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保護秦嶺生態環境心得體會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有利于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么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保護秦嶺生態環境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保護秦嶺生態環境心得體會1
秦嶺是中國自然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帶之一,然而過度的采礦和無序的開發建設卻給這片美麗的土地帶來了沉重的負擔。為了保護秦嶺這片寶貴的自然資源,近年來,社會各界都在積極投身到秦嶺保護的行動當中。
為了保護秦嶺的`自然生態環境,政府和社會組織采取了眾多措施。比如限制開采、劃定保護區、倡導綠色出行等。其中,劃定保護區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它可以從源頭上保護秦嶺的生態環境,減緩過度開發和破壞的程度。
為什么要保護秦嶺呢?其實,保護秦嶺的意義是非常深遠的。首先,秦嶺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它對于中國的環境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次,秦嶺被譽為生物多樣性極高的區域,許多野生動物和植物只在這里繁衍生息。最后,秦嶺是中國的山水甲天下,許多風景名勝古跡都集中在這里,是我們中華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近年來,我也曾多次走進秦嶺,親身感受到了這里神秘而壯美的自然風景。千姿百態的山峰,流水潺潺的溪流,郁郁蔥蔥的森林,這些景色讓人流連忘返。而同時,我也注意到了這片土地所面臨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我們不積極采取措施予以處理,就會日益加劇,最終對我們的生態和自然環境造成無法承受的損害。
第五段:呼吁大家行動起來保護秦嶺。
如今,保護秦嶺已經成為了全社會共同關注和投身的工作。我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夠關注和參與到保護秦嶺的行動當中,多做出實質性的貢獻。無論是從個人習慣上,承擔起環保的責任,還是從社會組織和公民行動的角度來進行積極的推動,都可以為保護秦嶺這片土地,為更美好的生態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保護秦嶺,不僅僅是我們各自的責任,更是我們共同的行動,讓我們共同維護這片沃土,為美麗中國的實現添磚加瓦。
保護秦嶺生態環境心得體會2
秦嶺是我國的重要生態屏障和著名山脈之一,其多樣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文化遺產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全球珍貴的自然寶庫。然而,長期以來,秦嶺地區遭到了人類活動的破壞和侵蝕,生態環境受到各種壓力和威脅,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秦嶺保護刻不容緩,意識到個人的責任和角色對繁榮和健康的社區至關重要。
第二段:關于秦嶺的重要性。
秦嶺地區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的水源保護區、風景旅游區、農牧業生產區以及生態系統重要區域。秦嶺地區緊鄰西安市,是全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其生態系統獨特,物種豐富,早已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生態保護的焦點之一。秦嶺的生態和文化資源是不可再生的,為了更好地保護秦嶺的生態環境,保護形勢也已越發緊迫。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認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積極參與生態保護活動,為秦嶺的生態保護出一份力。
第三段:生態保護的重要性。
生態環境的破壞和污染已經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健康產生了極其嚴重的影響。無數的生物物種在環境變化的進程中常常失去棲息的地方、缺乏適宜的飲食和居住環境以及一系列的威脅。而在秦嶺地區,保護好它的生態環境顯得更為重要,它是維系地球上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認識到生態保護對于人類社會的重要性,積極參與到保護運動中來,為保護美麗的秦嶺做出自己的`貢獻。
第四段:如何有效保護秦嶺。
秦嶺的生態環境已經進入到警戒狀態,每個人都應該積極參與到秦嶺保護行動中來。要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就需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增強我們的環保意識,樹立環保文化。學會關愛環境,習慣綠色生活。其次,要節約能源資源,合理利用資源,減少資源浪費。進行再生利用,減少資源消耗,實現可持續發展。最后,積極參與到秦嶺的保護運動中來,人民是秦嶺的主人,要把秦嶺保護當做個人義務和社會責任。
第五段:結語。
秦嶺的保護是一個復雜的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每個人從自身做起。我們應當深入學習生態文明理論,積極向全社會宣傳生態文明理念,降低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在生態保護行動中,每個人都應該行動起來,發揚中華民族的團結協作精神,共同為秦嶺的美好明天而努力。
保護秦嶺生態環境心得體會3
秦嶺是我國中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南北分界線,是國家秦巴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中城市群的重要水源地和“氣候調節器”,堪稱xxx經濟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的生命線,也是西安建設“山水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的重要憑借。有效保護和科學利用好秦嶺北麓生態資源,對于水源涵養、水土保持、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息空間、延續傳統文脈、提升城市綜合價值,建設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具有特殊的戰略意義。
近年來,市政府高度重視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主要領導多次帶隊深入實地進行調研,聽取,召開現場工作會解決保護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委員會多次召開全體成員會議,安排部署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明確各成員單位職責任務,堅持“統一監管、分工負責”的保護工作機制,有效開展各項保護工作;市“十二”次黨代會明確提出了把秦嶺北麓打造成“國家中央森林公園”和國際生態保護示范區的奮斗目標;這些都為做好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基本情況
“十一五”以來,市級各成員單位和沿山區縣政府各司其責,按照“統籌規劃、保護優先、科學利用、嚴格管理”的原則,積極實施生態保護和生態建設工程,大力整頓秦嶺北麓開發建設秩序,秦嶺北麓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生態功能得到恢復和提高,森林覆蓋率逐年提高,水土流失有效治理,水源地河源水質達到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野生動植物生境不斷改善。
(一)植被保護
“十一五”期間,全市累計造林79.23萬畝,封山育林32.2萬畝,年均造林16萬畝,森林覆蓋率由42%增加到44.99%,高于全省7.73個百分點,列全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第五位。2011年,全市造林綠化10.4萬畝,退耕還林1.2萬畝。同時,認真落實森林防火工作地方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加大防火宣傳力度;積極開展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森林火災受害率和病蟲害成災率均低于省上下達的控制指標。
(二)水資源保護
我市高度重視秦嶺北麓水源地的保護問題。依照《xxx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以下簡稱省《條例》)規定,劃定了水源地保護區范圍,實行分級保護,實施了一系列保護措施。一是開展黑河水源地專項整治,對違法采石活動進行治理,對水源地內農家樂設施進行清理拆除;二是啟動了黑河二期移民搬遷工作,分批對一、二級保護區內的群眾進行搬遷;三是在108國道南設立檢查站,杜絕有毒違禁物品進入水源保護區;四是在全市水源地保護區設立警示標志牌,建成城市供水水源水質實時監測系統,建立水源地水質旬報和水源地水質監測信息平臺;五是加大秦嶺北麓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堅持山、水、田、林、路并舉,工程、生物、耕作、水利、政策措施并重,年平均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60平方公里。
(三)生物多樣性保護
“十一五”時期,我市大力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完成了全市濕地資源,建立了周至黑渭濕地保護區和周至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目前秦嶺北麓自然保護區總數達到5個,總面積1004.04平方公里,占山區面積的18.87%。通過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得到有效保護。
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機構嚴格執行有關野生動植物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組織實施多項措施,加大執法力度,打擊了亂捕濫獵和運輸倒賣等違法活動。完成了《xxx野生動物疫源疫病野外監測》、《xxx珍貴野生植物資源調查及保護利用規劃》等10個項目的開發、編制和儲備,其中部分項目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
(四)開發建設活動的生態環境保護
我市不斷加大力度規范秦嶺北麓各類開發利用活動,2006年市政府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秦嶺北麓及環山路區域規劃管理》(市政發〔2006〕72號),遏制了秦嶺北麓區域及環山路兩側亂占耕地、破壞綠化、亂搭亂建的勢頭。集中力量持續不斷地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進行專項整治,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和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礦山均予以關閉。“十一五”期間,通過資源整合、關閉破壞生態環境和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礦山等措施,將采礦權減少到42個,減少率達58%。
二、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工作
根據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對市人民政府關于秦嶺西安段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的審議意見,兩年來,我市進一步加大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工作力度,細化工作措施,理順管理體制,完善制度規范,加強執法監察,強化宣傳教育,取得了較好的工作成效。
(一)加強保護管理機構建設
為了進一步加強我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強化對秦嶺北麓的統一監管,去年3月,市委、市政府決定獨立設置市、區縣兩級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簡稱“秦嶺辦”)。市秦嶺辦由過去掛靠在市發改委改為獨立設置,核定行政編制18名,內設處室4個。隨后,市政府又批準成立了市、區縣兩級執法監察機構,批準事業編制123名;批準成立了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公司,注冊資金8個億,其中市財政出資2個億。市、區縣兩級秦嶺保護機構的成立為我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組織保障。
(二)加快編制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與利用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
市秦嶺辦成立后,立即對我市秦嶺北麓的生態環境狀況進行摸底,成立了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編制課題組,邀請組織國內有關專家參與規劃編制,并注重與“關—天規劃”、“大西安規劃”以及xxx“十二五”規劃相銜接。去年底,完成了《大秦嶺西安段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大秦嶺西安段保護利用總體規劃》,以上兩部規劃已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和市委常委會議審議通過。目前,《大秦嶺西安段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正上報省政府批準。今年的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又對產業發展規劃等7個專項規劃的編制作了安排部署。
(三)加強秦嶺生態環境綜合治理
各成員單位與區縣政府加強協調,密切配合,對秦嶺生態環境開展了一系列綜合治理。一是加大生態建設力度,有效恢復植被,改善水生態環境。林業部門認真組織實施退耕還林、封山育林、秦嶺北麓直觀坡面綠化等工程;去冬今春,市秦嶺辦組織了“感恩秦嶺—我為秦嶺植棵樹”大型義務植樹活動,發動駐區項目單位、沿山群眾和社會志愿者植樹109萬株;水務部門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快黑河、澇河等中小河流治理;農業部門在環山旅游帶大力發展雜果基地、現代農業展示基地。二是加大執法監察力度,大力進行環境整治。建立執法聯席會議制度、執法監察通報制度,市秦嶺監察支隊加強與國土、規劃、城鄉建設、林業、水務、環保等執法機構合作,開展對亂采亂挖、亂搭亂建、亂排亂放等違法行為的專項執法檢查,今年上半年共出動130余次,發現違規建設50余起,查處40起。三是實施“鐵錘治理”,嚴厲打擊破壞秦嶺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按照省《條例》的規定,去年9月和今年4月,市秦嶺辦和臨潼、藍田、長安、戶縣、周至5個區縣政府組織了兩次聯合執法,拆除違規磚瓦窯7處,違法礦山生產線12條,違規沙石廠6處,違法建筑10處,極大的震懾了破壞秦嶺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
(四)嚴格項目管理
去年10月,市政府發布了《xxx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區內投資項目管理辦法(試行)》(市政辦發〔2011〕195號),對區域內投資項目實行全程監管。對已建成項目,加強對環保設施運行狀況的跟蹤檢查,凡排放不達標的,限期改正;對擅自突破規劃、更改建設內容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要求其立即整治;對未開工建設的保留項目,按照《大秦嶺西安段保護利用總體規劃》的要求,重新規劃報批;對新報項目,遵循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突出環境影響,提高準入門檻,嚴格控制規劃條件。
(五)深化法律法規宣傳教育
省《條例》頒布以來,我市以宣傳貫徹省《條例》為重點,結合宣傳國家和省、市有關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開展了系列宣傳教育活動,營造了濃厚的保護氛圍,提高了廣大市民自覺保護秦嶺生態環境的意識。一是充分發揮媒體宣傳和監督作用,大力宣傳保護秦嶺生態環境的先進典型,曝光違法采礦、無序開發等企業和個人破壞秦嶺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二是采取多形式、廣覆蓋的戶外宣傳,在重點道路、峪口、景區和水源保護區樹立宣傳牌;精心組織“五一”、國慶長假和“世界環境日”、“國際濕地日”等紀念日宣傳活動,向市民、游客和“農家樂”經營戶發放法律法規和生態環境保護常識手冊。三是組織萬名志愿者進山拾荒,護綠秦嶺,引導市民和游客自覺保護秦嶺生態環境,激發其關愛秦嶺、感恩秦嶺的自豪感。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市雖然在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秦嶺北麓生態環境破壞和生態功能退化的問題并未徹底解決,近30年秦嶺北麓河流的天然徑流量下降了11.32%,2011年,19個河源水質監測斷面僅有9個達標,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嚴峻,一是秦嶺的生態環境問題依然突出;二是生態環境保護政策體系還不健全;三是生態建設投入不足。針對以上存在問題,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將認真研究,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高保護水平,促進生態環境保護與資源科學利用良性互動。
(一)加快規劃編制工作。抓緊完成《大秦嶺西安段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報批工作,盡快組織編制有關專項規劃、分區規劃及城市設計。
(二)認真落實重點資源保護。加強森林植被保護,構建生態安全屏障;加強水資源保護,確保我市生產生活用水安全;加強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建設以自然保護區為主的物種保護體系。
(三)嚴格執行投資項目管理規定,更加注重開發利用活動的生態環境保護。建立完善項目審批工作流程,規范項目論證會審制度,建立健全項目建設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辦法;從嚴控制新建礦權數量,加強對現有采礦權的.監管,治理恢復已閉坑礦山的生態環境;做好省市重大建設項目的生態環境保護。
(四)規范旅游資源開發利用。按照《大秦嶺西安段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大秦嶺西安段保護利用總體規劃》和《西安秦嶺旅游發展專項規劃》的要求,秦嶺旅游發展布局形成以環山路為主線,以樓觀、草堂、終南山、輞川、驪山為重點區域的“一軸五片區”的空間結構,形成以自然生態、宗教文化、生態觀光為主體的旅游產品體系。加快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建設和重點旅游景區的整合工作,規范森林公園建設,完善重點景區和峪口旅游服務設施建設,在打造“5A”級景區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
(五)完善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政策體系。一是建立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納入市級財政預算,用于支持植被保護、治理水土流失、污染減排等工作;二是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使水源保護地、生態保護地等區域居民逐步享受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務;三是建立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考核制度,在定期進行考核評價的基礎上,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四是研究有關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鼓勵性政策,提出有關生態修復、生態補償等方面的政策建議,做好秦嶺生態功能區立法的前期調研工作。
(六)加強執法監督,依法保護生態環境。進一步健全執法監管體制,建立完善社會監督舉報機制和執法監察通報制度,定期進行專項執法檢查,對重點區域組織聯合執法,嚴肅查處違規建設、違法排污、破壞植被、亂捕濫獵、非法采礦等行為,實現執法監察網絡全覆蓋。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隨著生態建設和保護力度加強,未來5年,秦嶺北麓生態環境將不斷提升,生態功能日益彰顯,生態空間與產業空間相互滲透,“山水秦嶺、人文西安”的獨特魅力充分展示,形成城市與山水相融合、生態與經濟社會相協調、人與自然相和諧的發展新格局,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中央森林公園和國際生態保護示范區。
保護秦嶺生態環境心得體會4
自1994年起,秦嶺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此后,為了保護秦嶺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我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關停采石場、禁止砍伐森林、加強巡邏執法等。這些措施的實施不僅為保護秦嶺的生態環境做出了貢獻,也讓我們更好地認識到了自然環境的重要性和保護工作的必要性。下面,我將分享我對秦嶺保護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加強管理,構建秦嶺生態屏障。
秦嶺作為一個重要的生態屏障,擁有豐富的生物資源和珍稀的野生動植物。為了保護這些資源,我們需要加強管理和保護。政府應該加大監管力度,禁止一切非法采伐和捕捉行為,并對侵害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進行有效的處罰和制止。此外,保護秦嶺還需要全社會的參與。每個人都應該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并且積極參與到保護工作中來。
第三段:重視科普教育,讓更多人了解秦嶺。
為了保護秦嶺,我們不僅需要加強管理和保護,還需要加強科普教育,讓更多人了解秦嶺并參與到保護工作中來。政府應該加大對秦嶺的宣傳力度,通過各種媒介向公眾傳遞秦嶺的知識和保護工作的重要性。此外,學校和社區也應該開展相關的科普教育活動,讓更多的學生和居民了解和認識秦嶺,提高保護意識。
第四段:加強合作,形成共建共享的保護機制。
保護秦嶺不僅是政府的責任,還需要全社會的積極參與和支持。政府應該加強與企業、志愿者和社會組織等的合作,形成共建共享的保護機制。企業可以通過捐贈和資助等方式支持保護工作,志愿者和社會組織可以積極參與到巡邏執法、科普宣傳和環境監測等工作中來,共同建設秦嶺的.生態環境。
第五段:結語。
秦嶺是我們珍貴的資源,保護秦嶺也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只有我們每個人都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并且積極參與到保護工作中來,才能建設一個美麗的秦嶺。我相信,只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秦嶺的生態環境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
保護秦嶺生態環境心得體會5
地球環境的日益惡化已經漸漸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如何去保護我們生存下的環境,這是需要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的,讓我們一起攜起手來,堅持做到以下幾點:
1。拒絕用珍貴木材制品
現在,社會上已悄然形成一種盲目攀比、追求奢華的消費風氣。“物以稀為貴”的思想使人們舍得花高價購買和使用珍貴木材制成的家具。然而這種畸形的消費觀念正對大自然造成嚴重的破壞。以紅木為例。紅木是熱帶雨林山產的珍貴木材,價格年年攀升。一雙紅木筷子上百元,一套紅木家具數萬元、數百萬元,但仍有人購買。我國嚴禁砍伐紅木,我國的紅木家具都是國外市場流入的。然而地球的生態系統是一個整體,任何地區熱帶雨林的砍伐都會破壞動物的棲息環境,造成整體的生態失衡。另外,珍貴木材取自珍稀樹種,而珍稀樹種是不可復生的自然遺產。一萬年前,地球上約l/2的陸地面積覆蓋著森林,約62億公頃,而如今只剩下28億公頃了。全球的熱帶雨林正在以每年l700萬公頃的速度減少著,用不了多少年,世界的熱帶雨林資源就會被全部破壞。雨林是地球之肺,失去了肺的地球將會不堪設想。保護雨林、保護珍稀樹種從拒絕消費珍貴木材制品做起。
2。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
一次性筷子又稱“衛生筷”、“方便筷”,是人類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和社會服務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曾被視為一種文明標志。然而,現實表明,其所謂“衛生”和“方便”不過是人們一種虛幻的心理期望,它的使用與“折枝為筷”本質相同,與每餐清洗消毒、不需要眾多生產基地和繁瑣運送過程的多次性筷子比,既不衛生,也不方便。它的生產,是一種野蠻的掠奪行為,它的儲運中伴隨著難以避免的污染,而其使用,顯然是不潔和浪費。一株生長了20年的大樹,僅能制成6000—8000雙筷子。我國每年生產一次性筷子1000萬箱,其中600萬箱出口到日、韓等國。日本人發明了一次性筷子,卻不用自己國土上的森林生產,而且用后回收用于造紙等。我國森林覆蓋率不足日本的1/4,每年為生產一次性筷子減少森林蓄積200萬立方米。因此,我們提倡外出就餐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平時學習和工作中拒絕使用木桿鉛筆。
3。使用節能型燈具
在改善照明技術的過程中,白熾燈比蠟燭發光效率高70倍,壽命長100倍;比油燈效率高20倍,同時提供更高質量的照明。最新節能照明產品——小型熒光燈比白熾燈效率又高3倍,壽命長9倍,而且發出的光的亮度相當。和白熾燈一樣,小型熒光燈降低了照明成本。在美國,小型熒光燈的照明成本僅為白熾燈的一半,即使減去燈本身的成本(約20美元),用小型熒光燈代替白熾燈,也能節省30美元。目前全世界使用著大約5億個小型熒光燈。如果同時使用的話,節約的電能相當于28座大型火力發電廠的發電量——約2。8萬兆瓦。除此之外,使用節能燈還可通過減少耗電量減輕由能源使用導致的環境副作用。如氣候變化、酸雨和煤炭燃燒時產生鉛、砷等有毒金屬。同時,使用電能涉及發電、送電、用電以及大型設施的建設和維護,所有步驟都會產生廢物。據估計,在美國,一支節能型的小型熒光燈最終將少產生90公斤固體廢物。我國素有節電傳統,應該發揚光大。
4。多用肥皂,少用洗滌劑
肥皂是由天然原料——脂肪再加上堿制成的。肥皂使用后排放出去時,很快就可由微生物分解。所以相對來說,肥皂在生產和使用上,對環境的影響是輕微的。與肥皂相比,洗滌劑對環境的影響較大。合成洗滌劑的制造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廢水和廢氣,它的使用,特別是含磷洗滌劑的使用,又增添了一系列的環境污染。含磷洗衣粉中的磷酸鹽能刺激水藻的過分增長,水藻在死亡時會因其自身有機物質分解使水生態系統負荷過重,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等問題。被磷污染的水域含有供水藻生長的豐富肥料,水藻的過分生長又造成氧耗竭,以致水域里的魚蝦因為無力與水藻爭氧而死亡。被磷污染的江河湖海中,都會形成“死亡帶”。為了盡量減輕對環境的破壞,我們大家都應該多用肥皂,少用洗滌劑。
5。不焚燒秸稈
日前,在全球范圍內,—個毋庸置疑的事實是,土壤的質量正在退化。盡管農民施用了很多的氮磷鉀化肥,它們迅速而方便地替代了土壤在侵蝕過程中或在種植農作物過程中輸出的許多營養成分,但是在發現增加化肥用量可以提高產量的幾十年后,在許多國家,可種植的作物品種對化肥的接受效應達到極限,施肥也不再能夠掩飾越來越嚴重的土壤退化。化學肥料不可能代替真正肥沃的土壤,它們不能給土壤提供包括有機物,微生物、昆蟲、水等在內的一些基本成分。這些基本成分的相互作用,會為植物創造一種有益的環境。比較流行和有效的做法是讓秸稈還田(秸稈還田的方式有多種,如翻耕、漚肥、生產沼氣后以沼氣渣追肥等),提高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防止土壤退化。我國—些地方有焚燒秸稈的壞習慣,應該敦促其改正。
6。節省紙張,回收廢紙
在報紙電視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一些造紙廠污染環境的報道。大量的污水把水體變得又黑又臭,魚蝦絕跡,兩岸農田減產或絕收。生產紙張大部分以木材為原料,而木材的來源——森林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根本,是“地球之肺”,同時造紙還要污染環境,所以節約紙張就等于保護了我們生存的空間。在我們每天繁忙的學習和工作中,留心一下準備扔掉的廢紙,也許反面還能用。即使是沒有空白的廢紙也不要隨便扔進垃圾桶。回收一噸廢紙可以少砍17棵大樹,生產800公斤好紙,減少35%的水污染,節省—半以上的造紙能源。我國的廢紙回收率很低,每年都要進口廢紙,僅1996年就進口了137萬噸。我們可以把學校和家中的舊報紙、舊課本、廢紙片等集中起來,送往廢品收購站。在購買紙張時選擇再生紙,用實際行動支持廢紙的循環利用。還可以把廢紙回收的好處告訴同學和父母,大家都來回收廢紙。
7。少吃口香糖
香糖作為一種休閑食品,香糖固然有很多可愛之處,但是近年來在一些發達國家,香糖的名氣卻開始臭了。原因很簡單:口香糖入口時爽口,“出口”時卻只會讓人惡心。更要命的是,口香糖吐在地上后形成的殘跡難以清除、難以降解,給環衛工作添了很多麻煩。在神圣的北京天安門廣場,口香糖殘跡就像一攤攤雞屎,搞不好還會粘在游人的鞋上。為了防止讓口香糖殘跡敗壞形象,國外—些城市近年來開始制定法規,禁止人們在公共場合吃口香糖。比如在新加坡,膽敢在公共場合吃口香糖的人將被處以高額罰款。雖然現在中國還沒有對口香糖消費采取什么限制措施,但任何一個關心環保的人都應該對口香糖說“不”,至少在吃口香糖時不要出口成“臟”。
【保護秦嶺生態環境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生態環境保護的心得體會11-23
生態環境保護心得體會01-05
保護生態環境的名言12-01
保護生態環境名言07-02
生態環境保護培訓心得體會10-16
生態環境保護心得體會優秀10-28
生態環境保護的名言06-17
保護生態環境倡議書07-28
生態環境保護心得體會(共4篇)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