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校本培訓心得體會集合
我們有一些啟發后,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熱門校本培訓心得體會集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校本培訓心得體會集合1
我認為,做一名現代化不落伍的老師,應當積極適應素質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轉換,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同時,不斷的充實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實現自身的持續發展,終身學習,不斷進步,這是新時期對教師的要求,也是為人教師的重要內容。所以校本培訓已成為我們教師每學年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學習活動,雖然只是課時量不多,但在每次學習中都使我們老師受益匪淺。
今年的校本培訓,主要從觀摩永威中學的課堂教學實例、學科經驗交流以及學會試卷分析單個板塊進行學習,我覺得很有意義。
先談課堂教學實例的校本培訓。且不說永威學校的教師素質如何,起碼授課教師給我們展示的是一節常態課,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對課文進行深入學習,充分說明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是十分重視語文素質培養的。第二節課是浙江省的俞老師為我們展示的一節漫畫習作指導課,語言生動,從教師給予的指導來看,教師的基本功十分扎實。一節課下來,不但學生意猶未盡,就連我們觀看視頻的'老師們也感到回味無窮。不過我也有自己的觀摩見解,就是覺得俞老師可能在教學時牽引的痕跡過多,學生按照老師的思路進行習作,沒有創造性。如果將這兩節課綜合起來,放到自己平時的教學活動中來,我想我的課堂一定是既生動有扎實的,今后我會努力朝著這個方向邁進。
再談談學科經驗交流。這是我們學校的傳統教研活動,每個學期都會舉行全校性的經驗交流,而且很有收獲。我能夠從別人的身上吸取經驗或教訓,這比自己閉著眼睛找馬要快得多了,我很喜歡這種方式,也更希望老師們能夠以教學案例的形式進行匯報,這樣的話會比聽理論要來得有意思多了。
兩天的校本培訓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學會試卷分析”的培訓。這次仇校長要求我們從“試卷題型”、“學情分析”以及“存在問題和整改方案”三個方面進行分析。第一次這樣認真地進行總結本班的考試情況,并跟平行班級進行比較,我發現自己所教的班級在這次考試中進步明顯,但與兄弟班級存在的差距依舊很大,主要就是雖然我們班級打破了不及格現象,但是優等生的人數有限,這讓我感到僅僅抓學困生是不夠的,培優工作要重視,否則目標也只能停止在合格率上了。
總的來說能夠這樣靜下心來進行培訓實在難得,我很珍惜這次暑期培訓的機會。但我更希望校本教研不要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培訓上,還要注重實際,而且形式得多樣化,范圍也不要僅在校內,要是有條件能夠與兄弟學校一起培訓,會給我們帶來多大的提高。
熱門校本培訓心得體會集合2
xx年3月25日至xx年11月30日,我省全面鋪開進行了歷時八個多月的“國培計劃(xx)“---xx省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 我有幸參加了這次培訓,這次培訓不但全面,而且細致,有專家對教材的精彩解讀和分析;有課堂實錄;還有耐人尋味無窮的經驗之談。本次培訓,讓我們有機會聆聽眾多專家、學者乃至國內的數術界權威人士的講座,傾聽他們對英語教學的理解,感悟他們的英語思想方法等。從規劃自我--課堂設計--實施教學--自主研修等幾個階同步段的學習培訓,讓我們從各個層面更新理念,從如何做個好老師,到課堂的實施同時線上線下互動研修,異彩紛呈。
培訓雖然結束了,但卻帶給我們思想上的洗禮,心靈的震撼、理念的革新。推動網絡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項目,對于探索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領校本研修模式的創新,優化研修內容,保持校本研修的常態化持續性和系統性,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具有積極的支撐與引領作用。本次培訓學習讓我收獲頗豐!
一、網絡為教師自我反思提供了有效平臺
網絡教育教學資源為教師自我反思提供了條件。過去教師要想學習教育理論、了解教育信息,只能靠學校或個人訂的有限幾本教育教學雜志,以及圖書館中已陳舊的理論書籍,學習渠道極為狹窄。網絡的明顯優勢在于其擁有無限的信息資源,而且不受時空限制。網絡上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為教師自我反思提供了條件。
二、網絡為教師交流提供了有效平臺
教師交流是校本教研中的關鍵環節。合作與交流可以把教師個人的聰明才智進行加工凝結在一起,最后綜合成遠遠大于單個教師研究的簡單相加效果。校本教研中的同幫互助,就是教師群體之間相互探討教育教學問題,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聲,在一個群體中有不同思想,鼓勵教師大膽評點,各抒己見,促進教師共同成長。在網絡時代,網絡技術將全世界融合為一個大家庭,讓我們同處于一個村落。校本教研中的互助同伴不僅局限于學校內部教研組或課題組,還可擴展到校際教研活動、網絡上的教師群體,給教師與教師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提供了更好的.平臺。
三、網絡為教師專業引領提供了有效平臺
強大的網絡平臺是實現教育資源共享的有效途徑,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學校要積極建立網絡平臺,鼓勵教師走進網絡,構建自己的話語舞臺和獲取教育教學資源的信息通道。網上學習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很好實現了向專家學習、請教,同專家交流、對話的可能。網上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資源,教師們不用走出家門,就能觀摩到大量優秀的課例,吸取豐富和最新的專業知識,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在網絡時代,每位教師的成長與網絡發展息息相關。教師要掌握基本的網絡操作能力,積極利用網絡教育教學資源和網絡交流工具,充分地進行網絡交流和學習活動,為校本教研開辟新的舞臺,促進自身專業更快發展
四、建立基于網上學習的以校為本的研修平臺
以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通信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體現了當代最偉大、最活躍的生產力。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與普及,對教育思想觀念、教育理論、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等均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網絡的巨大優勢在學校教育領域已經有了充分的體現。鑒于學校的資源有限,網上學習就成為研修的有效手段。網絡為教師自我反思、教師交流、專業引領等校本教研的三個核心要素提供了有效平臺。
困惑:網絡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是難點、
一.研修模式的創新,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結構性變化,使網絡研修的廣度與校本研修的深度有機融合提升研修工作的力度;
二、教師學習行為的改變,從個體被動的接受培訓到網絡社區主動參與交互式學習研討實踐,從固定的學習日變為常態化學習;
三、組織機構和管理指導的落實,學校層面制度不健全,經費不落實會流于形式,組織管理層面任務設計脫離實際,校本資源和專業指導都遇到發展瓶頸問題。
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我們深刻認識到未來的教師應該是懂網絡,并能熟練運用網絡為我們教學服務。充分整合校本研修和網絡研修將會成為未來的最有效的途徑和方法。
因此,我們今后應該做到:
1、關注教師的發展
以往我們常說教學要關注學生的發展,我認為教研也要關注老師的發展,現在教師的職業倦怠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許多老師沒有自我提升的意識,以至于“回回上新課,次次走老路”,這樣教一年書的老師和教二十年書的老師沒有什么區別。有一位校長對老師們說:“你一天不學習,不知道教什么,兩天不學習,你要向學生學,三天不學習,你就得離開講壇,下崗走人”。與其抱怨工作的不如意,不如認真學習,從工作中找到幸福感。因為心態決定狀態,停止抱怨你會站在成功的十字路口,你改變不了現實就學會適應現實。2、重視教研的作用
從事教育敘事研究是進行教學研究的有效途徑,教育敘事就是就是寫解決教育問題的故事。是以敘事、講故事的形式把自己遇到了什么問題、怎樣遇到這個問題和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整個過程敘述出來。寫小論文和做小課題研究有助于教研工作的開展,而且也能促進教師個人發展。
3、探究校本研修與網絡研修整合的方向
課堂的在職學習,要建立在反思與行動聯系的基礎上。課堂教學是業務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徑。網絡研修是培養合作教師文化,構建學習型團隊的必由之路。
4.、終身學習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加強學習。一是學習專業教學理念,強化專業發展意識;二是積累學科專業知識,奠定專業成長基礎;三是磨練自身專業能力,促進自身不斷發展。
雖然培訓已經結束,但作為教師的提高學習永遠不會結束!相反,這是繼續教育一個新的起點,今后希望能夠多參加類似的培訓。在日常工作中積極參與學習,時刻關注學生,關注課堂,在課堂教學組織中,發現問題深刻反思尋找解決問題途徑;同時注重協作。積極參與學校教研組開展的一切活動,與同學科同課頭老師協同合作,共同推進學校我將要針對本次培訓認真做好反思,整理學習筆記,把我們在假期中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去,邊實踐邊總結邊反思,不斷鞏固所學知識,真正做到學用結合,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熱門校本培訓心得體會集合3
實施課程改革,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課程改革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師是具體的實施者,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首先改變觀念和方法。個人體會到從以下幾個方面。
一、深入研究新教材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新教材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體現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關注學生的感情、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和技能,為其終身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就首先要求我們轉變教育觀念,不在單純做知識方面的權威,將書本上的知識原原本本教給學生,而應當充當指導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與學生共同經歷知識探究的過程。只要教師的觀念轉變了,才能擺脫舊的束縛,走上創新之路。反而,如果教師的觀念沒發生轉變,即使面對新課程、新教材,仍舊會'穿新鞋走老路'。作為教師,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將課程改革的理念要求貫穿與課程教學之中。
首先,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在課堂教學之中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及建立一種互動、和諧、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做到讓學生自由的想、大膽的想、給予他們以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創新的自由,給他們一片自由的藍天;徹底改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以學生的自我發展為中心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真正'活'起來,把以教師為主的一言堂'變為學生積極參與的多言堂'。首先,要全面把握新教材的特點。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學生更深入的進入到教材中去,去'感悟'和'品味'教材的內容,通過教師的引'和'導'使學生形成能力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因此我們要正確處理好課程標準與教材的關系:課程標準是一個要求貫穿于教學中的綱';而教材是教學的具體內容,是課堂教學的具體依據。
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重建師生課堂生活是本次課程改革重要標志之一,而幫助學生確立科學、正確的學習方式是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那么,如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呢?我認為應當做以下幾點:
正確認識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已成為我們的共識。關鍵是課堂教學能像過去那樣,不顧兒童的生活經驗和思維方式,采用以灌輸為基本特征的接受式學習方式,而應帶之以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主動合作等新型的學習方式。
正確認識教材。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新課程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并不是有了新課程標準和教材課程改革就能到位了。關鍵的環節還在于教師如何運用教材。
改變教師的角色意識。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常常以知識傳授者的面目出現,以管理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定者,而且是絕對的權威,不容絲毫的冒犯和懷疑。就有這種意識,教師就不可能公正的對待學生、真心傾聽學生的看法和見解、尊重學生的質疑和創新。在教師這樣的角色意識下,學生只能被動的做知識的接受者、儲存者和知識的反復訓練者。
而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學活動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教師將有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讓位與師生互教互學,彼此間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不只是一個忠實的執行課程計劃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課程實施將變成一種動態的、生動的、發展的、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
課堂開放以后,教師的作用不是削弱而是加強了。教師的目標意識要加強,要從整體考慮課堂教學的育人目標;創新意識要加強,一切從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出發;合作意識要加強,教師應該走下'講壇',走到學生中間,與學生一起探討與交流;調控能力要加強,再開放性的課堂教學中,很多情況是無法預料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加強學習,不斷研究課堂調控藝術。由于我對新課程改革學習還很不夠,只能談點粗淺的看法,有待于今后進一步努力學習,才能不斷提高。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經典】校本培訓心得體會09-12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06-14
語文校本培訓心得體會01-09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實用)07-08
(精品)校本培訓心得體會07-08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精華)07-20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優選)07-05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模板04-21
[熱]校本培訓心得體會09-12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熱門】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