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簡史》心得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時間簡史》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時間簡史》心得1
如果可以的話,我真的想換一本書來寫讀后感,不是不喜歡,而是這本書超出我能力范圍太多了……你要是問我:“唉,你覺得《時間簡史》里哪種理論最有意思?”就好比問一頭大猩猩:“唉,你覺得我手機里哪個游戲比較好玩?”回答你的必然只有滿臉大寫的懵。
其實我在看完第一章之后,就已經深有感觸了,不是震驚,不是佩服,是疑惑。原因有二:一方面在我在懷疑自己和霍金爺爺同為人類,為什么他懂那么多,我簡直如同白丁;另一方面在懷疑到底是漢語言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我沒有悟得其中真諦,還是我空活了十幾年可能學了一門假漢語,才導致明明每一個文字都認識,但連起來卻難如外星文。
在《時間簡史》中,頭腦超人的霍金爺爺的文風卻走的是低調的親民路線,他力圖以咱們凡人能理解的方式來講解黑洞、宇宙起源和命運、黑洞和時間旅行、宇宙爆炸和重生等高深理論,一點都沒有知識分子的傲嬌氣質,用的比喻和借代的事物都是身邊平凡之物,將高端的物理學降下神壇,飛入尋常百姓家,這點令我大為佩服,但隨即發現還是讀不懂……但它還是或多或少地改變了我對物理學、宇宙以及時間本身的觀念。
書中第三章《膨脹的宇宙》,講的是宇宙從微量的原子迅速膨脹到爆炸,然后萬有引力再把同種物質吸引到一起,然后再炸、再吸、再炸……我們今天的宇宙就是被炸了成千上萬次形成的。因為宇宙是炸一次大一次的,所以當宇宙在被虐的同時,無限擴張著自己的.疆土,到今天現在甚至下一秒都是,突然覺得《赤壁賦》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這句形容人類真的很貼切。
作為一名學生,《時間簡史》既給我一份打擊,又給了一份希望,打擊是因為根據愛因斯坦E=m的公式,越接近光速的物體質量會越大,所需推動它的能量就越大,你的速度無限接近光速時,所需要的能量就是無限大。所以你的時光機還沒完成預熱,發動機就因為燃料不足而熄火了。所以在排除神奇外星老司機開UFO帶我飛的可能后,就只剩通過蟲洞一條路了,這也是現在階段唯一可能的情況了。排除蟲洞中那大到不可思議的引力的影響,不確定性還有兩點:一是蟲洞連接的是另一平行宇宙還只是受引力彎曲的同一宇宙,換句話說就是你旅行后看到的將是另一個世界的你或以前的你;二是通過蟲洞旅行,那么“這位空間旅行者可以利用相對于地球靜止的蟲洞,作為從事件A到事件B的捷徑,而后通過一個運動的蟲洞返回,并且在他出發之前回到地球”(引號內摘自《時間簡史插圖版》P202圖10.5),那么你會在旅行前看到已經回來的你、一分鐘后的你、五十九秒后的你、五十八秒后的你、五十七……理論上可能存在無限個你同臺競演,場面亂到飛起。蟲洞旅行雖然感覺各種不靠譜,但起碼還是給時間旅行一點希望的吧。
《時間簡史》讓我看到了比言情小說更虐的文字,在讓我對物理的認識更進一步的同時帶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學無止境。我們現在學習的知識根本不值得驕傲,努力學習吧,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時間簡史》心得2
說起科學,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幾年前讀過的一本書—《時間簡史》,雖不能完全明白書中的某些內容,但從中的確了解到了宇宙萬物的神奇。對于時間和光這樣抽象的感念有了更深的認識。對于宇宙興趣是想必是每個人兒時就萌生的,仰望星空,我們也學會想到古希臘美麗的星座神話,也許會想到浩渺宇宙的神秘奧妙,宇宙外面有什么?宇宙如何產生又將如何滅亡?……
這些是我們樹立世界觀的重要起點。為了探尋這些奧秘,解決全人類自發產生的無法解決的疑惑,于是,有這么一群人,他們把生命交給方程式,把視野定格到外太空,窮盡一生去探尋宇宙的奧秘。他們研究的結論和成果,一次次的被證明,一次次的又被推翻,沒有誰是始終正確,但他們從不放棄,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深的去了解這世界,他們中的佼佼者,有我們耳熟能詳的伽利略、牛頓、開普勒、洛侖茲、愛心斯坦……
這些都被歷史記住了,《時間簡史》的開篇就在不知不覺中給我們講述了他們的故事,他們與宇宙相比是那么渺小,可為我們揭示的卻是勇于探索、不懈努力的科學研究精神,和人類揭示生命與世界的偉大精神!從牛頓的經典力學,到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從普朗克的量子理論,到海森伯的不確定性原理……
在尋求真理的道路上,一代代人前赴后繼,鍥而不舍。我們所走的這條路,是那么坎坷漫長,我們攀登的這座山,是那么險峻陡峭。我們所努力的一切,只有一個終極的目的,那就是為了全人類更好地生活。我們存在于世界上的意義,我們一生都在尋找人生的意義,看看生活中的很多人都難以隨心所愿,于是多數人都會說:人生苦短!
于是基督教說人生來就是有罪的,佛教說每個人都是痛苦的,正因為痛苦,才會去思考人生的本質。、我們存在于世界上的'意義,我們一生都在尋找人生的意義,看看生活中的很多人都難以隨心所愿,于是多數人都會說:人生苦短!于是基督教說人生來就是有罪的,佛教說每個人都是痛苦的,正因為痛苦,才會去思考人生的本質。
人存在的終極意義的價值賦予主體不再是人本身。它是超越一切的存在。超越人類自身,人的存在只是在于支撐另一個存在的存在,但人類的存在絕不是影響這個存在的唯一和主要因素。這個存在支配了一切,它就是那個潛在的無形神秘規律或法則。這個存在具有永恒的意義,它不會因人類的滅亡而消失,同時,它不需要人類的努力亦可安然橫亙于宇宙間。
人存在的終極意義的價值賦予主體不再是人本身。它是超越一切的存在。超越人類自身,人的存在只是在于支撐另一個存在的存在,但人類的存在絕不是影響這個存在的唯一和主要因素。這個存在支配了一切,它就是那個潛在的無形神秘規律或法則。這個存在具有永恒的意義,它不會因人類的滅亡而消失,同時,它不需要人類的努力亦可安然橫亙于宇宙間。
這是《時間簡史》告訴我們的人生感悟,是科學精神給人帶來的對生命理解。我們愛科學,愛的正是這份嚴謹與扎實,偉大與神奇……身患盧伽雷病的霍金把時間、科學、人生概述的那么完美。我們要學習他的精神,研究我們身邊的一切。從我們在每天忙碌的生活中,抽出一點點時間,回首生命中已經過去的歲月,然后去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在科學精神的指導下為社會貢獻自己的才能與智慧,與所有人攜手走向新的未來。
《時間簡史》心得3
“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齊諧》如是曰。古人之想象奇特而又瑰麗,竟能于窮山惡水中想象出鯤鵬之異獸,寄托自己想要御風而行的愿望。相比之下,似乎現代越來越少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幻想出現,格局越來越局限,難道是因為人類科技進步到一定的程度之后,連想象力都要束縛在系統之下嗎?老實講,人類甚至連自己的歷史都還沒有摸清——世界上那么多的奇跡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基督宗教可以寫出耶穌,可以擬出天使,佛教能夠構思出菩提,這些難道都是憑空杜撰而來的嗎?難說啊。說不定真的會有一段人類想象不到的文明或是交流出現在了某個年代,給后世的人們留下未解的根源。
轉眼時間簡史已讀過半,對于霍金描述的奇幻的宇宙更加好奇而又不解。我們好像是封閉在監獄里的'囚犯,靠著電視和廣播接受外界的信息,卻無法走出這方空間。各色各樣的假說也好,都只是用理論來符合現實的狀況,而現實的狀況又僅僅是呈現出的這些嗎?大爆炸之前究竟是什么?時間這種抽象的東西竟然也會被扭曲,竟然也會有開端和終結,黑洞里面真的沒有生命的存在嗎?越讀越發現這宇宙啊,僅僅漏出了一絲氣息,卻讓人們手忙腳亂。
赤壁遺響仍然在世間回蕩,似乎又聽到客曰:“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此生宇宙不可得,希冀如蘇子般享江上之清風,賞山間之明月。黑洞這種東西總不會現在就要搶我的小星星吧。
《時間簡史》心得4
初讀此書,不得不贊嘆史蒂芬教授那如絲般縝密的邏輯性,你會發現字里行間無不顯示出他過人的才智,他能夠把相對論當作孩子手中的乒乓球來形象地描述相對論中時間與空間是無法分離的這一物理規則。我在閱讀中學到了好多以前不明白的,比如宇宙誕生的過程,以及地球的一些知識。
此刻生活的宇宙有自我的歷史起點,它大約誕生于150億年前,那時,宇宙只是一個點,不占有空間,也沒有時間的概念。在這一點發生了大爆炸,時間和空間從此開始,物質開始構成。最初,宇宙的溫度極高,隨著時間的推移,空間越來越大,溫度越來越低,宇宙中的`能量與物質不斷發生復雜的反應,逐漸構成星系,空間繼續擴大,大約在距今50億年前,太陽構成。大約在距今46億年前,地球構成。因為地球,才有人類,才有我們生活的世界。
記得整本書里面,我印象最深的是:再重復一下,由于時間和空間是相關的,一個和逆時旅行緊密相關的問題是你能否進行得比光還快,這一點也許不會使你驚訝。很容易看出,時間旅行意味著超光速旅行,在你旅程的最終階段做逆時旅行,就能夠使你的整個旅行,在你期望的時間內完成,而這樣你就能以不受限制的速度行進!可是,正如我們將要看到的,倒過來也是成立的,如果你能以不受限制的速度前進,你也就能夠逆時旅行。其中一者成立而另一種不成立是不可能的。
無可挑剔的邏輯在字里行間展露鋒芒,無死角的思維在史蒂芬的筆下盡情躍動,讓人無法相信這本書竟然是由僅有三根手指能活動的殘疾人霍金教授寫出的呢?
沒錯,作者雖然幾乎全身殘疾,但在思想和學的領域上,著實是一名偉人!
《時間簡史》心得5
通過閱讀《時間簡史》,我學會了兩個新的概念,逆時和超時。
逆時,顧名思義就是時間倒流。
超時,顧名思義就是時間跳躍。
逆時和超時,在大家看來,無非是兩個新名詞,根本無法實現。但是,假設在宇宙中有蟲洞存在,兩者就可能實現。
超時空旅行,也就是從a時點瞬間跳躍至b時點,不用再經過a、b之間的時段。看過《哆啦a夢》的朋友可能會聯想起哆啦a夢的時光機,乘坐時光機可以到達未來或從前的世界。那么,如何進行超時空旅行呢?
超時空旅行有個前提條件:假設光速是100,就是要把宇宙飛船加速度達到99.99,還差o.ol就到100。當近光速行駛一段時間后?就會到達將來的一個時段。譬如,小明從8點鐘開始進行超時空旅行,會在9點鐘到達。塵軍從9點鐘開始進行超時空旅行,會在10點鐘到達。當然,你不只有一個小時可以越過,有二、三、四、五、六個小時,甚至一年也可以越過。而且,在未來的世界里,你可以見到另一個你,另一個你的`爸爸媽媽呢!
逆時空旅行,是從b時點瞬間返回到a時點。它的前提條件是要超越光速。這似乎無法達到。現在,有家公司制造的火箭能加速到99.99,但仍未達到位居第一的光速。唯一的辦法,就是尋找宇宙中具備彎曲空間條件的蟲洞。何謂彎曲空間呢?就是能將時空彎曲的物質,縮短了a、b之間的距離為彎曲空間。假設地球與比鄰星之間的距離是200光年,那么如果蟲洞存在的話,它可以為地球與比鄰星之間提供已經縮短了的捷徑:可能是150、100光年,甚至更近的距離。當飛船通過蟲洞飛速行駛時,它一定能打破光速堡壘,回到從前。而且同超時空旅行一樣,能看見當時你的家人和當時的你。遺憾的是,至今科學家沒有在宇宙中找到半個蟲洞。
我相信,在未來,一定有更多驚人的發現和發明,一定有更多的機器會超過《哆啦a夢》中所描述的機器!
《時間簡史》心得6
在歷史上的眾多科學家中,霍金一直是我最崇拜的物理科學家。雖然他的一生是那么的讓人同情(20多歲就全身癱瘓)。但是他仍然堅持不懈地先后創立了黑洞理論和“大爆炸”理論,為人類以及物理學界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時間簡史》是由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撰寫的一本有關宇宙學的經典著作,是一部將高深的理論物理通俗化的科普范本。
在這部書中,霍金帶領讀者遨游外層空間奇異領域,對遙遠星系、黑洞、夸克、“”帶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質、”時間箭頭"等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介紹,并對宇宙是什么樣的'、空間和時間以及相對論等古老問題做了闡述,使讀者初步了解狹義相對論以及時間、宇宙的起源等宇宙學的奧妙。
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關于黑洞的解說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存在于宇宙,那宇宙又在那里?科學家認為宇宙開始于大爆炸,并由于爆炸的沖擊力,宇宙正在膨脹,宇宙光線紅移可以證明。之后就有三種情況出現:
一種是星球的引力拉回宇宙,一直拉回到宇宙爆炸之前的狀態。
【《時間簡史》心得】相關文章: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04-10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11-05
霍金時間簡史讀書心得03-11
讀《時間簡史》有感01-10
《時間簡史》讀后感02-28
時間簡史的讀后感01-11
時間簡史讀后感03-12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06-07
《時間簡史》優秀讀后感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