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案導學心得
我們心里有一些收獲后,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案導學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學案導學心得1
目前,我們林甸二中推行的“學案導學、自主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認為任何一項改革的成功貴在堅持,在堅持中貴在不斷創新,在創新中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特色。但我在教學中一直認為不管是什么樣的“導學”,一定要注重細節,不管是什么樣的“探究”,在教學中必須要注重生成。
所以,在平時的課堂活動中,老師應該站在一個引導者、組織者的位置上。教師不再是拉動學生的“纖夫”,而是學生生命的“牧者”,處處留足學生活動與思維的空間、時時給足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在語言的組織上較多地出現“大家一起動手做一下”、“大家一起來思考一下”、“還有沒有其他的建議、補充?”、“你是怎么想的?”等等。因為學生只有在和諧、平等、自由的環境中,才能暢所欲言,激情飛揚。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張揚,主體能動性、創造性得到提升。
下面以英語教學為例,我想談一下如何關注細節,注重生成來實現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
1.注重英語學科與社會生活結合以及學科間的'融合。
通過“學案導學,自主探究”,我受益匪淺、有很深的感受,現把我的體會總結如下:
“學案導學”是指以學案為載體,導學為方法,教師的為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模式體現了預習、上課、復習三者有機的統一,轉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通過課前自學,課堂提高,課后固學等環節的調控,有助于以學定教,開展分層教學,降低學習的難度,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學案導學”是師生共建數學有效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
一、在學案設計中要體現和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有動力。
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應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教材、一切教學手段,都應為學生的“學”服務,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參與。一旦學生對所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不會感到學習是一種負擔。
二、學案導學中要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有“法”可依。
“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這充分說明了的重要性,它是獲取知識的金鑰匙。學生一旦掌握了,就能自己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因此,改進課堂教學,不但要幫助學生“學會”,更要指導他們“會學“
總之,要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教師必須轉變角色,接受“教師應當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者,而并非知識的傳授者”的觀點,利用學案導學致力于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習過程和培養一個良好的“學習共同體”,從而正確地發揮教師在教育體制和教育對象之間的“中介”作用,這樣才能把培養和發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落到實處。
學案導學心得2
在大力推進實施素質教育、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背景下,我校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在全校推行了"導學案教學"教學模式,構建自主互動高效課堂。全校的每一位教師都在思索著、討論著、實踐著。下面我就導學案教學的具體做法和粗淺的體會與大家共同探討,不足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1.對導學案的認識和看法
我認為"導學案"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案,是教師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為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而編制的'學習方案,它是站在學生立場上編制的。因此它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師站在如何教的立場上編制的。在導學案的編制過程中要突出以下幾點:
1.1學習目標的制定。學習目標具有導向功能、激勵功能、調控功能。目標的制定要明確,具有可檢測性,使本節內容的當堂檢測題能夠與之相對應.
1.2導學案是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案,因此在導學案的編制時應該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突出一個"導"字。問題的設計和問題的形式要靈活多樣。例如我在編制《18.1.勾股定理導學案》時就是先從直角三角形的知識開始預設問題層層引導學生來自主探究勾股定理,從而達到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目的。
1.3對于導學案中練習題的編制我認為題量不能過大,要精選精練,設計要有階梯性,層次性,要由淺入深。單純數學題目的羅列,導學案就變成了課堂練習題,就失去導學的目的;題目難度值偏大,部分就會出現厭學,馬虎應付的現象。
1.4全體老師的參與度。在學案的設計和使用前,老師的集體備課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集全體老師的智慧為一體,創造一份高質量的學案,提高課堂學習的有效性。編制導學案時,在分配課題和主編人的基礎上,每一位教師應該參與其討論、研究,并且每一份學案制定好后,由審核人審核后再印刷。
學案導學心得3
近一年來,我校推行了以“學案導學”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三至六年級統一使用導學案實施教學,以追求有效的課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作為一名數學教師,現在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一談在利用導學案導學過程中的一些體會和困惑。
一、使用導學案導學有效地指導了學生的學習,讓學生成了真正的學習的主人。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使用導學案實施教學,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彰顯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把課堂還給學生”的教學理念,更多地關注了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關注了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導學案是學生學習的載體,利用導學案導學是課堂教學的主線,學生根據導學案中“自主學習”這一版塊的內容有層次的學習教材,積極思考,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再加上老師的點撥,從而實現了學習目標。
二、使用導學案導學要求教師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是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利用導學案導學,使教師的教學觀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教師充分利用導學案的特點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堅持學習、獨立完成作業,遇到難題尋根問底,課堂上小組內相互討論;同時,教師更多的是授予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歸納方法,教師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
三、使用導學案導學的一些困惑
1、學生以完成學案上的習題為己任,因此拿到學案后,急于去完成學案上的習題,而不認真地閱讀教材,不能真正地發現問題,不能真正地在小組內展開探究討論,甚至在老師點撥講解時也在忙著完成習題,連舉手發言的人也寥寥無幾了,產生了所謂的“假思考”“假探究”“假討論”“假合作”,這樣既不利于大部分學生掌握知識,更不利于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面對這一情況教師應該如何去引導?
2、小組交流學習難以起到真正實效。學生小組合作時各做各的,各說各的,看似場面非常熱鬧,好像在合作討論,可我讓小組選代表發言,他站起來說的幾乎都是他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根本不是他小組合作討論過的觀點和想法。另外,一些學困生在交流中往往只有聽的份,造成時間越久他們的自信和語言表達能力越得不到鍛煉。
3、一個班集體中,因學生的智力水平和學習能力存在著差異,如何設計出能體現個體差異的導學案,既要帶動基礎知識比較薄弱的學生,又要提高優等生的水平,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
4、導學案的教學形式是否都比較單一?固定了“定向示標、學生自學、展示交流、精講點撥、達標訓練”的教學模式,是否有些千篇一律?長此以往,師生容易產生厭倦心理。因此,如何在使用導學案的同時既能彰顯教師的教學個性,又能培養和發展學生個性,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
導學案作為一種輔助工具,它不可能真正代替我們的教學,我們在教學中,要靈活地編寫出符合我校學生實際情況的導學案并合理利用它,讓它充分發揮“導”與“學”的作用。
【學案導學心得】相關文章:
學案導學心得體會06-07
學案導學的心得體會02-01
導學案學習心得03-30
導學案的心得體會03-31
導學案心得體會03-15
導學案教學的心得體會01-10
導學案學習心得體會04-01
心得體會---活動單導學模式心得體會09-23
導醫實踐心得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