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立德修身心得體會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立德修身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師立德修身心得體會1
教師是一份很神圣的職業,它關系著祖國下一代的發展,影響著一個人乃至一群人的成長,故教師工作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應付的。因此,雖然學了四年師范,但畢業后未曾涉足過教育領域,如今竟要重操舊業站上三尺講臺授課,心中不免惶恐萬分,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能力站上講臺去為學生們“傳道、授業、解惑”?
幾天培訓下來,我漸漸明白,多余的擔心是沒用的,與其浪費時間去焦慮,不如多用點時間去學習古圣先賢以提升自我。林榮輝老師說:“人生就像馬拉松,起跑快慢無關緊要,成功屬于一直在奔跑的人。”從現在開始,多向古圣先賢學習,多向優秀的前輩們學習,就不會晚。
其實,最開始報考教師專業不過圖的是一份安穩而已,沒有多偉大的想法,只是因為自己喜歡文字又剛好學的是師范,專業對口就這么報了。然,聽了幾位老師的課后,心態變了,懂得了一位人民教師的'責任和使命。陳勇謀告訴我們,知識分子最高的使命和擔當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現在的我雖然還不具備相應的能力,沒有這么高尚的情操,但仍會謹記圣人訓,學為人師,行為世范,身在哪個崗就應該盡全心去做好它,完成它。
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人師者,首先要立德修身,做好自己,方能教好學生。《論語》有云: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教師立德修身的最佳途徑就是學習,通過學習古圣先賢、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并將時代文化內涵與之融合,讓自己的“德行”配得上自己的“位”,方不誤人子弟。
《孝經》曰“夫孝,德之本也。”王春來老師說,“忠孝可以兩全,你學會怎么盡孝,也就懂得怎樣教書育人。”教育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學孝道、盡孝心、踐孝行,這也是今后我在工作中要努力的一個方向,將孝道融入教學中。只有先教會學生怎么做人,才能更好地傳授學生知識,才能培養出真正有利于國家、有利于社會的下一代。
五天的培訓學習,不僅讓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諦,也教會了我怎樣去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教師立德修身心得體會2
xx年第三十個教師節前夕,國家領導人到北京師范大學看望教師學生,并向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節日敬禮和祝賀。他在講話中強調,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國家繁榮、民族振興、教育發展,需要我們大力培養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全國廣大教師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貢獻。我是師范學校畢業的,今年也是我從教第三十年,在倍受鼓舞的同時,對教師的責任和使命,對“四有”好老師有了更深切的理解、體悟。見賢思齊,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繼續向著好老師努力顯得尤為重要。
尊師重教、崇智尚學的優良傳統在中國不僅悠久,而且一直是主流。教師重要是由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的,因為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我們的教育對象是有思想和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教學過程是由師生互動共同完成。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也就成為每一個教師必須面對、思索與回答的.基本命題。回顧十幾年做學生和三十年教學的經歷,師德至上、學術為本、用愛點燃愛、師生共同成長是我工作中感悟和體會最深的。
“師德至上”。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務,也是教師的光榮職責。教會學生學習是重點,教會學生做人是關鍵,教會學生如何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是核心。孟子曾經說:教者必以正。教師素養的厚度,決定了學生發展的高度。教師工作具有“示范”性,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學觀、學生觀、課堂觀會通過一言一行傳達給學生,對成長中的學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歷史系畢業的學生比較念舊,十分珍惜大學的情緣,每每聚會都會邀請老師參加。這幾年參加畢業學生的聚會比較多,他們跟我聊到大學時代對他們記憶深刻的、或者影響到他們考研、擇偶的話題,大多是我帶他們史跡考查活動中的一些細節,課下交談的一句話、課堂討論時一個肯定或贊許的眼神。每每至此,你會感到身為教師的欣喜、壓力和責任。這時你會發現,我們熟悉的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以整潔的儀表影響學生、以和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以豐富的學識引導學生,以博大的胸懷愛護學生等等話語,對塑造一個好老師是多么重要。我的感受是只有秉持和踐行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做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才能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
“學術為本”。學高為師,備好課、上好課、育好人是作為一個好教師的基本操守。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偉長在談到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問題時曾提出:“你不教課,就不是教師;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師”。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獲得者j·邁克爾·畢曉普在他的自傳《如何獲得諾貝爾獎》中寫到:“教學,這是大學教師生涯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可以是非履行不可的職責,可以是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也可以是榮譽的,令人欣慰的一部分。教學的愿望是發自肺腑,不需要辯護,不需要解釋,它是一種文化義務,是一種使命。只搞學術研究而不盡教學使命,是枯燥無味的。現代的從事教學和科研的學者,其最崇高的使命,就是要把科研發現和教學兩方面的杰出本領結合在同一人身上。”從事教學和科研管理的工作實踐和我自身的教學科研經歷,讓我深深地意識到教學與科研如同鳥的兩翼,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教學激發科研的靈感,研究成果反哺教學,我自己研究的課題有些就是來自備課、上課、與參與課題研究的學生討論過程中。一個顯見的事實是,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內容不斷更新的需求成為推動教師從事科學研究的動力之一,教師只有很好地把握所教學科的發展前沿和研究熱點,把握最新的知識體系和創新技能,才能適應和培養社會需求的人才。可以說,教學過程既是對科研精神和科研成果的傳播和驗證,也是教師科研動力激發的過程,教學實踐有助于教師將科學知識系統化,并為科研工作帶來啟發;科研有助于革新教學內容,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術品位。只有教師是創造性人才,才能培養出具有創造能力的學生。這幾年參與我課題研究的學生,所做的畢業論文和考研方向的選擇也多受此影響。
教師立德修身心得體會3
這周的時間過的好漫長,是我經歷的“最長”的一個禮拜,并不是說覺得時間很難捱,而是覺得日子太充實了,充實的我要用一生來學習,來經歷。人生到現在,我還沒有過這樣的體驗!
這個禮拜里面做過太多從來沒有接觸的事情:第一次接受90度的震撼,第一次遇到這樣的班級,第一次遇到這么有才又可愛的班長,第一次這么近距離的接觸傳統文化,第一次翻閱4.2米的畢業墻,第一次遇到這么友愛的“家人們”…太多太多的第一次感動著我,震撼著我。我是一個很理智的人,讀書的'時候朋友們都說我“冷血無情”,可是在這里的幾天里面,感動無處不在,那么的自然,常常熱血沸騰,眼眶泛紅。今天下課前,方老師提到他的父母,感嘆自己做的不夠好,虧欠父母。
一個大男人,眼眶都紅了。我低下頭不忍心看。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可是男兒淚,撼人心!我很遺憾,這么遲這么遲才認識我們璀璨的中國文化,可是我又很幸運,能在這個年紀里遇到“她”,我很感恩,我有與“她”相遇的機會,我很珍惜,在這里遇到的一切一切,我很幸福,因為所有…
教師立德修身心得體會4
傳統文化是我們正在大力弘揚的文化,這是我國先輩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是我國僅有的,這也是我國的驕傲,對于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是我們當代人的責任,你參加教師成長營有什么感悟?下面給大家帶來的是立德修身教師成長營學習心得體會。
起初不懂,覺得在這個新時代我們為什么還要學習傳統文化?帶著這樣的疑問,開始了五天的培訓。聽了老師們的課后,讓我認識到了,學習優秀傳統文化是多么有必要的一件事。如今,為什么有的人飽讀詩書,有許多學歷高,文化水平高的人,卻做出一些道德敗壞的事情。因為他們沒有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所以他們是不完整的。而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僅在教我們應該如何做人,更是在告訴我應該如何做一名教師。
作為一名教師,責任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育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這也是教育的宗旨。正如王寶寨老師說的,學生們就是一顆顆夜明珠,有的沾染上了灰塵,有的弄上了臟污,有的不小心掉進了泥潭,裹上了一層泥土,而教師就是清潔工,將“夜明珠”上的污泥擦拭掉。讓我懂得了做老師要做一名“四有”教師,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還要有仁愛之心。林榮輝老師幽默風趣的課也讓我感受到應該如何做好教師的工作。
“百善孝為先”,王春來老師用他的行動詮釋了這句話。他十二年的.行孝經歷深深地觸動了我,讓我心中五味陳雜,有敬佩,有感動,也有反思。自己對待父母又是怎樣的呢,該如何盡孝呢?千萬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時候才來自責。要及時行孝。我會努力做個合格的子女,也做名合格的教師,將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下去。
很高興能有這五天的學習機會,這五天學到了很多。做老師,要教好學生,就要樹立師德,自己做好了,才能去教書育人。雖然一個人的力量很小,但我會用心去做,用“共振效應”去感染身邊的人,弘揚我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這句話將會一直激勵著我不斷前進。
教師立德修身心得體會5
很榮幸參加了第二次“立德修身”培訓課程,在短短幾天的學習中,感受頗深,升華了自己的道德情操。
通過幾天的課程,每天頌讀《弟子規》、《孝經》等以及義工以身體力行的感染,知道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財富彌足珍貴,在幾千年的傳承中看出了古人的'智慧。
然而現在我們生活中已忽略了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正是因為我們摒棄了優秀的傳統文化又沒有建立起新的理想和信念,以至于現今社會不斷出現各種失信失禮的問題。在這樣一個社會環境下,我們應讓優良傳統重新回歸。
“入則孝,出則悌”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對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是首先應該具備的品質。身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的一言一行對幼兒都有潛移默化的作用。言傳身教對于我們來說很重要,從自身做起,做到“禮、孝”并將這些傳統文化傳承于孩子,對他們進行愛心、孝心的教育。讓孩子懂得尊敬父母長輩,關心體貼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勞動,讓孩子在接受傳統文化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及個性品質。
古為今用,是我們學習文化傳統的唯一目的,并將文化傳承給下一代,用真誠坦蕩的心照亮孩子也照亮自己。讓孩子成長,也讓自己成長。
【教師立德修身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最新立德樹人教師心得體會02-05
教師立德樹人學習心得體會03-31
文明修身心得體會04-16
立德樹人的心得體會02-25
讀書修身立德演講稿03-22
(精選)關于學習立德樹人教師心得01-23
關于學習立德樹人教師心得11-25
立德樹人心得體會06-12
讀書修身立德演講稿3篇04-17
(熱門)立德樹人心得體會09-06