重量,那一夜也許是他這一生最耀眼的時刻,但他心里或許已經厭惡透了這場惡心的較量。我們只學會了這樣生活,這讓我們感到自在。但有時我們又清醒過來,堅定走向那份信念。其實我們真的也沒有下船。  1900是天才甚至是瘋子,他不下船是守護內心的那份秩序,用有盡對抗無盡,用永恒對抗虛無,用理想對抗枷鎖,用一生摯愛對抗盲目追求。

          我們先輩不也有這樣的“瘋子”么。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譚嗣同能走而堅決不走,最終為革命血灑刑場,不就是那個為理想不下船的人么?

          我就是不愿意下船的人,愿你也是那個不愿下船的人。

          如果有人問你,你為什么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你為什么堅守你的信念,你就告訴他,因為熱愛。

          如果認為《海上鋼琴師》僅僅刻畫個體有顯單薄和片面。影片也隱喻了大時代大群體的故事背景: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往美國的大量移民。早期移民的關鍵詞是漂泊,一群人遠渡重洋,當第一個人看見自由女神,竭力大喊一聲“美國”!此時他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回不去的歐洲,到不了的美國;回不去的深情鄉愁,到不了的心滿意足。所有的移民包括華僑在內,成年后移民,其實就是一種瞎折騰導致的迷茫糾結自作自受。坐在窗前,一天也看不見幾個人,喜歡熱鬧的心和喜歡家鄉菜的胃最不會騙你。

          20世紀上半葉,背井離鄉成了歐洲人的主題。《泰坦尼克號》、《布魯克林》,乃至后來的《布達佩斯大飯店》,都縈繞著20世紀上半葉的一首安魂曲——歐洲正在死亡,美國也不一定是安詳應許之地。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歷史永遠在重蹈覆轍!背井離鄉真的是最好的選擇么?哀嘆宿命為什么不首先改變自己?為什么不守住改造我們理想的大船呢?

          選擇是因為熱愛。感謝經典!讓我安心呆在自己的“船里”不再搖擺不定、不再隨波逐流。

        《海上鋼琴師》觀后心得8

          以前一直聽說海上鋼琴師是一部非常不錯的片子,我只認為再怎么好,也不會撬動人的心靈。最近比較有空,就翻出來一口氣看完了,類似于此的片子,都必須要安靜的看,并且一氣呵成。看完后,非常感嘆!

          導演能將兩種世界的人刻畫的如此的細膩,太傳神了。剛剛聽說海上鋼琴師,猜想劇情也就是某個人在艱苦的環境下面成名了,也就是一種勵志片。但是,該片不是,該片似乎是要凈化人的心靈。太多的追求,太多的奢望,只會讓最初的純真消失的`無影無蹤。

          Max作為一個普通的人,他被應聘到豪輪上面,他也跟著豪輪生活了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但是,他的思想永遠還是在陸地上,因為他已經被感染。但是,對于1900,他是那樣的干凈,一層不染,無人能勸說他。他應該也在為自己登上那塊陸地,曾經千百次的尋找理由,他終于選找到了一個理由,也就是那個女孩的父親告訴他的。站在陸地上聽海,海的聲音是另外的感覺。就在他準備登岸以后,他卻被他內心的恐懼給戰勝了。他的生活方式是在海上面,海是他的搖籃,他重來沒有聽過海水述說生命的博大,他也沒有聽過海水的低吼。對他來講,海水永遠都唱搖籃曲。在讓他接受另外的一個世界的時候,他選擇了退卻。

          也正是因為他的這種方式,他孤獨,他寂靜,他可以讀懂每個人的心思。也讓他的音樂達到了巔峰。這就是他所有的追求。假如他真的上了岸,那又會是什么樣的結果呢?他還能PK過鋼琴大師么?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海上鋼琴師》觀后心得9

          音樂是他對人生的感悟他的一生是無根的,終生都在飄泊的維珍尼亞號上,至死也沒有踏足陸地,他的一生就是一艘船與音符所組成。與他最不可分隔的就是音樂,他用率性而為的靈感,譜出最有情的音樂去解讀人生。他有驚人的音樂天賦,那是一種超忽常規的能量,是一種超敏銳的洞察力,與靈歌之王雷·查爾斯不同,雷·查爾斯是用音樂來完成對生命的依托,而他卻是用音樂去解讀生活,感悟人生,雖然他們對音樂都有異乎常人的感悟力,但卻有著不一樣的執著,雷·查爾斯將一生都放在了音樂這個精神生活上,而對于1900來說,音樂就是他的語言。他用心靈演繹融入了世間百態的樂曲。

          他是音樂演繹的天才,輕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過琴鍵,在他的指尖下所流淌著的就不僅僅是音符,而是對生活的真誠。深情飄逸的曲風,唯美、優雅的飛揚,他的音樂時而精巧,時而大氣,時而細膩,時而磅礴,時而小心,時而大膽,時而激情,時而委婉。他以音樂來體現人物,用音樂來表達情感,用音樂來講述人生,他用音符來代替語言來觸及人們的心靈,聽著他的音樂,就像是聽著人生的經歷,聽著人生總總,他的手在鍵上,但是心如癡迷的樂者一樣隨著自己的音樂一起翱翔。我第一次強烈地感覺到音樂的世界是這么廣闊,原來音樂講述的世界是這么的迷人,這種音樂與人生的立體結合真的是讓人大開眼界,對于音樂也有了另一番的認識。

          孤獨的寂寞與他的海上宿命。他一生都在海上,那艘客輪就是他的家,他的執著就是對海的依戀,海是他的宿命。周而復始的人來人往、悲歡離合、人間萬象,一幕一幕的在他面前上演,他似乎已看盡了人間的繁華、冷漠、凄涼與虛偽,也看盡了人生。“我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個找不到盡頭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來,不是因為我所能見,而是我所不見……”。在陸地上,他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他也無法操縱那幺多的選擇,他的能力僅限于用88個鍵子所創造出來的世界,所以他選擇了不變。船就是他保護自已,囚禁自己的地方,同時也是他與紅塵隔離的地方。沒有身份證,沒有出生證明,這些都不是阻止他去陸地的牢籠,真正是牢寵卻是他的心,是一個在他的心中永遠的家。對于外界的不可知與不確定,他只有幻想、好奇與極大的恐懼。而維珍尼亞號才是他唯一的方向,在這里,他有時像個頑皮自在的孩子,有時卻又孤獨的叫人心酸,孤獨的藝術人生與無盡的大海也就是他的宿命。

          我本不信宿命,命由人改,但深思后醒悟,性格豈非宿命,決定人一生,性格就是宿命,而對于1900,他宿命的一生豈非正是他的性格所定。他是純粹的天才,他的個性是天才與幻想交融,他沒有下船,他選擇了他的幻想世界,他的懦弱似乎有些不正常,有些不可思議,但什幺是正常的?最起碼,他選擇了自己的路,為自已而活,而我們是不是還在為了一些遙不可及的所謂理想而奮斗,是不是還在為了壓力、為了別人而活,對一些唾手可得的卻沒有珍惜,對這些身邊的美好都沒有觸摸過。這豈非也同樣不正常。

          友情是世間賜予他的唯一的溫暖。自從出現了光影的留念后,影片里就從來就不缺愛情,但偏偏這個海上鋼琴師卻沒有這樣的好運,對海的依戀,對選擇的恐懼,使他錯過唯一一次去愛的機會,他掰碎了那張記錄了初戀的唱片,他也掰碎了那段沒有結果的回憶。還好,宿命在剝奪了他愛情的權力后,又給了他一段難得的友情。這也是一個沒有女主角的電影,影片就是隨著胖子麥克斯的旁白開始,麥克斯也成了他主動與社會相關聯的唯一鈕帶,而與胖子麥克斯的友情也是1900在影片中除了大海與音樂外的最重要的感情寄托,也正是由于這個老友的存在,我們才會覺得他這孤獨的一生有了些許的溫暖。當胖子抱著唱機,播放著柔情似水的無名樂曲在即將炸毀的維珍尼亞號上尋找他時,隨著影片的剪輯,胖子與柔情的音樂出現在了船上的一些舊地,這時與其說他的行為是尋找,倒不如說是緬懷,緬懷與1900一起走過的日子,緬懷對過去光影的留念。

          你為什么暈船浪?這是兩人多年后再次重逢的第一句話,這也是他們友情最開始的記憶。胖子最終沒有勸阻1900的最后決定,理解的面對他不歸之路的選擇,這是一種什幺深度的感情,換了是你,你會怎幺做,是自私的拉他下船還是放手讓他達到靈魂的升化。當麥克斯默默地含淚離開即將炸毀的維珍尼亞號時,1900叫住了他,給他講了一個不好笑、但動人的笑話,我也發覺男人與男人之間的傾訴竟也感性、如此動人,也如此傷感,這時我有了一種莫名的悲傷,是一種孤獨的傷感。

          吸引你眼球的影片靈魂。整部影片的氣氛都是由這個男人來營造的,從來沒有看過蒂姆·羅思這樣的儒雅,從來沒有見過他這樣的樸實,他的表演是那幺的不著痕跡,洗盡鉛華、渾若天成,驕而不躁。他賦予了1900最大的生命力,并不年輕帥氣的他,用了富有童稚化的表演,將與紅塵疏遠的海上鋼琴師的無世俗、輕松、自然、雍容的性格進行了最有力的詮釋。他的眼神,親密而疏遠,清轍且憂傷。他將人物進行細節的刻畫,用點托起了人物,“隱”而不發的霸氣,悠然自得的優雅氣質,卻又略帶童稚純真。在他的演繹下,這個海之子,就像是一個惹人憐愛、頑皮反叛、隨性而為的孩童,卻又有著叫人傷感的孤獨宿命。這會是一個不朽的角色,這會是一個真正的演者,至少是在我的心中。影片透露出沉靜的.歐州風格,非現在一些狂轟爛炸的好萊塢影片可比,雖然有幾段因要帶出劇情的而設置的回憶也稍嫌突兀與冗長,但這些并沒有影響我對影片的喜愛。它雖有看似稍有荒誕的劇情,但演員出色的表演賦予了影片太多,將你帶入了故事,讓人完全忘了這是一出戲,只是一個關于奇跡的傳說。當他平靜的抬頭望向天空,那清轍直透入人心靈的眼神至今叫我難忘,看著他隨著爆炸的像涅盤一樣的維珍尼亞號號沉入了海底,留下的唯有心酸與感嘆。從來沒有一部片子能帶給我這樣的感傷,我想把文字寫的傷感,細膩一些,奈何我生硬的文筆無法達到。這部影片的原聲音樂應該是最有價值,因為每一段流水般的音樂都記錄著他一生中的故事,精彩卻不矯情,平淡卻又不失回味,而他的故事就像是這部片子的直譯名《1900的傳奇》一樣,這是一個奇跡,是一個海上傳奇,傷感的。

          看過《海上鋼琴師》后,我有一種想要理解1900的沖動,那怕只是一點點。雖然隔著電視屏幕,隔著遙遠的年代,隔著汪洋大海,所幸的是現代電子技術的發展使我們清晰的看到1900純凈得如同嬰兒般的藍眼睛。演員蒂姆·羅斯的精湛演繹使我確信,真的有那樣一個沒有親人、沒有戶籍和國籍的天才鋼琴師曾在海上飄泊過。人世間的誘惑,功名利碌,他都視若無睹。即使是愛情,或可曾讓他魂牽夢縈,但就算那樣,他也只讓畢生之愛凝聚在瞬息:舷窗外移動的少女的倩影,破碎的唱片上夢幻般輕柔舒緩的樂曲,三等艙里膽怯忐忑的一個輕吻。此外,便是鋼琴、游船和大海,還有浪濤中的平穩與寧靜。八十八個琴鍵上創造的無限的、美妙的、自由自在的音樂,充實了他有限而單純的生命。1900是優雅的男人。絲紋不亂的深金頭發,纖塵不染的衣帽領結,風度翩翩的舉手投足,才華出眾的自信風采,純凈脫俗的天使面容。他的鋼琴前曾有多少美女為他傾情?他一定是沉浸于自己的音樂而無暇為琴音外的事物分心。1900的生活單純但不乏人性之美。與養父間短暫的親情,與偶遇的少女瞬息即逝的愛情,以及陪伴他最長時間的邁克斯的友情,都曾滋潤過1900孤寂落寞的心。1900是感情細致而深邃的男人,他的精神和才情都傾注在鋼琴的八十八個琴鍵上。誰能理解他的心聲,誰能讀懂他憂郁而溫柔的眼神,誰是他不離不棄的愛人?惟有流淌于他指間的動人樂符。

          若與俗世的生活來對照,影片中1900的言行似乎有不真實的地方。比如,他從未接觸過鋼琴和音樂,但當他的手第一次放在琴鍵上的時候,那些動人的旋律竟能天然一般流瀉而出;他從未受過正統的教育,卻能說出那么詩意而蘊涵豐富的語言;甚至最后,當朋友邁克斯在那條殘破不堪的,顯然已廢棄很久的游船上找到他時,1900哪來的食物維持生命?我想,也只能以一顆詩意而浪漫的心去理解這部影片和1900。影片有意撇開物質的喧嚷,而突出了1900靈魂與音樂的交融,同時引導觀眾與片中或精彩絕倫,或妙趣橫生的音樂達到共鳴。最后,當天上的一縷光線投射下來。1900仰起平靜的臉,似乎在問上帝,天堂里有鋼琴嗎?1900舉起雙手在空中虔誠的彈奏,輕盈悠揚的旋律流水般在寂靜的空氣里回旋。頃刻間,一聲轟響,巨大的火花在海上開放——1900帶著他尚未湊完的樂曲飛升至天堂。

        《海上鋼琴師》觀后心得10

          其實,在一個月前我就已經把電影下載到電腦里了,一直是沒機會看,所謂沒機會不是沒時間,因為看這種電影,必須一氣呵成地看完,還得心無雜念,心無旁騖。這邊廂滿腦子都是明天該買那只股票抄底,那邊廂還要跟著偉大的鋼琴師在海上顛沛流離,如此的私心雜念絕對是對一部好電影的大不敬。所以等來等去,我決定今晚觀看,原因是今天我的股票跌停了。

          文藝電影的片長都不短,幾乎都在兩個小時以上,這讓我很是受用,誰叫我是文藝片的粉絲呢。

          電影《海上鋼琴師》講的是一位叫1900的鋼琴師在海上生海上長,最后死在海上的故事,當然這位鋼琴師不是大西洋底來的人,他生活在船上,生活在一艘類似于泰坦尼克號的大船上。他彈鋼琴的才能是天生的,用天才鋼琴師甚至是偉大鋼琴家來形容他一點也不過分,因為他彈得太好了,所有懂行的和所有看熱鬧的都為之折服。然而,鋼琴師1900對大海的熱愛,準確地說是對他一生也沒有離開過的`那艘船的癡迷,遠遠勝過其他的一切,當然也包括鋼琴。電影的最后演的是,在那一艘即將被銷毀的大船上,海上鋼琴師1900萬般投入地,非常的忘我地,上下搖動手指對著空氣彈琴,看到這里我唏噓不已。

          這真的是一部文藝的不能再文藝的電影了。

          電影講的就是一個人的宿命,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當一個人的生命被一樣事物決定了的時候,這個人也許是幸福的,比如被自由、被愛情、被理想,如果被一艘船來決定,也許有些荒唐,可是很多人的生命中常常充滿這樣的荒唐。

          生命被決定,在這部電影看來是美麗的。

          也許,我是無法評判劇中人的幸或不幸。不過,我倒寧愿看到電影這樣的結尾:海上鋼琴師1900跟隨著他的鋼琴而去,而不是那艘船,至于最后的生與死,不在我關心的范疇之內。

        《海上鋼琴師》觀后心得11

          陸地上的人們喜歡發現真相并浪費他們的美好時光。冬天擔心夏天的到來,而夏天擔心冬天的來臨。因此,他們一直在四處游蕩,尋找一個遙遠而又夏日的地方——就像一年四季一樣——面對這一切,這位名叫1900的鋼琴家只會簡單地說:“我不羨慕它。”

          1900年的電影傳奇講述了一個男人的故事。英雄的名字是1900年。他是一個被遺棄在蒸汽船上的孤兒。他被船上一位好心的消防員收養了。然而,消防員在英雄8歲時意外死亡。非凡的天賦使1900年的他一無所獲,成為了一名鋼琴大師,但他的命運也使他自然地遠離塵世。盡管后來他遇到了一個一見鐘情的女孩,他還是放棄了上岸尋找初戀的沖動。他永遠留在船上。甚至在最后,他唯一的好朋友馬克斯警告他,失事的船將被炸毀,他不想離開,所以1900年,他出生后就沒有離開弗吉尼亞,最終與船一起被埋葬在海底。

          1900年,這個既沒有出生記錄也沒有身份證明的人,就像過往的筆記一樣,消失了——讓我們經常想念他,但再也找不到他了。

          如果他放棄了那毫無意義的堅持,他的生活難道不會有另一個風景嗎?

          是的,一個真正懂得如何生活的人,一個真正熱愛生活的人,應該與命運抗爭,離開井底,去更廣闊的天空空,而不是逃離這個世界,放棄生活,對這個世界絕望。1900年有如此罕見的天賦,如此幸福的愛情和如此光明的未來。那時,馬克斯已經成功地說服他下船,甚至他也要下船。但是當他看著紐約時,他感到非常奇怪和害怕,并放棄了再次下船。他終于錯過了這個世界。

          1900年曾經說過:“我穿著外套,感覺棒極了。我覺得我有一個光明的未來。然后我就要下船了。放心!沒問題。我是說,阻止我的不是我看到的,而是我看不見的。你明白嗎?那些我看不見的。在那個廣闊的城市里,什么都有,但沒有盡頭。沒有盡頭。我看不到的是這一切的結束,世界的結束。”是的,世界的盡頭,生命的盡頭,應該有記憶,沒有盡頭,因為他并沒有真正活著。在外面的世界,他甚至沒有經歷過,但他絕望了。最初,他非凡的天賦和快樂的愛應該是他面對世界的動力。他放棄了這些,寧愿放棄生命來逃離他害怕的世界。他認為“陸地”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長的旅程,太刺鼻的一瓶香水,以及一種他無法創造的音樂。他已經失去了生命意識。

          他想結束自己的生命,找到自己的歸宿,逃離世界的盡頭。事實上,世界沒有盡頭。真正的目的在于你的`內心。只要你經歷過并活著,你肯定會看到真正的結局——你生命的價值。然而,他渴望在有限的空中找到他的堅持和熟悉。當無限世界邀請他加入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死亡。他該死嗎?他明白天賦對他意味著什么嗎?他聽到世界的召喚了嗎?他感受到愛情的真正含義了嗎?沒有。

          藍色的大海總是充滿回憶,無論是快樂的,充滿希望的還是痛苦的回憶……遺憾的是1900年沒有看到真正的大海,也許現實世界真的太陌生、太可怕、太殘酷了。然而,我們未來的表演者應該積極進入世界,體驗世界,認識世界。雖然我們不能改變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擁有一顆堅強的心,擁抱世界,追求未來,演奏我們的命運交響曲。

          我認為——事實上,大海應該是鋼琴家的起點。

        《海上鋼琴師》觀后心得12

          周末,我和朋友去重溫了一部經典的電影《海上鋼琴師》。

          電影描寫了一個一生都在海上度過的杰出鋼琴師,名叫1900。他是一個被人遺棄在蒸汽船上的孤兒,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燒爐工收養,然而養父在他8歲的時候意外死亡。過人的天賦使1900無師自通,成了一名鋼琴大師,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對紅塵俗世深懷戒意。廢船將要被炸毀,他也不愿離開,于是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維吉尼亞號的1900最終與船葬于海底。

          在這艘船上,1900見了太多來來往往,身份不同的男男女女,有相聚有離別,有剎那的心動,更多的`是他獨自一人與鋼琴相伴的孤獨夜晚。年齡雖然在增長,但他心里始終還是那個天真的孩童,有著簡單純粹的心境,從未思考和經歷過外界的紛繁復雜。令人嘆息的是,當他已打算走向陸地去追求幸福,在那一刻,他,往回走了,走回了那艘船。我被1900最后和康恩的對話深深擊中,“城市太大了,綿延不絕,我看不到它的盡頭。你現在讓我走過跳板,走到城市里,等著我的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鍵盤,我又怎能在這樣的鍵盤上彈奏呢?”不是他缺少勇氣,而是他不愿走出。阻止腳步的,并不是能看見的東西,而是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當費吉尼亞號被炸的那一瞬間,我替1900開心也替他難過,他終于解脫,可以離開這個孤獨世界,難過的是他那個心動的遺憾。或者,讓傳奇留在傳奇里,才是傳奇存在的意義。

          “不知道兩條右臂能彈出什么音樂?希望天堂有鋼琴”。外界的生活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經濟、科技、戰爭……都沒有擾亂1900。大海、鋼琴、人與船、歲月與人生,從展露天賦、收獲關注、遇見愛情、到面對失去,1900以純粹的生命方式演繹了動人的一生。

          我想,他更代表著一種精神,一種寄托,甚至是一個人的初心,又或是一個時代的背影。

          知道自己向往什么,知道自己屬于什么,是一種難得可貴的自我修養。“什么東西都有,唯獨沒有盡頭”,縱使外界誘惑千萬,記得不忘初心。

        《海上鋼琴師》觀后心得13

          時隔20__年,“弗吉尼亞號”重新響起航行的汽笛,“1900”再次手撫琴鍵開始了他的永恒表演。

          4K修復版《海上鋼琴師》于11月15日登陸全國院線,這部公認的影史傳奇,在技術修復后重新煥發出了光彩。作為首席營銷平臺,淘票票也在今年連續推廣《綠皮書》、《波西米亞狂想曲》、《何以為家》、《徒手攀巖》等奧斯卡獲獎(提名)影片之后,再次將一部影史經典推薦給中國觀眾,為電影市場提供了多樣化的優質外片內容。

          “謝謝你們,在20多年后賦予我的電影新的'生命。非常感激!”作為一手締造《海上鋼琴師》的傳奇導演,朱塞佩·托納托雷此次特地為中國觀眾寫了一封親筆信并錄制問候視頻。他在視頻中表示,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海上鋼琴師》可以進入中國的電影院和中國觀眾見面,是給了電影第二次生命,他感到非常的幸福。

          上映以來,《海上鋼琴師》展示出了其作為經典的魅力。這部于1998年首映的影片,此次在登上淘票票平臺后開分即達到9.6分,收獲了超過45萬的想看人數,目前累計票房近5000萬元。不少淘票票用戶留下評論道:“哭暈在了電影院,這輩子看過的最好的電影”、“這是我為數不多愿意‘N的n次方’次重溫的影片,難得有4K修復”。

          在這個周末,除了去影院重溫《海上鋼琴師》帶來的感動,影迷們還可以借助淘票票“愛藝之城”平臺,去回顧更多的影史經典影片。在《海上鋼琴師》重映之際,“愛藝之城”向影迷們推薦了20__年20部高清修復片單,在優酷平臺上提供了包括《人鬼情未了》、《聞香識女人》、《霸王別姬》等影史杰作,帶影迷走入“愛藝之城”,重拾經典記憶。

          今年8月,淘票票聯合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簡稱“全國藝聯”)推出了“愛藝之城”,旨在為喜愛藝術電影的影迷打造一個獨特的線上社區,為用戶提供電影資訊、社區交流,以及包括周邊產品、參與官方活動在內的用戶權益。“愛藝之城”將盤活存量全國藝聯用戶,并利用大數據精準觸達更大范圍目標人群,推廣、普及藝術電影,打造全國最大的藝術電影社區。

        《海上鋼琴師》觀后心得14

          第三次重溫了《海上鋼琴師》。不論第幾次看,它都是我心目中當之無愧的經典之作。

          在所有我曾讀到過看到過的故事里面,許久沒有一個人如1900般讓我充滿了迫切的沖動,想要去理解他,懂得他,感知他。

          他手指劃過鍵盤流淌出來的音樂,深情,動人,一如他不曾出口的情感表達。他慵懶典雅的身姿,孩童般純凈的天使面龐,清澈純凈的藍眼睛······當這樣的聲音鉆進耳朵,這樣的畫面印入眼簾,總是禁

          不住心里的激蕩,大雨滂沱。不是難過,是深深的疼惜。是一種幸好遇見的慶幸與榮幸。

          1900被遺棄在弗吉尼亞號游輪的頭等艙里,一個黑人煤礦工在一架鋼琴上發現了他。

          因為是新世紀的'第一天,養父丹尼給他起名叫1900。由于沒有相關的出生證明,丹尼擔心他被人抱走,所以1900從來沒有離開過船艙。他就在這船一樣大的搖籃里長大,他不知道海的盡頭還有其他世界。就像他單純地以為“媽媽”是一匹馬,一匹跑得很快的馬,一匹好馬。盡管如此,有養父丹尼的疼愛與照顧,1900的世界是溫情的。

          可就在1900八歲的時候,唯一能夠給他庇佑的養父意外去世。懵懂中,年幼的他便經歷了生離死別。

          丹尼的葬禮上,迷茫無措的1900聽見遠處隱約傳來一陣動人心魄的聲音。身邊的一個亞洲女人告訴他,這是音樂。就此注定,他此生將與音樂結下深深的不解之緣。

        《海上鋼琴師》觀后心得15

          每個人都有一艘船,承載著自我的夢想和生活。有一天,到了必然要舍棄它的時候,就會恐懼迷茫,彷佛自我的世界坍塌了。未知的世界看不到的無限的可能,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太多的選取,讓他失去了方向,他害怕離開了自我的船,害怕再也演奏不出音樂了,他的性命還有什么好處呢。當他的兄弟姐妹聽了他最后的告白后,獨自離開,他的性命火焰隨著船的殘骸湮沒于海洋的深處。海上鋼琴師用決絕的方式回到了天堂,回到了大海的靈魂深處。他的音樂到過很多地方,但是他的身體從未離開過大海,最后,當身體沒有了能夠寄托的角落,他選取和船一齊毀滅。也許有一天,我也要離開自我的船,我也會恐懼,但是我不會選取和船一齊毀滅,我會選取新的生活,以更大的勇氣應對未知的旅程。有時候,選取勇敢地生存遠遠比選取勇敢地死亡來得更難。

          有些人認為,1900選取死亡是悲觀的一種表現。我覺得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多面體,選取什么樣的生存方式,旁人無從定論,正因每個人的思想不一樣,所追求的東西也不一樣。因此,在那里我并不想評論1900選取死亡是對還是錯。有些時候,兩種選取方式都是對的,刻意去扭轉一些東西會浪費很多時刻,而且沒有好處。1900沒有父母,沒有兄弟姐妹,一輩子都生活在船上,他有的只是鋼琴的天賦,他從鋼琴讀懂每個人的內心世界,他用鋼琴帶給貧苦人們最簡單的愉悅,一切都是即興之作,不為功名利祿。心靈的純凈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在影片中,1900說過:我停下來,不是正因所見,是正因所不見,你明不明白?是正因看不見的東西,連綿不絕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盡頭。沒有盡頭,我看不見城市的`盡頭,我需要看得見的世界盡頭。這是他的內心世界的真實感受,在一片心靈的凈土上生根、發芽。

          看了這部影片,自我成長了許多。雖然自我已經是大學生了,有很多事情都能夠試著去思考,個性是自我以后的人生。但是自我卻從不認真思考,對未來也只是充滿恐懼和迷茫,和1900相比,自我就遜色了許多。起碼他知道自我想要的是什么樣的生活,也一向都在堅持自我的理想,單純地彈自我喜歡的音樂,直到性命的盡頭,哪怕和船一齊毀滅,依然堅持。而我自我呢,雖然以前胸懷大志,但是都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再也沒有一絲波瀾。很多時候,我都在問自我,難道我的人生就只能平平庸庸地度過嗎?難道我的理想就只能石沉大海嗎?不,我要重振旗鼓,重新揚帆起航,哪怕迎接我的依然是失敗。像《海上鋼琴師》的最后結局時,1900說:我無法舍棄這?船,我寧可舍棄自我的性命。當看到1900應對即將爆炸的船時,他淡定地笑了,那時,他的雙手還在做著彈鋼琴的動作那一刻……他的笑,我至今無法忘記自我在那一刻心中曾有過的吶喊,而我只能做的也只是在心底默默地為他,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為自我吶喊。

          大海,音樂,鋼琴,人生。1900以純粹的性命方式展現了自我的生命,咱們能從他的生命中受益匪淺。《海上鋼琴師》給我的性命指明了方向,為我的人生注入了動力,使我對性命有了全新的思考。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我都會堅持下去—正因我堅信只要靈魂在,一切都在!在《海上鋼琴師》的音樂聲中,我仿佛看到了不斷前進中的自我……

        【《海上鋼琴師》觀后心得】相關文章:

        海上鋼琴師簡單語錄02-20

        海上鋼琴師經典語錄05-17

        海上鋼琴師的語錄30句03-05

        海上鋼琴師的語錄36句01-16

        [集合]海上鋼琴師經典語錄07-13

        海上鋼琴師的語錄36條07-28

        海上鋼琴師的語錄39條10-20

        海上鋼琴師的語錄38句03-13

        海上鋼琴師的語錄30條03-29

        午夜免费福利视频_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_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88_国产资源网中文最新版

          <i id="u3evg"></i>
            1. <i id="u3evg"></i>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天天 | 正在播放国产厕所尿视频 | 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色国产电影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的a级一片 | 青青青欧美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